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5|回复: 0

彭静山独特取穴原则大揭秘:一点二穴三线四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16: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二月十二第576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彭静山 ⊙ 编辑/王超 ⊙ 校对/任冯春、炳程等


导读:小编第一次见到彭老的这种几何图形的选穴法是在他的《针灸秘验与绝招》这本书里,看完就惊呆了,教科书里没有这么教过啊?竟然还能这么取穴啊!这篇文章一共收集了两篇彭老谈此取穴法的论文,各有侧重,非常详细,有直接经验,也有启发,好文推荐给大家。

一点二穴三线四面的取穴法


“一点”就是每次只选用一个穴,只用一针,扎一下而达到治疗目的,又叫“一针疗法”

十四经只有任脉督脉是单行穴。其他十二经中每一个穴都是左右对称。每穴都是两个,但只用一侧的也叫“一点”。经外奇穴的四缝、八邪、八风都是八个点,十宣穴是十个点,十二井穴是十二个点。这都不在“一点”的范畴。若是只选用四缝、八邪、十宣、十二井里的一个部位,仍然可以叫做“一点”。

“二穴”,则是每次选用左右同名两个穴,或不同名的两个穴。两穴互相配合,可以加强治疗效果,提高针灸疗效。

“三线”,是一次选用几个穴位,把选出的穴用虚线连接起来,成为直线、斜线、横线、周围线四种形式。其中含有辨证施治的巧妙作用。

“四面”治疗时取穴多少是根据病情而决定的。把选出的穴距离之间,能够用虚线连成各种形状的一块面积,从而起到集中攻下主要病位的作用。下面分开介绍。

一点

(一)督脉穴

1.长强:可增加全身强壮。用“知热灸”⑴于痔疣根部周围灸之,功效甚佳。对痔痛、脱肛、出血,取侧卧,两膝向前弯曲,使臀部后耸,以针向脊椎方向刺入2~3寸深,深浅根据病人身体肥瘦高矮来决定,一般深刺效果较好。如便血,第一次针后血量可能增加,以后则逐渐减少。青年肾虚遗精,妇女带下不止,小儿夜尿证及老年人常有矢气或二便失禁等证,针长强一穴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

注:⑴知热灸:以极小艾炷如麦粒,放患处,病人说热,随即压灭,再加一炷。炷数多少,因病而异。虽属直接灸而不化脓,无瘢痕
2.命门:前与脐相对,有维持人体生存的作用,故名“命门”。对男女精力减退,子宫出血、赤白带下均有效。又治痔漏、肠风、咯血、衄血等。也是治腰疼的名穴,腰痛用缪刺法⑵以命门作为找穴的标志。
注:⑵腰痛缪刺:先找命门,画一记号。再遍压腰部,找最痛之点画一记号。由命门以尺量最痛点与命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横直距离,让病人仰卧,以脐作为命门,量出最痛点的相对处,针入有直达病所感觉。再让病人俯卧,压其痛点消失,腰痛即愈。无痛点者,不适用此法。

3.神道:对头痛健忘心悸(脉结代)、脏躁、小儿抽风等证均有效。

4.身柱:对癔病、小儿疳疾癫痫有效。为儿童保健穴⑶,可预防传染病,尤其是预防流感效果良好⑷。
注:
⑶儿童常灸身柱,可强身防病。

⑷预防流感等传染病,针身柱得气,留针20分钟,行补法3次。每天针1次,连续3天,颇效。

5.大椎:是治劳瘵发热较快的穴,对呕吐、鼻衄有特效。尤其是治疟疾的名穴。有激发周身阳经经气、振奋精神、强壮等功效。

6.百会:是周身诸阳经的总穴。阳虚可补。凡痔疮、脱肛⑸、心悸(脉结代)灸百会有效。

注:⑸治严重的脱肛,可制一无底小凳,病人坐在凳上。艾条灸百会,可见脱出的肛门逐渐缩入。


(二)任脉穴

1.关元:可用该穴检查病人的元气盛衰。方法:病人仰卧、屈足。医生握拳,按压关元穴,有活动的气体,并有弹力者为元气盛。反之,以拳按压,毫无反应者,为元气已虚。

灸关元可补元气,遇元气虚衰冬季畏寒的病人,施灸多次,不但畏寒症状消失,且可延续到明年冬季,自觉身强体壮。对小腹常有虚冷感觉的小便白浊、淋漓、遗精等有显效。

2.神阙:穴在脐中,通常不能针刺,但可用间接灸,治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证。尤其是抢救中风脱证,往往能使病人脱离险境。

3.中脘:是胃的募穴,对一切胃病,中脘一针,均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胃中因有蛔虫而发生剧烈的疼痛,取中脘穴深刺久留,蛔虫即从口中爬出,也是临床屡次遇到的。

(三)十二经穴

1.翳风:凡属于齿根膜炎的牙疼,不论上牙下牙,针患侧翳风,可以针入痛止,屡用屡效。

2.条口:肩关节疼痛,不能上举,在患侧条口针刺可以使痛减而举臂。

二穴

同时选用二穴,即扎两针以取效。

(一)四总穴:此四穴为针灸医生临床常用的腧穴,属于“二穴”针刺之法,故不多作叙述。

(二)八会穴:八会穴的膻中、中脘二穴属于“一点”。其它六穴,往往两侧全用,如用一侧时亦属于“一点”之法。

(三)马丹阳十二针。

(四)原络配穴法。

(五)俞募配穴法。

(六)灵龟八法。

(七)《标幽赋》:“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

(八)《席弘赋》:“但患伤寒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三线

所取穴位在三个以上,纵横斜围,都可以连成一条线。

(一)直线:直线多属同经:1.肺经疾患:中府、侠白、经渠。2.心经疾患:少府、神门、通里。

(二)横线(纵线):横线由多数经穴配合而组成:1.心经疾患:神道、心俞、神堂。2.肾经疾患:命门、肾俞、志室。

(三)斜线:1.前头部:上星、头临泣、目窗。2.胸部:膻中、云门。3.腹部:①左期门、滑肉门。②右大巨、居髎。

(四)周围线:1.腕关节:手六原穴。2.肘关节,手六合穴。3.踝关节:足六原穴。4.膝关节,足六合穴。当然这几个周围线是要有曲折的可以叫“周围曲线”。5.腰腹周围:①带脉绕身一周。②神阙、肓俞、天枢、章门、志室、肾俞、命门。

四面

(一)四神聪,成方形。

(二)前顶、通天,成三角形。

(三)大椎、大杼,成小三角形。

(四)身柱、神道、心俞,成长三角形。

(五)两脾俞,两肾俞,成扁方形。

(六)两肝俞、两肾俞,成长方形。

(七)长强、会阳,成小倒三角形。

(八)阳关、志室,成大倒三角形。




再谈“三线四面取穴法”


笔者在《中国针灸》发表“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取穴法”(见1984年2期)以后,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认为“一点、二穴”叙述较详细,而“三线、四面”过于简略。因此本文拟侧重谈谈“三线、四面取穴法”。

三线取穴法:所谓“三线”,是一次选用两个以上的穴位,都在一条线上。可分为直线、横线、斜线三种方法。
(一)直线:十四经都可以运用这种直线取穴法。以肺经为例:中府、云门、天府,治胸痛,是一条直线;尺泽、孔最治衄血,是一条直线;经渠、太渊高血压和无脉症,也是一条直线。又如任脉:上脘、中脘、下脘,治胃病,是一条直线;气海、关元、中极,治元气虚、遗精或妇女月经不调,也是一条直线。
(二)横线:例如,督脉的神道、膀胱经的心俞、神堂,治神志病,这是一条横线;督脉的命门、膀胱经的肾俞、志室,5穴并用,或命门、肾俞3穴并用,或肾俞、志室4穴并用,或命门加一侧肾俞、志室3穴并用,都叫做横线取穴。又如,肘关节6个合穴同时并用,治顽固的网球肘;膝关节6个合穴同时并用,治膝关节炎;这也是横线的另一种形式。任脉的中极加经外奇穴子宫,治痛经,是一种横线。再加维胞治子宫脱垂,又是一条横线。右胁肝区痛,肝经的期门,加胃经的不容,也是一种横线。
(三)斜线:胃经的伏兔和脾经血海,是一条斜线;足三里丰隆,也是一条斜线。三焦经的消泺和大肠经的肘髎,是一条斜线,治上臂痛有效。大肠经的偏历、三焦经的外关、小肠经的养老,也是一条斜线,治腕痛,等等。

四面取穴法:有的病需要较近取穴多些,如果用虚线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面积。例如:
(一)小正方形:膀胱经第一行风门、肺俞,第二行附分、魄户成为小正方形,治肩胛内疼痛。
(二)大正方形:双魄户加双神堂,呈大正方形,治肺心病,或易悲而睡眠不安。
(三)长方形:双肝俞加双肾俞,呈长方形,治腰背痛
(四)小三角形:大椎加双侧大抒,呈小三角形,可增加强壮。
(五)大三角形:陶道加双膏肓,则呈大三角形,治肺结核气管炎亦效。
(六)倒三角形:双志室加督脉阳关,呈倒三角形,治腰痛遗精。
(七)等腰三角形:三焦经的清冷渊,大肠经的曲池,小肠经的小海,呈等腰三角形,治网球肘。

总之,只要熟悉周身经穴和通用的经外奇穴,并掌握其主治功能,就可把一次所用的穴联系起来,形成各种连线,或从虚线构成各不同的面积。既可收到治疗的显效,又组成穴位相连的合理性配伍,似可作为针灸临床医生的参考。


【本文首篇摘自《中国针灸》1984年第2期,第二篇摘自《中国针灸》1985年第1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整理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