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小儿王”的儿科特殊望诊经验
返回列表
查看:
1114
|
回复:
0
“小儿王”的儿科特殊望诊经验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4/21 16: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中医书
友会乙未年三月初四第598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
/王应麟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Dina
导读:
自古以来,俗称小
儿科
为"哑科",因为小儿患病的痛苦自己不能表达出来。然而
脏腑
之色,皆现于面,故
望诊
在儿科比之于闻、切二诊更为重要。王鹏飞先生
医术
家传,其祖父王润吉与父亲王子仲都是京城著名
儿科医生
,在北京地区深得群众欢迎,因其治疗小儿
疾病
疗效高、药价廉,被尊称为"小儿王",其声名流传三代而不衰。作者是王鹏飞教授的儿子,他继承父业,整理了父亲儿科特殊望诊经验。 即除望神态、体质、面色、精神、二便、察
舌苔
、
爪甲
外,还应望头顶、望上腭,作为儿科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王鹏飞教授儿科特殊望诊经验
我父王鹏飞大夫,积三代祖传医术及五十余年中医
临床经验
,在辨证论治和
用药
方面以及对于儿科望诊等有丰富经验和独到之处,尤其对于望头顶、望上腭等颇有心得,现初步整理如下。
望头顶“污垢”
一岁左右的某些病儿头顶部位生有泥污、呈垢腻样、疤块状的“污垢”,此种“污垢”水洗不脱,即使用水洗掉或用手挖掉,很快又会复生。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此种“污垢”并非真正的泥、污物质,而是头顶部份分泌结成的疤块。为一种病理表现。观察病儿头顶“污垢”的有无及其形状、颜色,对于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头顶“污垢”形状、性质及颜色
在病儿头顶部位出现的“污垢”有圆形、
鱼鳞
形、条形、点状四种。病儿头顶部位所生“污垢”是垢腻、油污所团聚成泥块状的物质。常见颜色可分浅黄揭色、黄褐色、
暗褐色
及黑色。
二、观察头顶“污垢”的临床意义
临床所见小儿头顶“污垢”与
胃肠
消化系统
疾病有一定关系。
(一)按色辨病辨证
头顶“污垢”色黑:多为
便秘
或有
食滞
。临床常见于体质较好的病儿。头顶“污垢”褐色:多为
腹泻
或消化不良。临床常见于
慢性病
反复发作的体质较弱病儿。临床观察头顶“污垢”色浅多偏
虚证
;色深多偏
实证
。
(二)按形状辨病之轻重
头顶“污垢”呈正圆形或鱼
鳞状
,其“污垢”量多的,为病程长、病情重;而条形、点形,表现“污垢”量少的为病情轻、病程短。
三、望头顶“污垢”的体会
头顶为巅,与脏腑、
经络
关系极为密切,《
黄帝内经
太素
》卷八(经脉之一)中有:
膀胱
足太阳之脉,起目内眦,上额交颠……;肝足
厥阴
之脉……上出额,与
督脉
会于颠……;
三焦
手
少阳
之脉……正脉别于颠。卷第十(经脉之三)中有: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上,入络脑……。卷第十二(
营卫
气)中有:营气之道……其别者,上额循颠下项中……等记载。说明头顶部位与膀胱、肝、三焦、营气都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能协调
脾胃
之气的升降,故肝气疏泄,则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而水谷化生精气。
精气进入脉道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份,随
血脉
运行周身,达到营养全身的作用。三焦总司人体气化,是水谷精微生成和水液代谢的通路,食物自受纳、腐熟,精气的输布,代谢的排泄,都与三焦有关。
综上所述,循行头顶部位经脉所主的脏腑都与脾胃消化、吸收及营养输布、排泄有关。而临床检查患儿头顶部位“污垢”时,其性质是由带有油性的污腻样分泌物结疤而形成的,且局限于头顶部位,其
临床症状
亦以消化不良、腹泄、便秘等脾胃消化功能病变为主,故可将循行于头顶部位的经脉脏腑之功能与头顶“污垢”的产生和病儿临床所出现的病症三者联系在一起,而得出:头顶“污垢”的产生与循行头顶部位的经脉和病儿所患病症有关的结论。
所以,通过望病儿头顶“污垢”(即病态反映)的形、色,可以作为小儿体质虚实(即营养状态),胃肠强弱,消化不良病情之轻重诊断的部分依据。
一般头顶有“污垢”的病儿,多见腹泄、消化不良或便秘、睥胃虚弱等消化系疾病症状、但有消化系疾病的病儿,头顶不一定都有“污垢”;有时亦可见头顶有“污垢”的健儿,但此种小儿多易发生消化系疾病。经过调理脾胃等方法治愈消化系疾病后,头顶“污垢”可逐渐消退。若不消退,则说明仍易复发消化系统疾病。
附:病例三例
例一:欧阳某 男孩 7个月
病儿
大便
干结
如羊粪,二日一解,已月余,壹周前曾
发烧
,经服西药烧退,而见食欲减退,
睡眠
不实,大便干结。望诊:舌苔薄黄;头顶有黑色小鳞片状“污垢”;上腭:腭红、中柱深黄,两臼齿部位呈
黄色
。证属外邪未尽,余热留恋,肺移热于
大肠
,津液损伤不能濡润肠道,以致大便干结。法当
清热
润肠兼以和胃化滞。药用:
青黛
3克,化红6克,
勾藤
10克,
寒水石
10克,
甘草
3克,连服二剂,大便通畅,纳增,寐安。
例二:宗某 男9个月
病儿大便稀泻或溏薄已两个月。多呈蛋花样不消化便,日下四、五次或十余次不等,面色萎黄,头部
自汗
,四肢无力,
食欲不振
,时有
恶心
,
肠鸣
。望诊:舌质淡苔白;头顶有褐色鱼鳞状“污垢”;上腭:臼齿部位乳白色,腭淡粉红色蒙有薄白膜,后腭粉红。
头顶“污垢”及上腭望诊均表示
脾胃虚弱
,运化功能衰减,水湿为停、谷积为滞,而生
泄泻
。久泻
脾阳
不振、
胃气
虚弱,而致面黄、肢软、肠鸣等。拟用扶脾助胃、温中固肠之法治疗。药用:
肉豆蔻
6克,
丁香
1克,
赤石脂
10克,
白术
6克,
草豆蔻
6克,
伏龙肝
10克,连服三剂,病情大减,继服原方五剂,泻止、食纳增。
.
例三:刘某 男 5个月
病儿腹泻三、四个月,大便稀薄夹杂不消化奶瓣,日下三、四次,面色萎黄,身瘦。自
汗多
,望诊:舌质淡苔白;头顶“污垢”褐色,中心大园片有
龟裂
,四边散在鱼鳞点;上腭:臼齿乳白,中柱浅黄白色,腭部粉红。病为久泻伤脾,
脾虚
胃弱
而见面黄、身瘦、纳少。而头顶“污垢”及上腭所见,均表现脾胃虚弱,久病泄泻之虚象。法当:益气
健脾
。处方:
黄芪
10克,丁香1克,赤石脂10克,
党参
10克,白术6克,伏龙肝10克,连服十剂,腹泄止、食欲增。
望上腭颜色
一、上腭位置及部位划分
(一)上腭是指口腔内整个上腭,包括未生牙齿的上臼齿槽面部分。此法以观察五岁以下小儿为主。
临床望诊观察上腭时,可划分为:前腭(硬腭部分)、分线(软硬腭交界处)、后腭(软腭部分)、臼齿(未生牙齿的臼齿槽面左右两面部分)(见下图)
(二)按部位归属脏腑可分为:前腭主上焦(肺、心);后腭主
下焦
(肝、肾);中柱主肝、脾;臼齿主脾胃、大肠。(见下图)
(三)望上腭方法:望上腭时,让病儿面向充足自然光线方向,略抬头,张口。医生从口腔直望上腭部位,望时力求迅速,避免病儿疲劳。诊前避免饮用较热或较冷的食物或液体,以免刺激上腭粘膜发生一时性变色。
二、上腭颜色和病情变化的关系
正常小儿上腭粘膜光滑润泽,颜色粉红。
通过望病儿上腭颜色及粘膜表面的变化,可反映出病儿脏腑虚实,
气血
盛亏、病位的浅深和
病邪
轻重的性质。再根据上腭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诊断就更为准确。
(一)上腭色诊:以红、白、黄三色为主。
上腭白如蒙乳皮状,为脾虚胃弱,在腹泄及消化不良时多见。上腭色黄主脾胃疾病,深黄为实证;浅黄为虚证。上腭红紫为
实热证
:深紫为
瘀血
、
尿血
;淡粉发白为
血虚
。
(二)望腭辨病:根据临床所见,就小儿
常见疾病
的上腭望诊分述如下,并例举病例,以供参照。
1、消化不良:本病分型不一,临床以虚寒、实热两型为主。
虚寒型:前后腭均呈粉红或淡粉红色,二臼齿部位呈乳白,中柱色浅发白。臼齿主属脾胃大肠,色乳白证属虚寒治宜:温中固肠为主。(病例请参照望头顶“污垢”例二、三。)此型上腭乳白色、粘膜越白越厚,说明腹泄越重,体质差,病情重。
实热型:前后腭均为深红色,中柱淡白,臼齿处黄白或红色。腭红为热,深红色为热深。臼齿处黄、红色为脾胃
郁热
,大肠湿热。故治宜清热分利、化浊健脾。
例四:郝某 女 一岁四个月
病儿大便水泄三日,发烧四天。烧时高时低,大便水泄挟蛋花样不消化便,较臭,日五六次,恶心欲吐,不思饮食,
腹胀
肠鸣,目眶稍陷。望诊:舌
苔白腻
,
脉数
。上腭:臼齿黄,前腭深红。本病湿热交阻,留恋
气分
,气机不畅,淸浊混淆,
积热
内迫大肠。拟清热分利、芳香化浊。药用:
藿香
10克,
竹茹
6克,赤石脂10克,
莲肉
10克,伏龙肝10克,寒水石10克
服药
三剂,体温正常,再服调脾
止泻
方药二剂,大便成形。
2、肺热证:主要表现前腭深红,甚或紫红色。前腭属上焦,红为热,故上焦肺热,治宜清泻肺热为主。
例五:王某 男 二岁
发热二天,午后烧高39.5℃,但热不寒,
烦躁
,烧高时有惊惕现象。
咳喘
、痰声漉漉、精神欠佳,大便不消化,尿黄。舌苔白,脉数。望上腭:全腭色深红,臼齿及中柱亦红。此为外邪所伤,
风邪
化热,痰热壅遏于肺而致高热、咳喘、
痰多
;热盛生风而有惊惕。治宜清泄肺热、
止咳
化痰,药用:青黛3克,
银杏
10克,寒水石10克,藿香10克,竹茹6克,
地骨皮
10克,二剂热退,继用止咳化痰之药:青黛3克,银杏10克,
莱菔子
10克,苏子10克,
紫菀
10克,寒水石10克,服三剂咳止痰少。
3、
血热
上攻:上腭散布紫红点,腭红。紫红点为
热毒
内蕴
血分
。若红色不深为热毒轻浅;色深红,为热毒炽盛,多见于出血证。治宜
清热解毒
、凉血
止血
。
例六:马某 女 四岁
患儿一个月来全身现针尖大小出血点,经西医诊断为“
过敏性紫癜
”,已反复出现出血点四次,伴关节
疼痛
、无力、腹痛,食欲及二便正常。面色如常,苔薄白,
脉弱
细。望上腭:全腭红,中柱黄,后腭有小红点。腭红为有热,中柱黄属肝脾不调,后腭出现红点为血热肝旺。当治以凉血
解毒
、
平肝
扶脾之法。药用:青黛3克,
紫草
10克,寒水石10克,
白芷
6克,
乳香
6克,草蔻6克,服药五剂,再加减用药继服十剂,出血点消退。
4、外感寒热,内有停滞:前腭红,中柱桔黄色,二分线明显,臼齿处红。前腭属上焦,红为上焦有热,中线为肝、胃部分,中线桔黄色为
肝热
食滞,臼齿主胃肠,色红为胃肠实热。治宜:清热化滞为法。
例七:王某 男 四岁
患儿二天来发烧39°C以上,面红身灼,
咳嗽
痰鸣、
气喘
、烦燥,大便呈不消化夹粘液便,日二次,平素体质尚好,
脉滑
数,舌红苔少。
望上腭:前腭红,中柱黄,后腭深红,臼齿浅红。全腭红为外邪犯肺,阻遏
肺气
,化热烁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而现发热、咳喘有痰等风热闭肺之症。中柱黄则肝胃郁热,移于大肠而见大便不消化挟有粘液。此为风热乘表、痰热内闭。治以清热解表、化痰
宣肺
。
药用:青黛3克,杭菊10克,寒水石10克,藿香10克,竹茹6克,地骨皮10克,
天竺黄
10克,服药二剂烧退,复加用护肺降逆、止咳定喘之药,烧退喘咳平。
5、肝脾不调:前腭及中柱色黄。中柱主肝胃,则色黄为肝胃不调之症。宜用
舒肝
健脾之法治疗。
例八:朱某 六岁
患儿经常腹痛、腹胀,食欲欠佳,喜
挑食
,伴
头晕
易怒
,大便较干,
脉弦细
,舌质淡红苔薄白。望上腭:前腭及臼齿淡黄,中柱深黄,后腭淡红。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而见纳差、挑食、腹胀不舒,肝胃不和则头晕易怒。当治以舒肝健脾、理气和胃。药用:神曲10克,焦楂10克,
荔枝核
10克,丁香1克,草蔻6克,
川朴
3克,服药三剂,腹痛腹胀除,食欲增加。
6、脾胃不和:前腭浅黄,臼齿浅黄或干。臼齿属脾胃,淡黄为虚,干黄为
伤津
。治宜调理脾胃。
例九:周某 男 四岁
患儿腹痛绵绵,伴腹胀、大便不调,平时面黄无华、四肢不温、神倦纳差。舌质淡苔白,脉
沉细
。望上腭:前腭、臼齿淡黄,后腭粉红。患儿素
体虚
弱,脾阳不足,寒自内生,症见腹痛绵绵不已,四肢不温。治以温中散寒、调理脾胃。药用:
肉蔻
6克,丁香1克,
木瓜
10克,
木香
3克,
砂仁
3克,焦白术6克,服药十剂,诸症悉除,食欲增加。
7、
贫血
:全腭呈淡白色,中柱略呈淡黄。淡白为
气血不足
之色,中柱淡黄为肝脾两虚。治宜
补气血
。
例十:孟某 男 五岁
患儿
面色苍白
,身瘦,头晕自汗,神
疲倦
怠,寐差纳少,二便自调。唇
舌淡
白无华,苔薄白。望上腭:全腭淡粉白色,中柱浅黄。验血:血色素8克。证属气血两虚、肝脾不和。应予双补气血、调理肝脾之法治之。药用:黄精10克,
首乌
10克,紫草10克,
白芨
10克,伏龙肝10克,千年健10克,服药十二剂,诸症好转,面色已转红润。查血色素为12.5克。
8、
遗尿
:前腭、后腭多呈正常色泽,中柱略黄,两侧有二或四个孔,多至六、七个孔。后腭、中线两侧属下焦,有孔、洞为
肾气
不固的表现。治宜健脾固肾,佐以
收涩
。
例十一:朱某 女 五岁
患儿经常遗尿,每夜尿床二次,已年余。面黄身瘦,纳少挑食,腹痛,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
脉细
缓。望上腭:前腭粉红,中柱浅黄,两旁有两个孔。证属脾肾两虚。法当益气培元、
温肾
固涩
。药用:黄精10克,丁香1克,分心木10克,木瓜10克,
荔枝
核10克,
淫羊藿
10克,服药十剂,尿床之症即除。
三、望上腭的体会
(一)王老大夫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望上腭的宝贵经验,有其独到的临床实用意义。望上腭的理论根据,从
经典著作
中实难查找,经脉循行途径之中,亦未记载有经过上腭的经络。故只能从临床实践中观察上腭颜色变化,推断疾病的虚实,提示我们认识上腭的颜色变化与病儿气血变化有关。至于其机制如何,尚有待于进一步继续探讨。
(二)上腭粘膜皮薄色显,不受哭叫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性较高,故望上腭的方法简单而易掌握。在临床中,望上腭与望舌可同时进行,互相参证。
(三)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上腭望诊主要是观察患儿口内上腭部位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有出血点或小洞、孔的出现。一般来说,小儿患病后,与病变所在脏腑相应的上腭部位颜色会有变化,尤其患有脾
胃病
的小儿,其上腭颜色的变化更加明显。而对于上腭颜色的变化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在联系,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临床观察上腭颜色变化,判断疾病之所在,通过辨证论治和用药治疗后,可以使上腭颜色由病变的异常色恢复为正常色。但当上腭有小凹点、孔、洞的变化时,只能说明病儿肾气不固,而不能因治愈遗尿等肾气不固证候,而使孔、洞消失。故有待探讨出现孔、洞之原因。
本文根据笔者过去随父
学习
时所积累的病案资料,又经我父同意,初步整理而成,敬请医界不吝指正。
【本文摘自《北京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脾胃
,
大便
,
疾病
,
望诊
,
寒水石
,
儿科
相关帖子
•
阳痿的治法
•
8岁女儿经常肚脐疼,如何治疗
•
"三槐堂"
•
综合治疗母亲的糖尿及大便干结
•
经方治小便无力痛大便不成形一例(答案已公布)
•
治病的屠龙刀
•
请高人指点药方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