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高建忠:经典之用更在于熏陶
返回列表
查看:
133
|
回复:
0
高建忠:经典之用更在于熏陶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4 18: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中医书
友会乙未年戊二月初四第569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高建忠 ⊙ 编辑/张亚娟
摘要:
要成为“上工”,
学习
经典
的临证思维更重要。《
伤寒论
》几乎每一段条文,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注解。这些注解往往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来,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读经典,兼读各家对经典的注解,有助于培养、丰富我们的临床思维。
经典之用更在于熏陶
中医经典,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一部《
伤寒
论》,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许许多多的临床大家。《伤寒论》中所载
经方
,是历代医家手中起死回生的常用方。很多后学者对于中医经典的学习,以《伤寒论》为例,很多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学习的。于是,在对《伤寒论》的研究中就出现了“以方类证”、“以法类证”等研究方式。
笔者认为,从实用性的角度学习经典没有错,但要成为“上工”,学习经典的临证思维更重要。所以,经典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对学习者临床思维的培养和熏陶。
不同的注解
一部《伤寒论》,吸引了历代众多的研究者。“释典”,成为多少大医倾注毕生心血的事业。几乎每一段条文,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注解。近读《伤寒论》第279条,见当代两位“伤寒大家”对其有不同认识,颇觉有趣,录之于下。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
腹满
时痛者,属
太阴
也,
桂枝
加
芍药
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大黄
汤主之。”
胡希恕
先生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是这样解读的:“他这个本来是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这个腹满是实满,不是虚满,这个痛也是实痛,也不是虚痛……”“他不是
太阴病
,要是太阴病还能用大黄吗?……真遇到太阴病,一搁芍药、大黄,一治一个死。”“这正是叫人鉴别真正的太阴这种腹满时痛与这个本方证,就是桂枝加芍药,桂枝加芍药大黄这种鉴别法。”“如果实满实痛轻微者,用芍药就行,表不解得配合
桂枝汤
,所以桂枝汤加重芍药就可以了。要是大实大满,那非通
大便
不可,还得加大黄。”
刘渡舟
先生在《伤寒论诠解》中是这样解读的:“误下太阳,虚其里气,邪气因入,而见腹满时痛,故曰‘属太阴也’。若属太阴虚寒,寒湿内阻,升降失常的症候,则应见吐利。而今不见吐利,只见腹满时痛,说明非为
阳虚
寒湿之证,而是太阴
脾脏
气血
阴阳不和,肝木乘土之证。……治以桂枝加芍药汤,调和气血阴阳,缓急止痛为法。”“脾本身气血不和所致之腹满时痛,非寒非热,故理中、
四逆
、
承气
等方均非所宜,应以调和气血阴阳的桂枝加芍药汤最为贴切。”“方中桂枝仅用三两,而芍药用了六两,芍药为
血分
药,其量倍于桂枝,必然制约桂枝的解表作用,可见本方并不为解表而设。”“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太阴脾脏受邪,邪气外薄阳明,使阳明腑气不利,所以脾部大实痛。治以桂枝加大黄汤调和太阴气血兼泻阳明瘀滞。”
在两位老先生的学术体系中,都认为太阳病是表证,太阴病是里虚
寒证
,这是解读这一条文的共同基础。在解读中,我们能发现,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本条文所述是不是太阴病?二是本条文所述有没有太阳病?
胡希恕认为,本条文所述不是太阴病,是太阳病见“实满”、“实痛”。桂枝汤仍为治疗太阳病,加芍药、加大黄治疗实满、实痛。而刘渡舟认为,本条文所述是太阴病,是太阴气血阴阳失和之证,大实痛是太阴病兼见阳明瘀滞。桂枝汤治里,非为太阳病而设。
验之临床皆效
两位老先生的解读看似截然不同,水火不容,从真理的“一元性”认识,必然有一对一错之分。但两位老先生的解读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来,都符合临床实践,从实践检验真理的角度来认识,又都是正确的。如临床中经常见到肝脾不和之腹满、腹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往往应手而愈,这类病变确属太阴病,而不见太阳病。而临床中也常见到太阳病见腹满、腹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屡用屡效者。
曾治一老者,
体弱多病
,腹痛、
腹胀满
、大便不通近2日,经外科检查除外急腹证,伴见
恶风
、汗出,脉偏浮。考虑为太阳、阳明合病,投以桂枝加大黄汤1剂,当晚大便2次,次日诸症悉愈。
经典的魅力
由此可见,解读经文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解读,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所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解读,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读经典,兼读各家对经典的解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丰富我们的临床思维,让我们的临床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丰富。
记得上大学时,听过两位老师讲《伤寒论》。一位老师分类严谨,板书认真,听课时能记下很规范的笔记。而另一位老师旁征博引,信马由缰,听得饶有兴趣,笔记本上却只能记下几个零星的字眼。临证多年,回过头来思考,前一位老师的课重在实用,记住就能用;后一位老师的课重在熏陶,影响学生的思维。也许,经典最大的魅力即在于此。
【本文摘自中国
中医药
报,2010年9月3日,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整理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桂枝
,
太阴
,
伤寒论
,
经典
,
太阴病
,
芍药
相关帖子
•
《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
•
开启灵枢之门-宋恩旗老师讲灵枢
•
请各位老师帮我辨证 斑秃 脸和腿有斑锈 腿粗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七:治无病需补养例
•
学中医的两种读书途径
•
经方治误用桂枝汤一例(答案已公布)
•
中成药治梦见死人妖怪一例(答案已公布)
•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临床发挥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