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34|回复: 0

治疗胃肠病的“老十针”验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22: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张俊英 ⊙ 编辑/王超
  
  导读此“老十针”虽然看似选穴平常、无甚稀奇,内涵却是从补中益气汤的方义中悟出来的,读了穴解,您就会明白这几个穴位是怎么起到升清降浊的作用的。“王老经常讲:‘想当初研究老十针,是经过多少病人,一针一针的扎出来的。不下苦功,哪来成果’。”真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有关“老十针”的简介
  

  “老十针”的创作者,是我的授业恩师王乐亭老大夫,他从事针灸临床50余年,京城人称“金针大王”。他在临床主张“治其本以胃为先”。“治其瘫首取督脉”,“治风先治气,气行风自熄”的原则。通过临床反复实践,王老在1966年才定型,治疗肠胃的“老十针”验方
  

  一、为什么叫“老十针”
  

  一是治疗胃肠病开始多选用中脘、气海内关足三里的传统“老穴”,也就是“老十针”的“雏形”。
  

  二是“老”比拟成熟、肯定的意思。
  

  三是“养胃实脾”的食品,都是成熟的果实,“老了”。
  

  根据以上三层意思,“老十针”的命名,既通俗而又深刻。
  

  王老治疗胃肠病是根据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与补中益气汤的方义,设计了“老十针”,根据方义,施之于针穴。
  

  即上中下脘、气海、对天枢、内关、足三里。它的作用是调中气,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肠胃。结合其他兼症,灵活掌握,可随意加减,但是以“老十针”治疗肠胃为主。“老十针”侧重于中脘、气海、足三里。
  

  二、老十针各穴解说

  

  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统称为三脘。
  

  上脘穴,位于胃上口,属胃络脾,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能开胃腑受纳之门,饮食水谷得以入胃。
  

  下脘穴,当胃之下口,为足太阳、任脉之会,能温通胃肠,益气降逆。
  

  中脘正当胃脘中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所谓“会”是指精气聚会之处。所谓“募”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而中脘是上述四经精气交会之处,因而可以通达四经,中脘的功能是助胃,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
  

  气海:又名丹田或丹灶,顾名思义为气之海。生发元气,蒸动气化;以助运化之机,且能通调任脉,温固下元。它与中脘相配,能助益气、升阳之功。
  

  天枢:为阳明胃经腧穴,为大肠之募穴,腹气之街。所谓街者,含有气血流通,频繁而宽阔的功能,又能分理水谷之糟粕,消导积滞,调益脾气。与中脘相配,能帮助润肠胃,利运化,与气海相配,能协同振奋下焦阳气,以助胃肠腐熟水谷。
  

  内关:为心包络穴,别走少阳三焦,调理三焦气机,宁神和胃,宽胸理气。配中脘、足三里,有助其升清降浊,调理气机之功。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合”者是经气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之义。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因其功用较为广泛。特别对六腑之病,使用机会更多,因此,补足三里有健脾和胃、益气升清之功;泻三里则有降逆气化浊,通调肠腑之效。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王老曾有“百病莫忘足三里”之说。
  

  三、“老十针赞”
  

  三脘、气海与天枢,内关得配足三里,调理胃肠病,老十针穴效果强,气穴充足保平安。
  

  结尾语:王老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反复实践,总结出治肠胃病的老十针这套穴位,留于后人。听门人讲,现在门诊仍在运用这套穴位。我记得王老经常讲:“想当初研究老十针,是经过多少病人,一针一针的扎出来的。不下苦功,哪来成果”。
  【本文摘自《金针王乐亭经验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医书友会 第395期
  微信号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