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三宝之一——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06: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有三宝——精、气、神,缺一不可,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精”。
  
  战国时的宋钘、尹文明确提出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而“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中最精粹的东西称作精。人亦由精气聚合而成,“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精神心理基此而派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源”。“精之所舍,而知(智)之所生”。“气通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先秦诸子也较多地谈论了“神”,如“一物能化谓之神”,“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等。
  
  先秦所论之“精”与“气”,基本上是类同概念,皆指细微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之物质,也就是后世通常所理解的“气”。区别仅在于“精”是“气”中最精粹、精专的部分。进入秦汉,《内经》作者赋予“精”以新的含义。该书中反复讨论了“精”,书中的“精”大多指有形的、肉眼能见的精微物质。《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就是指看得见的、与男女生殖功能有关的精液。《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同篇还把肾中之精气视作为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物质基础,而有著名的“女子七岁……丈夫八岁……”之个体生长壮老理论详见本书第三篇:“《内经》是怎样认识和描述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的”。。这一含义的“精”,就是指贮藏在体内的,维系生命的各种精微物质。虽今人把《内经》所讲的“精”分成了狭义的生殖之精和广义的维系生命之精,但在《内经》作者及后世医家眼中,它们却是同一种精微之物,其基本部分来源于父母,亦即先天遗传之物(这些称作“先天之精”),尔后又得脾胃运化水谷及五脏功能所产生之精微之物(这些称“后天之精”)源源不断地充养,逐日见丰,藏之于肾。故又统称“肾精”、“肾中精气”或“肾中精液”。
  
  精为精微有形之物,亦即通常可见的生命体中液态精微物质。后世精气神学说所言之精,即此义。它与“气”相比较,皆为客观存在,但却有“有形”与“无形”,具体与抽象,物质与功能等的不同。进一步而言,视“精”为有形的具体之物,其义就是指“水”。我们知道,在探究世界万物起源时,先秦时曾有过多种学说。《管子》所持的“水地说”是重要的一派。“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颇具影响。战国末年,“元气说”占据了主导,并成为后世对这一问题的主导性观念。《内经》作者把“精”归为先于生命而存在的物质,强调“生之来,谓之精”,“夫精者,生之本也”,先有精,才有生命。这体现对水地说的某种接受。后世医家为了把肇始生命的具体物质——精,与观念中已经占据主导的万物的本原——气,协调起来,作了不少努力。如在解释:“天一生水,水生万物”理论时,宋明医家就把“天一”解释为“气”,即“气”凝聚而成“水”,水(精)可化生万物,包括生命。这样,既理论上颇为自洽,又能很好地解释某些经验事实。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