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同是心脏病,供血问题和节律问题的取穴一样吗? ...
返回列表
查看:
245
|
回复:
0
同是心脏病,供血问题和节律问题的取穴一样吗?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2 14: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中医书
友会甲午年冬月廿五第502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王红民
⊙ 编辑/瓦力
导读:
心经受病是由
心包
经替之,以这种“代君受过”的思想解释心包经
腧穴
治疗
心病
的机理,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心经与心包经主病真的没有区别吗?笔者把传统
经络
理论与现代
解剖学
相结合,指明了二者的不同,即供血问题为心包,节律问题为心经,并验证于临床,可资借鉴。
心经与心包经主病新解
中医针灸
界对于心经腧穴与心包经腧穴主治区别的论述,自古有之。《
灵枢
·邪客第七十一》记载:“手
少阴
之脉独无输,何也?……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输焉。”《类经》二十卷第二十三注对此进一步解释为:“手少阴,心经也;手
厥阴
,心包络经也。经虽分二,藏实一原。凡治病者,但治包络之输,即所以治心也,故少阴一经,所以独无输焉。”
由此可见,在《
内经
》时期,心经主病是由心包经替代的,二者并无明确区别。以“代君受过”的人文思想解释心包经腧穴治疗心病的机理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那么心经与心包经的主病之间究竟有无区别呢?
笔者在护国寺中医医院“王居易
名医
传承工作站”跟随王居易教授
学习
经络医学过程中,运用其经络诊察法,结合症候,对心经与心包经的经络异常进行分析,发现二者所反映
心脏病
的症候是有区别的。如
心脏
瓣膜
、心脏
节律
问题多出现手少阴
心
经异常,而心肌
缺血
等
血管
问题则多出现
心包
经异常。
为从更多方面清晰地思考这一问题,笔者试从心经、心包经的经脉结构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心脏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对这个命题进行分析,并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以求新的阐释发挥,不足之处请同道指正。
两经脉系统循行分布比较
手少阴心经
联系的
脏腑
、
器官
有心系、食管、目系,属心,络
小肠
。经络“系舌本”。经别“走
咽喉
,出于面,合目内眦”。经筋“伏乳里,
结胸
中,系于脐”。
手厥阴心包经
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络
三焦
。经别“入胸中,别三焦,循喉咙,出耳后”。经筋“挟胁,散于胸中,结于贲”。
两者均有经脉与心、胸、喉发生联系,可以解释二者在主治功效上的相似性,但
古籍
中在经脉层次上对二者与心脏的联系未提出明确区别。
心
脏结
构及生理分别与两经相关
心壁由三层膜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内膜的结构又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内层及心内膜下层,心内膜下层分布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此外,心瓣膜也由心内膜组成,心房和心室收缩时阻
止血
液倒流。
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其间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部分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肽,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
低血压
的作用。心外膜是心包脏层,为浆膜。供应心脏的
冠状动脉
及心的静脉系统均分布在心外膜层。
从心脏的解剖生理可以发现心壁的三层结构与心脏的节律传导、心肌血液供应以及血管压力的调节等
生理功能
有着对应关系。即
心内膜
与心脏
节律
具有对应关系,心的
供血
系统则与
心肌与心外膜
联系密切。心脏的这一解剖生理结构是心脏
疾病
产生的基础,也为我们分析心经与心包经的主治区别提供了一定的分析依据。
常见心脏病变类型
临床比较多见的心脏病变有三种:一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从而出现心前区不适、
心绞痛
等
临床表现
。冠状
动脉
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
心肌缺血
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二是心脏传导系节律异常,临床可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心律不齐
等表现。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
心肌炎
等疾病。三是心脏瓣膜病变。
从心脏解剖与生理病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解剖结构上,心脏的
供血
问题与心外膜的关系最为直接,而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经络当属手厥阴
心包
经。
心律
异常及心脏瓣膜病变应与心内膜直接相关,经络应该属于手少阴
心
经。
心经与心包经疗效观察
按照王居
易经
络医学理论,治疗心脏病应首先辨别异常经脉,其次才是选穴问题。但在临床具体病例上,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心脏各层次之间的生理联系,心脏供血问题亦可引发心脏节律异常,心脏节律异常也可以导致心脏供血的缺乏,各种病因
病机
交互错杂,需要仔细审察经脉的异常,故准确辨析疾病的根本原因及病变经脉是治疗取得效果的关键。下面举一些实际病例予以说明。
病例1
黄某,男,50余岁,医生。患者在听王居易教授讲课时突发
胸闷
憋气,诊察经脉发现心包经出现显著异常,建议其急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立即取心包经
内关
穴进行
针刺
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虽然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这方面报道资料很多,疗效确切,但是该病例心包经经络异常的显现与治疗疗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疗效迅速,说明心包经与心肌供血系统有直接关联。
病例2
Niv. 女,53岁,以色列人。近两月夜间
睡觉
出现呼吸暂停、打鼾。患者有
高血压
史6年(150/100mmHg),发作性眩晕。察经手足少阴、足太阳异常。脉象
沉细
,偶发
早搏
。
取穴:
少海
、阴谷/双侧。
二诊:
脉诊
早搏消失,
脉搏
的力度也明显增强,效果很意外。
血压
降至130/90mmHg。
本病例以打鼾、呼吸暂停就诊,笔者原以为应该与肺有关,但察经后发现心经异常明显,同时脉搏出现节律异常,病变经脉当属手少阴心经。而手足少
阴经
的合穴对于调节心肾不交,气机升降障碍治疗显效。
本病例后期经过5次治疗,呼吸暂停、打鼾明显好转,血压120/80 mmHg,眩晕未发作。
病例3
王某,男,47岁,演职人员。诉
心悸
2月余,
气短
不足以息。患者有
风心病
20余年,两月前拍电视剧劳累出现
心力衰竭
,严重
腹水
。经检查诊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功能
衰竭
。住院予利尿等治疗症状缓解,并建议换瓣。但患者希望保守治疗,遂来就诊。察经手少阴、手厥阴、足少阴、足阳明异常,足踝部肿胀,
舌苔
厚腻
,
脉细数
。
取穴:少海、神门、阴谷、太溪、
丰隆
/双侧。
二诊:
心慌
症状明显缓解,足部肿胀好转,气短、舌苔变化不大。原方加双侧
足三里
。
三诊:手少阴经少海处
压痛
缓解明显,心悸心慌症状基本消失,余症亦有消除;同时配合中药
甘草
复脉汤调养半月,体力恢复,半月后正常上班。
患者属于20余年的心脏瓣膜病变,察经虽然发现少阴、厥阴均有异常,患者在心悸同时伴有心前区
疼痛
,但分析认为心肌缺血的原因应主要在于心瓣膜问题,不存在心脏冠脉系统供血异常,病变当属于手少阴心经,故选择手少阴心经作为主要治疗经脉。本病在西医治疗时症状严重,预后很不乐观,但经过针灸配合中药调养,如此严重的心脏疾患快速得到改善,令笔者意外。
从以上对心经、心包经的经络结构联系以及不同的生理、病理、病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理论思考还是在临床实践中,以前对心经与心包经主病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混淆。通过经络诊察对经络的异常进行详细探查,并对心脏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更清晰的辨析,才能在临证时确定更加清晰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疗效。
【本文摘自中国
中医药
报 2013年10月21日,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心脏
,
心包
,
少阴
,
经络
,
手少阴心经
,
心脏病
相关帖子
•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
王居易:经络医学之奇经八脉配穴法
•
如何用生命去减肥?来一场与肉体的革命吧!
•
万病之源是寒湿,驱寒祛湿有妙招~~
•
时方治失眠心脏砰砰跳早上睡醒累一例(答案已公布)
•
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转)
•
经方加味治心脏不适一例(答案已公布)
•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