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62|回复: 0

国医大师张琪老先生的中风病治疗十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05: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腊月十四第520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张佩青 ⊙ 编辑/闫立彬
  

  导读:本文是编者从国医大师张琪老先生的女儿张佩青教授主编的一书中摘录而成,张教授将其家父治疗中风的经验分为十法和盘托出,并配上相应的有效代表方药,编者期望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对中风科住院部医生有所帮助。
  
  中风论治十法
  (一)涤痰清热,通腑泻浊,祛瘀开窍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脏腑(多为脑出血,症见猝然昏倒神志不淸、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两拳握固、大便不通、面红溲赤、烦热气粗、痰声如拉锯、发热、血压偏高、舌绛干、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等。
  辨证属于痰热内阻,腑实不通,清窍闭塞之阳闭证。
  常用方:涤热醒神汤(自拟方)加味。
  药物组成:半夏胆南星橘红石菖蒲郁金黄芩各15g,生地25g,麦冬20g,玄参20g,生大黄1520g,芒硝15g,水蛭10g,三七10g。抽搐全蝎5g、蜈蚣1条。
  方中半夏、胆南星、橘红化痰,黄芩清热,菖蒲、郁金开窍,生地、麦冬、玄参滋阴清热,大黄、芒硝通腑泻浊,三七、水蛭活血止血,全蝎、蜈蚣驱风止痉。诸药相伍,共奏化痰清热、通腑泻浊、祛瘀开窍之效。
  此外,开窍常配合牛黄安宫丸1丸,46小时1次鼻饲或灌肠。或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放血),以助醒神开窍。
  (二)辛温开窍,豁痰醒神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入脏,症见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声辘辘、静而不烦、四肢不温、面白唇紫、舌苔白腻
  辨证属于寒痰郁结,扰于心神,窍络闭阻(阴闭)者
  常用方:导痰汤加味
  药物组成:清半夏20g、陈皮15g、茯苓20g、甘草10g、枳实15g、竹茹15g、石菖蒲15g、南星15g、郁金15g、水蛭I0g、泽泻15g。
  方中导痰汤豁痰开窍,痰除窍开则神志自然苏醒;加入水蛭意在活血通窍,瘀去则神方能清;加泽泻利湿以消除脑水肿,此为辨病用药之意。
  临证常配合苏合香丸,辛香、透达以助开窍,用量宜大,每次可服2.5g重之药丸34丸,46小时1次,量少则药力不逮。但中病即止,以神清为限。
  (三)益气阴,回阳救脱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脏腑,症见神志昏愦、半身不遂、四肢厥冷、手撒遗尿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细数等。
  辨证属气阴欲绝,阳气欲脱者,此属阴阳离绝之证,诚为危候
  常用方:参附汤加减
  药物组成:红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5g、附子1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
  方中生脉饮益气救阴附片回阳救逆、强心固脱,生龙牡敛汗固阴。
  (四)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舌强语涩、头痛面赤心烦不寐、手足心热、血压高、舌红绛、苔黄或白干、脉弦滑或弦数等。
  辨证属于阴亏阳亢,心肝两经风火相煽者
  常用方:潜阳平肝汤(自拟方)加减
  药物组成:生地25g、玄参25g、酸枣仁25g、生赭石30g、珍珠母30g、川连10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20g、甘菊15g、夏枯草25g、怀牛膝20g。
  加减:便秘加大黄15g;热盛加生石膏50100g;痰多竹沥、胆南星、天竺黄各15g;心烦不寐加阿胶15g、鸡子黄1个(冲)。
  (五)化痰袪风,活血通窍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症见舌强语謇、或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眩晕、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等。
  辨证属于风痰阻窍,脉络瘀阻者
  常用方:《医学心悟》解语汤加减
  药物组成:白附子15g、石菖蒲15g、胆南星15g、远志15g、天麻15g、羌活10g、全蝎10g、木香7g、丹参20g、当归20g、赤芍15g、地龙15g、甘草10g。
  方以解语丹化痰驱风通窍,加当归、赤芍、地龙、丹参等活血通脉,使血活脉通,痰祛窍利,中风自复。
  (六)清热养血,疏风通络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头晕、手足麻木、或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微恶风寒、苔白少津、脉象浮滑或弦滑等。
  辨证属血虚内热,风邪外中者。
  常用方:秦艽汤加减。
  方药组成:秦艽15g、羌独活各20g、防风10g、川芎15g、白芷15g、玄参15g、生、熟地各20g、生石膏50克、当归20g、赤芍15g、苍术15g、甘草10g。
  (七)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酸软、头晕、口眼歪斜、舌质紫暗、苔白少津、脉象滑而有力、或兼数等。
  辨证属风邪挟热人于经络,脉络瘀阻者。
  常用方:疏风活血饮(自拟方)
  药物组成:钩藤15g、菊花15g、独活15g、黄芩15g、生石膏40g、赤芍20g、全蝎7.5g、红花15g、丹参20g、川弯15g。
  方中钩藤、菊花、生石膏、黄芩、独活、全蝎疏风清热,赤芍、红花、丹参、川芎活血通络息风,此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二组药相伍,内活外疏,对风热交织、瘀血内阻之中风甚效。
  (八)调气解郁,活血祛风
  本方法适用于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胸胁满闷、善太息、心烦易怒恶寒、兼有痰喘气逆、舌苔薄白、脉象浮滑或弦滑等。
  辨证属于气机壅滞,外中风邪,经脉瘀阻者。
  常用方:乌药顺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乌药15g、川芎10g、白芷15g、僵蚕15g、薄荷10g、钩藤20g、菊花15g、麻黄7.5g、橘红15g、枳壳15g、格梗15g、黄芩15g、甘草10g。
  方中乌药为主,疏风顺气,配橘红、桔梗调气和中,以川芎、白芷、麻黄、薄荷、菊花、僵蚕活血袪风,黄芩清郁热,甘草和诸药,全方合奏调气解郁、活血祛风之效。
  (九)滋阴助阳,化痰通络法
  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证见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无力、偏瘫不用、口舌歪斜、饮水呛、口干痰多、舌淡、苔白腻、脉虚弦或沉弱等。
  辨证属于肾中阴阳两亏,虚阳夹痰上泛之证。
  常用方:地黄饮子加味
  药物组成:熟地30g、山茱萸20g、石斛20g、麦冬15g、巴戟天15g、枸杞子20g、石菖蒲15g、远志15g、肉桂7.5g、茯苓20g、丹参20g、桃仁20g。
  方中熟地、山茱萸、枸杞、石斛、麦冬滋补肾阴为主药,辅以巴戟天、附子、肉桂以助肾阳,阴阳充则真元得以温养。肉桂、附子引火归元,使阳纳于阴。茯苓、远志、菖蒲化痰开窍,桃仁、丹参活血通脉。诸药相合,以达补肾助阳,化痰通络息风之效。
  (十)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本法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清、小便频数、全身无力、短气自汗、脉虚或缓弱、舌淡润等。
  辨证属于气虚血滞,经脉瘀阻者。
  常用方: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物组成:黄芪100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20g。
  方中以黄芪为主药,补益正气,当归、川芎、地龙、桃仁、丹参活血,气充血行,瘀去脉通,则中风自复。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名中医临床丛书国医大师卷张琪》,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PS:灵兰书院第三批亲情会员正式招募的时间为2月4日(立春),想要合刊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这可能是只印一次的绝版资料哦~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提前预约登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亲情会员招募预约通道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