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44|回复: 0

裘法祖:怎样当个好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17: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裘法祖 ⊙ 编辑/王超

  

  导读:裘法祖是当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的外科全才,满篇的温情令人动容,我想,真正的大医是不论中西的,他把患者当做亲人,真正做到了儒家文化里的道德典范。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各位共勉~
  
  我毕业从医已经67年了,我常扪心自问,杏林行走67载,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是否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在我67年的外科生涯中,有差错、有失误,深夜不能入眠的时候常使我惭愧和不安。
  

  早年读春秋《左传》时,记得有一句话:“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我们做医生的,是做学问的,但是做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我常常思索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道理。
  

  一、如何做人
  

  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思考。我思考了好久,更感到要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
  

  去年我遇到两件事情,使我很不平静。
  

  一件是我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带着一封倍加称赞的推荐信去我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就职。但他工作甚差,表现不好,一查询那封推荐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当然,他也就此被辞退。
  

  另一件是某院的一位医生,在德国进修后写了一篇论文,去年在我院院刊(英文版)发表。由于投稿时附有两封这两位德国人的信,同意发表。今年,被这两位德国作者发现,不同意他发表此论文,因为研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再查询,发现这两封德国作者同意发表的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并代签名的。现在德国作者坚持要他以英文、德文两种文字在我院院刊(英文版)公开道歉,并要求取消此论文。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不诚实的事,迟早会出问题。
  

  日前,我在2004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读到一篇短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南航作学术报告时,有同学提了三个问题,丁肇中说“不知道”,所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却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还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进行到高潮之际,突然停顿下来。当时举座哗然,帕瓦罗蒂却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请大家原谅,结果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古语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和诚实,是每个医生或每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不可或缺的品德。我一直认为,最老实、最诚实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第二,要做谦虚的人。
  

  有的人从国外回来或获得博士学位,我相信他在某个专业的某个领域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但他在其他方面缺少知识,比如说临床处理不同病情的病人方面,还需要多多请教别人。我已90岁,对计算机、纳米技术、细胞因子、基因等新技术、新理论都不太懂了,我总是请教我的研究生,我并没有因此掉面子,相反,他们更加尊重我。做了一个外科医生,或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不要以为高人一等了。想一想,一个司机、一个电工,如果他们有机遇学医,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外科医生。
  

  第三,要尊重他人,尊敬老师。
  

  第四,要做能容人的人。
  

  要胸襟开阔,与人为善,特别是做了一个科室领导或上级医生,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
  

  二、如何做事
  

  这里说的做事,就是应该如何做医生,特别是做外科医生。1939年,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开始了我的外科生涯。在我做外科工作一年以后,我的导师才允许我做第一个阑尾炎手术。记得我做第三个阑尾炎切除手术时,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手术后第五天这位女病人突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我的导师盯住我的目光严肃而冷峻。他对我说:“她(死者)是四个孩子的妈妈!”67年前的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始终在教育我,并影响我67年外科生涯中的作风和态度。
  

  1947年,我远渡重洋回国从医,在上海工作时,一位女老师来就诊。10年前她有过一次剖腹手术,从此常发生消化不良、便秘,还经常腹痛。我反复检查她的腹部,摸到一个成人拳头大的包块,决定为她做手术。打开腹部后的所见使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手术用的布巾,缩成一团,被肠襻牢牢包裹着。这异物在腹腔留置竟达10年之久!这位女老师在恢复健康后亲笔书写了一张横幅:“生枯起朽”,非常高兴地送给我。
  

  这样的事件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医生在工作中只要有一点疏忽,就会造成病人多年的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我想,如果这位病人是主刀医生的亲人,手术完毕后他一定会非常仔细地反复检查腹腔,唯恐遗留异物。要知道,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让医生在他(她)的肉体上动刀,这是对医生寄予多么大的信任呀!病人对医生的高度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以亲人的态度相待!医生的态度,即使只是片言只字,都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和生活。
  

  记得20年前,一位银行女职员哭着来找我,说她患了不治之症——“甲状腺癌”。这是某医院门诊一位外科医生草率作出的诊断。当天,她全家四口人相抱大哭,通宵达旦。我仔细询问她的病史,又检查了她的颈部,认为她患的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过药物治疗,3周后甲状腺肿消退了,症状也消失了。病人全家自然庆幸不已。这件事说明:如果医生不假思索地、轻率地下了一个错误诊断,会引起病人和他(她)全家人的悲痛。医生的一言一语应该何等谨慎呀!
  

  有一次,一位老妇人来门诊就诊,说她肚子不适好久了。我询问了病史,再让她躺下,又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她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说:“你真是一位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检查过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做检查的医生”。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
  

  我想,像这样一项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做的简单的常规检查,竟会对病人产生这样巨大的安慰。这说明我们很多医生没有去想:病人在想什么?
  

  还有一次,一位儿科老医生患了十二指肠溃疡,来找我会诊。我看到X线片上十二指肠球部有一龛影,诊断已经很明确,就不再给他作腹部检查。这位老医生回去后说:“我很失望,裘医生虽然说了治疗意见,但没有摸一下我的肚子“。这又使我想到,一个医生有了病会有这种想法,那么,一个普通病人有这种想法就更能理解了。
  

  30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汉口中山大道一家很大的国营钟表店去修理手表。我问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请看一看,好吗?”她将它摇了一摇,立刻就还给我,说:“无法修理,没有零件”。我小心地重复了一句:“请你打开来看一看”,她很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说:“能走就行了,没有零件”。
  

  这时,我偶然发现了这家店的另一角落里,坐着老胡同志,他是我的病人,也是这家店的职工。我立刻走了过去,请他查一查这只手表摇起来响声的原因。他打开手表背面的盖子,发现一螺丝松脱了。他将螺丝旋到原位上,手表就这样修好了。我很高兴,但又很生气,用手指着说:“那位同志说无法修理,连看一看也不愿意,我要去责问他”。老胡同志忽然大笑起来,说:“裘医生,算了,算了!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我听了这句话,禁不住有点面红耳赤,打个哈哈,道谢而别。几十年来,我一直记住了这句话:“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使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
  

  我从事外科工作已经67年了,在这67年中看到了、听到了不少在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甚至事故。当然,医护人员的工作十分辛苦,绝大多数是在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但也应该承认,少数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生硬,没有耐心,不愿倾听病人的诉说。
  

  在医院门诊部,看到不少病人不远千里而来,他们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得到帮助,作出诊断,获得治疗。但是挨到就诊时,有的医生却是三言两语,不作任何解释;有的甚至冷脸相待,训斥病人。我们医护工作者在给病人看病、治病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假如坐在或躺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你的亲人的话,你当如何?
  

  三、如何做学问
  

  做学问,就是怎样多为人民做出点贡献来。
  

  第一,要勤奋。
  

  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有些成就,需要三个条件:①智商;②机遇;③勤奋。我们一定要珍惜度过每一分钟!记得五年前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全国外科学术会议期间,我们进行了半天的义诊。我检查了一位甲状腺肿的女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女病人请求我把手术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当时我很不理解,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星期日外科医生通宵打麻将,星期一没有精神,而星期五又要打麻将,又开始不专心了。我听了大吃一惊,尽管这种现象是少数的,但有其普遍性。如何爱惜时间多读点书,对自己、对病人都是有益的。
  

  第二,要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
  

  我一直提倡年轻医生轮转制度,不要马上定专科;专科是需要的,但太专不好。也是在宜昌召开外科学术会议期间,听说骨科中有的医生专门搞脊椎,有的在脊柱外科中专门搞颈椎,甚至只管上面三个颈椎,这样显然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要知道基础是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宽广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具有创造的能力。
  

  第三,要勤于思考,善于探索。
  

  吴阶平教授曾在“外科医生的成长”一文中,谈到阑尾炎手术前,应该考虑一下:阑尾的位置在内侧、外侧、还是在盲肠后?阑尾周围有无粘连?腹膜的反应程度?阑尾腔中有无粪石?现在先进的设备很多,如CT、MRI、B型超声等等,不少年轻医生诊断疾病太依赖这些先进的设备,而忘记了进行最必要的体检
  

  我的老师曾经说:阅读X线片就能分辨出三种医生:不好的医生,只看报告,不看片子;较好的医生先看报告,再看片子;最好的医生是先看片子,再看报告。
  

  第四,做学问一定要严谨求实,注重科学道德。
  

  近年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医学科研成果累累,但另方面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也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最近我阅读了朱预等教授对科研作风不够严谨求实的评论性文章,其中举出几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有的临床研究论文,虚报病例,虚构随访结果,对治疗效果任意夸大:有的论文行文草率,错别字很多,更缺少必要的统计学处理;有的论文方法和结果很简单,但结论则无限夸大,说是“先进”或“领先”;有的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篇论文报道,且分别投入不同杂志发表;有的论文甚至剽窃他人的文稿,抄袭他书的表格或插图,但又不注明引自何处来源,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这种现象日趋严重,迫切期望医学科研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的一代,要重视这种现象:更希望医学学科带头人,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对自己学生所作的科研工作和所写的论文,要详加审查和审阅,切忌浮躁,提倡实事求是,注重科学道德,树立正确的科学学风。
  

  我毕业到今天已经67年了,在这个长长的岁月里深深体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性。我由衷地期望年轻一代外科医生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医生,一个杰出的外科学家。
  

  最后我提出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愿与各位同道共勉之。
  

  【作者简介】
  

  裘法祖(1914-2008):中科院院士、中国外科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浙江杭州人。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医科教授、名誉校长。70年代在我国最严开展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的肝移植研究,1985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
  

  【本文摘自《中国医学伦理学》,原文摘自郑智城的博客,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医书友会 第423期
  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