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4/5/28 00:48 编辑
习总书记为何与毛泽东都否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2014-05-26 08:24:29)转载▼
标签: 毛泽东治国录陈冠任文化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3b971f40101klap.html |
大型工业制造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披露:建国以来高层一直存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争论。习近平上海考察时指出:“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每年成百上千亿的钱花在买飞机上,现在要倒过来,要花更多的钱来研制、制造自己的飞机。”同样在上海,同样是大制造业,同样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习总书记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惊人一致:否定,要倒过来。为什么?且看《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中毛泽东的思想就一目了然了。
摘自《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中共党史出版社,陈冠任著
在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振兴的问题?是靠自立更生为主,锤炼全民族的自我创新能力;还是以争取外援为主,轻视自我创新,甘愿成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外国商品的市场?这在党内一直存在着严重分歧。而毛泽东坚决主张前者,反对后者。他在1945年年1月10日就说过:“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但是,这种分歧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存在着。50年代中后期,在该去买船还是造船之争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船舶是海洋运输的主要工具,然而制造一艘船舶耗资十分巨大。党内部分人认为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从微观经济学来说,这种思想很有道理,造船的成本很大,不划算,不如买船和租船便宜,又能实现运输的目的。作为跨越时代、站在高处的伟人,毛泽东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帐算得更精细。针对这种买船租船的思想,他像一位账房先生算账式说:“造船再贵,货币并没有外流,无非是钱从左衣袋装进了右衣袋,肉烂在了锅里。买船再便宜,得付外国人钱,货币外流了,算总帐就亏了!” 买船不过是权宜之计,帐不合算外,最关键的是难以提升民族工业的创造能力。毛泽东认为,必须提高自己的设计制造能力,造船就是自己来学习、来创造。这是中国工业能否真正翻身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主张自力更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创造,自己造火车、造汽车、造船、造大飞机,建海上铁路,而不是在借和租的死胡同打转儿,最后受制于人,无所作为。 正是这种买船、租船与造船之争的氛围下,1958年9月20日下午,毛泽东乘车来到了芜湖造船厂考察。 芜湖造船厂是于1954年新中国自己兴建的新型工厂,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艘军舰和水翼客艇,打破了中国历史上不能研制生产舰艇和远洋航船的记录。可以说,芜湖造船厂为证明中国人的强大自主创新能力作了一次精彩的展示。 毛泽东在船厂门口下车。船厂负责人立即迎上前去。握手后,毛泽东就着急地问道:“船在哪里做?” 曾希圣说:“去装配车间吧。” 很快,众人来到了装配车间。毛泽东的兴致很高,察看着正在装配的鱼雷快艇,问副厂长张云璋:“这是什么艇?” “远航鱼雷快艇。” “是铁制的吗?”毛泽东问。 “是木制的,主要材料是红松、柏木和落叶松。” 毛泽东不满足于此,继续问道:“你们能不能造更大的船?” “能造。” 毛泽东听说自己能造大船,脸上立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豪地对身边的人大声地说:“我们有自己制造的军舰和快艇了。” “这艇有多重?”他接着问道。 “标准排水量62吨。”张云璋回答。 “好,好。”他连连点头,对此很满意。 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自己造船,靠自力更生能造大船,这自然是一件谁都盼望的事情。毛泽东忧国忧民,更加希望民族工业有飞跃式的发展。为此,他6月28日在军委扩大会议小组长座谈会上还说:“海军发展值得研究,……我们要和外国做生意,需要远洋船只,还可造军舰、飞机。我们东边有日本、冲绳、菲律宾,假使敌人在北京、上海扔了原子弹,我们也得报复,要考虑积极防御,也要考虑打垮敌人后的追击问题。还要考虑到抗美援朝问题。目前太平洋实际上是不太平的,将来为我们管了,才算是太平洋。”造船,造大船一直是他的梦想,并且还在会上热切地问:“造船还要几年才行?”现在他获知芜湖造船厂能造大船,如何不高兴?! 众人走出装配车间,毛泽东又来到了金工车间,仔细地观看了船舶推进器的生产情况,随后询问船厂负责人有多少职工,多少大学生,多少技术员,张云璋一一作了汇报。但毛泽东到基层来,不是来走马观花看一路鲜花的,听了汇报后却要解决问题的,关切地问道:“有什么困难吗?” “厂里缺少技术人员,有的技术问题一时解决不了。”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叮嘱说:“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 从金工车间出来,他意犹未尽地问道:“还有什么可以看的?” “请主席到码头看看水上的鱼雷快艇。”海军驻厂总代表王玉璋回答。 “好啊,我们可以坐坐快艇吗?”毛泽东笑着问。 “我们就是给主席准备的。”王玉璋高兴地说。 毛泽东乘车来到码头,下了车,便健步跨上了一艘快艇,站在驾驶台上。马达声响后,快艇像离弦的箭飞快地驶向辽阔的江面,刺破碧波,向前驶去。毛泽东站在驾驶台上,望着大浪滔滔的江面,不时发出朗朗的笑声。 快艇在水面上“飞”了约10分钟后,毛泽东还觉得不过瘾,兴致勃勃地问道:“能不能开快些?” 艇长回答:“能!” 于是,快艇在一瞬间就加到了每小时33海里的速度。可是毛泽东还不过瘾,一会儿又问:“能不能再开快些?”艇长把速度加到每小时35海里。顿时,快艇两舷激起几丈长的浪花长堤,艇尾汇合着汹涌的波涛,留下一条闪光的水带,水带扩大到远处江面上,泛起万顷波光。 电航工担心快艇这样高速行驶,会影响毛泽东的安全。可毛泽东还希望快艇开得再快些,风趣地说:“站在这儿,比坐在轿车里还要稳哩。” 快艇“飞”到四褐山附近江面,开始施放烟幕弹。随着几声巨响,江面上浓烟冲天,烟幕升起,如同置身黄山云际。毛泽东高兴得乐哈哈地笑着,大声地说:“我们要自己造出大船来啊!” 毛泽东的豪情中更多的是期盼。 毛泽东在江面上试坐了半个小时,快艇才返航。停靠码头后,毛泽东走到后船舱甲板,俯下身来察看鱼雷艇发射管,并且问道:“鱼雷发射出去,能不能把敌舰打一个洞?” “能打一个很大的洞。”王玉璋用手比划着说。 “好哇,那好得很。”毛泽东开心地笑了。 随后,他走上码头,笑逐颜开地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并对张云璋等人说:“要自力更生,我们需要自己的轮船。‘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走进死胡同,请问有什么出路呢?” “我们一定努力。”众人一齐表示。 接着,毛泽东引用不久前向中军委扩大会议印发国务院副总理兼计委主任李富春关于二五计划要点报告上写的批语中的一句话,交代大家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的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然后,他深情望着远处的江面,甚至带着壮士断腕的悲呛,大声说:“老话说,不怕路长,只怕心老。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的!” 毛泽东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殷切期望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很感动,张云璋、王玉璋等人眼眶不自主地涌出了热泪。 他们含着泪水,挥手送别毛泽东。当车队在扬尘中消失时,眼眶里的热泪终于忍不住掉落下来了。 作为中国船舶业的工作者,他们也和自己的领袖们一样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制造和拥有大船,在世界船舶业有中华民族的一席之地啊!当年慈禧太后把海军造船的经费挪去修建庆贺自己六十大寿的生日礼物——颐和园,蒋介石为了家族赚取巨额回扣,只买船不造船,使得现有的江南造船厂在技术上一落千丈。毛泽东号召大炼钢铁,不是要去在国际上博取虚名,挣一口打肿脸充胖子的“气”,而是要去发展民族工业,去修铁路,去造大船,为此他说:“我们设想10年之内搞四亿吨钢,可能搞到,可能搞不到,一个是可不可能,一个是需不需要。究竟要不要这么多,买主是谁?无非是吕正操,修铁路,无非是造船,这是交通部的事。”(①毛泽东:在武昌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次讲话 ,1958年11月21日)他还说:“在我国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建设以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②毛泽东:关于造船方针的指示 1958年×月) 从发展民族创新能力的角度,从加强国防的角度,毛泽东对中国造船业如此关切,并且热切希望快艇再快些,工人们能造出大船,对船厂寄予了多大的厚望!这成为了船厂干部群众前进的动力,也激励着他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奋发图强。 中国人一定要造出自己的大船,“不怕路长,只怕心老。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的”,毛泽东的话语何其悲壮,又何其决心之大!撼天动地!而这又是一个多么英明的策略。 (转载不得遗漏书名、出版社和作者,否则不得使用) 附:《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亚马逊人物传记领袖首脑类畅销书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