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449|回复: 8

多怨時代--中國式讀書法搶救者首都師大徐健順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30 00: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怨时代
徐健顺
这是一个多怨的时代。生活困窘的人抱怨,生活优裕的人也抱怨。无权无势的人抱怨,有权有势的人也抱怨。前者好理解,后者是怎么回事呢?曰:我该得到更多。或曰:我不该付出这么多。
是贫亦忧,富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孔子说过一句不很著名的话:“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句话的道理可是太惨痛了。
放,或当“放开”讲,或同“仿”,当“按照”讲,意思都差不多。孔子说,如果把利放在首位来推行,就会“多怨”。
为什么呢?
“利”这个东西,看起来是很客观的,可以置换成数字,比如我损失了1小时的休息时间,如果给我多少钱,我就愿意损失这1小时,那么这就是这1小时休息时间的价值,它值多少钱。所以我们看到名誉也可以值多少钱,精神损失也可以值多少钱,这都是现代规范经济学的常识。既可以以数字论,就可以比较大小,10块钱总比9块钱大,所以看起来,“利”是可以明码算帐的,也就是可以做到公平的。但是,实际上,这是天方夜谭。
因为私利是从各自的立场出发的,而这个世界上,世界观之间的差异、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多了。另一方面,“利”又是有限的,而欲望是无限的,所以以“利”作为衡量标准、追求目标的时候,就难免每个人都“怨”。
《孟子》的开篇是这样的: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可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道理说的非常清楚,值得大家深思。
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无须赘言。但是也不是没有失误。“放于利而行”,就是很大的失误。自从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已经很堂而皇之地把“利”摆在了第一位。比如在公讲GDP,讲效益,讲经济发展,而不论环境如何遭到破坏,人民如何有病难医;在私讲待遇,讲权益,讲知识产权,而不论活得是否自在,做的是否良心。当全社会都认为“利”是当然的,是好东西,是当然的好东西的时候,快乐就消失了,意义就消失了,理想就消失了,幸福也就消失了。
饭桌永远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生活状态的地方。现在饭桌上的话题都是什么?排在最前面的,就是两个:金钱和男女。男女尚可原,金钱犹可恶。败坏人心,以此为首。中国人见了面,就问待遇怎样?赚钱如何?然后一番评论,总之是不该如此之少。前几天日全食,打车时司机师傅说:关我屁事,我们老百姓就是赚钱养家最重要。日食的确不重要,赚钱养家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中国的老百姓都把赚钱作为人生的第一意义,中国的官员也是如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如此,那么中国就完了。
儒家是做什么的?是塑造人的心灵的。只要是个人,他的本性就是人性,就是创造,就是奉献,就是爱。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社会环境可能会压抑他的人性,而儒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出人的本性。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做什么事情,以“利”为号召,短期内有效,长期肯定不行,因为大家会因“多怨”而散伙。如果以“义”为号召,那么多少艰难困苦,也会挺过去的。因为没有人计较个人得失,鲜血生命尚可付出,遑论其他?大家是因为喜欢,因为快乐,因为活得像个人才来做这些事的。这原本就是儒家的根,也是共产党的根,怎么能就忘了呢?
《大学》里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一个国家,必须要以“义”为立国之本,方保生民之命,方保社稷之安。
有人说,没有“利”怎么能行?“文革”的大锅饭的危害还小吗?不错,有句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我们是不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利”放在了首位?为什么要在钱的前面加上“万万”两个字?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金钱是最重要的。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公司里做事,天天碰到的都是计算利益,我很担心他们是否还记得人生的意义。有很多人都看透了社会,认为一切都是虚的,什么企业文化,什么学术规范,背后全都是钱。而我更担心的是他们把自己也放了进去。
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填空题:因为社会      黑,所以我      黑。大部分人填的是:因为社会很黑,所以我不得不黑。这不是儒士的态度。儒士的态度是:因为社会很黑,所以我更加不能黑。我要去改变这个世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想一想,自己为什么烦恼?是不是为了“利”?这么活着,一辈子都烦恼着,是不是很不值?如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天下人谋幸福,至少也是为别人谋幸福,那么是不是会快乐一些?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和颜回为什么快乐?因为他们心系天下。
在这个多怨的时代,让我们和孔老夫子的灵魂一起,把“利”从它的天下第一牌位上拿下来,把“义”放上去,从此变“怨”为“乐”。
                                                            
发表于 2014/4/30 17: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点赞 一下!
发表于 2014/5/1 0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写得不错,符合当代社会的现状!赞一个!
发表于 2014/5/1 05: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14/5/2 14: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发表于 2014/5/3 05: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说到点子上了。
古人说得好:"君子谋道不谋食"。追求物欲的享受,失道。何乐之有?
发表于 2014/5/3 18: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4 03: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说的太好了。
发表于 2014/5/16 23: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