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76|回复: 0

“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9 16: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二月廿二第586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朱炳林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党卫阁、胜


导读:承气汤乌梅下蛔汤治疗小儿蛔虫肠梗阻;小建中汤合良附丸治疗胃痛;大柴胡汤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麻杏甘石汤合保和丸治疗小儿咳喘;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老人咳喘。可见经方、时方,都是为了治病用的,能治疗好病的方子,都是好方子,只要方剂有确凿的疗效,何必细分。

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
笔者多年来以“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介绍于下:
1、小承气汤合乌梅下蛔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宋某某,男,6岁。1979年10月15日诊。患儿脐周疼痛二天,呕吐、不能进食。一医予藿香正气水一瓶,服之无效。大便五天未行,不排气,且吐出蛔虫四条。检查:腹膨胀,可见肠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面有白斑,苔淡黄而腻。腹部透视见多个梯平面,诊断为蛔虫性肠梗阻,予小承气汤合与乌梅下蛔汤,药用:枳实12克,厚朴10克,大黄12克(后下),乌梅13克,川椒5克,干姜5克,川柏5克,槟郎10克,沉香5克,桃仁5克。两煎混合,分两次服,当晚大便即通,排蛔虫20余条,症状减轻。续予一服,又下蛔20余条,大便量多,症状消失,知饥纳食。后以香砂六君汤三剂恢复脾胃功能。
按:小承气汤有通下之力,无驱蛔之功,合乌梅下蛔汤才得虫便齐下,梗阻解除。乌梅下蛔汤系笔者自拟的经验方。此方从乌梅丸化裁而来,取酸苦辛和,以制蛔、驱蛔、下蛔,配以沉香、桃仁,乃取法吾师江心镜先生治疗肠梗阻的经验配伍。梗阻之病不无气滞血瘀之症,蛔虫内结亦会扰乱肠道气血。沉香、桃仁一气分药,一血分药,以此调气活血,协承气汤以通腑解结,疗效颇佳。
2、小建中汤合良附丸治疗胃痛
吴某某,男,37岁,农民。1978年5月10日初诊3诉:胃痛五年余,伴嗳气、泛酸,胃纳欠佳,痛而喜按,得热食或温敷则减,舌淡苔白腻。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辨证:中阳虚亏,肝脾失调,予小建中汤(桂枝6克,炙草4.5克,白芍20克,大枣四枚,生姜四片,饴糖三匙)五剂,症状稍减,但酸水增多,即加高良姜6克、香附6克,续服五剂,症状大减,后以上方连服两月,痛未再作。
按: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辨证为虚寒者,小建中、黄芪建中均有可靠的疗效,后发现酸水多者,疗效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一则本方以饴糖为主,甘药比重大,过甜之品,可使酸水增加;二则芍药酸寒,虽有缓急舒肝之利,不无助酸之弊。良附丸温中散寒、作用在胃,针对性很强,既符寒者热之之义,又能条达肝木,制其酸水。如病久、黑便、挟瘀者,再合失笑散,效亦佳;湿浊重者可加草蔻;亦可与左金丸合用,因其制酸力颇强。
3、大柴胡汤合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周某,男,55岁,干部,1983年4月25日患胆囊炎胆石症已15年,每因多食油腻后发作,右胁肋阵发性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口苦,尿黄,大便结。检查:急性痛苦面容,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体温38.5摄氏度。査血:白血球15,000,舌红苔黄脉弦数
拟为湿热郁阻,少阳阳明同病,治以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予大柴胡汤合胆道排石汤(天津南开医院方)处方:柴胡12克,黄芩9克,白芍9克,半夏9克,枳实9克,大黄9克,大枣三枚,生姜三片,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郁金9克,广香5克。三剂后症稍减,六剂后热退,疼痛明显减轻,九剂后症状消失,黄疸消退。
按:仅凭胆石症的诊断投胆道排石汤,疗效不佳。根据辨证胆囊炎胆石症出现少阳阳明同病证,投大柴胡汤,有的患者效果并不明显,可见辨病、辨证均有局限性。检阅仲景原著,大柴胡汤证没有黄疸、小便短黄、苔黄腻等症状的描述,而这些症状又多为胆嚢炎胆石症发作期的常见症状,系湿热内蕴所致。大柴胡汤可泻下热结,但利湿退黄不足,更无论排石。合茵陈、金钱草、郁金、木香,分解湿热,排石退黄,明显地提高了疗效,笔者亦曾以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金钱草治此症,获效亦佳,与上方相比,难分轩轾。
4、麻杏甘石汤合保和丸治疗小儿咳喘
陈某,男,4岁。1980年10月3日诊。病已三天,发热39℃,咳喘,西医诊为“支气管肺炎”,予青、链霉素治疗两日,体温38.5℃,咳喘未已,烦躁哭闹,不纳腹胀,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脉滑数,苔黄腻。脉症合参,乃风热犯肺,痰滞内结,治以宣肺平喘,化痰消滞。投麻黄5克,杏仁9克,甘草4.5克,石膏20克,六曲6克,焦楂6克,茯苓15克,半夏9克,陈皮5克,连翘9克,炒萝卜子4.5克,煎服两剂后,下臭秽溏便两次,咳喘大减37.5℃,续两剂,诸症瘥,拟清肺健胃善后。
按:小儿藩篱疏,肌肤薄,易招外邪;脾胃弱,过食易影响脾的健运而酿痰夹滞。内外合邪,气道壅阻,肺气不得宣畅,投麻杏甘石合保和丸,辛凉宣泄,化痰消滞,痰滞去,腑气通,肺气即恢复其速降功能,咳喘自平。麻杏甘石汤长于宣肺泄热,但化痰之力不足,于积滞无能为力;保和丸能化痰消滞,但短于宣肺平喘。两方合用,取长补短,故诸症立解,更何况保和丸“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张秉成《成方便读》)。若用千金紫丸,于药汁中化服,效果更捷。
5、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老人咳喘
范某某,女,62岁,1983年12月18日诊。咳喘三十载,毎于冬春季节犮作。近日受寒后宿恙发作,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咯吐不利。痰白如涎,胸闷腹胀,纳食呆滞,脉滑,舌苔白腻,拟为痰湿壅肺,肺失肃降,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三子养亲汤。处方:茯苓20克,甘草5克,五味子6克,干姜6克,细辛6克,炒萝卜子9克,炒白芥子9克,炒苏子9克。
二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六剂后症状大减,可以平卧;九剂后症状消失,以香砂六君子汤巩固。
按:冬春两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病人多易发作,如辨证为寒饮内停,肺失肃降证,用此合方效果较好。两方均为温肺化痰之方,前者温肺暖脾力大,实为治本之方;后者降气消痰力胜,多为治标之药,两方合用,则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本文摘自《困学斋中医随笔》,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