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5|回复: 0

药品价格放开政策落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6: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cs6186 于 2015/5/7 08:45 编辑

药品价格放开政策落地2015-05-06 00:45:00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北京)
国家发改委5月5日宣布,除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仍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药价放开政策预期落地。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不会导致药价上涨,在地方招标价和医保支付总额确定的前提下,当前有多重制度保障药价处于合理范围内。

不过,本次药价制度调整对血制品企业是一大利好。相比于多数药品有地方招标价的限制,血制品由于无需通过地方招标就可以直接进医院销售,最高零售限价取消后,血制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需自主定价。此次价格松绑有望提高血制品企业的利润水平。
探索合理价格形成机制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通知》规定,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其中,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探索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其他原来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继续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本次发改委取消的是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制度,其实这一制度对多数药品而言没有实际意义。“按照现有流程,药企并无权力制定上市新药销售价格。而是需把各项生产成本和费用报向发改委药价处,由该处审核通过之后盖章,之后药企方可按照经批准的销售价格上市销售新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司原司长李镭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单靠发改委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获悉药品的真正成本。且药品规格千差万别,成本也难以监控。此外,政府定价容易导致寻租空间。所以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的条件都已经具备。”
李镭认为,最高零售价限制制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态;其次与药品集中招标价格重叠;第三是最高零售限价也被称作“天花板价”,对降低药品价格无益;第四是定价方法难以科学合理。
药品价格总体难上涨
对于取消最高零售限价后,药品价格会不会“突飞猛进”?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次取消的只是源头的最高零售限价,其存在的意义本就流于形式,放开后也不会对招标价和医保支付价构成多大影响。同时,所谓药价市场化,并不是说药品如普通商品一样的全面市场化,因为药品本身就是特殊商品,国家取消最高零售限价后,还有多重门槛压制药品价格。”
药品作为性命攸关的商品,其价格形成环节错综复杂。目前药厂生产出药品后,要想进入医院销售,需要翻过“三座大山”。首先是发改委的最高零售限价,然后要进入社保部门控制的国家和地方的医保目录(其中两成品种创造了八成以上的销售额),这一环节形成医保支付价;最后还要进入省级招标平台控制的药品招标目录,这一环节形成招标价。
因此,取消药品最高零售,“药品价格总体很难上涨。首先是医院用药,由于地方招标价格的限制,使得其价格在挂网竞价时就已充分竞争。其次,社会零售药店销售的药品也难以涨价,如果售价高于医院将失去优势。此外,医保支付价格也是一大限制因素。而专利药和独家品种由于建立了谈判机制,价格也难以上涨。”李镭对此解释称。
血制品药企显著受益
取消最高零售限价,血制品企业可谓受益匪浅。血制品无需经过地方招标而直接进入医院销售,国家发改委取消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后,血制品可以由企业自主定价,无地方招标价格限制之忧。
“血制品企业将显著受益于药价管理制度的调整。”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多数药品要进入医院销售,须先经过地方基药与非基药招标,唯独血制品不需经过地方招标可以直接进入医院销售,放开药品的最高零售价管制,则血制品企业可以依据成本和市场供需自由定价。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血制品刚需市场明确,但行业长期高景气度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产品未能依靠供求关系进行市场化定价,令相关公司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十分被动。”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血制品上市公司估值长期承压,龙头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的动态市盈率长期较低。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人血白蛋白和静注免疫球蛋白(静丙),大部分企业都有能力生产;以凝血因子等为代表的小制品。

由于血制品基本都被纳入基药目录,10g/瓶人血白蛋白最高零售价为360元,在过去两年,发改委曾两次上调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人血白蛋白从360元提到378元,提价幅度为5%,但相对血浆源的采集难度和成本提升,价格涨幅可谓“凤毛麟角”。静丙的常规剂2.5g/瓶原定价412元,目前提到561元,提价幅度较高。
“血浆的采集难度和成本在逐年提升,多数血液制品企业对献浆员的营养补助为200元/人至300元/人之间,比2010年前150元/人的水平有显著提高。”博雅生物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尽管成本压力与日俱增,但售价却被管得死死的,此次价格松绑有望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