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方示规矩,活法在人:由“参术之补”引发的用方思考 ...
返回列表
查看:
217
|
回复:
0
方示规矩,活法在人:由“参术之补”引发的用方思考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4 03: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点击
上方
蓝色小字↑↑↑
↑↑↑
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高建忠
⊙ 编辑/王超
导读
:
本文除了第一结论“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外,高建忠老师还自问自答了
平胃散
与
厚朴
温中汤的区别、厚朴温中汤为何不治虚寒、及方中为何不用风药三个问题,读完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个感慨,这本书可真是高老师的“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啊!可以点赞么?
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厚朴温中汤漫谈
(一)
张某,男,54岁。2010年11月20日初诊。
近2月来脘
腹胀满
,时有胃痛,食后又受凉加重。纳食减少,
大便
尚调。前医处以
附子
理中汤
加减,不效,反增
口干咽
燥。舌质淡暗,舌
苔白腻
,
脉细
缓。
辨证为
脾胃
虚寒,寒湿内困。治以温散寒湿为先,方用厚朴温中汤加减。
处方:厚朴9g,
陈皮
12g,
草豆蔻
9g,
干姜
9g,
茯苓
12g,
香附
9g,
炙甘草
3g,
生姜
3片。7剂,
水煎服
。
11月27日二诊:胀减纳增,上方加炒
白术
12g,继服7剂。
12月5日三诊:诸症俱失,处附子
理中丸
20丸善后。
有学生问:为何厚朴温中汤效而附子理中汤不效?答: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赵守真在《治验回忆录》中载一案:“刘健英,男,50岁。零陵芝城镇人。性
嗜酒
,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
饮冷
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先以为胃中寒,服理中汤不效。再诊,脉微细,舌白润无苔,噫气或吐痰则痛缓,按其胃无异状,腹则
臌胀
如鼓,病在腹而不在胃,审系寒湿结聚之证。
盖其人嗜酒则湿多,湿多则
阴盛
,阴盛则胃寒而湿不化,水湿相搏,上下攻冲,故痛而作呕。治当温中宽胀
燥湿
为宜。前服理中汤不效者,由于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而转以滋胀,虽有干姜暖中而不化气,气不行则水不去,是以不效。
改以厚朴温中汤,温中宫则水湿通畅,调滞气则胀宽痛止。但服后腹中攻痛尤甚,旋而雷鸣,大吐痰涎碗许,小便增长,遂得胀宽痛解。其先剧而后缓者,是邪正相争,卒得最后之胜利,亦即古人‘若药不
瞑眩
,厥疾不瘳’之理也。再剂,诸证如失,略事调补而安。”
(二)
考厚朴温中汤出自李东垣《内
外伤
辨惑论》。原文:“厚朴温中汤:治脾胃虚寒,心
腹胀
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
疼痛
。厚朴(姜制)、
橘皮
(去白,以上各一两)、
甘草
(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
木香
(以上各五钱)、干姜(七分)。
戊火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以淡泄之,气
温胃
和,痛自止矣。右为粗散,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
温服
,食前。忌一切冷物。”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也载有该方,方中干姜用量为七钱。
(三)
单从
方剂
组成来看,很难想到该方出自李东垣之手。方中既没有
人参
、
黄芪
之补,也没有
升麻
、
柴胡
之升,药味也非“多多益善”。
方书多谓本方主治脾胃寒
湿气
滞证,但平胃散方也可主治脾胃寒湿
气滞
证,二方有何区别?
论中明言脾胃虚寒,擅长补泻同施、合方复治的李东垣为何在方中不治虚寒?
还有,擅用风药胜湿的李东垣为何在本方中未用风药?
(四)
读《内外伤辨惑论》和《
脾胃论
》,我们可以看出,李东垣治疗脾
胃病
湿胜者,擅用平胃散。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补中益气汤
方后“四时
用药
加减法”中,有如下论述:“如脉缓,体重节痛,腹胀自利,米谷不化,是湿胜,以平胃散主之。
苍术
苦辛温,泻湿为主也。”
从
脏腑
补泻用药法分析,厚朴温中汤很像平胃散的加减方,即平胃散去
大枣
,以草豆蔻仁易苍术,加茯苓、木香、干姜。但从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分析,两方有着较大的区别。
本四时用药,为李东垣的用药法度之一。李东垣根据《
内经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提出“随时用药”。在《内外伤辨惑论》
中指
出:“凡用药,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四时者,是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乃天地之升浮化降沉,是为四时之宜也。
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及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此便是泻
秋收冬藏
之药也,在人之身,乃肝心也;但言泻之以酸苦
寒凉
之剂,并淡味渗泄之药,此助秋冬之降沉者也,在人之身,是肺肾也。用药者,宜用此法度,慎毋忽焉!”理解厚朴温中汤与平胃散方的区别,也宜遵此法度。
在王好古所著的《汤液
本草
》中,载录了李东垣《药类法象》部分内容。从药类法象分析,平胃散方中,苍术、陈皮、甘草属于“湿化成(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咸苦,在人以脾应之。)”类,厚朴属于“热浮长(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类;厚朴温中汤方中,厚朴、草豆蔻仁、干姜、木香属于“热浮长”类,陈皮、甘草属于“湿化成”类,茯苓属于“燥降收(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类。
反映到《内外伤辨惑论》中,卷中内容分四部分,李东垣是按春、夏、秋、冬次序写成的,分别是“饮食劳倦论”、“暑伤
胃气
论”、“肺之脾胃虚方”、“肾之脾胃虚方”。
平胃散方出现在应春的“饮食劳倦论”的方后加减中,而厚朴温中汤方出现在应秋的“肺之脾胃虚方”的正方中。
可以这样认为,平胃散方以“湿化成”类药物为主组成,重在运脾治胃,普适于春、夏、秋、冬;厚朴温中汤方以“热浮长”类药物为主组成,重在以味厚发热之品治疗“客寒”,佐“燥降收”之茯苓,以应“秋冬”。
(五)
病有标本,治有先后,这是《内经》中确立的重要理论之一,为后世医家所遵从。在后学者眼中,李东垣最擅长标本同治,常合寒、热、补、泻于一方,如人参、黄芪与
黄连
、黄柏同用,
生地
、
白芍
与苍术、
羌活
同用,附子、干姜与生地、黄连同用等,所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在厚朴温中汤方中,论中明言“脾胃虚寒”、“戊火已衰”,但方中只治邪实,未及正虚,并未标本同治。为什么?
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通常可以这样理解,赵守真所谓“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即含此意。但李东垣用药常例中并非如此。《汤液本草》中引“东垣先生《药类法象》”中明确指出:“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除大
小便不利
及中满三者之外,皆治其本,不可不慎也。”
“戊火已衰”为“宿病”,“又加客寒”为新病,《
金匮要略
》所谓先治新病,后治宿病。或者说,主症为疼痛,“痛无
补法
”,先予祛邪,待“气温胃和,痛自止矣”之后再治正虚。这两种理解似也符合临床。
笔者在提出这一问题时突然想到: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李东垣补泻同施、标本同治多用于内伤病证,所泻之邪、所治之标多为内生。即使为外感,所治病证也以内伤为主。而厚朴温中汤证所治之邪为外感,即“客寒”,且本证以外感为主,即“客寒”为本,因此组方重在祛邪,也合“先治其本”之意。
(六)
治疗寒湿,李东垣最擅长的手法当为风药胜湿,所谓“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厚朴温中汤主治寒湿气滞证,为什么方中不用风药胜湿呢?
李东垣在《脾胃论·用药宜禁论》中指出:“夫治病
服药
,必知时禁、经禁、 病禁、药禁。”其中,“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
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料、斫,使
阳气
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除致新,使阳气易收也。冬周密,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夫四时阴阳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
在厚朴温中汤证中,所治病证发生在秋冬,故不宜风药以升浮,反宜“以淡泄之”。当然,如发生在春、夏也并非绝对不可,李东垣又说:“有病则从权,过则更之。”“治法己试验者,学者当以意求其的,触类而长之,则不可胜用矣”。方示规矩,活法在人。
【本文摘自《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由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授权
中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中
医书
友会 第351期之1
微信号 zhongyishuyou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
厚朴
,
平胃散
,
脾胃
,
用药
,
干姜
,
草豆蔻
相关帖子
•
老人心衰水肿服五苓散轻微腹泻,怎么办?
•
从脉用药之十六:左右脉弦硬劲急虚脱例
•
阳痿的治法
•
8岁女儿经常肚脐疼,如何治疗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三:治痈疮例
•
综合治疗母亲的糖尿及大便干结
•
从脉用药之二十五:峻补治麻黄汤证
•
治病的屠龙刀
•
请高人指点药方
•
经方的精髓是见病知源,非见症用药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