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73|回复: 0

《字裡藏醫》之——痞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4 18: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句成語叫做“否極泰來”,大家都知道是比喻壞事發展到極處可以轉變成好事。這個成語體現了道家辨證的哲學觀念,類似的成語還有“樂極生悲”,“物極必反”、“盈則虧”,“凹則盈”“曲則直”等等。
  為什麼說“否”是不好的,“泰”是好的呢?這還得從道家的價值觀說起。簡單一句話,道法自然。道家以順應自然為是,以違背自然為非。如果用陰陽描述自然的話,那麼陰陽和合、交流為順,陰陽隔離、斷絕為逆。
  按照陰陽不同的屬性本應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清者恒清,濁者恒濁。但是這樣的話,陰陽只有分離沒有交流,處於陰陽隔絕的狀態,像個分居、離異或冷戰的夫妻,是不會有生命產生的。道家稱之為天地不交,用卦象來描述就是這樣,陽在上,陰在下,也就是乾上坤下,男上女下,卦名曰“否”。
  反過來說,如果本屬陰寒的濁氣能蒸騰上天,本屬陽熱的清氣能下降到地,這樣陰陽就產成了互動、交流,而萬物就在這交流中產生了。人就是自然界陰陽交流的最完美的傑作。道家稱之為天地交,用卦象來描述就是陰在上,陽在下,乾下坤上,男下女上。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翻雲覆雨,如此這般,循環往復,無有終時。卦名曰“泰”。
  用沙漏做個形象的比喻的話,沙子在下,空氣在上的時候,沙漏是死的。而翻個個兒的話,沙子在上,空氣在下的話,運動和交流就開始了。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而其他星球上沒有,就是因為在陽光的照耀下,大氣層的籠罩下,在地球內部實現了天地、陰陽的交流,從而衍生了萬物。
  地球上每個生命包括動物和人,都有陰陽交流的“泰卦”的符號特徵。泰卦是陰在上,陽在下。陰是偶數,陰爻用――表示,陽是奇數,陽爻用——表示。從頭上看,人有雙目,雙耳,雙鼻孔在上,單口、單咽、單喉在下。在胸腹,雙乳在上,單臍在下。都形似泰卦。如果有一天發現了外星人,只要他的星球是陰陽交流的,他們的樣子也怪不到哪兒去!
  人是自然的產物,人身就是一個小宇宙,小天地。同樣有陰陽之分,同樣以陰陽交流和合為順,以陰陽離絕為逆。
  腎屬水,藏精於腦。腦髓、腦漿為至陰之物,存儲頭顱之中,高高在上。心屬火,居於腦下腎上,如同陽光普照,使下焦丹田之氣蒸騰於上,通過任督二脈上沖於腦,煉精化氣,陰精下流,由腦而脊,由脊而骨,由骨而筋,由筋而脈,由脈而肉,由肉而皮,由皮而毛髮,滲灌全身,如霧露之溉,此為康泰!
  如果上下隔絕不通,就會出現陰精不化,陽氣不升,或陽氣上亢,陰寒下凝的否的狀態,中醫用“痞”形容這種病理狀態。也叫做心腎不交。
  導致上下隔絕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有無形的寒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脈浮而緊,而複下之,緊反入裡,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這是病人自覺痞滿,但是摸上去軟軟的,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東西阻隔,實為寒氣凝滯。
  有火熱結作痞,《傷寒論》第154條雲:“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本證後世醫家稱之為熱痞,劉渡舟教授在火證論中叫做“火痞”。這是由於飲食不節,嗜食煙酒或辛辣、鮮鹹等食物,或欲火焚身,心火過亢,導致的面目通紅、鼻子噴血、目赤脫髮的上熱下寒的痞症。
  還有水痞,《傷寒論》:“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這是由於飲水過多,或小便過少,導致中焦下焦積液存水過多,以至於出現了上熱下寒的痞症。
  最多見的是痰痞。有的堵在咽喉,吞不下,吐不出,叫做梅核氣。有的堵在胸口,出現憋悶、短氣。有的堵在心下,抑鬱躁狂交替出現,吃不下飯或者吃完就堵。這種情況非用半夏不可開通。比較嚴重的就是痰血粘裹,或者是純粹是瘀血的血痞,被稱為痞塊,已經變成癥瘕積聚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結,心有千千結,愁腸百結,下一步就是患,離腫瘤就不遠了。
  《傷寒論》中論述最多的是心下痞,相當於在巨闕、上脘穴的部位,是心氣募集之處,所以用了一系列瀉心湯治療。痞症的表現除了自覺滿悶以外,主要就是上熱下寒,心火不得降,鬱熱於上,脫髮、目赤、頭部皰疹、口瘡、鼻血痤瘡、癰疽層出不窮。凝寒於下,腹痛、腹瀉、陽痿、陰縮、尿頻、遺精、白帶。所以開痞散結瀉心湯的方劑,大多是寒熱藥物同時使用的。
  除了在心下容易出現痞以外,任脈循行的其他部位也會出現痞的症狀。比如在關元、水分、天突、膻中等部位,除了類似的上熱下寒症狀以外,還會有相關的比如閉經、尿濁、胸痹、梅核氣、咽喉反復感染等症狀。
  其他經脈如果上下隔絕不通,也會出現痞。比如肝膽經。《傷寒論》介紹發病機理:“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在也於脅下。”介紹治療的方法:“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堅,或心下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臨床上病人不懂痞是什麼,主訴的症狀一般不是疼痛,而是憋脹、堵悶。北京土話叫“硌硬”,意思就是有個東西硬硬的的硌在那裡,不痛不癢。還有句話叫做“添堵”,說的也是痞,是由心情不舒暢導致的痞。臨床診斷觸診、脈診是很重要,定位不准的話,用藥歸經,扎針取穴都會失去準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