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贺普仁: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体会
返回列表
查看:
263
|
回复:
0
贺普仁: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5/5 00: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中医书
友会乙未年三月十一第605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
/贺普仁
⊙ 整理/贺信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柯嘉
导读:
头痛
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
疾病
,为提高该病的疗效,
国医大师
贺普仁从病因出发,根据临床辨证对此病进行了分型,分为外风、实热、湿痰型。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又依据症情,辨证论治,从治疗
穴位
、
放血
的运用和
针刺
手法三方面进行讨论。
针灸
治疗偏头痛
的体会
头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偏头痛
在针灸门诊中占有相当多的数字,剧烈发作的时候,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和
学习
,因此在针灸门诊中,如何提高该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结合文献谈谈我个人的体会,试图从临床角度阐明偏头痛的病因和分型,以及针灸治疗的规律。
理论探讨
经典
文献对本症的原因,治疗做过言简意赅的记载。《
灵枢
·厥病篇》云:“头半寒痛,先取手
少阳
、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历代医家通过丰富的临床实践,对本症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我们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文献记载,认为偏头痛一症除了具有一般头痛的共同性质外,在病因,病理,治疗等方面还有许多特点。
(一)病因
本病发生,内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头为诸阳之会,精华升降之所,外有毛,发,肉,筋,骨所卫,内有清阳煦化,若外固内充,诸邪不能上犯,必待卫外失职,或清阳窒塞,诸邪方能侵袭。细言之,有
风邪
乘虚客于少阳者,多属风寒,有
阳气
窒塞,
少阳经
脉不通者,多属
脾虚
湿盛,有肝胆风热,挟痰上逆者,多属痰火。实为风,痰,火合而为病。
外因方面,六淫中的风寒最为多见,但从临床看来,风寒是外因是“条件”。发病的根据仍是“内因”。正如《
素问
·
生气
通天论》所说……肉腠闭据,虽有大风苛毒,弗能为害。”正是恰当地反映了内因和外因在该病发
生发
展上的客观作用。
(二)分型
我们根据临床辨证对此病进行了分型。
(1)外风型:外风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素问·风论篇》记载:“……风者
善行
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其邪从
俞穴
入,循经而上,或并入少
阳经
俱入而致脉道不利等多种方式造成半侧头部
经络
凝滞,发为偏头痛。所以在病史上,夜卧受风,汗出当风等是划分本型的重要根据,在症候上,出现头部偏侧持续性胀痛,每遇风寒则加重,更有
风池穴
位部痠痛,拘紧等,或兼
咳嗽
,项强畏寒,全身骨节
疼痛
等症,脉多浮弦。在
病机
上为风邪客络,脉道闭塞,在治疗上用疏风
通经
法。
(2)实热型:肝胆
郁热
为本病发病的基本原因。肝属
风木
,藏魂,在志为怒,主条达,若情志不遂,则肝气
郁结
,久而化火生风。在症候上,偏头部呈跳动性疼痛,疼痛如裂,面红目赤,性情急躁,舌红苔腻,脉象弦劲等。在病机上系肝胆炽热,上逆头目,甚则为肝胆火炽生风。治多以
平肝
泻火
法。预后较上型为差,治疗过程较长,其兼外风者近期效果好,也易复发。
(3)湿痰型:
脾胃虚弱
是本病发生的基本原因,肝木乘土,挟痰上逆,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在症候上偏头钝痛,胀闷如裹,多兼胸脘痞闷,恶味少食,
舌苔
厚腻
,脉象弦滑或迟滑。在病机上为
脾胃
虚弱,中气不能运化水谷,痰湿阻滞
中焦
,肝木乘土,循少阳经脉挟痰上逆,或更挟
三焦
虚火
上浮发为偏头痛。治疗宜
健脾
化痰,平肝降逆并施。在预后上健脾和平肝两法的选择与配合,对本病疗程和效果有重要意义,运用适当,可以取得痊愈。但这种类型的偏头痛比较复杂,难于取得速效。
(三)治疗总述
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基础上,充分地依据症情,灵活地进行了辨证论治,下面从治疗穴位、放血的运用和针刺手法三方面进行讨论。
(1)取穴和配方
我们以
通经活络
,疏风止痛为治疗各型的基本配方,选用
丝竹空
透率谷、
合谷
、
列缺
、
足临泣
,配用风池、
曲池
、绝骨等穴为一组。
本组各穴有
宣通
足少阳经脉,疏风止痛的作用。从方义说,丝竹空为足少阳脉气所发之处,也是手少阳经脉的终止穴,穴位本身就能治疗偏头痛,沿皮透至率谷,更加强了疏通手足少阳经脉的作用。这是因为率谷穴不仅仅是足少阳经脉的穴位,主治偏头痛,而且它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的会穴,具有疏散少阳风热,使其循太阳经脉达表的作用。
因此,
丝竹空透率谷
是宣散少阳经脉风热的
主穴
,
是治疗一切偏头痛的有效俞穴,在我们的全部病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例都采用过本穴,而且都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合谷、列缺,合谷是手阳明的原穴,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具有镇静止痛的特性。列缺穴为手太
阴经
的络穴,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
杂病
歌记载:“列缺善治偏头患”。与合谷穴相配,更有原络
配穴
的意义。
足临泣是
足少阳胆经
俞穴,是
胆经
所注之处,根据五腧理论为“俞木”穴性。对疏泻少阳风热有很好的效果。因其远离病所,故有引热下行的作用。《类经图翼》说“木有余者宜泻此,使火虚而木自平”也证实了本穴在泻火方面的重要性。
上述配方,不仅适应于外风型的偏头痛,也是湿痰型,实热型的“基本方”,后者只要适当配以健脾化痰,平肝泻火的穴位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湿痰型偏头痛,配以悬颅、颔厌、中脘、
足三里
或
丰隆
,
气海
(针与灸)。悬颅、颔厌二穴均位于曲周颞颥部分,除了在经脉循行上对偏头痛有突出的效果外,还是足少阳、阳明两经相交会的俞穴,兼有疏导胃府、振奋中阳的作用。至于中脘,它是
六腑
之会,对温化中焦的痰湿,降
胃气
的上冲,尤有卓效,配以足三里或丰隆,其健脾化痰之力就更加明显了。气海主治真气不足,疗诸虚百损,加强
下焦
气化,则中土自受补益。可加用
灸法
。
对实热型患者,常配以丝竹空,内
迎香
放血、四神聪、行间等穴。丝竹空刺入放血,疏泄肝胆火炽,内迎香对上攻头部热邪而造成脉络壅滞,
血瘀
不通的偏头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灵枢·厥痛篇》“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
动脉
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
厥阴
”最早记载了放血治疗头痛的方法。
四神聪是经外奇穴,位于
百会穴
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处,除了局部止痛作用外,在平肝疏风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再配
足厥阴肝经
的荥火穴行间,平肝力量就更为加强。
我们把“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一组穴位,作为治疗各种偏头痛的“基本方”,在临床上我们使用这组方,对各型偏头痛均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偏头痛的原始病因很多,但都或多或少有外风侵袭的存在。因此,首用疏风,以取得缓解疼痛的近期效果,然后再考虑治本的方法。也正体现了《
内经
》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精神。
(2)放血的应用
放血是针灸治疗的重要部分,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解篇》血络论》中对放血的作用、辨证、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如“菀陈则除之”(《九针十二原》),“菀陈则除之者,去
血脉
也”(《小针解篇》),《内经》的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放血能够排除血脉中郁滞,因此放血有去瘀滞,通经络的作用。
由于偏头痛在局部表现为“不通则痛”的病机,所以我们临床上施用放血,不仅对实性患者使用,对虚性的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根据《灵枢·厥病篇》“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的原则,有时我们选用“内
迎香穴
”放血。在操作上,实性的放血次数,血量可以多些,针刺深些,虚性的则酌减。总之临床上,还要根据当时病人的状态,脉络虚实的情况,血色的深浅,血质的粘稀,出血的难易,灵活掌握。
(3)手法要求
针灸手法对疾病疗效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目前各家的手法不一,下面仅提出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手法。
对单侧偏头痛,多数只针患侧,各穴都用泻法,头部诸穴用捻转泻法,其它部位的穴位用提插泻法,对远离病所之穴,如合谷,足临泣,则用重的手法,多使
针感
沿经放散到肢端或上行到躯干部。少数的可直达病所。根据我们的体会,感传越远,效果越好。
典型病例
例一:周某,男 55岁 病历号675。初诊日期:1961年10月5日。自述六日前突然右侧头痛,有跳动感,牵及耳根及颈部,遇风加重,两脉弦缓。证属外风侵袭,客于少阳经脉,予
祛风
止疼法,均针患侧: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合谷、列缺、翳风、
听会
,用泻法,留针二十分钟。
二诊:10月7日,针后头痛明显好转,仅于傍晚前后稍痛,肩颈尚觉不适,予前方加绝骨,手法同前,再针痊愈。
例二:梁某,病历号2212 男 43岁,初诊日期:1963年1月4日。左侧头痛十一年之久,久治未愈,时轻时重,近一月来因工作劳累,痛势加剧,连及左目胀痛,伴有
耳鸣
,眩晕,左侧半身麻,知觉迟钝,纳食尚可,因头痛寐不安,舌苔薄白,脉
沉细
。证系劳心过度
气血
暗耗,以致水不涵木,风邪乘虚入客少阳,引动肝风,扰清窍,先拟疏风以祛邪,通经以止痛,余证缓图。取穴: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合谷、列缺、足临泣、翳风,均针患侧,俱用泻法,留针二十分钟。
二诊:1月6日,针后偏头痛未作,再以原方针两次,而易调理气血立法。再针二次获痊愈。按:此例获效较速是由于患者纳食尚佳,脾胃较健,气血易于调理,所受外风亦浅,故只针三次而痛止,五次而痊愈。
例三:范某,女 30岁 病历号174245 初诊日期:1961年3月27日。左侧偏头痛牵及
眉棱骨
处,时轻时重,
烦躁
口渴
,欲呕,
胃脘
不适,苔白脉弦。证系土虚木乘,肝胆
虚热
挟胃气上逆,累及少阳,拟平肝降逆,疏经止痛法。取穴: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合谷、列缺、
太冲
,用泻法,针患侧,留针二十分钟。
二诊:3月29日,针后头痛减轻,唯烦躁口渴未减,胃脘作痛,时时欲呕,脉弦。取前方加中脘,足三里。
三诊:3月31日,头痛显著减轻,胃脘亦不作痛,烦躁口渴亦轻,仍欲呕,脉稍弦。据此症情,审系少阳经脉已通,肝木尚未平复,予平肝降逆为主。取穴:中脘、期门、足三里、太冲,配以合谷、列缺,手法同前,期门、足三里、太冲均针双侧,合谷、列缺均针患侧,留针二十分钟。
四诊
:4月3日,针后诸症显著减轻,再以原方针一次而痊愈。
【本文摘自《北京中医杂志》1982年第1期,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偏头痛
,
头痛
,
少阳
,
少阳经
,
放血
,
丝竹空
相关帖子
•
“肺炎”传变证治
•
针灸名家解读:百会穴
•
胃里似有水,舌头痛。请各位帮忙辩证一下
•
《伤寒论》钩沉:少阳病篇为何简略
•
怎样辨证论治?(续)
•
董氏奇穴针灸 第十七章心臟血液、循環系統疾病
•
第十八章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肝膽疾病
•
经方治头晕头痛眼发干痒热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偏头痛一例(答案已公布)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