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患者交流
›
以脉试医是陋习
返回列表
查看:
702
|
回复:
3
以脉试医是陋习
[复制链接]
铿锵中医
铿锵中医
当前离线
积分
2705
发表于 2014/11/25 18: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以脉试医是陋习
时常有人来诊,坐下二话不说,就伸出胳臂要医生
号脉
,仿
佛医
生差他贰佰馍馍钱。你要是给他号了说的准,他就认为你这个医生有水平,有学问,很高明。要是说的不称他的心思,就认为你这个医生
医术
低劣,甚至是一个小毛病他也不会让你看,吃你的药。其实这个以脉试医是种陋习,古来有之。对此举,确实是有病求
医者
,我会耐心解说,问清缘由,再细心
诊脉
,不致有误。
以脉试医这个陋习的由来,与某些医生神话
脉诊
的错误做法不无关系。为了取得病家的信任,或为了哗众取宠,钓名沽誉,故意如此,似乎三指之下尽知乾坤之事,能洞察六脏
六腑
,探知百病根源。我见过有医生诊脉时,口中念念有词,单凭左手,不知左右互诊之理,右手执笔于纸上记录各部脉象,口中即说出阴虚、
阳虚
、
气虚
、
血虚
、
脾虚
、
肾虚
之词,心中不寂静,指下即难求,医者口如悬河,病家一头雾水。
陈修园
对此深恶痛绝,说“余每观
时医
于两手
六脉
中按之又按,曰某
脏腑
如此,某脏腑如此又如彼,俨然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以扪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医生诊脉在于探查虚实寒热,合于望闻问而明病症
病机
,功夫全在辨病辩证,遣方
用药
以愈疾。若单凭脉象,不问缘由,便说起病者病症来,病家往往会信以为真,转移主诉,尽寻枝叶。医病二人尽皆糊涂,于此情下,能医好
疾病
,我看是冒打冒撞的。
陈修园又说了,“病之名有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知何病?”,再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单凭脉象即能探知病源,准确断病,古今
名医
,莫能除外。经言“微妙在脉,不可不查”,并没说知病在脉,不可不查,诚如《
素问
—徵四失论》所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
寸口
,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在古代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脉诊无疑或成了医生诊病不可缺少的手段,今天医学检查细微细致,为何单凭脉象而定病呢?这个当然不是提倡治病单凭医学检查而完全定论,作为参考可也。再说了,现在一些慢性疾病往往吃药无数,很多可以出现药脉,在这种情况下,凭指下所得更不可取。不得不承认搭脉知病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个与医生长期的医学实践,经验积累不无关系。其实凭的不全是脉,而是细致体察病者一言一行,在言语行为中便知三分。如病人苦楚眉头,以手护腹,脉或见弦、紧就知病人有腹中苦痛。尺肤发热,脉见数,
发烧
病情已了然心中。女子面色不泽,脉来两手不调,便可能有经乱之病,腹疼、
腰酸
、带下,
头晕
等病状就或可能有。医生若也在以脉试医这个陋习中受到影响,不精研汤方
药证
,只是在脉诊上做文章,就是能查出病来,我看让他治好病也是很困难的。
苏东坡写了一篇《求医诊脉说》,“吾平生求医,盖平时默念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者了然知患之所在,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指技术一般的医生),治吾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这个确实是很明智的。医生治病,本来就不易,再加上水平有高低,若偏信于
摸脉
知病,是在害己。对于医者来说,不可宣扬脉诊的神奇,更不能神话脉诊,要在病症明白的情况下,再细究脉象以明表里寒热虚实。这个就是要以证来辩脉,勿据脉以谈证。仲景每篇之首就标明“辩XXX脉证并治”,“XXX
病脉
证并治”,于此中当玩三味,病脉证务必合参则备。再古今病名有别,当合参为宜。
总言之,以脉试医这个陋习的改变,首先在于医者先改变偏信脉诊的唯心观点,故意神话脉诊以取信于病者的错误做法,对以脉试医者说之以理,病人才可能全面客观地向医生述说病情,这样诊断明确,
治疗方法
恰当,才不会贻误病情。我在治案中很少谈及脉象,并不是我不重视脉诊,而是一种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脉象差异,仅因于此。
脉诊
,
医者
,
诊脉
,
陈修园
,
脏腑
,
病脉
相关帖子
•
王光宇精准脉诊中医临床培训班告知
•
开办王光宇细化脉诊培训班通知
•
王幸福老中医的疑难特病专方15个(珍藏版)
•
从脉用药之十六:左右脉弦硬劲急虚脱例
•
对见病知源及平脉辨证也一下自己的想法(个人尚未入门,意见仅供参考)
•
你能都读懂吗-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见病知源之: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个人经历看见病知源的重要性
回复
举报
中医与股票
中医与股票
当前离线
积分
278
发表于 2014/11/25 18: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术与谋生术是两回事。既然是做生意,就是谋生,当然以谋生术为主,医术为次。
回复
举报
守望晨曦
守望晨曦
当前离线
积分
14
发表于 2014/11/25 21: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赞同。
回复
举报
scdgo
scdgo
当前离线
积分
131
发表于 2014/11/25 22: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