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644|回复: 0

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4 0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我曾经在博文里说过:守住健康,远离疾病(包括癌症等),尽享天年,并不是很难、很难,高不可攀!难的只是在于如何“知行合一”。
  而要做到知行合一,须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情趣,领悟人生的真实价值,通常,在此基础上人们才会义无反顾地信守准则,好好地活着!
  哲学家尼采曾说到:“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知晓生命/活着的意义,从而有了动力和目标。
  法国学者曾做过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人需要某种东西(动力),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自认为自己的生活中确有某种较神圣的东西,驱使自己好好活着(或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
  经历过法西斯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之苦难侥幸活下来,且后来成为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的维克多·弗兰克尔,曾特别关注过集中营中最后极少数能够活下来的难民的共性特点。他发现:集中营里能够幸免于难的,并不是拥有强烈求生欲望的,而是有坚定生活信念者。“只有那些经历过的数次磨难,在生存斗争中已经无所顾忌的人才能活下来”。用弗兰克尔的总结性语言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而他自我拷问,认为自己能够活下来是因为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凭借这些,他们(含其他活下来的难民)拥有一个活下去的充足“理由”,让这些虚弱不堪的难民能够承受如此折磨而活着。因为他们坚信:生活是充满意义的!生活是有终极目的存在的。
  这些,驱使这位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把自己的磨难、经历及体验写了下来,写就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后者成了影响全球的精神食粮。书中传递了这么一种信念: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诸如集中营这样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弗兰克尔在书中指出:人们要摈弃环境的侵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才可能活得更好。弗兰克尔的告诫,对大病后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同样有意义。
  经历过与无数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癌症患者之深入交往,我们也认为:寻求生命的意义,重要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探寻,意义就寓于探寻过程之中。
  即使一个人天资并不十分聪慧,只要他锲而不舍、愿意思考,且持之以恒,同样可以领悟生命的意义。走红网络的脑瘫诗人余秀华,不就借诗抒发真情性,领悟着生活的真谛吗?有人赞誉她的诗是将“苦难熬成了心灵鸡汤”。至少,她在写诗中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着生活的真实情趣。
  反观当下,在精彩而瞬息多变的社会,多少人匆匆忙忙地活着,但却并没有很好思考过生命究竟是什么?生活的真实意义何在?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
  等健康警报鸣响,或者生了大病,进入了医院;或者意识到老年已至,才慌忙万分,追悔莫及,悔不该当初!这是20~30年来我临床初诊癌症患者时几乎都有的共性心态!其实,造成这一尴尬的因素很多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应归之于中国缺乏生命/生活意义教育。或许,有人会辩称国外情况也一样。但别忘了,泱泱历史大国中,唯独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而宗教,最本质的可以说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类似的教育,尽管教育的底本不完全一致!
  因此,是到了我们该认真思考生命意义的时候了!尤其是我们已进入了小康社会,生命及生活的意义不同于以往,更突显出这一命题的重要性。甚至我们认为要从小开始,加强对生命意义的系统教育。第一要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第二要知道生命过程中,总会伴随坎坷、灾难等,这是生命常态。谁都难以回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都会生病。故应该学会如何从容面对,包括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然后善于生活,并笑对患病等的人生坎坷等。
  生老病死为人所习见,却只使释迦牟尼产生了顿悟。哲人周国平先生如是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