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033|回复: 5

社會道德淪喪,教師責無旁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2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道德沦丧 教师责无旁贷-贺义德
社会道德沦丧教师责无旁贷
——致校长的一封信(摘录)
(1995年2月)
说到道德,它的价值是永恒的;没有了道德,人类社会即成了一个互相残杀的大动物园。中华民族是一个道德成就极高的民族,主要以儒、道、佛三家为代表;核实而言,这三家并非鼎足而立的三个学派,而是同一境界由浅入深的三个深度:《三教平心论》把这三家都比作医生,说:“儒疗皮肤,道疗血脉,佛疗骨髓”。当今社会,道德崩溃,人心涣散,罪恶遍地,险象环生,如果再不设法挽救,后果不堪设想;而儒、道、佛三家的道德理论和修证方法,大有发掘的必要,火烧眉毛,刻不容缓。我们不能袖手等待救世主的降临,而应该主动把责任一肩承担起来;因此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义务开设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讲座》,意在凭着一片愚诚,感化几个学生,消除几分戾气。目前已经讲完了《大学》以及《论语》中《学而》、《为政》、《八佾》三篇。联系自己的修持体会,结合历史经验,形象地阐述经典中的义理,学生们听得很入迷;这一经验使本人醒悟到,青年学生对道德的渴求其实是很强烈的,至于目前学校里的道德课不那么受学生欢迎,主要是讲课者缺乏诚意和方法;但本人的讲座目前尚属于民间性质,不受官方保护,不便大张旗鼓;若能列入正式课程,则无此麻烦了。
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道德教育实在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大家都深恶痛绝那些充斥市场的伪劣产品,其实,没有伪劣人品,哪来的伪劣产品!学校就是人品的加工厂,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如果人品不过硬,则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反而成了他们作恶的工具,如吃人的老虎添了翅膀;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其危害程度比文盲更甚。道德教育失败,学校就成了伪劣人品的出产地;这一令人痛彻心肺的现状,到现在来扭转,已经嫌太迟了,但迟了还不扭转,则后果之惨,将伊于胡底!本人只好自不量力,发愿来挑这一幅重担;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力量虽然相当有限,但只要精诚不退,不信感动不了天地。本人将毕此一生,实践这一愿望;敬祈各位领导和老师,鉴我血诚,垂赐支持。
如果开设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课,就有一个选择教材的问题。本人的想法,是直接采用《论语》、《道德经》等原著:因为“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均是道德修养的过来人,他们的道德成就,几千年来都是最高代表;他们的言教,字字从体验中来,一字一滴血,货真价实,掷地有声,所以长存不坠,万打不倒。本来道德原则,就古今无别,只是表现形式有些不同而已;如谋财害命,古人用刀,今人用枪,手段有些区别,罪恶的性质则完全一样;所以孔子等圣人的言教,不仅不会过时,而且万古常新。众所周知,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孔子等先圣的学说,不仍在大放异彩吗?不象有些后人,尤其是有些今人,自己没有多少道德体验,而著述倒不少,其实多半是些无补于实际的口头禅;他们的文风就不符合道德,怎么能够教育人!他们的话自然没有人听,倒是他们言不由衷的虚伪态度,带坏了年轻人。在道德教育中,态度的真假是第一关键,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本人采用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不仅取其道理之真,更是取其态度之真。采用原著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国学基础太差,若能学习《论语》等原著,也可以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陷。
至于备课,本人认为,这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中,一字一句体会原著的意境。佛教有个比喻,“因指见月”;别人用手指头给我们示意天上的月亮,我们应该顺着那个指头的方向找到天上的月亮,而不应该死死盯住那个指头;若执着于语言文字,就成了死死盯住指头了;我们应该顺着文字的指点体会文字之外的意境,这才是备课的真正任务。本人觉得《论语》等原著的真正注解,只有两个地方找得到,一个是《资治通鉴》、《廿四史》等史籍,里面无数政权、家族和个人,无一不是修德而兴、丧德而亡;这等于是给《论语》等著作做印证;可惜的是这些赔进成千上亿身家性命证实了的真理,至今仍然许多人一无所知,将来还得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每念及此,不禁怦然心悸!寻找真正注解的另一个地方,是在我们自己的修持体会中。试举一例: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面上没有什么难解,但是实际境界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就必须切己反省。假如我们做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而不被人理解,我们就往往感到很难受;如果再背上一层冤枉,那更不得了,痛不欲生;这个“痛”,就非“不愠”的境界,就是问题所在了;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由于别人的“不知”,深挖下去,却是自己在做工作时,先存了一个强烈的“期待人知”的心理;有了这个“期待”,一旦落空,就“痛”得要命。我们讲修持,就是要修掉这一点对别人的“期待”。只反省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没有,此外不期待、不关注任何别人的反应。不能如此,就是动机不纯,一方面,内心会常常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处世态度则可能会滑向追求表面好看、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邪路上去。所以看起来很简单的“痛”,隐藏的问题却是成堆,不严密反省,不可能发现。经过切实的修持,第一次十分痛,到第二次只有九分痛了,就是进步。不折不挠,屡败屡战,就会不断进步。随着痛苦这一方面的不断减轻,另一方面,轻舒自在之乐则油然而生。如果修持到任何境界临头都丝毫不痛了,就逍遥了,就成就了,就“证果”了,就彻底领会了“人不知而不愠”的意境了。这是以切身体验注解“人不知而不愠”的含义。全部《论语》、《道德经》等著作,均应以这种方式去注解。这就是所谓“以身作证”,“销归自己”。这个工作最艰巨,但也最有趣味、最有意义。不如此备课而死钻语言文字,则满口空话,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顶多传授一些废知识,道德感化效果则等于零。
本人通过近年来道德教育的尝试,切实体会到,要说服人必须有“道理”,要感动人必须有“道力”,两者兼备才能较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道德很高尚,却说不出道理来,他可以感化直接打交道的那一部分人,但不能及于久远;还有一种人,讲起道德理论来,口若悬河,著作等身,而他自身的品德却并不怎么样,言不由衷,不能感人,等于是一堆废话。两相比较,仅有道力的人比仅有道理的人要好得多。在道德教育中,道理只起一个解除学生思想疑虑的作用;道力才能感化学生行动起来。道理可以从读书中获得,道力则必须靠真修实证才能获得。所以明理、真修、实证,是道德教育的三个必备条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理属于“知之”的层次;真修属于“好之”的层次;实证属于“乐之”的层次。道德修证,完全相同于科学实验,从头到尾都是实打实,任何装腔作势都没有用。稍微不同的是道德实证不是拿外物作实验,而是修证者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修证到什么程度,就出现与这程度相对应的某种境界,与科学实验一样的严格;但是这一境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自己能够领会,所谓“如鱼得水,冷暖自知”;或者是与其他有相同体验的人互相印证,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分真修,一分实证,一分受用。这是骗不了人的,真假的区别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就是:真的说出来一定感人,百分之百,万分之万,都是这样,绝无例外;假的说出来,则无论怎样花言巧语,听众都不会感动;就如向外地人介绍北京,一位只看过地图的人来介绍,与一位实地旅游过的人来介绍,不同的味道,一听即知。假科学在事物上面通不过,假道德在人心上面通不过,通不过的标志就是感动不了人。这是一条毫无情面的规律,本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无穷威力,所以小心谨慎,守之不移。
人生在世,无一例外,都是在追求幸福。如果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受到别人的为人处世的感动,则可算得上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种为他人所感动的被动的幸福,很是难得,必须在社会风气淳良的时代,才有较多的可能性;反过来,如果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够常常感动别人,则我们就成了“感动”这一心理交流的主人翁,那就值得恭贺了,因为能够常常感动别人的人,自然也常常被别人所感动,于是就永远生活在互相感动之中,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种性质的幸福操之在我,只要自己肯进德修业,精进不懈,则“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受时间、地点和他人的限制。真道德的生活,即是真享乐的生活;古语说:“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孔颜之乐,即道德之乐。台湾弱智学校校长郑武俊先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最大的牺牲,就是牺牲享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牺牲”。这是最高深的哲理,也是最实在的体会。陶行知先生办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他没有带走半根草,但是他却带走了所有受恩者的全部真情。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一种富有比得上真情的富有?反过来,又有哪一种贫穷比得上真情的贫穷?懂得这个道理,不仅仅是道德,更是智慧。所以贪求财色,不务修德,不仅仅是道德的欠缺,更根本的是智慧的欠缺。真道德的生活,不仅仅是真享受的生活,更是真智慧的生活。
但座而谈,不如起来行;说药不能疗病,画饼难以充饥。本人迫切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凭借大学的讲台,凭借先哲的遗教,凭借历史的经验,凭借师长的提携,凭借同道的帮助,凭借自己的诚意,实实在在感化几个学生,跳出自私自利、你争我夺的刀山火海,共享互帮互助、尊老爱幼、心心相应、息息相通的道德之乐。本人自知智慧肤浅,道力薄弱,所可自信者是有真愿望,有真决心,不图名,不图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发表于 2014/5/16 2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樑不正下樑歪
己身不正,何以正人
发表于 2014/5/17 0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的有些偏面,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责无旁贷。但是,家长有责任吗?一级一级的官员有责任吗?特别是黑白猫理论者 更有责任。
发表于 2014/5/17 0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vgaodi19550908 于 2014/5/17 18:16 编辑

"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道德教育实在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大家都深恶痛绝那些充斥市场的伪劣产品,其实,没有伪劣人品,哪来的伪劣产品!学校就是人品的加工厂,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如果人品不过硬,则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反而成了他们作恶的工具,如吃人的老虎添了翅膀;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其危害程度比文盲更甚。道德教育失败,学校就成了伪劣人品的出产地;这一令人痛彻心肺的现状,到现在来扭转,已经嫌太迟了,但迟了还不扭转,则后果之惨,将伊于胡底!本人只好自不量力,发愿来挑这一幅重担;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力量虽然相当有限,但只要精诚不退,不信感动不了天地。本人将毕此一生,实践这一愿望;敬祈各位领导和老师,鉴我血诚,垂赐支持。"   很现实的社会现象,二十多年前孩子读中学时说了一件事,老师在考前给学生讲:如果你同桌的学生考的成绩不好就要扣成绩好的分.当时听后就觉得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据说一个中学校长得10-20万元,教师进级都要花钱.
发表于 2014/5/17 05: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敎师有责任,家长也有责任,更主要的是大环境,文化大革命后读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道德教育跟不上成普遍现象。
        一位老人和一老师闲聊,老人问:学校还讲不讲道德教育,人生观的教育?比如五六十年代,老师对学生讲:你们学了知识,将来要好好为人民为祖国贡献力量。老师听了,哭笑不得,说:现在你不讲还好,讲了,学生对你嗤之以鼻。
       如果说学生的道德不好,老师责无旁贷。那老人呢,大街摔倒扶不起,这例子太多了吧。
         
发表于 2014/5/17 06: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社会有这样的人,所以还能看到希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