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菩萨的布施与凡夫的布施大不相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4 19: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转自佛教导航,原文链接地址之一为:http://www.fjdh.cn/wumin/2014/04/070652325974.html
  
  
  菩萨乘之六度——布施度之体性
净界法师

我们看别示六度的行相,这个地方有六段。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四、精进度,五、禅定度,六、智慧度。我们先看布施度,布施度这当中有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什么叫布施,它的体性是什么?好,我们先看第一段,请合掌:

  《广论》云:云何施自性?谓诸菩萨不顾自身一切资具,所有无贪俱生之思,及此所发能舍施物身语二业。

  什么是布施呢,在《广论》上说,就是菩萨他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括财物、饮食、衣服、卧具等等,他面对这个资具,他必须是有两个心态,第一个无贪,他不能有贪着的心,没有贪着的心,当然包括了安住跟调伏两种力量,他安住空性,调伏爱取,所以他对于自己,暂时用不到的这些资具,他有安住力、调伏力,这第一个功德。

  第二个,他有一个俱生之思,这个思就是誓愿,他有大悲的愿力来悲悯一切众生。这个菩萨就以这个无贪的善根,跟慈悲的愿力的结合,所发动的这种布施的身业跟语业,布施物品还有身语二业,这个叫做布施。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它的定义,这个定义很重要,你这个定义搞错,你就不知道怎么布施了。布施,有三个法才能成就布施,第一个,你要有能布施的心;第二个,你要有所布施的对象;第三个,你有布施的行为,有三个东西。

  它的定义呢,安住在布施的心,它不以行为跟对象来做安住,这个很重要,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就是在这里。你的心住在哪里,你不能住在布施的行为,跟布施的这个物品,因为这都是生灭法。从一种布施的心来安立菩萨道,来安立布施波罗蜜,为什么呢?

  这个地方,宗喀巴大师他有解释,他说为什么不以这个布施的物品安住呢?他说:佛陀过去生盖了很多塔庙,但这些塔庙都消失了,都破坏了,成住坏空。如果我们今天安住在外境,这有个过失,佛陀所盖的塔庙在因地的时候,菩萨道所盖的塔庙都消失了,佛陀的布施不能圆满,这第一个。

  第二个,如果安立外境做布施波罗蜜,那么多人还在贫穷当中,佛陀你因地发愿的时候,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那么多人在贫困当中,那表示佛陀的波罗蜜没有圆满,布施没有圆满,因为那么多人在贫穷当中,所以不能安立外境。

  他的意思就是说菩萨因为布施,慢慢的弃舍他的贪心,菩萨因为布施,慢慢的加强他的悲愿,结果他的贪心完全消灭了,他的愿力成就了,他的布施就圆满。以内心安立,不以外境安立,这个地方很重要。

  几年前有一个居士,他来找我,我们在讨论佛法的时候,他跟我讲一件事。他说:师父,我真是后悔。我说:怎么回事呢?他说:我以前花了很多钱,布施在台湾南投埔里有一个大殿,结果九二一大地震来的时候,把我这个大殿都破坏了,我的功德都被破坏了。我说:你的功德的确被破坏了,但是,不是被地震破坏的,是被你后悔的心破坏了,你干嘛要后悔呢?

  所以他这个道理不懂,就是说当你发起布施心的时候,一念的慈悲愿力,一念无贪的善根,你缘的是三宝的境,心境和合,你的业已经成就了,至于事后被破坏,那是众生的共业跟你没有关系。所以到菩萨道的时候,它完全是心地法门。

  所以诸位,菩萨道是有相行,人天乘也是有相行,有什么差别?人天乘是住相布施,所以它的果报是很脆弱的,它住在相状。诸位,你要永远要注意你的因地,你今天的心是住在相状,你的功德果然受到破坏,是因为你自己执着那个相状,所以你被牵进去了。

  你的心安住在菩提心,地震来的时候,你的功德没有被破坏,因为你是以菩提心为住。我再讲清楚一点,同样在修布施,有些人的功德是容易破坏的,的确,因为你心住在外境。外境的这种业力的风一吹的时候,你的心就心随境转,是因为你自己的心后悔了,你自己破坏自己。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你就是这样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凡夫,干不出什么大事就是这样,因为你的心住在外境,这个八风一吹,你的心就动,一个人没有安住的心,做不出什么大功德。

  为什么菩萨他所修一切的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菩提心是不可以破坏的,你的心态,影响到你的未来的果报。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所有的布施是依止两个安立,第一个,无贪的善根,第二个,慈悲的愿力,菩提心跟无贪的善根,安立他的布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定义。
  
  菩萨乘之六度——布施度之心理建设

好,那么我们把基本定义清楚以后呢,我们就可以有资格来修布施了,但是修布施之前有些心理建设,这以下有四段,我们先看第一段,加行的第一个,第一段,好,请合掌: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他物寄自舍。

  好,我们怎样去培养我们无贪的善根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贪求自己的财物,衣服、饮食、越多越好。这个地方我们菩萨必须要做一些心理的教育,我们要告诉自己一件事说,其实世间的资财,我们真正使用的很有限,大部分的资财,都是随无常而破坏。我们大部分人死掉的之前,都留下很多东西,没有把它处理掉,就非常可惜。

  你本来有机会,可以把它转换成功德的,但是你死亡以后,你就失去这个机会了。所以我们一个人死掉的时候,一般人大部分的资财,都没有处理掉,最后呢被无常给破坏掉。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在他生前,能够任运生起大悲的愿力,这样子来做布施呢,是非常合乎大乘的道理的。

  因为这个资财不是你的,是他物寄自舍,是暂时借你的,因为你要还,你要还的,业力先把东西借给你,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赶快把这个资财转成功德。一个愚痴的人,他在受用受用受用,受用到死掉的时候,他剩下的资财就没啦,业力全部要回去了,因为它是他人的物品,暂时放在你家中暂时寄放的。

  这个地方是说明这个,我们必须把一个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这种恒常受用的功德,这是有智慧的人,这第一个。讲到无常,从无常的角度来观察,这个布施是合乎道理的这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看第二段: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菩萨为什么要布施呢,我怎么样来说服自己去布施呢?第二个,心理建设,看第二段。他说,你布施,它能够引生他世的安乐,你如果不布施,不要说他世,你今生会产生很多的痛苦,为什么不布施就会痛苦呢?这个道理你要弄清楚。

  就说你不布施就表示你悭贪,凡夫的心中没有中道,你不是这样子就是那样子,因为它是对立面的。执着都是对立面,你不布施表示你悭贪,你的心就会对你所拥有的资物过度的执着。而不幸的是,这个资财是变来变去的,你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了,你今天很多,明天变少。

  所以你就带动你很多很多的怖畏,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就很操心了,你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操心。因为这个本来是由业力决定的,本来我们是没有说话余地的,我们是没办法主宰我们人生的,但是因为我们的执着,在因缘变化过程当中,就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所以人间诸财如流星,它是一时的因缘,定无不舍诸财物,就是说当我们不布施的时候,我们今生会带来你自己很多很多的怖畏跟挂碍、忧恼,会带给你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这第二点。

  看第三点:

  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

  为什么我们要布施呢?我们怎么去说服自己去布施呢?除了离开痛苦以外,还有很重要就是得到安乐,但这个安乐偏重在来世。

  好,我们看这个偈颂,就是说假设我们没有布施钱财,最后死亡到来的时候,被无常破坏了,你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一个有智慧的人利用布施,赶快把这种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一种财库,功德财库,这个是可以带走的,可以穿越生死,来生继续受用。

  所以凡是为了饶利有情,依止大悲愿力所发动的布施,他可以把这个无坚的资财,转成真实的功德,让未来的生命继续的受用,这是第三个。

  这是我们必须要告诉自己的心理建设。

  这个《智度论》对布施,龙树菩萨讲出一个譬喻。他说在森林当中有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住在隔壁,突然间起火,这个火把两个房子,都烧得非常厉害。愚痴的这户人家就急着救火,跑到河边,去提水救火。另外一户是有智慧的人,一看这个火是没办法救了,他放弃救火,他赶快把里面的珍宝把它取出来。结果两个房子果然都烧坏了,这个第二个人他即时把握时间,把珍宝拿出来,这个人呢,他又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又盖了一个房子用。第一个去救这个房子的人,结果他没有房子住了。

  这个龙树菩萨是讲什么事呢,就是说我们贪求世间的财物,结果我们死亡到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们在死亡到来之前,依止我们大悲心,把财物转成一种布施,转成一种功德,我们来世还是可以受用,这第三点。就是创造来世的安乐,这个是第三个理由。

  第四个,我们看第四个:

  由舍不起染污执,悭非圣道生烦恼,若施即是道中尊,圣呵余者为恶道。

  前面三个,佛菩萨在开导菩萨布施的时候,都是从离苦得乐的角度,从安乐道的角度。这个地方,是从解脱道、菩提道,就是布施不但是转成快乐,它还可以成就一种殊胜的善根。

  我们看由布施呢,我们不会生起一种染污的执取,能够调伏爱取。这种悭贪它是非圣道,就是障碍我们的圣道,尤其是障碍菩提心,而且引生很多很多的烦恼,引生我们很多的怖畏,忧恼。布施呢是整个殊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佛陀呵责不布施是容易堕恶道的,因为你没有福报

  那我们看最后一段,看最后一段的总结:

  如是善思摄持过患,而生极大怖畏,善思能舍胜利,而能引发广大欢喜,则能任运生起惠施之心,乃至启发至心施他一切所有。

  菩萨在布施之前,他必须要做四个心理建设:我布施,一方面创造一种善业让来生快乐,我布施调伏内心的悭贪,我能够成就大乘的善根。我们能够思惟这个布施的功德,还有这个贪求的过失,这样子产生广大的布施的欢喜,就能够生起布施的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如果你的水平是在修人天的善法,你要布施就布施,就不要什么心理建设了。因为你的追求是一种不得圆满,不得清净,不得庄严的善业。但如果你要成就波罗蜜,你的心理建设很重要。诸位,当你进入大乘菩萨道的时候,有一句话是很重要,叫做以愿导行,所有的善法一定有菩提的愿力引导,没有例外。

  前几天有人问我一个问题说:师父,我在念佛的时候,我怎么样把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念佛,转成一种欢喜心的念佛?这个就是要心理建设了。如果你念佛的目的,只是要追求人天的福报,让你身体健康,让你儿子能够考上好的学校,你不一定要起欢喜,反正他一句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进入你的身口意,他自然就能够创造福报,但是如果你的念佛是要了生脱死,只要是跟波罗蜜要到彼岸的,你记得,只要你修一个法要超越生死的,你一定要有个愿力,一定要心理建设,否则这个佛号是超越不了生死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修布施之前,菩萨要先修布施方便。你所有的行为都要发自内心的强大的愿望,你要有愿望。你为了要往生,为了要成佛,然后才发动布施,这叫波罗蜜。你只是一时的慈悲心被刺激到来修布施,叫生天的善业。

  所以我们到最高级的菩萨道的时候,所有的菩萨道以愿导行,随着你心理的建设,心理的调伏跟心理的引导,这个就很重要,因为它这个完全是心地法门,这个是讲到,布施之前的一个方便。
  
菩萨乘之六度——布施度之正修

我们看正修。

  我们有了心理建设以后,我们开始知道为什么要布施了,主动积极的去投入。这个布施的愿望,应该怎么做呢?实际上怎么做呢?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过失相,再看这个功德相,这个以下有五种过失相要断,先把它念一遍:

  由能损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自懒惰住教他行施;于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违越佛制学处而施;不能如有资财而施,长时积集然后顿施,是为应断。

  这以下有五种过失是要断除的,在实际的行动要断除,第一个你由于损害他人的方便而行布施,你把别人的钱财偷过来,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再来布施三宝,这个不可以,这种布施不能构成菩萨道的波罗蜜,这第一个。

  第二个,自懒惰住而教他行施,你自己不布施教他人去布施,你自己没有去参与,这个不能构成波罗蜜,第二个。

  第三个,于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人家来向你求这个钱财,你呵责然后就是嗤笑,你就是轻慢的去讥嫌说:喔,想不到你也有这一天喔,你就讥笑他,旁言轻弄,或者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调弄对方,来轻慢对方,或者以粗恶的言词,来恐吓对方然后才给他,虽然你还是有给他,但是这样的给与,不能构成波罗蜜。

  第四个,违越佛制而行布施,就是你这个布施的钱财,是透过杀盗淫妄的行为获取的,这个是不可以构成布施波罗蜜的。

  第五个,你不能够在如有资财的当下,就是你不能把握当下的因缘。你就是把这个钱财,说我三十年后再布施,二十年后再布施,经过长时间的积集再布施,这个无形中已经产生一种很坚固的悭贪之心,这种布施也不能构成波罗蜜。以上的五种是不能构成波罗蜜的,一个菩萨应该要断除五种过失。

  好,我们再看正修,应该是用什么态度的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我们把它念一遍:

  谓舒言平视,含笑先言。随对何田,皆应恭敬。亲手应时,于他无损,耐难行苦,而行惠施。

  布施,这当中有三个态度,第一个,舒言平视,含笑先言。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最好讲一些柔软的言词来安抚对方,因为他接受者本来就有自卑感了,所以你布施者,你要先低下头来,讲一些柔软的言词来安抚他,而且要用平等心来安慰他,不要有对立的心。含笑先言,我们可以主动的,来跟他做一些言词上的沟通,这个是来消除他的这种内心的挂碍,这第一个。

  第二个,随对何田,皆应恭敬。这个不管是面对的是敬田、恩田、悲田,我们要把它当做这是我一个行菩萨道的很重要的一个资粮,我们必须要仰仗众生的相状,才成就我的布施波罗蜜,我们要心生感恩、恭敬,第二个。

  第三个,亲手应时,于他无损。最好是亲自去做,你不能说,诶,我把钱交给你,你帮我布施,不可以。因为你亲自去做,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你就很容易去刺激你的菩提心,最好是亲自去做。于他无损,不要在伤害他人的利益情况之下,耐难行苦,你要有坚定的意志力,遇到困难绝不放弃,而行惠施。这三种情况的布施呢,就能够构成波罗蜜了,一个波罗蜜的一个相貌。
  
  看雪客附注:最如法的布施,是在布施之前发菩提心;布施时要不住相,以三轮体空而行布施;布施之后要将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早日成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