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多月前,我去北京,301的一位领导,转过多层关系,找到我,介绍了一位 间皮瘤患者,已经 化疗多次,出现 腹水、胸水,肝 肾功能严重损伤,处于濒危边缘,我是在机场贵宾厅给她看的,当时我就明确建议,千万别再化疗了,一则化疗对间皮瘤罔效;二则她的机体已经不可能耐受,有生命危险。她和先生满口答应。他先生是位政府官员。约两月前,发了个短信给我,说情况大有改善,能够自主活动,胸水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接近正常,很是感激!我也十分欣喜,嘱改方后继续巩固!
前些天,准备去北京,嘱助手与她先生联系,助手沮丧地告诉我,刚刚收到短信,该病人走了!我颇为震惊!何也?到京城一了解,原来,由于康复得可以,夫妇俩一商量,觉得再做一次更保险!又主动找到医院,要求再做化疗!医生开始不太乐意,觉得会有风险。拗不过家属,上了化疗, 剂量不大,当晚呕吐不止,二、三天后撒手而去!先生痛不欲生……在京城,介绍的301领导谈起此事,也是叹息摇头不已……
其实,此类悲剧,笔者已一再碰到!只能徒发些感慨而已!
约七、八年前,我的好友,资深医学专家某某(其配偶还是原政治局委员),患 胰腺癌,术后复发,专程从京城到上海,中西医治疗,康复得很好。而且,就是借助 中医药病情才稳定下来的,且已稳定多年。他的朋友,都是资深医学专家。为他庆贺七十寿辰,建议他趁身体状态可以,再补做一、二次化疗,预防预防,有好处,没大碍!且迅疾给他安排了住院及特需病房,也因为他自己心理既怕又想;且不需承担任何费用,故咨询我!我当时极力反对,他说:都是老朋友、老同事了,好意难却!就一次吧!结果,进医院当天下午上化疗,当晚 发烧,是化疗诱发的胆道感染,一烧就是两个多月,70岁的人了,哪经得起这样折腾!我去看他,只见他 骨瘦如柴,老泪纵横,后悔不及,连连说:悔不该当时不听你劝告……但一切晚了,二个多月后复查,发现局部有新的变化,三个月后确定新的转移灶,五个多月走了!
面对这些无奈,我十分理解当事人的心理。但是,这类现象太普遍了!人们总是存在“赌徒心理”,且认为化疗就是“买保险”,多一次,多一分保险!其实,大错特错也!切记:在中国, 癌症患者死于化疗的,远远多于死于 疾病本身的!过度治疗绝对不是买保险,而是“促命期”(《 黄帝内经》的说法,即加速死亡)!切记,切记!别再让自我釀造的生命悲剧发生了!
为此,我特别选了娜宁医生前些天发给我的一份过了时的短文,讲的是4年前美国一位学者的报告,观点同样有醒世意义,故转挂在我的博客上,以飨各位!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癌症患者即使到了晚期,也应该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救治。但是美国纽约大学(NYU)医学中心血液 肿瘤科Thomas J.Forlenza(托马斯·弗伦萨)博士在江苏省 肿瘤医院承办的“江苏医学论坛—— 恶性肿瘤防治回顾与展望”大会上表示,越来越多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前还在接受化疗或其他对身体损害极大的治疗,这些治疗对他们来说,可能弊大于利。不治疗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临终前终止无意义治疗
“当一个晚期肿瘤病人到了最后阶段,作为医生,你能做些什么?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治疗也是一种选择,让患者回家享受宁静与亲人关怀,比呆在医院积极治疗会更好!”弗伦萨博士说。
他举例说,一位45岁的女 精神科医生,患了 阑尾癌,已经 腹腔转移。不能吃任何东西,完全依靠肠外营养,并且需要做结肠造口术和胃造口术,患者已经尝试过多种化疗,因担心化疗的毒 副作用,又开始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三周后身体还是每况愈下,而且出现了皮肤损伤等 并发症。这时,是应该继续给病人使用昂贵的分子靶向药物,还是建议病人停止治疗?有不少医生会继续救治。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实告诉病人,已经没有 特效药物。医生应放弃治疗,转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 疼痛的临终关怀。
“过猛”治疗会加速死亡
“但是,不幸的是,仍有相当多的病人在临终前接受了毫无意义的治疗,使他们在十分痛苦的状态下离开人世。”
弗伦萨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在与恶性肿瘤无奈的抗争中,患者、家属和医生全都“病”了。患者强烈的求生欲要求医生给自己治疗;家属也容易出现焦虑、绝望情绪,想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亲人的生命。而肿瘤医生面对病魔束手无策,心理上不能接受一次次治疗失败这个事实,会想尽办法把各种 治疗方法都用上,这个时候医生也就陷入“疾病”状态,治疗太猛、过度治疗,反而加速患者的死亡。
告诉病人“还能活多久”
几乎每个晚期肿瘤患者都会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弗伦萨博士说,患者希望在他死前,将想做的事情做完。因此医生应该相对准确地告诉他预估生存期,患者会平静地、没有遗憾地死去。“我通常对病人说,‘我是不知道你能活多久的,每个病人不一样,你肯定会比一个不得肿瘤的人活得要短’。然后我可以根据评分,相对准确地告诉病人最后的期限。很多家属不愿意将病情告诉病人,但病人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注:当然,放弃化疗等,中国还有中医药,很多情况下同样可以“柳暗花明”!对此,我们是颇有经验的。其次,对于最后一点,中西方是有差异的,告知不告知,全要看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