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18|回复: 0

癌症:需要重新定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9 18: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久前,一批为美国主要的癌症研究机构担任顾问的资深肿瘤专家建议:应当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彻底改革,其中,包括改变癌症的定义本身。并把这个词从一些常见的诊断中彻底去除。

  这些建议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个工作组,他们把建议发表在了《美国医学会杂志》上。专家们认为:一些癌前病变或症状,比如,影响乳房的原位导管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应当去掉“癌”这个字,进行重命名。这样,患者就不会太害怕,也不太会寻求很可能是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手术。
  他们认为:许多在乳房、前列腺、甲状腺和肺部等部位进行的癌症筛查中发现的所谓“病变”,完全不应被称为癌症,而应当被重新归类为IDLE症状,意思是“上皮来源性的慢性病变”(indolent lesions ofepithelialorigin)。而其中的“indolent”,(在此译为“慢性”)意味着惰性很大的,发展缓慢的,或者不活跃的。
  “我们需要一个21世纪的癌症定义,而不是19世纪的癌症定义,而我们一直都在使用后者。”美国癌症学会首席医疗官布劳利博士(O.W.Brawley)说。虽然,布劳利并不是这个工作组的成员,他没有直接参与这份报告的撰写。但却完全赞同这一变革性的倡议。
  呼吁重新定义的更强大的原动力来自医生、科学家和患者权益倡导人士对现状的担忧。因为今天冷酷的现实是:几十万名男男女女正在接受不必要的、有时有严重损害的诊疗方法,以治疗癌前和癌性病变,而这些病变本身很有可能永远不会产生致命的伤害。
  近年来,高敏度筛查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发现这类所谓“偶发瘤”的可能性。偶发瘤指医学扫描检查时意外发现的肿块或异常病变,这些肿块几乎永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然而,一旦医生和患者得知这样一个病变的存在,他们通常会觉得必须马上进行活检、治疗,并想尽办法摘除它。这往往会为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和风险。这种问题通常被称为过度诊断,而患者因此而承受的不必要的治疗则称为过度治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有关负责人称:过度诊断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也是该研究所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还是无法说服人们,乳房X线照相术、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试和其他筛查手段所发现的问题,并非总是传统意义上会杀死你的恶性症兆,”国家癌症研究所主任、诺贝尔奖获得者瓦默斯博士(H.Varmus)说:“正如公众正在逐步认识到这一点,一些科学家也正在认识到这一点。”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巴克乳房保健中心主任埃瑟曼博士(L.J.Esserman)是这份报告的主要起草者,她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更改筛查中发现病变的名称。
  其实,笔者完全赞同这一倡议。临床上,像一些老年性的前列腺局灶癌、一般的甲状腺局灶癌、肺的肺泡癌、脑垂体腺瘤,包括胃的肠化生、多发性肠息肉等,都是常见的惰性很强的病变。动不动就手术,化疗放疗,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我与胰腺癌患者郑总,因为长期医疗来往,发展成了挚友。他2007年被确认为中晚期胰腺癌,去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肿瘤中心。当时原籍以色列的美国专家告诉他:“我是全球最权威的胰腺癌专家。你这个病,化疗可活六个月,不化疗只能活三个月!”且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没有其他可能!”因为化放疗没法继续了,他在我处寻求中医药治疗。此后,他又去了美国,这时肿块缩小了。那位医生很诧异,要求对他进行追踪,他俩也变成了朋友。因为郑总喜欢打高尔夫球,俩人开始在高尔夫球场上打球聊天。那位医生谈到:美国从尼克松时代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后,加强对肿瘤研究的投入;千军万马研究癌症。尽管对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没见有直接的作用,但却研发出非常多的成套而精密的检测设备与方法。若干年后,人们突然发现:这些设备方法尽管标志着科研的重大进步,对癌症的早期认识或蛛丝马迹的发现,似乎很有好处,但这些东西广为推广后,是福是祸,说不清楚。并没有显著提高人们的生存时间。那位专家认为:许多肿瘤早发现,不见得是好事情!例如,前列腺癌高龄老年男性都会有,一早发现了,告诉患者,你患了癌症,然后需要一连串的诊疗,也许只能再活四、五年,够积极了吧!但如果没有发现,他优哉游哉,没有症状地,也许就能拖个七八年;有了症状,再诊疗,还能再活二三年!不是更好吗?…郑总转述这个观点给我,其实是赞同该专家的意见的!我当然更是赞同。因为临床接触多了,太有感触了!
  但我深知,这些提议短期内是不会被接受的。阻力主要来自医疗界。刊载上述消息的《纽约时报》在同一篇文章中,就转引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劳德乳房医学中心的医疗总监诺顿博士(L.Norton)观点:他反驳说:“哪些原位导管癌会演变成恶性癌症,哪些不会?你能告诉我吗?”“我很希望我们知道这个答案。但并没有非常精确的方法”。
  此话不假,就像当时对于根治性乳腺癌手术的反对者的诘问一样!因为多数民众被灌输了癌症绝对是另类的恶魔;故一旦已知,的确多数人进入了癌变快速发展的倒计时;恐惧、担忧足以促使它加快进程!如果不知,或者没被发现,这些“上皮来源性的慢性病变”中的绝大多数不会发展成恶性癌症(注意,癌症前面多加了“恶性”两字)!丹麦学者的基因探针研究发现40岁女性乳腺组织中40%有异常蜕变细胞;到了50~60岁后,这个比例逐渐减少。美国的前列腺局灶癌前瞻性研究,20年后,只有7%的患者最后死于此癌;都是例证。
  笔者的一位亲属,插队落户在外地,94年回到上海,插队所在地缺碘,回上海时脖子一大串硬结节,医院高度怀疑甲状腺癌,强烈建议她第一时间手术。当时她找到我,我摸了后,也高度怀疑,建议她尽快手术!没想到她笑笑,根本不当回事;只求中医药治疗了两年,后来她也遗忘了。20年过去了,没有变化,反而软化了,原来脖子的憋闷紧绷感也消失了!
  的确,我们不主张鸵鸟对策。但对被泛化了的癌症,却坚定地认为有重新定义之必要。考虑到癌症历史上诸多艰难的变迁,相信这个重新定义更需要社会力量之参与!
  
  在此,顺祝博友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