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15|回复: 0

找回我们曾经的健康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9 1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优势
  
  我们曾有的健康优势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以及它的姊妹篇《救命饮食》,出自美国鼎鼎大名的营养权威柯林·坎贝尔之手,他从事了50年的生物医学和营养学研究,其中包括一项在中国等地长达27年的科学研究项目。
  坎贝尔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即便是体力劳动最少的中国人,平均热量的摄入也要比美国人高出30%,但是,前者的体重却比美国人低20%,为什么中国人吃不胖
  众所周知,热量摄入过多后,会转变为脂肪存留在体内,人会因此发胖,但吃不胖的中国人,促使坎贝尔继续研究,乃至得出如下结论: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后,身体获得的热量,通常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人发胖;而那些低蛋白、低脂肪食物摄入后产生的热量,更容易以体热的形式散发出去,而不是转化为脂肪,这就是中国人不胖的原因。
  因为中国传统饮食中,提供热量的食物,不是鱼肉蛋奶,而是五谷杂粮、蔬菜、豆腐。中国是农业国,经济不发达,中国人因此吃得粗糙,吃得不高级,而这些享受上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却造就了健康的优势。
  
  克林顿受益于中餐
  
  与此同时,坎贝尔还发现,中国妇女因为摄入的食物热量偏低,她们的初潮时间因此远晚于英美,这就使得她们一生中接触到的雌激素水平,只相当于英美妇女的30%至40%,而这,就是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西方的五分之一的关键。
  鉴于此,坎贝尔开始从自己调整起:“这样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支持性研究,促使我改变了饮食习惯,15年前,我停止摄入肉食,过去6至8年,逐渐停止了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动物性食物,尽管年龄增大,但我的胆固醇一直保持很好,体型比25岁还要好。”
  非但如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为不健康饮食而发胖,乃至很早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是,当2010年他出现在女儿婚礼上时,大家发现他不仅瘦身成功,而且精神和气色都很好,其中的秘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克林顿说,“我重回健康的方法来自于中国,因为受一本美国畅销书的影响”,这本书就是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非常遗憾的是,被坎贝尔这类国际营养学家首肯乃至极力推广的中国经验,止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正是中国刚刚实现温饱的时候。
  
  转变
  
  健康与热量摄入挂上钩
  
  注意到坎贝尔的这本书,是在何裕民教授新出版的《你会管理自己的健康吗?》一书中,他对坎贝尔多次提到。而在癌症临床第一线坚持了几十年的何教授,之所以开始注意到“健康管理”这个被大众养生节目说滥了的概念上,是因为他发现,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慢性病,如果不从源头改变,他这样的医生,“就算每天连轴转,也应付不完不断增加的病人”,为此,何教授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字:
  我国前四位的死亡疾病的变化: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
  1975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1984年: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2006年: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
  “在这些致死的疾病中,急性传染病、肺结核和消化系统疾病,与经济不发达,卫生饮食条件差有关,属于‘贫困病’,‘穷病’”。除此而外的所有疾病,都来自富足优越的生活,是‘富贵病’”。
  很显然,上世纪70年代是个分水岭,从那之后,中国人的健康和死亡,与饮食热量摄入过多,高营养食物超标的好日子挂上了钩。在中国人终结了“吃糠咽菜”的历史后不久,中国被世界首肯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消失,那之后,步入小康的中国,先是在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上“追英赶美”,之后不久,在疾病和死亡问题上,也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全球同此凉热”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久居中国的英国人保罗·弗伦奇,写了一本《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书中,他引用了一组专业数据:1985年,中国城市男子的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已经是76.2厘米。
  全国各地不断报道的公务体检数据显示:公务员的体重超标是人群中最高的。北京曾对49家北京市机关在编的全体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公务员中,超重率为37.3%,肥胖率为9.1%,超重肥胖者的总吸烟率是55.3%,超重和肥胖者中几乎每天都饮酒的占9.6%。
  如果从这些结论再回看现在开始“节衣缩食”的国家机关食堂,有一句话会脱口而出:早该如此!
  唐代名医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指出:疾病,“非天降之,人自为之”,意思是,疾病不是先天的,是后天人为造成的。换成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作(第一声)死,就不会死”。这个“为”和“作”就包括欲望的放纵,乃至由此导致的各种行为、生活方式的错误。
  
  反观
  
  香甜软酥非善类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教授,曾在多次的健康教育中提到过一个规律,只要是吃起来具备香、甜、软、酥四大优良口感的食物,一定是不健康的食物,因为这些口感来自于过多的油脂和糖,而这也是人类肥胖的主要根源。但是,具备这种口感的食物,不正是“紧日子”里见不到,“好日子”里吃不完的美味吗?不正是丰衣足食的标志吗?甚至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
  2006年,农业部负责人提供了一个数据:(当时)我国的人均禽蛋禽肉类消费,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51%和60%,人均消费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而2007年,我国肉类的人均消费已经居世界第七位……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的最好证据,足以使过惯了苦日子、紧日子的中国人幸福起来。
  
  生命就是与欲望博弈的过程
  
  但是,何裕民教授给出的另一组数字就让人笑不起来了:
  从被坎贝尔称道的上世纪80年代到2006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中,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几何级的数字增长,用前卫生部长陈竺的话说:是“井喷”态势。生活更加优越的大城市,乳腺癌的增长近一倍,肠癌增长近6成,卵巢癌增速超过50%。“上海这样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胰腺癌每年新增百余个,到了2006年前后,每年新增五六百个,到了2011年,每年新患者近千余……而这些都是和精、良饮食的过度摄取有直接关系。”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2013年4月,最新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个由西班牙、美国、古巴等多国专家联合进行的研究报告,报告发现,1991年,苏联解体后,古巴陷入经济困境,粮食燃料都出现短缺,人们被迫限制粮食,放弃汽车,采取步行,到1995年的5年间,古巴人平均减重5公斤,随之而来的是,1996年,该国的糖尿病致死率减少了一半,心脏病和中风的致死率也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下降,光是心脏病的死亡率就下降了三分之一。
  何教授因此感慨于老子的理论:“‘祸兮福相依,福兮祸所伏’,在人的欲望得到充分成全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灾祸到来的时候,无论是心、身都如此。人有欲望是正常的,适当的欲望是生活的动力,但是过分的欲望就是健康和命运的隐患了,所以,生命就是和欲望做智慧博弈的过程……”从这点上,足以使人怀念让我们健康的苦日子,紧日子,而国家机关食堂的变化,除了提倡清廉的初衷,健康的价值更在其上。
  
  对比
  
  外国人怎么管住嘴
  
  美国康涅狄格州议会在几年前就通过禁令:严格禁止食品业向中小学生出售高热量医疗和垃圾食品,这是迄今为止美国为遏制儿童肥胖出台的最严厉的举措。
  美国纽约市颁布了一个禁令:禁止快餐店、电影院和公司餐厅等场所销售大杯(约合454克)的含糖碳酸饮料,为的是防止肥胖的蔓延。
  日本在2008年,以立法的形式约束国民的腰围,该条文规定,年龄在40至74岁的男女腰围分别不得超过90和85厘米,超标者须在3个月内自行努力减肥,若减肥失败,需接受半官方的饮食控制教育课程。
  与之相比,同样面临慢性病侵扰的中国,电视等大众传媒广告中的各种碳酸饮料、奶茶、快餐食品、高热量、高糖高盐的小零食仍旧充斥其中,严重地左右和培养着人们的不健康消费。一种仅仅含有热量、反式脂肪,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某品牌奶茶,则骄傲地宣称,“每天,有12亿人次喝……”和所有垃圾食品一样,美味和便捷是它们的卖点,但是,如此辉煌的销售业绩背后的健康代价是什么?
  很多去韩国的中国人都感叹,那里的饭吃不饱,因为油水少,菜的分量小,肉太贵,韩国人用牛肉当礼物的习惯也成为国人的笑柄,的确,中国人在吃上面的出手,远比韩国人大方得多。
  
  撙节是对健康的复健
  
  统计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其中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到800万吨和300万吨,其中公款吃喝占了绝大比例,据了解,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达到3000亿元,公款买单的餐桌,成为食物浪费的最大阵地。之所以有这样的“大手笔”,抛开对贪腐的监管不力之外,还因为中国富裕了,而这,与中国的传统大相背离。
  明朝名医,曾任朝廷内府大御医的龚廷贤,在他的养生名著《寿世保元》中强调的养生观念是:“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简语言,轻得失,除妄想,收视听”,各种养生细节都遵循一个“少”字,在做减法,何教授将其翻译成健康管理和维护时两个必须概念:“守道”和“撙节”,“守道”是指遵循规律,“撙节”则讲究有所克制。
  无论是古人为健康养生所做的“减法”,还是何教授提出的“撙节”,归根结底都是对欲望的约束,一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人给出的这个大法,是健康管理和科学养生的总则,而且非止健康,益于生命,更是社会风气维护的必须,乃至是对膨胀人性与变形节操的复健。
  
  晨报首席记者佟彤
  《北京晨报》 2014年1月7日C02文化头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