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00|回复: 0

一推就好:非常实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7日转发量134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2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2014年7月24日第329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张宇 ⊙ 编辑/弃疾
  

  
  

  导读:《一推就好——张宇小儿推拿速效秘方集》一书上市仅半个多月,据说销售即已超过两万册。这个成绩很快就引起了小编的注意,拿到书一翻,确实比较实用,今将其中的一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您!
  

  本文转自养生正道(微信号yszhengdao),该订阅号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倾情打造,中医书友会团队共同维护,传播靠谱的养生知识,推荐广大中医爱好者关注。
  

  
  非常实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注:以下内容均以左手为例讲述。






  

  1.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作用: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2.总筋穴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处。
  作用:清心火,除心烦,消口疮降血压,镇静安眠。此穴性凉,虚寒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3~5分钟。

  

  3.小天心穴
  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作用: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4.阴阳穴
  位置:手掌根部,从小天心穴开始向两侧分推,为阴阳穴。只推向靠拇指大鱼际侧的为阳穴,只推向靠小指小鱼际侧的为阴穴。

  作用:平衡阴阳,消积食,化痰,帮助消化等。分推阳穴适用于体内“寒大”者;分推阴穴适用于体内“火大”者。

  手法:分推阴阳,用双手拇指指腹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操作2~5分钟。①分推阳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大鱼际分推2~5分钟。②分推阴穴:从小天心穴开始向小鱼际分推2~5分钟。


  

  5.新板门穴
  位置:在大鱼际手掌与手背交界的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脾胃热,调理气滞,化积食,止胃热引起的吐泻和发热等。
  手法:来回推(清法)5~10分钟,用于有些胃火,但胃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5~15分钟,用于胃热或胃气上逆者。

  

  6.脾土穴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作用:增脾阳,化脾湿,散脾寒,增进食欲,化寒痰,退寒邪引起的发热,止寒咳、寒喘。脾土是个热性的穴位,体内有热者忌用。
  手法:拇指弯曲,向心推,由拇指尖推向拇指根,为补法。脾阳虚时,用补法3~10分钟。

  

  7.内八卦
  位置:在手掌面,以手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区。

  作用:逆运左手内八卦可降气,消导,化痰,止咳平喘;顺运左手内八卦可提气,用于阳气不足、食欲亢进、气陷而致脏腑下垂等。
  手法:做圆形运法。①顺运左手内八卦:由乾卦起,顺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兑卦,操作2~10分钟。②逆运左手内八卦:由兑卦起,逆时针方向连续运转,最后停止在乾卦,操作2~20分钟。

  

  8.新四横纹穴
  位置: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根部横纹处。
  作用:通气,化积食,消腹胀,清脾胃之热,促进食欲等。
  手法:推法。用拇指指腹上下来回推,推的顺序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9.新小横纹穴
  位置:手掌面,第5掌骨和第5指骨关节间的缝隙处。
  作用:通肺气,化痰,退热,消腹胀,疏肝郁等。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10.肾水
  位置:整个小指掌面。
  作用:补肝明目,补肾益脑,止肾虚喘。与热性穴位搭配可补肾阳,与清热穴位搭配可补肾阴。没事不要过度补肾水,否则会引起脾胃消化不良。
  手法:向心推(由小指尖推到小指根)5~20分钟,肾水只能补不能泻。

  

  11.新肾顶穴
  位置:小指末节的整个指腹。
  作用:止汗,消水肿囊肿,收敛元气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12.肺金穴
  位置:整个无名指掌面。
  作用:清肺热,利咽止咳,降气化痰,通便
  手法:来回推(清法)3~10分钟,用于有些肺火,但肺火不是很大者;离心推(泻法)3 ~ 1 0分钟,用于肺火旺者;向心推(补法)3~10分钟,用于肺气虚、肺寒者。

  

  13.上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作用:补阳气,活血化瘀,散寒气,发汗,退热(寒邪引起)。此穴性热,体内有火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2~10分钟。

  

  14.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
  作用:止泻,清大肠热。
  手法:来回推(清法)3 ~ 1 5 分钟, 用于有些肠热,但肠热不是很明显者;离心推( 泻法) 3 ~ 1 5 分钟,用于肠热很明显者。

  

  15.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自小指尖到小指根呈一直线。
  作用:止腹泻,利尿,去心火。
  手法:离心推,即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小指根推向小指尖5~15分钟。

  

  16.下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作用:凉血,止血解毒,退实火引起的发热,消炎,消肿,化热痰等。此穴性寒,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离心推3~10分钟。

  

  17.一窝风穴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祛外邪。
  手法:左右揉3~10分钟。

  

  18.新阳池穴
  位置:在前臂背面,一窝风穴上1寸多,桡骨和尺骨相交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法:用中指的中间指节从手腕关节正中向小臂背面量起,新阳池穴距离一窝风穴正好是中指的中间指节的长度。
  作用:利水肿,清脑,止头晕头痛,降颅内压,降血压,通便。
  手法:顺时针揉2~10分钟。

  

  19.外劳宫穴
  位置:手背中,与内劳宫相对,手背第3掌骨的1/2处。
  作用:补阳气,止腹痛或关节寒痛,收敛阴水。此穴性热,体内有火者忌用。
  手法:顺时针揉3~10分钟。

  

  20.二人上马穴
  位置:手背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间的凹陷中。
  作用:利尿,利湿,补肾阴,能把“火”往下引。与热性的穴位搭配,可以补阳利尿;与凉性的穴位搭配,可以清热利尿。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3~15分钟。

  

  21.二扇门穴
  位置:手背中指根本节(中指掌指关节前方)两侧的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止喘。
  手法:上下揉,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按住穴位,上下揉动2~10分钟。发热的同时伴有汗多者,此穴不宜用。

  

  22.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穴法:将拇指和食指并拢,骨缝处的肌肉最高点处即是该穴。
  作用:降肺胃之气,清咽,止喉痛、牙痛, 止呕吐, 增进食欲, 清肠热,通便。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2~10分钟。

  

  23.肾纹穴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清心热﹑肝热,明目,消除眼睛红肿、热痛干涩,化热瘀,止眼出血、鼻出血,退高热,可用于真热假寒证。
  手法:顺时针揉或左右揉5~10分钟。

  

  24.精宁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掌骨歧缝间。
  作用:化热痰,活血,破血,散瘀结,用于眼睛出血﹑红肿疼痛﹑胬肉﹑白内障等症。
  手法:按住穴位,上下揉2~10分钟。
  
  

  【本文源自《一推就好——张宇小儿推拿速效秘方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转自养生正道(yszhengdao),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医书友会年度精彩大集合Top5所有文章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