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25|回复: 0

从癌症中逃生的“糊涂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9 2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女人,尤其是“好女人”,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不等于智慧,聪明是纯粹的智商,智慧还牵扯到情商。只有智商,情商不高的女人,有小聪明,但是没有“活明白”。所谓“活明白”了,其实说的是人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就是生存能力。“活明白”的人,知道哪里应该糊涂些,哪里值得明白些。所谓小聪明、大糊涂,乃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则是假糊涂、真智慧。我强调的是要会“二八分”,所谓“二”,指那些重要的,须认真对待,不宜马虎。剩下的,大都不太重要,学会糊涂点更好。
  做个“好女人”更要难得糊涂,这才是明白的女人。
  现实社会中,人生之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有时候,哪怕是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
  俗话说: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儿上,你就玩一次智慧,揣着明白装糊涂,表面上给人一个“模糊数学”,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更是救了自己。只要不是丧失个人原则的,暂时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关系呢?世事难料,时间久了,自然真相大白。因此,难得糊涂不失为抹平心中沟壑的好方法。
  人海茫茫,前进的道路曲折而又艰辛,许多非原则的事情你根本不必过分纠缠、计较。凡事都去认个真、较个劲,就会给自己多设置一条障碍、多添加一道樊篱。许多“好女人”就是在这一点上转不过弯来,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个道理,自然也适用于养生康复领域,特别是肿瘤治疗或康复过程中。临床上,我常常嬉笑中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个格言送给一些认定自己是“太聪明”的女性患友。
  我介绍两个案例,就代表着两种态度。
  有个女患者,是上海某技术学校图书馆的,得了胰腺癌,是2000年底发现的。2001年初,剖腹探查时见癌肿已裹住大血管,5厘米×5.5厘米大小,什么治疗方案都不能再往下实施了。虽然开了刀,但只是破腹探查,看了看,就关了腹,哪都没切就抬下来了。但是家属哄她,胰腺癌已除掉。
  紧接着,她开始在我这里接受中医药的零毒抑瘤治疗,这个女患者有一种很好的性格,大大咧咧,好像什么都不往心里去似的。其实是真聪明,假糊涂。家属说除掉了她就真当是除掉了,一点都不怀疑,真的相信。她术后很长时间都心窝下疼痛,其实就是癌痛。她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她是刀疤痛,她也就信了。
  大约半年后,什么症状都没有了,她想上班,我同意了,她也就上班了。结果,上班后有多嘴的同事让她知道了原来癌肿并没除掉,换别人肯定急了,但她也没特别大的反应,自己很想得开。她说,反正已经不痛了,没有任何不舒服,它(癌肿瘤)愿意在里面就让它在里面吧!就这样,她若无其事地生活着、治疗着、快乐着。
  2001年底查CT,结果发现:胰头肿块小了。她在门诊逢人就快乐地说她胰头癌的肿块变小了。
  2002年底查CT,胰头正常,已无肿块了。她更快乐地说,她的胰头癌消失了,没有了,她治愈了。
  2003年5月,她肝区痛,也不紧张,跑来问我,我说查个CT吧。结果发现胆囊有一大包结石
  我主张她找给她剖腹探查的同一个主任医师开一刀,切除胆囊。她也没有任何疑义,遵嘱执行。
  手术中,资深的上海中山医院外科主任发现:她的胰头居然完全正常了,根本没有癌症踪迹!要知道,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用过一天的西药或放疗,只是在我这里吃中药,结果居然“不战而胜”了。对这个结果,她又是笑呵呵地说:“医师说,怪了,你的胰头完全正常了。你们说怪不怪?”
  就是这么一种乐天的、大大咧咧、不钻牛角尖、不天天想病情的人生态度,使她整天活得乐悠悠,也躲过了癌症的劫难。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肺癌女患者,是个官员,开刀后,开始是由丈夫陪同来看门诊的,丈夫对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告诉她实情。
  其实,以她的文化水准和对医学的了解,每次来我们独创的为患者开设的“圆桌门诊”★[1],前后讨论的病情,包括手术等(但没有化疗),早已心知肚明自己患了癌症。但她很有趣,每次来总是打诨:“何医师,我其实是没有病的,肺内不是什么大事,良性的,也不需要化疗。你看,我现在多好啊,吃得下,睡得着,也没有咳嗽。前几天刚刚出差到泰国和大马,天天急着赶路,同行的伙伴都很累,可是我一点都没觉得费劲。我感觉自己没任何毛病,你只需开方给我调补调补,抗抗衰老就可以了,女人嘛,怕老!”每次说完,都狡黠地一笑。
  其实,我们双方心里都很明白,她吃药与复诊非常认真、及时,一点都不马虎,因为我相信她清楚得很。我与她之间只是心照不宣而已,没有必要捅破这张纸。这张纸,也许对她,还存在一丝的幻觉——可能不是恶性的癌症,但必须认真对待。我非常欣赏她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生活态度,不是她不知道,而是她刻意地回避负面的心理情绪,不强化它们,这样是很有用的,非常有助于调节情绪,改善生理功能,调整免疫,促进康复。
  从这两个事例中(包括上一节那个失败的案例),希望女性朋友能受到一些启发。也许你的病情与她们不同,但是在对待自己身体的某些变化时,你同样可以持有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对于癌症治疗和康复这么一件大事,让你做到原本清楚明白而故意犯糊涂,也绝非易事。如果没有深厚的涵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为了早日摆脱癌症的纠缠,这确实是很好的方法,值得你尽力而为。
  何以过于认真、较真或追求完美的女性更容易生癌或其他疾病呢?可以用我创造的一个“弦崩理论”来解释。
  大家一定看到过影视剧里面主人公弹着的琴弦,弹着弹着,弦崩断了……这常常预示着要发生大问题。
  其实,玩弦乐的乐师都知道一个规律:表演完或者玩过后,一定要把琴弦松一松。为什么要松一松?第一,不松,弦会疲惫,以后再弹,它会走调。第二,时间长了,弦会崩断的。
  那么,日常生活何尝不是这样!
  玩车的都知道:再好的车,你持续让它高速运转,要不了多久,这辆车肯定不行了,因为持续疲劳。为什么我们城市的出租车,再好的车,三五年下来后,整个车身都震个不停,甚至会报废,同样的家庭车就没这种情况?因为前者持续处于疲劳状态。
  特别较真、追求完美的人,他做什么事情,精神都绷得很紧,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重,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那不正是琴弦始终绷得紧紧的?说不定哪一天它就崩断了!有个患者就告诉我这个情况:“我经常晚上突然醒来,想起白天一件事情没做好,非常遗憾!这一夜就会一直在想啊想啊,想着怎么来补救!”这样始终绷紧“琴弦”不崩断了才怪呢!只是人们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崩断。

  [1]★ 
所谓“圆桌门诊”,是我针对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打破了一对一的传统问诊方式,在全国首创的、轻松的、全开放式诊疗方式。对此《人民日报》在2004年曾经做过专门介绍。具体方式是:一个大房间,一张椭圆形大诊疗桌,候诊患者依次围桌而坐,我带着博士生们按序会诊,等候的患者则可以互相自由交谈,或听取病友战胜疾病的介绍。一般说来,老患者大多比较乐观,而新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由于“同病相怜”,患者之间的交流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很大,老患者的乐观情绪往往很快就能感染和改变新患者的悲观情绪,有利于对疾病的治疗。这样,除了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对症下药外,还针对其心理状态在轻松和不知不觉中做好疏导和安慰工作。在这里,似乎不太像看病,而倒有点像老朋友们聚会、聊家常,平和、轻松、热烈和快乐。
  文章选自:何裕民教授新书《好女人,别让癌症盯上你》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