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4|回复: 0

古人养生之道 内经养生第一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7 2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古天真论第一
  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工作紧张,亚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个不仅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容易引起其他的严重疾病。所以现在人已经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把目光投向了传统养生学。现在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养生讲座,其中一些养生讲座主要讲的就是《黄帝内经》,包括一些有名的中医学者,如三七生、王正龙曲黎敏等都曾经讲过《内经》。在他们讲的基础上,我们再参考其他资料,扩宽一下其知识点
  谈起养生,那么养生主要有什么含义呢?在普通人眼中,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身体的健康无病。在修行人眼中,就是好好维护一下自己这个色身。色身好比一个房子,我们暂时住在这个房子里来修行,如果房子坏了,我们就失去了修行的地方。所以养生对大家是非常重要的。
  讲养生,就一定要讲经典。《内经》是中华始祖黄帝与歧伯探讨养生祛病之道的经典,可以说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经典了。现代人考证,《内经》属于歧黄学派的经典。当然在远古时候,可能还有一些经典著作,比如扁鹊学派,可能也有扁鹊学派的经典,但现在人已经看不到了。
  为什么要讲经典呢?因为经过几千年的时间,经典依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皆为圣人所著,常人自然难以望其项背。也就是说,经典的水平是一个高峰,而我们现在的水平还远远到不了这个高度,所以只有虚心去研究经典、学习经典。
  今天我们先学习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
  这是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之语。意思就是说上古的人,一般都能寿达百岁,而现在的,还不到五十就衰老了。
  这是中华文化的始祖黄帝问天师歧伯,为什么古时候的人那么长寿,现在的人还达不到古人的一半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黄帝时代,普通人也就是五十左右就开始衰老了。黄帝那个时期的人,也算不上很长寿。只是以那个时期为起始点,在更远古的时候人是长寿的,一般都能百岁这个高度。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可能大部分人对此怀疑。怀疑者自有主见:在当今科学如此发达的时候,能达到百岁的长寿者也是屈指可数,更别说蒙昧的古代人了。
  但我们从历史的记载上,却经常可以看到长寿者的记录。
  黄帝之后的彭祖,寿命达八百八十多岁;三国时候的名医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唐朝药王孙思邈在百岁之时还写下《千金翼方》,历史记载寿达一百四十余岁;宋代名医谭仁显108岁;明代的医学家吴又可年至百岁,建国初期的虚云大和尚,寿年120岁;虚云老和尚的一个弟子妙智法师,118岁。后代的这些长寿者却都达到了春秋百岁的这个标准,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都是深受传统文化之熏陶,在养生方面遵循的都是传统知识。以此来衡量,远古之人,深懂养生保健之术,一般寿达百岁是可信的。
  但一般的人,也就是半百而衰。一到了五十岁左右,都显了衰老之相。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黄帝问歧伯天师的话。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歧伯就解释了,他说上古的人,了解道的人,能够按照阴阳术数、饮食、起居、劳动的规律去养生,所以能够做到形与神在,最后达到百岁这个天年。
  这里就有现在人所难以明白的知识了。其中“其知道者”,这里的知道者,是知道“道”的人。什么是道呢?那就是古人以自身的智慧所明了的天地之间的规律,只有知道天地之间的规律了,才能按照这个规律去生活,如此才是顺应天地;否则处处违背天地规律去做事情,那就是逆天而行,肯定不会成功。
  这个道,不是目前西方科学所能研究透的,西方科学越分越细,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事情。比如流行感冒,西医就非要弄个显微镜去检测是何种微生物引起的,把这个微生物分离出来,经过纯培养,然后再用药物去试验,看那种药物能够杀灭这种微生物,药物找到了,然后还要经过制剂研究,就是看究竟是做成胶囊、输液、还是药片好,然后定出质量标准,生产出小量的产品,再去做药理和毒理试验,再然后去作人体试验,这一切都得过关,才谈得上去大规模的生产,然而此时该种微生物可能已经进化了、变异了,于是这种药物便归于无用。
  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虽然是流行感冒,但是只要明白内外环境即可,看外环境是由风、寒、暑、湿、燥、火那种环境,再看患者本身是阴阳哪种体质,就可以对症下药,一般是一付药就能减轻,几付药就能痊愈。所以这把握的就是大的方面,即天的环境,就是自然界的环境;人的环境,即个体的小环境。从宏观上去把握,就比较简明,容易操作。
  所以这个道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天地规律的。天地是阴阳,而这个道是在阴阳之上的,是阴阳之母。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上形容这个道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道是在天地没有产生之前的那个东西,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形成前的那个东西。那个宇宙已经形成了,这个东西还在吗?还在,在在处处都有,人身上也有。所以认识了这个最基本的道,那么道所派生出来的阴阳、术数自然也就明了了,也就是天地之间的规律能够明白,然后按照这个规律去办事,就是“法于阴阳,合于术数”。
  饮食有节。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饮食。所以讲饮食是非常大的学问,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二是要适度的饮食。假如一个人内寒很重,那么就可以多吃点姜一类的食物,如果一个人内热很重,那么就可以多喝点绿茶。如果不根据自身的情况而乱用,看见别人说绿茶多好多好,不管自身内寒的体质去猛喝绿茶,其结果必然是寒上加寒;而内热的人如果再去吃姜,那也是热上加热。所以不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去饮食,只有损害,没有好处。再就是适度的饮食,不能妄饮妄食,不吃当然是不对的,但吃的太多也是不对的。特别是现代人疼爱孩子,巴不得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吃,吃的多了,孩子就消化不了或者吸收不了。
  曾有一个老家人,带孩子到济南来看病,两岁的孩子,浑身皮肤结痂,发硬。多方求医未果,来济南想找我买些高级的外用药。经过诊断,判断孩子为脾胃虚弱,不能吸收食物的营养,因而皮肤得不到滋养而形成的病变。这个时候,其病根不在皮肤,而在脾胃上,问其父母,则云: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吃,吃不下去还给灌点,怎么还会脾胃不好呢?问题就出在这里,孩子很小,脾胃发育尚不完善,吃的东西越多越不能消化吸收,反而成了脾胃的重大负担,长此以往,脾胃不堪重负,就罢工了,所以就表现出了硬皮病。让他们回去节制饮食,用了些健脾之药,孩子就慢慢痊愈了。
  起居有常。要有良好的起居习惯。现代人多数做不到,现代的城市,晚上是灯红酒绿,特别是好多年轻人不到临晨两点不睡觉,认为睡觉太早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其实这样熬夜才是真正的浪费生命。晚上熬夜,所消耗的能量都是肾的阳气,都是肾中所贮存的能量,这个能量是以后生活、繁衍后代的基础,在年轻的时候就被消耗掉,那以后的身体健康是很糟糕的。有没有消耗肾的阳气,高明的人一号脉就能知道。
  不妄作劳。不去作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太消耗自身能量的事情。现在人为了工作和挣钱,常常加班到深夜,长期以往,也是在消耗自身的阳气。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万物有生成就有坏灭,身体也是一样。最后自身的元气耗尽,五脏俱虚。稍微懂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五脏心肝脾肺肾,分藏神、魂、意、魄、志。藏神的地方坏了,神就离开,这就是形与神分。
  生命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形体,一部分是精神。精神寄居于形体,方为生命。精神为什么要寄居于这个形体呢?打个比方,很容易理解,我们住在房子里,如果房子破旧不堪,就容易倒塌,这个时候我们自然没有办法再住下去了,就得再找新的房子。神与形的关系也是这样,是寄居的关系。如果形体毁坏,精神自然就离体而去了,此时的形体就变成了尸体。
  综上所述,远古时候的人,能够知道天地的规律,按照规律活动、饮食、休息,不去消耗自身的阳气,所以能保持形体的健康,因此神方能寄居这个肉身,这样保持,才能得尽天年,即度百岁乃去。
  那么现代的人呢?为什么没有古人长寿呢?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
  以酒为浆。现代人和古人不一样。以酒为常用之品。酒为热性,于人体有毒。饮酒之后,酒气上行,湿气独留脾胃。酒气蒙蔽清窍,所以人醉后感觉看东西不真切,听声音也模糊,头晕目眩。酒气上行,气郁在上焦,就化为痰;酒热下行,容易造成小便涩痛。湿热留在中焦,就形成呕吐、自汗、心痛、皮肤病等。如果长期酗酒,可引起糖尿病腹胀失明哮喘癫痫痔疮等病。
  以妄为常。任意妄行,比如通宵狂欢等。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醉酒行房,不知道节制,长此以往,就为欲望而用尽精气。西方科学不懂得房事的危害性,就肆意宣传邪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以后会讲到男子二八天癸至、女子是二七天癸至,所以这里的精不是普通的蛋白质,男子要在16岁、女子14岁以后才能形成精,五脏之精,皆藏于肾,如果不节制房事,精失太多,就会形成五脏亏损,大伤元气,久之成为虚劳之病。使人的意志与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家庭难成,事业难立。
  以耗散其真。以消耗的办法散其真元。人的先天元气是受之父母的,好比一罐煤气,耗就是消耗,煤气阀门开的太大,自然就用的快。用完的时候也就是形与神分离的时候,即死亡。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不知道满足,不能调配自己的精神与情绪,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虚妄的享乐。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暂时的快乐过后,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起居没有节制,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该生发的时候不生发,该收敛的时候不收敛,处处逆天而行,所以年过半百就已衰相现前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