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001|回复: 1

生 活 的 艺 术(净空法师讲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9 2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空法师讲述

生 活 的 艺 术

                                                 



生活的艺术

林处长、刘主任、诸位侨领、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净空今天有如此殊胜的缘分,与这么多有善缘之人,在异国的侨教中心相聚,来谈谈佛法,感到非常欢喜。佛法发源于古印度,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入中国,当时是汉明帝永平十年,至今将近两千年。在这两千年中,佛教确实与中国的教育、文化结合成一体,已经无法分开。可以说,我们所修学的佛法是中国佛法。

        佛法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先要认识清楚。中国古人,无论在文字上,在言语上,都喜欢简单,所以一个名词中,其实省略很多。如果具足来说,「佛教」即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而是教育。但是现代社会,无论国内国外,吾人所见之佛教已变成宗教。仔细观察,佛教还是学术,有不少人将佛法当作哲学研究。最近三、四十年来,佛门出现了一些妖魔鬼怪的邪教,它们打着佛教的招牌,世间一般人误以为也是佛教。所以,佛教在现前社会中,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型态,必须辨别真伪。

        「佛教是教育」,假如诸位冷静观察就明白。佛教徒对于佛陀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是根本的老师,最初创教的老师。佛徒自称「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与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没有。正如中国读书人尊称孔子为「先师」,以他代表中国古代的老师。从称呼上就能明了它是教育,而非宗教。

        「菩萨」是佛早年的学生,他们是我们的老学长,菩萨与我们是平辈。很多人看见出家人称「和尚」,却不晓得其意义。「和尚」是很尊贵的称呼,不能随便称的。「和尚」是印度梵语的音译,译意是「亲教师」。若没有这种关系,则不能称他和尚。亲教师就是亲自指导我的老师,就像现代学校里的指导教授。校长当然是亲教师,虽然校长没有上课,但整个教学理念是他筹划主持的,教员只是执行他的教学政策而已。所以,主持教学的人才有资格称「和尚」。

        一般出家人称为「法师」,就是学校里的老师,未必上过他的课。教导我的,才称他为阿阇黎(译为轨范师)。「阿阇黎」是教我学习的老师。校长是主持教育政策的,称「和尚」,一个道场就是一所学校,只有一位和尚。这些关系很清楚。

        从寺院名称也能了解它不是宗教。中国古代的专制,君权与相权还是分得很清楚,帝王对宰相非常尊重。宰相执行帝王的旨意,管理国家,就像现在的行政院长一样。宰相之下办事的一级单位称「部」,首长是「尚书」,现代称部长,「侍郎」就是次长,左右两位侍郎,相当于政务次长与常务次长。另外直属于皇帝的一级单位称「寺」,寺的长官称「卿」。皇帝之下有九个寺,就是九个一级单位,称九卿。当时主管外交的,不归首相,而是皇帝亲自主管。外交部称为「鸿胪寺」,「鸿胪寺卿」即外交部长。

        当时中国帝王派遣特使到西域(新疆葱岭一带),迎请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带着佛像、经书来到中国。这是国家大事,始由鸿胪寺接待。这些法师与帝王大臣相处非常融洽,大家非常欢喜,王臣皆希望他们长住中国。

        佛陀教育在思想、方法、理论、修学上,与中国的儒家、道家很接近。可以说,中国的儒道讲纲领,而佛法讲细节,非常微细透彻,两者真是水乳交融。外交部是临时招待所,不能长住,于是正式增设一个单位,也称为「寺」,于是汉明帝的政府就有十个寺。新成立的寺就专管佛教教育,称为「白马寺」。当时首都在洛阳,「洛阳白马寺」即是中国第一个佛教道场。实际上,寺是政府的办事机关,而不是庙,与宗教毫无关系。现代一般人将寺与庙合称,就与鬼神扯上关系,这是学佛必须辨别清楚的。

        我们信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如果自己连这些也不清楚,就不能怪人家说我们是迷信,盲修瞎练。我接触佛法比起一般同学较为困难,若不是把真相搞清楚,我是不可能接受的。介绍我入佛门的是方东美教授,他为我讲哲学概要,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他说,﹁佛经哲学才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修学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这两句话引入佛门的,以往从未想到佛法有这么好。过去总认为佛教是迷信,甚至不如基督教。我在学校念书时,曾经接近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我觉得佛教不如他们,没想到方先生的看法不一样。从此回头,专门找佛经看,逐渐了解,原来现在社会上的佛教并不是它本来面目。这才认识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儒家教育讲一世,始从胎教至慎终追远。佛家则讲过去、现在、未来,尤其理论与事实真相,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相当吻合。甚至现代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答案全在佛经里。可惜西方科学家没有机缘读到佛经,因为佛经目前尚无法译成西方文字。中国人得天独厚,古代译经的大德皆是了不起的人物,不但在佛法上真有修学,并且真的证果。「证果」就是得到真实的受用。
        佛教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梵文音译,乃因尊重不翻。它是佛法修学最高的理想与目标,我们对它非常尊重,依旧用梵音,其意义是「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所求的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教育。

        「觉」是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佛教导我们的,就是「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若完全明了通达,称之为佛菩萨。若完全不明了,则称为凡夫。诸位想想,佛教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多么密切!世间没有任何事,能比这桩事与自己关系更密切了。智慧有上中下三等,佛教修学第一个阶段是﹁正觉﹂;向上提升一层是﹁正等正觉﹂;最高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佛门中这些名称,就像学校里的学位名称相同。现在大学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佛教也有三个学位。如果你得到「正觉」,就称你为「阿罗汉」。若你得到「正等正觉」,就称你为「菩萨」。若你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为「佛陀」。

        「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佛教说,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应该成佛,如现代的博士学位,每个人都应拿到,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宗教里,上帝只有一位,如美国总统只有一位,不可以人人都当总统。佛法是平等的,人人都成佛,人人都是菩萨。佛教导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体验觉悟的层次不相同,高低广狭不一样,所以菩萨有五十一个等级,小乘阿罗汉有四果、四向,八个等级,如学校读书,小学有八个年级,大乘佛法有五十一个年级。这是佛教的基本常识。

        佛法所修学的是智慧,        这种智慧与世间的智慧不一样。世间有很聪明的人,有很高的智慧,也有很强的能力,对于宇宙人生也有相当的觉悟,为什么不能称正觉?佛法的标准是觉悟之中如果尚有烦恼,则非正觉;觉悟必须断见思烦恼,才是「正觉」。若还有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就不能成正觉。由此可知,阿罗汉的标准,必须断除是非人我与贪瞋痴慢,才能得到佛教「正觉」的学位。

        小乘四果四向八个位次,大乘五十一个位次,每个位次皆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它们有个绝对不变的标准,就是一定要随顺真性(真心、本性)。凡是符合此一方向目标,即是「正知正见」,就是「善」;若与此违背,就是「不善」。因此,佛家讲善恶标准,起心动念为自己就是不善。因为「正觉」须断除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念念有﹁我﹂,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即从「我」而生。﹁我﹂是所有烦恼、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修学佛法首先须破「我执」。

        「小乘」破我执,用功非常艰苦。「大乘」破我执的方法巧妙,就是起心动念不想自己,而想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谋幸福,为一切众生服务,久而久之将自己忘了。「大乘」大而化之的方法破我执,所以比「小乘」高明太多了。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没有我如何得了!其实没有我才得大自在,才得真正幸福美满。如果明了无我,则知原来尽虚空遍法界即是一个我。
        佛法讲慈悲,不讲爱。「慈悲」就是爱护与关怀,是出自于真诚理智的,不是感情的。理性的爱,永远不会变;感情的爱,是很短暂的。现代社会,两人相爱得不得了,结婚了,过了不久,听说离婚了,可见那种爱是假的。学佛的人很明白,你对我说爱,对我怎么好,我知道皆是虚情假义,不是真的,不可以认真,否则你就吃亏上当。

        佛菩萨慈爱是真的,因为永远不会变。他是基于理智的,不是感情的,所以佛法的本质是智慧。学佛就是求智慧,明了它是智慧的教育,我们实在不能不学。

        觉悟的人称作佛、菩萨、罗汉;不觉悟的人称为凡夫。凡夫与佛是平等的,差别在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一是觉,一是不觉,因而建立两个名称。我非常感激方老师,若没有他的指导,年轻时的我是很难信佛的。我学佛还不到一个月,有幸经敏亲王介绍,认识章嘉大师,他指导我三年。大师圆寂之后,来年,由朱镜宙老居士介绍,认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以后我跟他十年。我有好老师指导,没有走冤枉路,这是很难得的机缘,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使我在修学过程中没有遭遇困难与障碍。

        释迦牟尼佛于三千年前出现在世间,他的一生与中国孔夫子非常相似。唯一不同之处,夫子当时周游列国,想求一官半职为国家人民服务。他的目标纯正善良,但是当时的诸侯不敢用他,原因是他太聪明能干,若企图夺取政权,必定成功。不但夫子有过人的聪明智慧,且他的学生皆是干才,所以诸侯对他敬而远之,他只好回家乡办学。释迦牟尼佛与孔子完全相反,他生在王侯之家,舍弃从政的机会,完全从事教学工作。佛陀也是周游列国,到处讲经说法,一生从事于教学工作,传播智慧的教育。

        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不外「戒、定、慧」三学。以「智慧」为目的,「戒、定」为手段。慧从定而生,没有定,那来的智慧。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读书人对这一层更加重视,因为儒家也提倡定慧,没想到佛法讲得更透彻。「定」就是清净心,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的即是圆满智慧。佛法修学从「戒」开始。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这些戒的意义狭小,不是佛的本意。

        此「戒」指佛的「教诫」,一切经论中对我们的教训,都是佛的教诫。「持戒」就是守法。我们一定要「遵守佛的教导与方法」,这些方法之目的是教我们得「定」,得清净心,「戒」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任何众生的智慧德能与佛没有两样。智慧是圆满的,现在、过去、未来,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本来有这样的智慧德能,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语道破凡夫的病根。

        我们的智慧、能力丧失,就是因为有「妄想」、「执着」。佛法讲「二障」,两大障碍,「二」是两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这两大类称为「所知障」与「烦恼障」。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着演变成烦恼障。我们有这么多的妄想与烦恼,是因长时累积的迷惑颠倒。佛所讲的一切方法,就是帮助我们舍离妄与烦恼,恢复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心起作用就像镜子一样,所以佛经里比喻为「大圆镜智」。「圆」是圆满。这一面镜子将虚空法界照得清楚明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赞美的话,而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必定要依照佛教诫的方法去做,才能恢复本能。

        佛是过来人,佛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参考。正如学校老师将自己所学习的与经验传授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加持与保佑,这才得真实受用。佛法实在是民主的、自由的,可以讨论与辩论的。经典里,常常看到学生与释迦牟尼佛辩论。所以佛法容许你打破沙锅问到底。佛法愈辩,理愈明了,才能真正生起信心。我们采取佛的方法,吸取他的经验,这样修学很省事。若自己摸索,则非常困难。别说是虚空,单讲现前社会,就像无数迷宫。若得一位有经验的人,很熟悉一切环境来领导我们,就方便很多。

        佛法有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但是方向、目的则是一个。禅宗修定,念佛也是修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学教的人修「止观」,也是禅定。名称、方法不同,目标、方向是一致。唯有定才能开慧,定中开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所以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我们有障碍,智慧德能透不出来;只要除去障碍,本能立即恢复。也就是说,用「禅定」的方法把「妄想、分别、执着」除去。这桩事非常现实,「妄想、分别、执着」少一分,智慧德能就长一分;少两分,智能德能就增长两分。

        世尊教我们从明师受戒,我感谢老师,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使我终身念念不忘。青年时代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很想学习,方东美老师与我是同乡,于是我就写信给他,要求准许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回信来,约我到他家面谈。他告诉我,现代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若到学校听课,定会大失所望。这几句话对我就像凉水浇头,当时我很失望很难过。方先生停了几分钟,很慈悲的告诉我,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小时课。我从方老师学哲学是这样学的,学生只有我一人,在他家客厅的小圆桌上课。十几年以后,我才明白老师当年的用心。我若到学校听课,一定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一定听到很多不同的学说,这就会把我搞乱了。他这样单独的教导,教我学一家之言,使我得真实受用,心地清净,思路单纯,具足敬意。听不到别的学说,只听他一个人的,他对我负责。这种教学方式原来就是古人所谓的「师承」。

        我接触佛法之后,遇到章嘉大师,他也用这种方式教我,我跟他三年。章嘉大师是密宗的大德,虽然我没有学密,但密法的常识却很丰富,我的佛学根底是他奠定的。以后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直截了当对我提出三项条件,非常苛刻。第一、从今天起,你只可听我一个人的讲经,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不管你看什么书,佛经或世间书,没有经过他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学的皆作废,入我门中一切须从头学起。

        我当时听了,感觉老师似乎目中无人;最后想想,还是接受了。这就是古代的「师承」,方老师、章嘉大师,与李老师的方式是相同的,只是没说出来。而李老师则说出对学生的要求,非经许可不能看,非经许可不能听。不但学生在其指导下收视返听,即所见闻均在其观察之中,应机施教,契机契理事半功倍。我遵守他的教导,三个月后就见效果,心里妄念少,烦恼少了,智慧渐长。看事情或听人讲话,比从前清楚,感觉不一样了。六个月之后,我对老师的教诲更加佩服。

        中国古代学佛拜师须﹁五年学戒﹂,这不是学别的戒律,就是要听老师的教诫,完全依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若不听话,不合作,老师就没有办法教你。学生须百分之百服从老师,真正敬仰老师;老师则对学生爱护倍至。一位肯听话,又未经染污的学生是最可贵的。方东美先生比喻说,传承是希望学生像一张白纸,譬如作画,随心所欲。若是一张遭严重污染,不干净的纸张,再好的画家也没有办法作画。

        学佛的目的是使人开智慧,必须修清净心。现代社会里最大的魔障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些东西决定染污心性。我常劝人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什么都不要看。心中什么事都没有,日日天下太平,则生活愉快开心,心地清净。清净心接触事物,比别人看得深远,因为定心就是智慧。佛法修学的枢纽就是﹁定﹂,在净宗而言就是﹁清净心﹂。

        ︽无量寿经︾经题,就教我们﹁清净、平等、觉﹂。「念佛」就是修清净平等觉,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念这句佛号,就要想到自己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一而三,三而一,果然得清净,则平等觉必同时得到。不觉、心决定不平等;人心不平等,决定不清净。这好比此处讲堂有三个门,没有进入时是三个门,进入时则三个都得到了。由此可知,法门虽多,殊途同归。就像诸位从四面八方到这个讲堂来,最后就剩三个门,从任一门都能进来。

        中国佛法有十个宗派,除两个小乘宗派已经没落,大乘佛法有八个宗。禅宗、性宗从「觉」门入,要求大澈大悟,明心见性。一般而言,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这等悟性,所以参禅要上根利智,有高度的智慧,心地很清净才行。如果不是这等根性,必须学教,就从教下入。如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宗、三论宗,都是从经教入门。经教就是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训,修正自己错误的见解、思想、行为。所以是从正知正见,「正」门入。一般人都可以学,但是时间很长,好像读书,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每提升一级,有一级的受用。「净」门则着重修清净心。净土宗、密宗皆从「净」门入,以修清净心为主。

        净宗确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任何人都能修成功。密宗是高度的清净心,成就很难。净宗与密宗修净的差别,净宗是离开染污修清净心,所以容易成就;密宗就是在染污境界里修清净心,即染污而不染污,自然对凡夫是太难了。密宗相当于佛教的研究所,若没有大学基础则学不成。

        章嘉大师是中国边疆四大喇嘛之一。(外蒙古是哲布尊丹巴,内蒙古是章嘉;前藏是达赖,后藏是班禅)。他教我学佛从持戒学起,从戒定慧学起。他没有传咒术,也没有教我密法,因为我的程度不够,必须先培养基础。没有得到清净心,不能学密。一般经论上讲,八地菩萨才能学密。旁听也要有程度,最低限度是大学毕业,还不能当正式生。换句话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圆教初住菩萨,才有能力当旁听生。

        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佛法说的「慧」不是教人从读书、研究而得的;那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自性」起用,的确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这是人人自性本来具足的宝藏,须懂得开发。开发的方法是﹁孝敬﹂,这是「性德」,用性德开发自性的宝藏。佛法讲﹁大圆满﹂,即是孝道。如何能达到大圆满?孝亲尊师,师道是方法,孝道是目的。

        佛菩萨示现不一定是出家的身分,︽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佛菩萨,示现出家身分的只有五位,其余都是在家的佛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皆是在本分行业中,修觉正净而成佛的。佛就是觉、正、净。佛法是什么?我简单从佛的教义里归纳了十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条是佛心。如果我们的心做到,就成佛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四条纲领是佛菩萨的行为,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佛菩萨的心,佛菩萨的行,末后﹁念佛﹂一条是总归结。就是念前面九条,时常记住这九条,依照这九条去做。正在做时就是菩萨;真正做到圆满,就成佛了。「菩萨」是学生天天在学习;「佛」是成就,智德圆满的尊称。果然照这样做,即是真菩萨,不一定要受菩萨戒。若受了菩萨戒而做不到,即是假菩萨。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勉励自己。

        学佛的总目标是「大圆满」,诸佛菩萨在各行各业为世间人作模范。学佛的人是一切人的好榜样,佛化家庭是一切家庭的好榜样,这一家人在圆满智慧中生活,所以是最美满,最幸福的。若是学生,则学业、品德、身体健康皆是同学的模范,样样都好,这才是学佛。若经商开店则是一切商人的榜样。所以,佛法里没有第二,样样第一。

        五十三参里的佛菩萨,有作国王、作大臣的,文武百官、各行各业都有。这才晓得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涵盖一切法,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教信仰的界限。五十三参中的胜热婆罗门、遍行外道,皆是宗教领袖,皆是菩萨。佛法不是宗教,否则别的宗教就不来学佛。佛法是教育,所以没有宗教的界限,任何宗教师徒,皆应当修学真实智慧的教育。

        一九六七年,辅仁大学请我讲演,机缘非常殊胜。辅大是天主教学校,那一天有十几位神父坐在前两排,我就劝这些神父学佛,皈依三宝。我告诉他们,你们是上帝的好儿女,你们学佛,上帝不会反对,因为佛是老师。好比学校的学生,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师。你们若依最有智慧的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深信天父圣母也很喜欢。佛陀的圆满智慧是来自究竟的离相离念,真实不虚,是自性本能的德用,我们相应修学。我与辅大结的缘很深,以后亚洲主教团,在多玛士修道院主办「东亚精神生活研究所」,罗光主教请我讲授佛教精神生活。所以,我还有一些神父与修女的学生,他们对我的印象很好,彼此没有界限。

        今年二月一日,我参加澳洲昆士兰省少数民族事务局主办的多元文化论坛,共有十四个宗教团体参加。局长Mr.Uri Themal,OAM请我讲演,我非常高兴的把佛教介绍给他们,期望世界上每个宗教都能互助合作。我们在异中求同,从相同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良好的互助关系,共同谋求社会安全与繁荣。我讲演之后,所有的宗教领袖都非常欢迎,我也正式成为他们论坛的一员。此论坛每月聚会一次,负责人是Mr.Uri Themal,OAM局长。他希望突破种种界限,挽救社会,谋求世界和平,此人即是犹太教的佛菩萨,有智慧,心胸大,眼光远,很难得。与会的宗教领袖们,岂非佛菩萨应化,令人敬服,我向他们致最高的敬意。我希望此论坛能普及整个澳洲,然后推行至世界各国,对于世界和平安定繁荣决定有帮助。

        佛法的修学,必须落实在生活上,也就是我们要如何做到孝亲尊师。佛教导给我们的方法太多了,每部经论中都讲得很具体。修学净宗的,依据︽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宗的经论最少,主要就这三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净宗三经一论,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观经︾讲的﹁三福﹂。佛法提倡﹁福慧双修﹂。学佛的人不能没有福德,须靠自己修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是人天福德。向上提升就进入佛法,所以佛法是以此为基础。做不到这四条,连世间好人的标准都达不到,如何能学佛,如何能为广大群众作典型!﹁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福德。再往上提升就是菩萨福德,﹁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句必须落实在生活上,每句含义深广无尽,可以涵盖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

        佛法自始至终,就是说一﹁孝﹂字。中国大乘佛法表法的四大名山与四大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表孝敬、普陀山观音菩萨表慈悲、五台山文殊菩萨表智慧、峨嵋山普贤菩萨表实践。这四大菩萨代表整个佛法修学的四大纲领。从地藏开始学起,地是一切众生生存的根本。大地养育众生,含藏无尽的宝藏,佛以它比喻「心地」。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才艺,必须晓得开发,才得受用。地藏菩萨教我们孝亲尊师,即能开启自性的宝藏。

        孝亲的范围很广,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除了养父母之身,也要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常生欢喜快乐,才是尽孝。父母期望我们成圣、成贤,希望我们在社会上作好人,为社会大众造福。如果我们做不好,就是不孝。从小处看,童年作学生的,功课不好,使父母操心、失望,即是不孝。在学校里,品德不好,不孝;身体不好也是不孝;不敬老师也不孝;不能与同学相处也不孝。成年之后踏进社会,不服从长官领导,令父母忧心,即是不孝;不能与同僚互助合作,不孝;不能善待部下,也是不孝。由此可知孝道之广大,即是佛法中所说的尽虚空遍法界,唯一孝道而已矣。佛门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孝道就不圆满;必须突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圆满大觉成佛,孝道才圆满。从初学直至成佛,彻始彻终,唯尽孝道而已。老师教导我们如何成就圆满大孝的恩德很大,焉得不敬!

        中国文字是充满智能的符号。﹁孝﹂字在六书中属「会意」,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它的意义是标明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的。外国人讲﹁代沟﹂,有代沟就是不孝。有外国人问我,中国人何以祭祀几千年前,连面都未见过的老祖宗,这是他们想不通的。﹁孝﹂字表示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外国人没有这种观念。尽虚空遍法界原是一体的,这才是﹁孝道﹂的理体。

        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是无条件的,因为人与人的关系的确是一体。我的邻居与我很近,邻居的另一边又是邻居,邻居的邻居就普及到全世界,整个世界是一体。这个世界再延伸至其它星球,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何况虚空世界皆是自性所现之物。还谈什么条件!所以佛菩萨的关怀与爱护是﹁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我们尽自己一点绵薄的能力,帮助一切大众认识佛法,修学佛法,得佛法真实的利益,须尽心尽力做,没有任何条件,应该这样做;不这样做就是不孝,就不是佛陀的学生。

        现代人心理、思想、见解、精神、身体遭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产生许多奇怪的疾病。疾病的根源就是污染,如果身心清净,决定不会生病,决定不会衰老。不老、不病是真实的幸福,只要依照佛法的理论方法修学,确实可以做到。

        譬如,李老师九十五岁时还不需要人伺候,眼睛明亮,音声洪亮,讲经说法有四、五百听众,自己烧饭洗衣服,不需要人照顾他。一般人以为他好辛苦,他的身体健康,与年轻人一样,这是真正幸福。若有人伺候,表示体能衰退,需要人照顾。他到最后两年才接受学生照顾,九十七岁往生。我估计他应当可以活到一百三十岁,他提前走了,当然别有因缘。身心清净,百病不生。

        现代饮食都有毒,慈悲心解毒;心地真正慈悲,什么样的剧毒都能化解。佛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清净平等慈悲,身体自然健康。

        我们见到不少退休的老人,他退休不过两年,就好像老了二十年似的。为什么?因为他退休了,每日常想﹁我老了,没有用了﹂,天天想老,身体就很快老化了。老了就有病,于是一身都是病。再回忆过去的李老师,每天只想到讲经说法,思惟经义,没想到老,也没想到病,所以他就不老不病。心清净,身清净,环境自然就清净。身心清净,确实不容易衰老,也不会生病。生病也不必找医生,不必吃药。药也有副作用,药都是毒药。一切诸法,无非一心,一心即是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实智慧、健康长寿、一切德能、圆满幸福的根本。

        佛门常讲的﹁大总持法门﹂,也就是整个佛教教学的中心纲领,此即﹁孝道﹂。所以,学佛从「孝亲」学起,然后把孝道发扬光大。佛教导我们孝顺一切众生。慈悲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地藏菩萨的发扬光大。我们拜观音菩萨,是学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自己即是观音菩萨。大慈悲心,连剧毒都能化解,能消灾免难。若自私自利,天天向观音菩萨磕头祷告,供一些香花水果,希望他保佑自己消灾免难,这种行为是有罪过的。因为形同贿赂,把观音菩萨看成贪官污吏,还以为自己天天拜观音,为什么菩萨不保佑,其实你是天天在侮辱观音菩萨。

        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做早晚课,如同佛菩萨在自己面前,发愿遵守佛菩萨的教训。早课是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佛的教训,今天一天要依教奉行。晚课是检点反省,今天有没有遵照佛的教训去做,有则嘉勉,无则改进,力求自新。这样做早晚课,就有利益。若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与自己的生活行为毫不相关,自以为我是好佛教徒,这么多年来一堂功课都没缺,其实造作的罪过不小。泥塑木雕的佛像,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又骗他一次,一年到头天天骗,如何得了?学佛是学个明白人,千万不可做这种胡涂事!早晚功课是学佛基本的课程,必须天天提醒自己,天天反省改进。

        反省是改过自新,改过自新就是忏悔。拜︽梁皇忏︾、拜《水忏》不一定是忏悔。拜了之后,须知依教奉行,改过自新,才能消除业障。许多同修学佛很多年,得不到佛法利益,原因即是观念、行为发生错误。中国人常讲,「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意思就是我们所作所为必定是别人的典范,让别人生起恭敬心、仰慕心,向我们学习、效法,这样才是奉行孝道,才是佛陀真正的弟子。

        佛法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方便,若不是以理智为基础,慈悲就变成祸害,方便就变成下流了,所以一定要有文殊菩萨的智慧与理性。佛法的慈悲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将「孝顺、慈悲、理智」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则举手低头、一一法中,无不是圆满具足。穿衣里具足孝亲、慈悲、理智,吃饭里也具足孝亲、慈悲、理智,这就是普贤行愿。普贤菩萨代表实践,代表力行。把理论、方法落实在生活上,点点滴滴都做得圆圆满满。这才是佛教四大菩萨教导众生,修学大乘的四大纲领。

        佛教寺院本是学校,佛教教学提倡艺术化,美术、音乐、雕塑,乃至于建筑,都含有很深的教学意义,确实达到大圆满,充分显示教学旨趣。佛教是将博物馆与学校结合在一起,让人进入山门,一句话都不必说,佛陀所教导的,我们都能体会明白了。

        正规的佛教道场建筑,进门第一座建筑是天王殿,供奉护法神。大殿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是中国宋朝布袋和尚的造像,使人入门第一眼就看到他。他笑咪咪的、肚子很大,代表进入佛门的条件。第一要笑脸迎人。第二要有肚量,能包容。具足这两个条件,才有资格入佛门做佛的学生。佛教是教育,佛菩萨造像代表所教的宗旨义趣,不能当成神明看待。弥勒菩萨教我们「生平等心,成喜悦相」,才能进入佛门。

        四大天王是护法神,是佛教导我们,如何善护自己的心行。「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教导我们要尽自己的本分与义务,要讲求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天王手上拿的琵琶代表做任何事须知缓急适中,不能过分。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我们学会了,就是护自己的法。以这种态度与精神做人、办事,没有做不好的。

        「南方增长天王」,代表求进步。儒家讲日日新,佛法讲精进。不进则退,时代永远在进步,这是法则。无论道德、学问、技能、才艺,乃至生活质量,都要逐渐提升,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天王手中的剑代表智慧。求进步必定要靠高度的智慧。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代表「方法」。如何能使自己的智慧增长,尽分尽职,做人做事皆得圆满?这两位天王教我们「多看」、「多听」,才能增长智能德能。这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讲「考察」、「观光」,增长自己的学问、技术,取人之长,舍人之短,以建设自己的社会、国家。广目天王手上拿着一条龙或蛇,代表变化。社会上人情事物变化多端,要我们仔细观察,掌握机先。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着一把伞,代表防止污染,特别是见闻中,不为邪知见所污染。

        佛教用艺术表法的方式,很广泛、很普遍,令人见到这些佛菩萨形像、音乐、种种供具,即知其教学旨义,而佛法的教育圆摄其中。每一尊佛菩萨像,皆代表教育意义,他们的造形、手上拿的道具,皆有很深的学问。很多人不明了,以为佛教是泛神教,多神教,低级宗教。你说冤枉不冤枉!

        佛法的内涵无尽的深广,说之不尽,其法味无穷。若能澈悟,则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皆有很大的帮助,令人真正获得大圆满。佛教确实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宗教,无所不包,是一门非常圆满的教育。我们有责任宣扬,愿将如此良好的教育向世界大众介绍。在经论里,佛时时叮咛嘱咐,「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意甚深,其心良苦!愿与我同会诸位大德善友,善体此意共勉之。净空在此致最敬意,并祈诸位大德多多惠予指教,谢谢!



                答    问

问:家庭主妇,天天烧饭、洗衣,如何才能不起烦恼心?

答: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一定会觉得很厌烦。尤其是家庭主妇,好像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许多人都觉得苦恼。假如能将观念转变过来,就会做得非常快乐。凡夫观念中执着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为什么替他们做,愈想烦恼就愈多。若学菩萨道,发大誓愿要普度众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样了。

        行菩萨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罗蜜」。主妇菩萨在家庭里为一家人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指在外面赚钱,供养一家人生活。内财是用自己的体力、智慧为一家人服务。在家事里做出圆满的三种布施。你将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使家人生活舒适,让邻居羡慕,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厌的做,即是「忍辱波罗蜜」。每天还要改进,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进波罗蜜」。虽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即是「禅定波罗蜜」。清净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满,是「般若波罗蜜」。于是觉了,原来菩萨的六波罗蜜,即从擦桌子、扫地、洗衣、煮饭圆圆满满的成就。这就是《华严经》上善财童子所表演的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你将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间所有主妇的榜样,一切家庭的榜样。这就能度邻里,推展开就能影响社会、国家、世界,乃至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晓得菩萨在家里扫地、擦桌子、煮饭、洗衣,原来是在做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愿大行。这是学佛、是正念、是诸法实相。若能如是观,则法喜充满,如何会起烦恼!佛法的修学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中;不落实在生活中则没用。若明白这一点,以此类推,在公司上班,也是修六波罗蜜。菩萨在各行各业、示现男女老少,各种不同的身分,修学即是本分生活,平等不二,皆是第一,没有第二。


问:信基督教及别的宗教以后,有机会了解佛法,这样子会不会违背耶稣基督?

答:决定不会。耶稣基督见到你学佛行菩萨道,必然也非常欢喜,因为你的生活更充实、更圆满。早年我在多玛斯修道院教学,学院安排我讲授佛教精神生活。学生皆是神父与修女,程度都很高。他们是研究生,必须是大学毕业,然后读三年神学院,才被选进这个研究所。那时我为他们讲授佛学课程,我觉得机缘可惜,如果聘请我讲他们的经典,我想学生得的受用就更大。佛法是智慧,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若真正有智慧,心地清净,无有一法不是佛法。基督教也是佛法,天主教也是佛法,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智慧之法,所以不要将佛法看成宗教。

上帝也是佛,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上帝是众生,上帝有佛性,当然成佛,这是一定的道理。


问:现代生活步调非常快,如何将步调减缓?如何减少烦恼?

答:发菩提心,修菩萨道,问题就少了。最具体的方法是不看电视、报纸、杂志,你在家修行六波罗蜜。与自己生活行业有关的信息,可以知道,可以接受;与工作没有关系的事,不须操心。这样就日日天下太平,自在快乐!因此必须放下与自己生活不相干的事物。中国古人常讲,﹁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身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当别人向你请教时,有智慧则能为人解答疑难。

问:初学者对于不同的宗派,应抱何种态度?

答:原则上说,所有一切宗派皆可涉猎,但只求解;然后必须依照自己的愿望、爱好,与生活环境,选择一个法门,这样修学就更快乐自在。其成功关键在亲近一位好老师,如佛在经上常讲的,要求「明师教诲」。真正心地光明、有智慧的老师,你接受他的指导,很快就能得利益。佛法的修学,我自己亲身的体验,三个月应有与往日不一样的感受,六个月当有很显著的进步,但是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才能获得。

问:家中配偶是虔诚的基督徒,他非常慈悲,希望把家里的佛教徒都变成基督徒,他说不希望我下地狱,我应该如何处理?

答:你可以让他先认识佛教。一九五八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求学时,遇到一桩事,可供参考。台中佛教慈光图书馆,是李炳老建立的。每逢星期三,老师在此处讲经。当时李老师命我作图书馆的管理员。有一天早晨来了一位客人,在阅览室看书。他是对面教堂里虔诚的基督徒,谈起来还是同乡,自然就格外亲切,他就想度我,觉得我很可怜,拜偶像,将来都要堕地狱。我了解他的动机,为他泡了一杯好茶,恭敬的听他教训。他讲,我都点头;他讲了两个钟点,我点两个钟点的头。我们馆内的同事还有很多在看书、看报的人,看了我们谈话模样,好像佛教徒一句话都不能对答,总让这位基督徒在佛门指责批评。所以,他愈讲愈高兴,似乎得意忘形。

        讲了两个钟点,他也很累了,我就请他休息一下,接着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他允许了。我说,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这篇文章仔细看过再批评?他说是的。我说,你在此批评佛教两个钟点,你有没有看过佛经?有没有来听过佛教的讲经?他说没有。我说,你未免太大胆,太过分了一点,你的两个钟点批评,是对佛教严重误会与曲解,不怕在座的人笑话你!我这么一说,他满面通红,转头就走了。

这个人不错,第二天他带牧师来看我,态度也很恭敬。我送了一些佛书给他们,并说欢迎你们批评,你们精神可佩,佛教徒太多了,堕地狱的人太多了,你们若度这么多的人,功德无量。但是想救这么多人,你们必须要研究佛经,要认真来听经。若不把佛经明了透彻,知己知彼,而后才能百战百胜,否则对于佛法一无所知,这样的批评只是被人见笑而已。他还能接受,我也很佩服他们。

        先让他认识佛教,了解佛教,然后再批评佛教,才说得过去。佛教是智慧,连上帝都欢迎。异教徒学佛,你要帮助他,学佛决定不影响宗教信仰。他是基督徒,如果佛教要拉他,而改信仰佛教,这样就违背佛教的精神,违背伦理。譬如,教你背叛父母而尊重老师,世出世间皆无这种道理。佛教对于上帝非常的尊敬,上帝如一国的元首。佛陀是大众的导师,办教育的人士,所以任何宗教徒都应该学佛。

        不学佛就是不求智慧,修学佛法与信仰宗教没有抵触。明白这个道理,家人要是劝你到基督教堂去,你就欢欢喜喜去上他的教堂,去受洗。你在教会里作菩萨,把真实智慧介绍给教友,让基督教友都有智慧,如此则可化解许多误会争论,致力于世界和平,这正是菩萨普度众生的大事因缘。


问:如何修清净心及保持青春美丽?

答:这是大家迫切需要的课题,清净心很重要。修清净心最重要的是「看得破,放得下」。你的心为何不清净?放不下。为何放不下?看不破。佛法所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与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可说是完全相同。

        现代科学家已经明了没有物质存在,所谓物质只是波动的现象而已。佛法讲物质现象是从那里来?由不觉心动而来。这是心波的现象,比电波、光波更微细,比电波传达的速度更快。电波与光波,一秒钟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而心的波动,一念即是尽虚空遍法界,确实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不可思议。现代科学家尚未发现心波,但已经知道物质是波动的现象。我们所见到的一切相,即是此波动的相续相,它确实是剎那生灭,生灭同时。

        佛在︽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这种说法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一剎那是不思议的生灭。佛经讲「不生不灭」,其实是生灭的。因为生灭的速度太快,几乎是同时,无法觉察,所以说不生不灭。佛说八地以上菩萨的定力,他们的清净心能见到心波的波动现象。佛经里说「阿赖耶识的生灭」,就是心波的波动。这是事实真相。

        般若经上讲,﹁一切诸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后面的总结论,也是《大般若》的总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宇宙人生是一场梦。梦是总喻。幻比喻空,虚空不是真的。梦中有虚空,醒了之后,梦中的虚空也没有了。虚空是幻。世界是泡,像水泡一样脆弱。世界指星球,是很脆弱的。身体如影,影非真实。「梦幻泡影」,每一字比喻一样东西。

        「如电、如露」比喻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早晨露水存在片刻时间,比喻现象的相续相。如我们身体现象相续,可以保持数十年,这是现象的相续相,「如露」。其真相乃剎那生灭之波动,如「闪电」一样。若明了此道理与事实真相,自然就会放下。放下之后,身心清净,智慧增长。放下不是指的放下工作、生活,而是指观念转变,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如此工作会做得更好,生活美满,自在安乐,法喜充满,远离烦恼忧虑畏怖。只要懂得如何看破放下,问题就解决了。

        宇宙生命的起源与变化,这是高深的学问,︽楞严经︾上讲得很好、很妙,经典上都有答案。读经确实能帮助你解决问题,但是读经一定要从教育的角度去看,不能当作宗教去看,不能当作神明的指示。


问: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何净土法门是非常究竟圆满的大乘佛法,请慈悲开示。

答:「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是事实,而且此「法门」是广义的。不仅限于佛法,所有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包括在其中,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才是究竟无有高下。如果佛法与基督教比,说佛教高,基督教低,这就不平等,心就不清净。甚至与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这才真平等。理上平等,事上平等。一切法的不平等是从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假如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不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平等,佛法与所有宗教、学说,与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不平等的,这才是大圆满。佛法说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同一法性所现,绝对没有抵触,皆是圆融具德。问题出在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

        ︽金刚经︾上说得非常具体,「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有这些观念在,就有高下;离开四相,就没有高下。我们虽知理上平等,事上平等,现在要离开四相,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却做不到。这是事实。如果佛一说,我们立即做到,岂不是个个人皆成佛,皆证得大圆满了。这一关太难,因此,在一切法门里,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来修学。「念佛法门」在一切法门中修学最方便,因为它不讲求仪式,也不讲求规矩,行住坐卧都可以念,比其它法门方便多了。净土经论数量少,容易涉猎、读诵。虽然文字少,其义理也是圆满的。现代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精神压力都很大,有此方便法门,对我们而言就容易修学,这是选择此法门的理由。

        其实,选择念佛法门,也是遵守老师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他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佛的法运共有一万两千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时期(佛灭度后第一个一千年),众生真正能守法、持戒,就能得定,就能开悟证果。像法时期(佛灭度后第二个一千年),人的根性差了,妄想、烦恼比正法时期的人多,靠持戒就无法成就,必须修定。佛教传入中国,正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后,「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远超过印度,且由中国传到韩国,又传到日本、越南,都是禅定成就的。佛灭度后二千年以后,就是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依照中国的历史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二十三年。虚云和尚、印光大师皆依此说。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选择净土法门,也是遵佛遗教。

        末法时期的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比从前更严重,修学其它法门,修断除烦恼习气很困难。净土法门是带业往生,不需要高度的清净心,只要达到清净的边缘(功夫成片),就有办法超越三界,往生、不退、证果,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这是佛对末世众生的慈悲教诲。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听从佛的教导,选择净土,这是很如法的。

        修学净土,对于教义要明了。如果理论、方法、境界、因果不明,这句名号念得还是不相应,所以我常劝同修们先从读经下手。经要读熟,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能立刻想起佛经的教训。凡是佛不准我们起的念头,不准我们做的事,我们决定不去做。佛教导我们应当要发心,应当要发愿,教导我们要做的事,我们就要认真努力去做。经若不念熟,则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依此为标准。经典就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的标准。如果把经典中的教训与理论完全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没有问题。

经教是要实行的,不是光念的。如果没有做到,念了也没有用处。必须将经典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你就成佛了。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日于休斯敦侨教中心讲
发表于 2006/5/11 0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希望想入佛门者都来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