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是尽快改善症状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上,广受医家重视。金元四大家的张子和便是运用外治以去顽疾的高手,清代 名医吴师机的《理瀹 骈文》更是集外治法大成的学术名著。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近来,外治在主流 中医师中已近失传,至少是废用了。这使得中医学对 疑难杂症的疗效,打了个大折扣。
祛疾意义与运用原则“外治”,可以说是一大类疗法的总称。通常把所有非简单直接内服 胃肠吸收的中药都含赅在外治法之下。它实际上还包括了熏鼻、枕剂垫头、糊剂 食道吞咽、 直肠灌药等方法。根据我们经验,此法对于解决 癌症的许多难治性症状常常具有见效快, 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外治的实际应用中,应贯彻下述原则:
● 就近透邪就近透邪原则,也可表达为因势利导治则,《 素问》就已指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行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原则虽针对所有治法,包括内治,但对外治的指导意义尤其突出。
所谓就近透邪,也可简单概括在病灶的局部 用药以缓解症状。例如:骨转移而有 膝关节痛者,可浸泡双下肢及病侧热敷; 卵巢癌、 直肠癌患者直肠窝有占位的,可灌肠给药,颈 淋巴转移而 放疗无效者,可局部外敷,……总之,方式、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灵活创造。
● 透皮吸收其实,皮肤、直肠及食道、 口腔粘膜都是有活性的 器官,可以吸收许多特定物质,达到 治疗效果。国外,合成药学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倡导药物“经皮(透皮)”吸收给药系统,现代西方的透皮给药技术正处在它的“而立之年”。既疗效可靠,又用药 剂量可减,且常常毒副作用减少,并就透皮吸收的许多机理和药物制剂原则作了深入研究,这方面的药物开发和推广速度很快。对此,作为开山鼻祖的中医学家,若不努力跟上,只能再一次徒发感叹。
在我们看来,在 肿瘤某些症状的控制方面,透皮吸收机理应充分利用。例如,在过去的10多年间,我们借助此法,有400多例肿瘤伴胸 腹水的患者,少用或不用 利尿剂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胸腹水。
其实,我们应该充分贯彻“拿来主义”,对西方近几年盛行的透皮吸收从机理到具体技术来一个通盘吸收消化,以提升肿瘤与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 减轻胃肠刺激许多中药对肠胃是有刺激的,抗肿瘤药物更是如此。为了消解症状,中医师不得不各方兼顾,故大处方难免服后胃肠不适。对此,部分有刺激的或可以经皮良好吸收的,就可以另辟蹊径,外敷给药。例如: 三七、 乳香、 没药等,许多 利尿药、止痛药有胃肠刺激性,改用透皮吸收后,即可避免对胃肠的不良影响。这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护胃为要”的具体落实。
● 避免首过肝脏效应口服药物都需经过肝脏代谢的,因此,有伤肝之虞。而透皮吸收,皮肤就是屏障,进行了过滤,进入体内后又没有药物首过肝脏效应,故一般不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肝损、肾损等不良后果。
● 有效解除局部症状对于许多症状,若想尽快解决,有时,传统内服方法常只能望洋兴叹。这时,外治方法常能“柳暗花明”。例如,食道 梗阻, 吞咽困难,可用带有一定腐蚀性的中药,做成糊剂,徐啜; 口腔溃疡,糜烂,可用漱口剂,几剂即可奏效; 化疗出现的胃寒、 胃瘫,可用 温胃行气之剂,三至五个小时可改善; 腹腔肿瘤或手术后常见的 肠粘连,也可借助外敷,缓缓图之。总之,合理而又创造性地运用外治法,常可获桴鼓之效。
● 善于“引火归源”肿瘤患者的有些症状可利用传统 中医药的“引火归源”一法,借助外治而改善。例如,化疗患者常有舌尖碎痛,心火旺,复发性 口疮;内服之药,性寒而 碍胃,且一周内罔效;即可宗引火归源义而外敷神厥穴。又如肿瘤术后或 更年期妇女患者, 虚汗淋淋, 头汗尤甚,亦可借此法,外敷 涌泉一法而消解。
此法的广为延伸还可用于许多头、面部症状为主的病人之有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