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33|回复: 0

切莫有知识没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 02: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切莫有知识文化



在很多人心中,知识等于文化已成为一种固定思维。然而,往深处想,知识与文化其实真不是一回事。现实生活中高学历的人做出低素质的事情,已不是新鲜事了。当然,也有知识不多文化充裕的高尚者,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表现出的文化精神却很高尚。厘清知识与文化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知识是经验的固化,是实践中人们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按照现行社会上对“文化”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人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思维形式、办事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哲学。

文化和知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对社会利益的规范和调整;知识较为实用和利益,知识需要文化把舵;文化是抽象的,知识是具体的。文化还具有认识世界、传递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生活中,一些有知识甚至层次很高的文化人,却做出一些不近人情不合常理的事情。受传统观念影响,知识分子是文化人,将知识等同于文化,以至于在填写个人简历等表格时,必填的一栏是文化程度,其实改为知识水平更为确切。还有一种表现是,重知识轻文化。许多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不懂得与人相处,与父母亲关系僵化,也有的成了书呆子,更有的为一己私利钻法律空子,成了罪犯。更要看到的是,快餐文化滋长了浮躁心态。太多西方文化,太少东方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生活方式突出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天、神游、发呆。人们追求速度,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价地投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解决有知识没文化的问题,首先要分清不是知识的普及提高影响了文化的发展,恰恰是知识对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和发展的作用。问题是当下文化与知识不匹配,文化缺乏自信和自觉,缺乏人文素养,缺乏优秀传统文化。农村里那些不识字的朴实善良的老太太、老大爷,他们骨子里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次,要规范道德标准,提倡做崇高的人。有些宣传凸显做官要严守底线,做人不犯法的起码标准,使社会生活中的不少人失去了崇高的价值取向。提高全社会的做人标准,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如果做人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一些没文化的现象将不会有市场,反文化的现象将难以生存。

再次,是要摆正心态充实和发展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知识一定程度反映了文化。摆正心态必须克服浮躁,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的,必须予以纠正。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充实知识和提升文化的大门。儒家文化中的恭、宽、信、敏、慧分别从做人的修养、做事的方法、做官的态度三个方面给人以启迪。有学者说,古人教育孩子从“仁”这个字开始,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奥数、考级、弹钢琴,“仁”被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就此缺失。由于“仁”的缺失,诚信会成为问题。诚信是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也是文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知识没文化是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正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社会各方面要营造氛围让那些反文化或是文化不够的现象失去市场,加大提升扩大人文素养的培训教育,采取严格的措施,加大法律整治的力度,使文化环境显著改善;另一方面,自身缺乏文化的人,要自省自身的问题,通过充实来完善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深信,知识能给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同样会给文化发展提供人文的和谐环境。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民族,会令世界为之赞叹。解放日报文/谢京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