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胁痛十法
返回列表
查看:
366
|
回复:
0
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胁痛十法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3 0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点击
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闫军堂
⊙ 编辑/闫立彬
⊙ 校对
/闫立彬、居业
导读:
部分期刊论文因为堆砌资料、逻辑不清等原因,可读性往往欠佳,而此篇论文对
刘渡舟
老先生治疗
肝炎
胁痛
的特色、方证
病机
以及组方
用药
的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并配以典型病例的治验实录,故具有高度的实践意义。编者相信只要读者用心揣摩则必定对您的中医临床水平大有裨益。
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胁痛十法
胁痛是指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
疼痛
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胁痛是临床上的
常见病
证,现代医学中的很多
疾病
均可导致胁痛,尤其以肝炎所致胁痛最为常见,如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迁延性肝炎、淤胆型肝炎、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等,然无论何种疾病,凡引发以胁痛为主要
临床表现
者,均可参考本病证辨证论治。
刘渡舟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
已故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
岐黄
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其
六经
实质论、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主症论、气机论、火热论、水证论等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刘老对《
伤寒论
》研究的精深造诣,以及对仲景学术的发展和延伸。
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推重
经方
,不薄时方,倡“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
疑难重症
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刘老精于
伤寒
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
柴胡
剂类方,尤其精于肝胆病的临床治疗,积累了宝贵的
临床经验
和诊治特色。本文拟对刘老治疗肝炎所致胁痛十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1、
疏肝
解郁法
肝藏血
,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其气温和,有如春天生升之特点,生理情况下起着生生不息、化生无穷的作用,凡人体之升降出入、
营卫
气血
的运行,必借肝之疏泄才能条达。
肝炎病人因为湿
热毒
邪内侵,影响
肝脏
正常的疏泄功能,就会出现肝气不疏的表现,如胁
肋胀
痛,
食欲不振
,口苦
咽干
,面色发青,喜长叹息,神情默默等症,治疗以
疏肝理气
解郁为治,方用
小柴胡汤
加减。
刘老强调:在整个肝炎的治疗过程当中,都不能忘记疏肝解郁的法则,本法要贯穿肝炎治疗的始终,所以临床常用柴胡剂加减,其理也在于此。
对于
肝气
郁结
,疏泄不利所致的肝炎胁痛,刘老也用柴胡疏肝汤、
四逆散
等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2g,
白芍
6g,
枳壳
6g,
茯苓
10g,
香附
10g,
郁金
10g。方中以柴胡疏肝,白芍
平肝
,两药相合,以治肝气之郁,枳壳利气下行,郁金、香附解郁以开胸脘之满,茯苓善治结气而利
三焦
水湿,共奏疏肝理气解郁之功。
若
肝郁
化热
,症见:胸胁胀满而痛,
胃脘
痞塞,
嗳气
,嗳则少宽,口苦,咽干,
心烦
目眩
,舌质红,
苔黄
白相兼,
脉弦细
而数。治宜轻清宣散,方用加味
四逆
散。组成: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0g,
甘草
6g,炒
栀子
10g,菊花10g,
桑叶
10g。方中以四逆散疏肝
宣通
气郁
,菊花桑叶清宣
郁热
,山栀泄三焦郁火,清
胸膈
懊憹烦热,全方配伍,共奏轻清宣泄之效。
若
肝郁挟寒
,症见:胸胁胀痛,右胁痞肿,纳差,
舌淡
,苔白润,脉
左关
弦迟。治以疏解肝郁,佐以温通,方用加味抑肝散。组成:
当归
9g,
川芎
6g,桑
钩藤
10g,柴胡9g,
白术
9g,茯苓9g,法
半夏
9g,
橘红
6g,
炙甘草
5g。方中以钩藤平肝木,治手足
拘挛
,当归养
肝血
,川芎疏气血,与柴胡、甘草、钩藤配伍,具有解肝郁而达养血熄风之妙,茯苓、白术消胃中之
水饮
,橘红、半夏理气化痰。诸药相合,对
肝阳
不足,疏泄不及所致肝郁挟寒诸症,均有较好效果。
若
肝郁挟食
,症见:胸胁胀满疼痛,稍食则胀甚,伴有嗳腐吞酸,噫食臭味,时时欲吐,
舌苔
黄腐,脉弦滑。治宜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方用柴平汤加味。组成:柴胡10g,半夏10g,
黄芩
10g,甘草6g,
厚朴
10g,
陈皮
10g,
苍术
12g,
生姜
6g,焦楂10g,焦曲10g,
党参
10g,
大枣
5枚。柴平汤原载《
内经
拾遗方论》,用治温疟,一身痛重,寒多热少,脉濡之症。刘老根据“疟发
少阳
”少阳多郁,湿困脾运,停食而滞的病机,借用本方治疗肝郁挟食之症,亦颇有疗效。方中以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用楂曲
平胃散
以消食导滞,对于
脾虚
不运,湿遏食停,颇切病机。尤其苍术
燥湿
醒牌,为本方治疗食停的关键,只有气机流通,脾湿得运,气郁食停之证才得以解除。
若
肝郁挟湿
,症见:胁肋胀满疼痛,四肢沉重,食欲不振,口腻不渴,时呕恶,腹肿面黄,舌
苔白腻
,脉濡。治宜疏肝理脾,方用加减外台茯苓饮。组成:党参15g,茯苓15g,当归10g,白芍10g,苍术10g,白术10g,
乌梅
10g,
木瓜
10g,
青皮
10g,柴胡6g。方中以参、茯、术
健脾
化湿,归芍养血调肝,木瓜味酸敛肝之阴,柴胡疏利肝气。此方补中有疏,敛中有泄,尤以柴胡用量较轻,以升发
阳气
,从而能使郁解湿除。
2、疏肝
清热
利湿
法
肝炎最基本的病变为湿热挟毒损伤肝脏以及继发的肝气郁滞和血络瘀阻病变,若湿热毒邪侵袭肝脏,阻滞气机,肝气不疏,则见胸胁满闷或者疼痛,临床症见:心烦口苦,胸胁满闷,或者胀痛,食欲不振,恶闻荤腥,神疲乏力,小便黄赤而短,舌苔白腻,或者微黄,脉象弦细或者濡数。刘老常用自拟方柴胡
解毒
汤,以疏肝清热、利湿解毒。
药物组成:柴胡10g,黄芩10g,
茵陈
30g,凤尾草30g,
土茯苓
12g,草河车12g,炙甘草10g。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条达肝气。又可以推陈致新,黄芩清利肝胆郁热;茵陈清热利湿、
利胆
退黄
;凤尾草是一味
民间
的
草药
,江南地区使用较多,功能清热利湿,对
乙肝病毒
有抑制作用;土茯苓淡渗利湿,
清热解毒
;草河车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刘老临床喜用本方治疗
乙肝
、
丙肝
等各型肝炎,同时抓住本方证属“湿热毒邪内阻,肝胆疏泄不利”之病机,灵活施治于多种疾病,收效良好。
若服用柴胡解毒汤后效果不佳,
转氨酶
居高不降,病人脸色黧黑,兼见油垢之色,或者病人患肝炎之后体重反而增加,肩背部时时感到酸胀,舌苔白腻而厚,或苔如积粉,脉弦缓。此为
湿热毒邪结滞
,当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刘老在柴胡解毒汤的基础上,加入
滑石
、
寒水石
、
生石膏
,变为三石柴胡解毒汤。
方中滑石清热利尿“治湿不
利小便
,非其治也”湿热之邪结滞,如油入面,须通过利小便将其分出。生
石膏
辛甘性寒,
清热泻火
;寒水石清热解毒、利窍消肿。临证时也可加入
淡竹叶
通利小便,加双花清热解毒,以增强清热利湿的作用。刘老体会,服此方应以舌苔褪落,背臂酸胀不发为病愈。故无论急性、慢性肝炎,凡符合本证者,用之则有效。
此外若证属
“热重于湿”
还可以用三草柴胡解毒汤,三草即
白花蛇舌草
、
金钱草
、垂盆草,这也是刘老常用的清利肝胆湿热的方子。柴胡解毒汤、三石柴胡解毒汤、三草柴胡解毒汤即是治疗湿热结滞,湿热毒邪,以邪实为主的三张最重要的方子,刘老有时也会加入
虎杖
、
半枝莲
等药,主要是为了加强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时要根据湿、热偏重的不同随证化裁。
3、清利湿热,活血
通络
法
由于肝炎病情迁延,
气分
湿热毒邪进入
血分
,气病及血,或素有
肝经
气血不和又染外来
病邪
,而出现血络瘀痹证候,
气滞
则胀,
血瘀
则痛。临床症见:肝
脾肿大
,胸胁满闷,肝区不适,有时刺痛或胀痛,固定不移,昼轻夜重,口苦心烦,饮食不振,神疲乏力,或见
齿龈
出血,小便黄赤而短,脉象弦细而涩,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腻或微黄。
盖胸胁满闷刺痛,昼轻夜重是典型
瘀血
之征,因夜间阴气主事,血液周流亦慢,故昼轻夜重;小便黄赤而短是湿热不尽的反映。此湿热之邪入于血分,故治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方用柴胡活络汤。
本方是刘老在柴胡解毒汤的基础上,重点加入血分药而拟成,组成:柴胡、黄芩、茵陈、凤尾草、土茯苓、草河车、炙甘草、
土鳖虫
、
茜草
、当归、白芍、泽兰、
红花
、
海螵蛸
等。根据血瘀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当归、白芍、土鳖虫、茜草等。
其中,土鳖虫是虫类搜剔之品,活血
祛瘀
,价格便宜,
药性
较为平和;当归养血活血,白芍
养肝
阴、
补肝血
,茜草凉血活血。疼痛明显时加元胡,若血瘀比较重,可以加泽兰、
丹参
;海螵蛸则用于
软坚
散结。
4、疏肝理脾,活血通络法
肝胆稟东方
风木
之气,其性喜舒展条达而恶抑郁。若肝主疏泄失司,气病及血,气
血郁
滞,肝脾失调,
血脉
瘀阻,则肝区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临床症见:面色青黑不华,右胁作痛如
针刺
,尤以夜晚为甚,
腹胀
,体倦乏力,肝脾肿大,脉弦而涩,舌质偏绛,边有瘀斑,苔白腻。
此证最重要的特点是有肝脾不和,
脾虚
肝瘀
,以及湿热未清
之病机,治宜疏肝理脾,活血通络,刘老常用加味
柴胡桂枝汤
。
组成:柴胡、黄芩、
桂枝
、白芍、炙
鳖甲
、煅
牡蛎
、红花、茜草等。本方即小柴胡汤去大枣,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而成。以小柴胡汤疏通气血,和解表里,加鳖甲软坚,牡蛎
消痞
,红花、茜草活血。刘老指出:柴胡用量应大于党参、灸甘草一倍,疗效才明显可靠。本方治疗肝血瘀滞、肝脾不和之证,疗效颇佳。
临床若见到以
肝区疼痛为主诉
,或肝炎病痊愈后唯见肝区疼痛者,则予柴胡止痛汤以养血活络,通调气机,此方亦为刘老创制。药物组成:柴胡、川楝、当归、白芍、
刘寄奴
、
土元
、茜草、
皂角刺
、片姜黄、海螵蛸、枳壳、
紫菀
。此方在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的同时,注意调畅气机,这是考虑到气血运行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如果胁下
拘急
疼痛,食少乏力,脉弦而缓,用柴胡剂不效,此为土衰木乘,治之宜用小
建中汤
扶脾培土而伐肝缓肝。待其痛止之后,如果病情需要,再用疏肝之剂。根据刘老的经验,慢性迁延性肝炎,右胁放射性疼痛,上达
肩胛
,下至腰部,或见右臂与手指
麻木
,下午腹胀,脉弦而缓,用本方有效。
如果
肝脏气血郁滞不行,逆上犯肺
而致肝着,症见:胸胁胀满刺痛,痛处不移,吞酸作呕,
口渴
欲热饮,得热饮稍舒,舌质暗紫,
脉细
涩。治宜行气散滞,通阳和血。方用
旋复花
汤加味。组成:旋复花(包煎)10g,茜草10g,
葱白
10g,
合欢花
10g,
柏子仁
10g,
丝瓜络
10g。方中旋复花咸温下气,散结而通血脉,葱白通胸中之用,原方用新绛,今用茜草代之,用以破血活血,
合欢皮
疏肝活血,柏子仁理气行滞,丝瓜络通络,从而使气血宣通,诸证可解。
5、
滋阴
清热,软坚消痞法
肝病
气血瘀滞,化热伤阴,或久患肝炎肝阴不足,阴血不能濡养肝络,血脉瘀阻,则见胁肋疼痛,本型往往见于肝硬化或者慢性肝炎后期等,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疼痛,夜晚尤为明显,腹胀,口咽发干,面黑,或五心烦热,或
低热
不退,舌红
少苔
,边有瘀斑,脉弦细。此湿热久羁伤阴,气滞血瘀入络,导致
肝脾肿大
,刘老常用柴胡鳖甲汤。
药物组成:柴胡6g,炙鳖甲15g,煅牡蛎15g,
沙参
10g,
麦冬
10g,
生地
10g,白芍10g,
丹皮
12g,土鳖虫6g,红花9g,茜草9g等。方中沙参、麦冬、生地、白芍以养肝阴、
补肝
血;鳖甲、牡蛎软坚散结;丹皮、白芍、土鳖虫、红花、茜草等凉血活血;因为
肝肾阴虚
明显,柴胡用量应在6g以下,防其疏泄太过而劫伤肝阴。
本方滋阴清热,软坚消痞,方中重用养阴药物,
甘寒
之品养阴清热并举,凉血活血而无伤正之弊,养阴与活血药互相配合,半补半攻,缓缓图治,可获良效。若肝硬化疼痛不解,则加入炮
山甲
粉,配合原方中炙鳖甲、煅牡蛎而成三甲散,
活血化瘀
,软坚消癥,共奏其功。
6、辛开苦降,活血消癥法
若
肝硬化后期
,湿热伤肝,血瘀成癥者,临床症见:胁下痞块,坚硬不移,胀痛不舒,腹胀,纳差,四肢
浮肿
,低蛋白
血症
,小便短赤,
大便
溏泄,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或濡数。治以辛开苦降,活血消癥,方用加味痞气丸。
药物组成:川厚朴60g,
黄连
60g,
干姜
60g,茵陈60g,茯苓90g,
猪苓
60g,泽泻60g,党参60g,苍术60g,丹参60g,
砂仁
30g,
黄芪
60g,三棱60g,莪术60g,鳖甲90g,青矾60g,卷柏60g,青皮60g,陈皮60g,神曲60g。诸药合用,共为
研末
,泛为水丸,每日早中晚各服9g。
方中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苍术以健脾燥湿茵陈、茯苓、泽泻以利水
除湿
;黄连、干姜辛开苦降,消痞除满;青陈皮、砂仁、厚朴、神曲以理气导滞;鳖甲入络搜邪,青矾燥湿消肿,卷柏和丹参凉血活血,三棱、莪术消积化癥。本方药性平和,辛开苦降,能够助
脾胃
升降,调和寒热,益气活血,消除癥积,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可以用此丸剂常服,慢慢收效。
7、活血消癥,寒热同调法
盖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若邪聚肝络,气血凝滞,是以左胁下板滞,积块不移,疼痛不舒,即为
脾肿大
,此皆
气结
血瘀所致。本型临床表现:左胁下板滞不舒,纳食不馨,食后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涩。
因本证寒热错杂,正
虚邪
实,兼有瘀血内阻,根据《
素问
·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旨,故投以鳖甲煎丸,行瘀化痰,扶正消癥,以冀缓消其坚。
本方扶正之中,寓辛苦通降,咸走血络法。方中鳖甲为君,主癥瘕寒热,专入肝
经血
分,引四虫
入脏
络。四虫者,蟄虫、蜣螂、鼠妇、
蜂房
,取其迅速飞走入络,以松透病根,即行络中之气,又化络中之血。辅以
桃仁
、丹皮、
紫葳
破满行血,以葶苈、石苇、
瞿麦
行气渗湿。尤妙在以小柴胡汤合
桂枝汤
去姜枣,既调营卫,又和解少阳,
大承气汤
去
枳实
,驱胃腑之热结,三阳同治,佐以
人参
、干姜、
阿胶
补益气血以养正,因而用治癥瘕疟母,肝脾肿大而见上证者,均有较好效果。本方与前述加味痞气丸在证候上略有不同,但都是丸剂,皆图缓效。
8、
清肝
温脾
法
若肝炎病情日久,出现阴证机转,少阳气郁,经脉不利,而又
脾寒
土湿,不灌四旁,导致
肝热
脾寒,胁痛
遂作,这种胁痛对理气活血止痛诸药往往无效可言。
本型临床表现为:胁痛连及背后,口苦心烦,有时手指发麻,腹部胀满,傍晚尤甚,
小便不利
,大便溏泄,日2~3次,舌苔白黄,脉弦紧。本证上有热,下有寒,若清上热,则脾胃不能承受;温下寒,又助肝胆之热,治疗颇为棘手,柴胡桂枝干
姜汤
用之恰当。
本方原治:“少阳疏泄失司,兼三焦气化不利”之证,但刘老认为,此方治疗少阳兼
太阴
脾虚之证最为合适,即肝胆湿热,脾胃有寒。临证时只要抓住口苦胁痛,腹部胀满,大便溏泄的特点,就可以放胆使用,效果很好。方中用柴胡、黄芩疏利肝胆,清少阳之热,用桂枝、干姜、甘草三味药温
补脾
阳,
天花粉
生津止渴,牡蛎软坚散结。其实小柴胡汤方后—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之加减法,与本方不谋而合。
刘老认为:本方有小柴胡汤与
理中汤
合方之义,而与
大柴胡汤
遥相对应,一治实热,一治虚寒。仲景为少阳病机横逆脾胃时,而分寒热两途,与虚实两治之法,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9、养阴柔肝法
若肝炎气郁日久化火,灼伤肝之阴血,或劳欲过度,
肾精
亏损,精不化血,水不养木而致肝阴不足,令
肝脉
失养,不荣而痛
。症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
口干咽
燥,心中烦热,
头晕
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刘老治宜养阴柔肝,方用
一贯煎
加味。
组成:沙参12g,麦冬12g,当归12g,生地30g,
枸杞
6g,
川楝子
10g,柴胡6g,白芍10g。方中以生地滋养阴血,沙参、麦冬
养胃
生津,枸杞
补肾
,白芍
护肝
,三脏同补之中,妙用川楝子调肝木之横逆,柴胡疏肝气,当归养肝血,从而使肝体得养,肝用能舒,阴阳体用得以平衡。盖阴虚肝郁,阴虚是本,气滞是标,肝气之所以滞,乃液之不能充,肝阴愈虚,肝气则愈滞,因“血即从气,其体静而不动”多一分阴虚,便增加一分气滞,因此滋阴治其本,理气治其标,标本兼顾。此时若徒用香燥,更灼阴血,徒于养阴,肝气愈横而逆,必须“疏肝”“柔肝”相结合,柔肝重在滋
养肾
阴,水足则木柔,疏肝只能暂用,
中病
即止。
若肝脏本身
阴虚而气滞
,表现为
肋下
疼痛固定不移,咳痰不爽,纳差食减,五心烦热,舌紫,胁弦长,可用滋阴调气通络法,选方用《重订通俗伤寒论》新加酒沥汤:当归,生地,白芍,柴胡,甘草,陈皮,
薄荷
,
竹沥
,陈绍酒。
该方用
四物汤
去川芎以养阴活血,四逆散去枳壳宣展气机,陈皮和胃,薄荷解郁,妙用竹沥、陈绍酒辛散通络,从而滋阴与调气并行不悖。
若肝血不足,
阴虚则内热
,水亏则火旺,脉络不和,则发胁痛。症见胁痛
气胀
,低热起伏,呕
吐酸
水,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宜
滋补肝肾
,佐以清肝,方用滋水清肝饮。
组成:
熟地
12g,
山萸肉
10g,
山药
12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6g,白芍10g,山栀子8g,
酸枣仁
10g。本方由六味
地黄
汤加白芍、柴胡、山栀、
枣仁
而成,六味地黄汤原载《小儿
药证
直诀》,专为
真阴
亏损,
虚火
上炎者设。今阴虚生内热,
血虚
则肝燥而不柔,故加入白芍、
酸枣
仁护阴安魂,栀子清三焦游热,柴胡疏利肝气,从而肝肾同治,共奏其功。
10、温肝益气法
大凡医之论治肝病,多重视其邪气有余,而忽视其
正气
不足,尤对肝
阳虚
衰之证,论之更少。临床上,或由于素
体虚
寒,或因治疗损伤肝脾之阳,或病久阴损及阳等种种原因,出现肝阳虚衰的证候并非少见。因肝内寄相火,寓一阳生化之气;肝肾同源,而肾中真阳亦与肝关系密切。故一旦肝气不足,则机体生化之功能减弱,犹晨曦无光,必然
寒气
四起,《圣惠方》所谓“肝虚则生寒”其理大抵如此。
若
肝阳不足
,疏泄不及,气郁不伸,则胁肋胀痛。临床症见:胸胁满闷疼痛,精神悒悒不乐,
头痛
目眩,懒言善太息,神疲
气短
,肢冷便溏,小
腹冷痛
,舌淡,
脉虚
弦。治宜温肝益气,方用桂枝加桂汤。
组成:桂枝15g,白芍12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本方原为仲景治疗寒气上冲之
奔豚
证而设,因其病机属阳虚阴乘,恰与肝阳虚衰的病机证候互相吻合,刘老用“异病同治”之法进行很有见解的治疗。方中重用桂枝温疏肝木,又能下气
降浊
;白芍柔肝养血,于阴中和阳,二药相配,能调和肝脏营
卫气
血,生姜暖肝和胃降逆。若
气虚
甚,可加黄芪、党参;肝之阴阳两虚,可加
肉苁蓉
、
仙灵脾
、
鹿角胶
、
菟丝子
、枸杞等酸甘滋阴
温阳
之品。还可适当配伍厚朴、砂仁以畅气机,使温中有补,补中有通,则尽善尽美。
11、病案举例
李某,男,35岁。患慢性肝炎已有两载,肝脾肿大且痛,胃脘发胀,嗳气后稍觉舒适,
口干
咽燥,饮食日渐减少。自述服中药二百余剂,迄无功效,索视其方,厚约一寸,用药皆香燥理气一辙。其脉左弦细,右弦滑,舌光红无苔。
证候分析:
服药
二百余剂不为不多,然无效者,此
肝胃不和有阴虚之证
。何以知之?舌红而光,脉又弦细,口咽又干,阴虚乏液昭然若揭。且新病在经,
久病入络
,故见肝脾肿大而疼痛。
治法:软坚活络,柔肝滋胃。方药:柴胡5g,川楝子10g,鳖甲20g,生牡蛎15g,红花6g,茜草10g,麦冬12g,玉竹12g,生地15g,丹皮9g,白芍9g, 土元6g。
此方加减进退,服至30余剂,胃开能食,腹胀与痛皆除,面色转红润,逐渐康复。
按语:本案病证属中医“癥积”范畴《
难经
·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右胁下如覆杯,有头足……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所谓“肥气”、“痞气”,即肝脾肿大之证。综观本案脉证,其肝脾之积为阴虚内热,气血凝滞所致。治当滋阴软坚,活血化瘀,柔肝养胃。所用药物为刘老自拟方“柴胡鳖甲汤”方用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气;鳖甲、牡蛎软坚散结;麦冬、玉竹、生地滋养肝胃之阴;丹皮、白芍凉肝柔肝;红花、茜草、土元活血化瘀。据刘老经验体会,本方治疗慢性肝炎
晚期
,出现白/球蛋白倒置,或
乙型肝炎
“澳抗”
阳性
者,或亚急性肝坏死而出现上述脉证者,多有较好功效。
【本文摘自2013年5月10日《中华
中医药学
刊》,由
中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
医书
友会 第448期
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柴胡
,
肝炎
,
白芍
,
疏肝
,
疼痛
,
胁痛
相关帖子
•
女科杂病一例
•
治男性青年女性化一例
•
意外治疗乳房结节(热性)的过程
•
经方治晚上骨节疼早起手僵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头晕高烧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小腹冰凉疼痛脸色苍白一例(答案已公布)
•
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
•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