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刘炳凡:白虎汤类方临证运用小识
返回列表
查看:
273
|
回复:
0
刘炳凡:白虎汤类方临证运用小识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5/13 19: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中医书
友会乙未年三月廿六第620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
/
刘炳凡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
导读:
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也是一篇非常静心认真才能读的文章。刘老在分析《
伤寒论
》里8条
白虎汤
条文的时候,也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临证时要注意病的本质,善于在临界线上排疑。读书则需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更要博涉知病,多诊识脉。
白虎汤类方临证运用小识
《
伤寒
论》白虎汤共8条。原文条码据宋本(26、168、169、170【2】、176、216、350)——下同。此外,虽有白虎证的现象而不用白虎汤者1条(25)。
此条“服
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
玉函经
》作‘若脉但洪大者’),与
桂枝
汤如前法。”陆渊雷云:“大汗而脉洪大,疑似阳明白虎证,然汗出为桂枝,白虎共有之证,脉但洪大而无烦渴壮热之主证,则非白虎证明矣,故撇开现象抓住本质,仍与桂枝汤,解肌和
营卫
而汗自止,化气调阴阳而脉自敛,此为下一条同样“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
人参
汤主之。”(26)作鉴别,因为“四大”是白虎汤的主要证治,上条从临界线排疑是借宾定主之法。示人要注意病的本质,不要为现象所惑;临证察机,要善于在临界线上排疑。
然而白虎汤的组成是符合辛凉重剂解热原理的,
石膏
辛甘
大寒
以解肌清胃,
知母
苦润,以
泻火
滋燥,
甘草
、粳米和胃缓中,此有制之师也。
刘完素
加
生姜
三片以济其寒,
张锡纯
以西党代人参、以
淮山
代粳米亦甚恰当。
如168、169两条白虎加人
参汤证
。前条有“时时
恶风
”类似桂枝汤证。后条有“背微
恶寒
”类似
附子
汤证。但这都是病的现象,而“大渴,舌上
干燥
心烦
,欲饮水数升者”,乃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本质。
为什么出现不协调的症状?汪苓友说:“时时恶风者,乃热极
汗多
,不能收摄,
腠理
疏,故时时恶风也。”钱天来说:“背微恶寒,口燥渴心烦者,乃内热生外寒也,与
少阴
证口中和而其背恶寒者相鉴别,临证时注意寒热二字,若高热之时,不应寒而恶寒者极须深思。”(此热高心弱的表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等类似
阳虚
表证,但只要抓住舌上干燥与大烦渴饮水多的主证,就不难确诊。
读书识证要注意本校,如“伤寒脉
浮滑
,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6)宋臣·林亿云:“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误)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
四逆汤
主之’。(225)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
四逆
汤主之’。以此表里差明矣。”
通过林氏本校可见里有寒当作里有热,即表里俱热之意。也可以从反证说明这一问题。如“伤寒
脉滑
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程知说:“滑则里热,云脉浮滑则表里俱热矣,
厥阴
条中‘脉滑而厥,里有热也’可证此条非里有寒明矣。”此种表里俱热,将导致
郁热
之邪在里,阻绝
阳气
不得畅达于四肢而厥,所谓“热深厥亦深”。当知有口燥舌干之证,与“口伤烂赤”相照应。
刘完素云:“或失下热极,以致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者,当以凉隔散宣发郁热,养阴退阳,蓄热渐以消散,则心腹复暖。”(《伤寒直格·主疗》)正体现“脉滑而厥”、热深厥深”之旨。也应与下一条“手足厥寒,
脉细
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
证。”(351)作鲜明对照。
审证求因要在错综复杂中抓住主要矛盾,如“三阳合病”既有“身重”的太
阳证
,又有“难于转侧”的
少阳
证,更有“
腹满
谵语”的阳明府证,应怎样处治?要抓住“口不仁而面垢”,气热薰蒸的表现和“若
自汗
出者”,这一白虎证的特征而以“白虎汤主之”。(219)金飙骤至,散漫之热顿除而汗自止。
有适应证必有禁忌证,白虎汤也不例外,如“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这条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时弊而言,有许多外感
热病
,风寒暑湿之邪郁而为热,应该是“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素问
·
生气
通天论》)若忽视此理,以为是“炎证”、“病毒”,开手即用苦寒杀菌,清凉
解毒
以求退热,反复使用,结果顿挫了人体的自然疗能,病不愈而反剧。仲景此条之示禁与“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文蛤散主之。”(141)不啻为此等殊途同归的疗法,作一生动的写照。可知这种冷水疗法,对于邪尚在表须从汗解的太阳表热阶段,是不适宜的。
以此推之,现代的物理降
温法
如冷敷头身等也只宜暂用于阳明里热的高热阶段,如恶寒无汗的表热阶段也是不适宜的。灌变症的救逆法,原文用一味文蛤散,柯韵伯说此等轻剂,恐难散湿热之重邪。《
金匮要略
》云:‘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即大青龙汤去桂枝加文蛤(《金匮要略·呕吐哕脉证》)审证用方,则此散而易彼汤为宜”。
柯琴说:“皮上粟起”为水寒外束,非
麻黄
不解,“弥更益烦”为郁热内伏,非石膏不除,与大青龙汤外寒内热证,同一机理而小其制,且为麻杏
甘石
汤证——白虎汤证指出了演变规律,即麻黄证失治则发展为大青龙证,大青龙证失治则发展为白虎证,如汗下误用,则可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邪热壅肺的麻杏甘石汤证。这些方治,清里以达表,石膏是首选。
即是在“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的同时,仲景还明确的指出“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谁说仲景只能治伤寒不长于治热病?热病属于广义的伤寒,观白虎汤的加减是能泛应曲当的。如《金匮要略》云“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金匮·痉湿暍脉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如“汗后恶寒,身冷不渴者,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主之。”(68)“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见辨证不是孤立进行的,白虎证之恶寒,正如尤在泾说:“热气入则皮肤缓,腠里开,则洒然寒,其实质是表里热炽,与伤寒恶寒者不同。”与168、169条之“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
病机
是相同的。
仲景用白虎汤可谓已尽察机应变之能事。在《劳复篇》提出“伤寒解后,虚嬴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6),此即人参白虎汤去知母之苦润,加竹叶
麦冬
之
甘寒
,
半夏
之和胃降逆,为热病后“保
胃气
,存津液”之良方,其配伍之妙,石膏配人参,气阴兼顾,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叶氏
养胃
汤从此悟出。(《临证指南
医案
·
脾胃
》)。
前于
叶天士
的
许叔微
,治一人,季夏时,病胸项多汗两足逆冷,
医者
不晓,杂进药,已经旬日,叔微诊之,其脉关前濡(湿遏),关后数(热伏),此暑湿相搏,是名
湿温
,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治暑未治湿),次以白虎加
苍术
汤(暑湿同治),
头痛
渐退,足见温,汗渐止,三日愈。可见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两足逆冷”,是白虎苍术证的特点,所谓“独处藏奸”是也。
后于许叔微而善用白虎汤者,其
吴鞠通
乎,他治“
太阴
温病
,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
斑疹
,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
发斑
者,化斑汤主之。”(《
温病条辨
·上焦篇》)发斑属
血热
,此证
气血
两燔,故以白虎汤加
元参
、
犀角
,清营解毒以化斑。可见白虎汤之加味,从湿遏热伏之治,到
卫气
营血
之辨,此非方之灵,实善用白虎汤者得仲景之心法也。
但传形者多,传神者少。如1955年石家庄
乙脑
流行,诊为暑之偏于热者,用白虎汤治之良效,次年长沙乙脑流行,按石家庄用白虎汤治之不效,察其原因,时在六七月间,当地雨水多,导致本病暑温之偏于湿者,李星鹄老医师,用
藿香正气
散加减以治湿遏,他的秘诀是“不关门”,用卧地泥疗以治其高热,其理由是吸热而不冰伏。36例按法治之,23星期全部先后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及
后遗症
。此非方不灵,实用之者不审证求因也。
然而,白虎汤之
主药
在石膏,故后人有专门研究用石膏而名著者,清·陆定圃《冷庐医话》载:顾松园治热深厥深;
王孟英
《温热经纬》载:余师愚治热疫均能独树一帜;近代
孔伯华
亦善用石膏,是从燥、渴、喘、呕四证着眼,在他的著作《时斋医话》中讲述很详:“谙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
清热
),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宣散外感
温邪
之实热,使从毛窍透出。”
按:邹润安云:石膏随击乃解,纷纷星散而丝丝纵裂,无一缕横陈,故其性主解横溢之热邪也。”(《
本经
疏证》)其性之凉并不寒于其它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较其他凉药而过之,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中益气,邪热去中得缓而
元气
回,治肺热,胃热之发斑或热痰凝结更是要药。
无怪乎徐亚枝谓“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之白虎汤证。“里有寒,寒字当痰字解,与
滑脉
相应,于义较协。”王孟英谓徐君此解可称千古慧眼。”(《温热经纬·余师愚
疫病
篇》)与孔说“热痰凝结”之病理产物,亦无不合,可见读书之要,在于活学活用,用石膏如此,用麻桂、硝黄、附子
干姜
亦莫不如此。
南齐,褚澄说:“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褚氏遗书》)这种可贵的治学经验,对我们今天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来说,仍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
不够,失当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
【本文摘自《光明中医杂志》1994年第1期,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白虎汤
,
恶寒
,
伤寒
,
人参
,
石膏
,
桂枝汤
相关帖子
•
请各位老师帮我辨证 斑秃 脸和腿有斑锈 腿粗
•
从脉用药之二十六:治妇科热邪内伏之两例
•
经方治误用桂枝汤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头晕高烧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的精髓是见病知源,非见症用药
•
经方治重感冒恶寒汗多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冬天感冒恶寒鼻塞一例(答案已公布)
•
新冠的18种后遗症和中医治疗方法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