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54|回复: 0

岳美中先生治疗月经病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07: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腊月初三第509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整理者/岳沛芬、李春生 编辑/王超 ⊙ 校对/居业等
  

  导读:岳老这几则医案中,虽然患者病情日久,看似复杂,但岳老用方却极为平常,不过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加味逍遥散一类,疗效也是很好。这不禁又提醒我们面对患者错综复杂的病情时不要慌乱,平日小处用心,基础知识要牢固。
  

  
  岳美中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经验
  

  岳美中教授对于妇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岳老认为,妇科病不外经、带、胎、产、杂病而已,且多与内科病相关联。治疗妇科病,既应注意它的独立性,又不能孤立看待,要入细分析问题,才能恰如其分的处理。下面仅就岳老治疗月经病的思路特点,作一简介。
  

  调理月经 首重肝脾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才能生育。故经血如期来潮,是维持女性正常生理状态之必要条件。若月经不调,或经期出现病状,常是脏腑经络机能失调的反映。
  

  岳老认为,月经疾患虽涉及冲、任、五脏,但很多情况表现在于肝脾受病。因肝藏血,为刚脏,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脾为后天之本,主思虑,乃气血生化之源。两脏皆与气血有关。妇女以血为主,血生于脾胃,藏受于肝,一部分下归血海而为月经。血赖气生,又赖气行。妇女多情志抑郁、忧思不解、疲劳过度而为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影响气机,可致经行先期、痛经、逆经、或经期头痛;思劳伤脾,脾虚气衰,血海空虚,可致经行后期,月经过少、经闭崩漏或经行泄泻。肝脾皆病,则月经紊乱,先后无定。故抓住肝脾,调其气血,能使大部分月经疾病的治疗有所遵循。
  

  病例一,逆经病案。
  

  患者闫X,女性,30岁,河北省滦县人。1941年10月就诊。
  

  自述婚后已近十年未曾妊娠。一年前因患子宫内膜炎,久治不愈,在北京某医院行子宫部分切除术。术后即闭经,每两月左右逆经一次,血从口鼻衄出。近三个月来鼻衄较甚,且当经期即遍身出血泡,溃烂流血水,自觉阴道内干燥感,逐日增剧。虽经多方调治,但未获效,乃求治于岳老。岳老察其舌紫、脉象弦数。结合症候,拟诊为肝热气逆,横逆乘胃,胃络受伤。加之胞宫留瘀,行经之时,血不下走,随冲气由受伤之胃络反溢口鼻,而成经期吐衄。经血窜溢于脉络之外,肌肤之间,故身起血泡。
  

  处方:当归10克 芍药10克 茯苓10克 白术10克 泽泻12克 川芎5克 桂枝10克 丹皮10克 生桃仁10克 大黄10克(另包后下) 红花10克。日服一帖。
  

  同时针合谷三阴交关元、子宫等穴行泻法数次。药尽五、六剂,阴道有湿润感,抵经期皮肤亦未发泡。继服原方二十余剂,月经得以重潮,诸症均消。再服原方一月左右,即因妊娠而停药。以后足月顺产一男婴,举家喜出望外,到处宣传中医医术之神妙。
  

  病例二,经闭病案。
  

  王XX,女性,19岁,未婚,河北省滦南县人,1977年就诊。
  

  自述闭经已八个月,少食乏力,口淡无味,日渐消瘦,食后腹胀,二便尚调。岳老诊之,两关脉虚舌淡胖苔净。病在中焦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致血海不充,不能下为月水。治当健脾以培其本,养血以顾其标。
  

  处方:当归15克 白芍12克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云苓12克 炙甘草10克 陈皮3克 半夏6克 木香 2克。每日一剂。服药一周,月经即见来潮。随访:经期正常,近年已结婚生子云。
  

  病例一之症结主要在肝,病例二之症结主要在脾。
  

  例一肝热气逆,胞宫停瘀,致成逆经。故岳老用当归芍药散加大黄以养血平肝、苦寒通下,理肝体而泻肝用;以桂枝茯苓丸加红花活血行瘀,配合针刺疏通胞血下走之路。
  

  例二脾血不充,血海空虚,以致经闭。故岳老用六君子汤补气健脾以培其本,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已治其标,佐小量木香,疏利气机为行血之先导。两案思考周密,立方灵巧,故临证效如桴鼓。
  

  崩漏不愈 求之阴阳
  

  妇女在不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称为崩漏。血崩是大下血,血漏是慢下血。出血的机理,系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岳老治疗崩漏,喜用胶艾四物汤归脾汤之类。肝郁而下血者,加入香附炭。出血量多,重用黄芪补气摄血,或大剂量使用霜桑叶、白芍炭、血余炭以收敛止血,甚者以赤石脂禹余粮固涩之。对于因停瘀而漏下不止或兼有白带者,常投以王清任膈下逐瘀汤取效。
  

  崩漏日久,常见定时下血,一般疗法效果不佳。岳老指出,对于这种出血,应当抓住证候的时间和空间,分析疾病病机与阴阳消长的关系,给予调理,使阴平阳秘,诸恙乃愈。
  

  病例三,经漏病案。
  

  陈XX,女性,30余岁,唐山市人,1940年春季就诊。
  

  患经漏下血半年余,经中西医多方治疗,讫无效验。求诊于岳老时,症见面色萎黄,脉象细弱。岳老疏与胶艾四物汤等古今方数剂亦罔效。再细询之,其出血时间只在上午,余时不见。岳老思白昼属阳,上午为阳中之阳,考虑病情是阳气虚,无力摄持阴血,故漏下见于上午阳旺之时。于是处以:熟地黄炭15克 白芍炭12克 川芎6克 当归15克 附子炭6克 炮姜炭6克 肉桂5克。服药三剂,经漏即止,追访:长期未复发。
  

  本案属漏下日久,阴血大伤,阳亦受累,阳不摄阴,致疾病缠绵难愈。治疗曾用治崩漏常法不能奏效,于四物、阿胶队中投入艾叶助阳,其力亦微。岳老揆度病势,权衡阴阳盛衰,放胆使用姜、附、桂等强有力温经助阳之品,振兴阳气,固摄阴血,遂著手成春。可见治崩漏,调理阴阳之偏颇,亦不可忽视。
  

  伏其所主 先其所因
  

  岳老常言,治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才能抓住疾病的根本。对于月经病,他强调:如因月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如因病而后月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依照这些原则处理妇科病与内科病之间的关系,临床常收到显著效果。
  

  病例四,经期头痛病案。
  

  患者XXX夫人,年41岁,印度尼西亚人,1962年春季就诊。
  

  自述婚后已二十年,初次妊娠为左侧宫外孕,手术治疗后,始终未能受孕,经检査诊断为手术后左侧输卵管阻塞。月经不畅,且每逢来潮,则左侧头面作痛,两乳作胀。此等症状已有多年,经治不愈。平时白带不多,无其他不适。舌正常,脉弦细有力,尺脉带涩象,眼睑下晦暗。辨证为肝郁气滞挟热。
  

  岳老处方:柴胡3克 白芍6克 茯苓 6克 甘草1.5克 当归6克 白术4.5克 生姜3克 丹皮4.5克 黑栀6克 青皮3克 薄荷1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萸连8克 香附6克。每日1剂,共服药6 剂。此后经期无头痛,经血亦畅,量中等,除左脉稍滑大外,无其他异常。嘱照此方,于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病例五,浮肿经闭,继发子宫萎缩病案。
  

  患者张XX,女性,38岁,职员,1974 年就诊,病例号51702。
  

  主诉三年前开始,面部及下肢浮肿,每当寒冷和劳累后,肿胀加重。伴全身无力,两腿沉重,有时肢麻,食欲亢进,尿意迫急,小便清长,大便干燥,每周二次。腹胀腰酸头晕心跳。曾在某医院査血、尿常规皆正常,据谓可能属营养不良性浮肿。病后一年,发生经闭,曾注射黄体酮、求偶素各10 针,未见月经来潮。白带逐渐减少,以至全无。自觉性情亦有改变,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就诊前八个月,经某医院检査,诊断为“子宫萎缩”,谓可能因长期经闭所致,由于阴道粘膜亦萎缩,故无白带分泌。既往月经正常,曾患肺结核,已钙化,有“肝大”, 但肝功能无异常发现。体检除面部及下肢浮肿(++)、肝可扪及、腹部叩之呈鼓音外,余无特殊可见。
  

  岳老诊之,脉虚弱,舌苔净质淡。证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拟方:党参10克 炙芪10克 炒枣仁10克 炙草6克 白术10克 茯神10克 当归身10克 远志肉5克 龙眼肉10克 广木香3克 生姜6克 大枣5 枚(擘)。每日一帖。连服12剂,月经来潮,持续5天,精神面色均好转,睡眠增加,头晕减轻,尿窘迫感渐渐缓和,大便不干。但面部仍肿,腹胀未去,继服上方。半月后面部浮肿减轻,惟腰酸,白带增多,舌苔稍白腻,脉虚。证属脾湿下注,岳老议改用傅青主完带汤加半夏8剂,转服人参归脾丸。一月后月经再度来潮,色正,一般情况甚好。
  

  病例四先有月经不畅,后见经至头面疼痛,故月经不调为本证,头面疼痛为标证。病例五为先有浮肿,后有经闭及子宫萎缩,故浮肿为本证,经闭、子宫萎缩为标证。岳老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紧抓住本证,结合疾病的体征,分析出前者病因是肝郁挟热引起月经不调,后者病因是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水液泛滥而成浮肿。分别投以丹栀逍遥散加味和归脾汤,使例四之经调而病自去,例五之病去而经自行。
  

  总之,岳老诊治月经疾病,既注意月经病与肝脾两脏失调有关之常,又善察月经病和阴阳消长、各脏盛衰相连之变。紧扣病理,分清标本先后;机圆法活,从不拘泥一格。故常取平平无奇之方药,求得卓卓显著的疗效。愿借鉴以求长进者,宜深思之。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81年01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