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51|回复: 0

上海“癌症只是慢性病”讲座侧记(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03: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生了癌,后果及其严重,为什么?
  相对的,美国癌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都远远低于中国,为什么?
  是科学技术的差异?是经济水平的不同?讲座一开始,何裕民教授便开宗明义,根源在于观念认识和相应的对应态度和方法上。
  
  癌症只是慢性病
  ——第十五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讲座

  4月12日,正值第十五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一场癌症的认识革命在虹口区政府礼堂引爆,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会长何裕民教授携新书《癌症只是慢性病》,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癌症观念的新革命。

  癌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何裕民教授说,癌细胞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癌症产生因机体内乱,是人生命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果,我们可以延缓其发生,减慢其发展过程,减轻伤害。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定义:癌症只是慢性病。何裕民教授表示,其包涵两层含义:一、癌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其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慢性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防治;二、在有效的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一些高龄老年患者甚至做到与癌和平共处,安享晚年。
  
  怎样才算最合理的应对措施?
  癌症,别急着开刀
  正因为癌症的发展过程缓慢,何裕民教授主张,首先观念上要有变革,以前“与癌症宣战”,“消灭和破坏”,现在我们认识到癌症是可以改邪归正的,可以诱导其分化和凋亡。因此别急着开刀,别急着上“电烤”,应着重“靶向与控制”,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要悠着点,理性对待,活着就是硬道理。

  “医、药、心、知、体、食”六字方针
  根据自己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何裕民教授总结出“医、药、心、知、体、食”六字方针。所谓医,就是医学,各种医疗措施,除手术、放化疗外,何教授还强调医生给予患者的绝不仅仅是医疗中东西,更应关注人本身。药,即中西药物,以“零毒化疗”为主体的治疗方法,心,就是精神心理,何教授说,三分之一癌长在人的心上,我们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高度恐惧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体,就是体能锻炼,何教授建议肿瘤病友组织各类心身锻炼活动,这和国外现在重视“自然疗法”异曲同工。

  心理防癌转移复发四部曲
  何裕民教授说,优化个性,走出抑郁,释放压力,稳定心理,是心理防癌转移复发的四部曲。
  总结了十五条建议:换种方法思考: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你要认为生癌,是上天对你的一种考验。不做无谓的联想,不能我的指标上去了,就要化疗了,化疗了,我的体力下去了,下去了,肿瘤又出来了,人就没了,人没了,家也没了,这是错误的想法,要想到船到桥头自然直;勇做阿Q:阿Q不会生癌,虽是反面人物,但是可以稳定情绪;承认和面对现实;活在当下;及时表达感情;多结交朋友,科学研究,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两个朋友,如果有六七个朋友,你的身心就会非常健康;培养兴趣爱好,种花、养鸟、甚至打打麻将,也未尝不可;读好书,少读专业性强的书籍,多读些科普文章,佛家、哲理性书籍,平和心境;学会松弛,给别人宽松,给自己松弛的机会,就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放慢生活,理解生理周期变化,每个人都有心理低谷期,关键做好调试,赶快走出来。学会释放和转化压力,特别是从事低控制力工作的人,如会计、文秘等,容易较真和看重;换下工作环境,可以适当辞掉工作,转化周边环境,调节情绪;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老总郭总赶到现场,以一个患者的身份为听众分享了他的抗癌经历。为听一次何教授的演讲,江浙两省,最远的内蒙古也有人专程赶来。

  链接:何裕民教授同名新书签售会随后举行,排到大厅外的队伍,人手一本《癌症只是慢性病》,期盼、等待的眼神,为了与何教授握个手,说句话,因为这样,他们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热情的病友纷纷跟教授合影,有的自称是“河粉”——何教授粉丝……签售过程整整持续近40分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