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论《伤寒论》六经辨证和五运六气的关系 ...
返回列表
查看:
201
|
回复:
0
论《伤寒论》六经辨证和五运六气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8/5 05: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67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
/
陈斌
编辑/王超
⊙
校对/王珓、居业等
I
导读:
这篇文章谈了
六经
辨证和
五运六气
之间的关系,陈老师几经增补,希望能给中
医书
友会的读者足够详细的解读。如果各位稍懂运气学的话,相信会启发很大。
从五运
六气
理论探讨
伤寒论
六经辨证思想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的最高层次理论,早在
内经
就有运气7篇详细阐述了五运六气致病的特点和治则。五运六气是外感
疾病
之源。研究外感疾病无法脱离了五运六气,
张仲景
的
伤寒
论是一本治疗外感疾病的专著。其在书中说:“夫天布
五行
,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
五脏
”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夫欲候知四时
正气
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明确昭示后人自然界的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因此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必须应用五运六气学说才能正确理解。
一、何谓五运六气
五运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运变化。五运又分大(中)运、主运、客运。主运是分主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五运之气,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正常气候变化,年年固定不变。主运分五步,每步一个运季,每个运季的时间是七十三日零五刻,客运说明一年中五个运季的异常气候变化,它以该年的大运为初运,其五行相生,太少相生(太生少,少生太),分五步,运行及每步的时间与主运相同。年运与岁气的推算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六气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岁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
气分
为六气,即四个节气为一气。又分为主气、客气。
主气是指主时之气,共六步,一岁一周,万年不变,分别主一年中六段时间的正常气候。
初之气:
厥阴
风木
大寒
、立春、雨水、
惊蛰
二之气:
少阴
君火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三之气:
少阳
相火 小满、
芒种
、
夏至
、小暑
四之气: 太
阴湿
土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五之气: 阳明燥金 秋分、
寒露
、
霜降
、
立冬
终之气: 太阳寒水 小雪、大雪、
冬至
、小寒
客气是指各年时令气候的异常变化,它同主气一样分六步,但主气年年固定不移,客气却年年有变化。客气是依每年岁气的变化而推算出来。
二、六经的实质是六气为本,六经为标
伤寒论的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
、少阴、厥阴。其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其开阖枢的关系是:太阳、太阴为开,少阳、少阴为枢、阳明、厥阴为合。
伤寒六经是由内经的五运六气得来,六经即六气也。人在天地之中,感受天地之气而生。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伤人,各有所偏好。如风易犯肝,入厥阴,燥易犯肺,入太阴肺。火易伤心,入少阴心经。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
伤筋
,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因此,六经即是六气,通过
经络
(手足六经)和人体
脏腑
形成一个体系。故经络是以六气和相应的五脏
六腑
冠名。如足厥阴+肝=
足厥阴肝经
,根据“同气相求”原理,说明
风邪
易伤肝,同时也说明足厥阴
肝经
可以是治疗风疾、
肝脏
疾病和肌肉筋脉
疼痛
的问题。同理手少阴+心=
手少阴心经
也是如此。
另外,通过经络也可以揭示脏腑的功能。如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因为脾属太阴,为
湿土
,本身容易感受湿,根据“阴阳相吸”或“异性相吸”原理,故喜燥恶湿。而胃属阳明,为阳土。容易感受燥邪化火
伤津
,故喜润恶燥。所以说经络是人(或者说是生命体)与自然(五运六气)沟通的通道。确切地说,经络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运行
气血
,濡养肢体的通道。故《内经》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以始,工之所以止也”( 《
灵枢
·经别》)“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脉》)
六经的实质就是六气为本,六经为标。
寒气
主太阳,
燥气
主阳明,相火主少阳,
湿气
主太阴,热气主少阴,风气主厥阴。即知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心火、厥阴风木六气。也要知道六经包括手足六经。即太阳包括手太阳
小肠
和足太阳
膀胱
,阳明包括手阳明
大肠
和足
阳明胃
,少阳包括手少阳
三焦
和足少阳胆;太阴包括手太阴肺和足太阴脾,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厥阴包括手厥阴
心包
和足厥阴肝。
如此,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太阳病除了
恶寒
发热的
桂枝汤
证,还有热入膀胱蓄血的
抵当汤
证。热入阳明的
白虎汤
经证和三
承气汤
腑
实证
。手足厥冷的少阴寒化
四逆汤
证和少阴热化的
黄连阿胶汤
证。
二、六经病是客气加临主气侵犯人体所表现的症状和总结: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所以,人生在天地之间,天地之变化,也必然影响人体。也就是说,人体含有五运六气的信息,由于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必然在人体上表现出来。
张仲景曰:“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
脾胃
,极
寒伤
经,极热伤络。”(《
金匮要略
方论·脏腑经络先后
病脉
证第一》)
可以推测,张仲景时代的同样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同样经历
春温
、夏热、秋凉、冬寒,也就是说主气春夏秋冬即
二十四节气
是不变的,不同的是人的体质和环境及特殊气候也就是客气的不同。
高世栻在《医学真传》中说:“天地至大,人物至广,不外
阴阳五行
之理,五运,即五行也,六气,即
三阴三阳
也。故木、火、土、金、水曰五行;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曰六气,五运合五行,而六气亦合五行。天以此成四时而生万物,人以此成有形而合无形。是五运六气实乃医学之根源,
神农
本之而著
药性
,
黄帝
本之而著《内经》,仲师本之而撰《伤寒》、《金匮》。 ”
“盖厥阴、 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曰六气,风、热、湿、火、燥、寒曰六淫。天有之,人亦有之,故居其内以通脏腑者,六气也;居其外以通于天者,六淫也。天之六淫,与人之六淫,无时不惑,讵必病也?”
在桂林古版本《
伤寒杂病论
》特别载有六气主客致病及司天在泉主胜客胜特点和胜复特点做了详细的阐述。
如在《六气主客第三》问曰:六气主客何以别之?师曰: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久久不变,年复一年,此名主气;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太阴,太阴生少阳,少阳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此名客气。”
即主气的顺序是: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客气的顺序是先
三阴
后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这个是自然的气候状态。所谓“居其内以通脏腑者,六气也。”(《医学真传》)
而我们看六经的传变规律是先三阳后三阴,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致病状态刚好与客气是相反的顺序。这种情况能用巧合解释吗?!
我们看看张仲景是怎么论伤寒的。张仲景说:“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之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伤寒论·伤寒例第三》)。霜降以后至春分之前,这是进入终之气,是太阳寒水主气。“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因为人体外为阳,内为阴,寒为阴邪,易伤
阳气
,而太阳为大阳,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故首当其冲。
而六经的传变是病理的,是由外到内的,因此,是客气的逆传。故有“尺寸俱浮,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尺寸俱
沉细
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正如高世栻所说:“居其外以通于天者,六淫也。天之六淫,与人之六淫,无时不惑,讵必病也?”(《医学真传》)因此,在治疗方面指出“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斯方治”。
三.六经病提纲与客气、主气的关系:
我们来观察六经客主加临和伤寒论六经提纲的关系,因为主气万年不变,故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只能是客气。其关系如下:
初气
二气
三气
四气
五气
终气
客气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寒水
燥金
相火
湿土
心火
风木
主气
厥阴
少阴
少阳
太阴
阳明
太阳
风木
心火
相火
湿土
燥金
寒水
从这个致病表,我们来看伤寒论六经辨证。
在伤寒论中具有首言“伤寒”的条文98条,其中太阳病篇中占52条。厥阴篇24条,两篇占77%之多。从致病模型看,太阳病为初气,厥阴病为终气。都有太阳寒水和厥阴风木。“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天地之间以寒和风邪为主。因此身体外感风寒的机会多,这是符合四季气候变化特点的。也符合《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的观点。阳明篇13条,少阳篇4条,太阴篇1条,而少阴篇一条都没有。
从致病模型来看,少阴君火克肺金,以火为主,没有寒。
从方来看:太阳病篇53方,
阳明病
篇10方,少阴病篇15方,厥阴病篇只有5方,少阳、太阴篇无。从运气客主加临来看,三气、四气客主都是少阳相火和太阴湿土,致病因素单一,变化不大,没有新的方药。方药变化最大的是太阳病篇,由于客气是太阳寒水,主气是厥阴风木,水生木,客生主,为顺,以寒为主。故太阳病篇方药最多,有53方。
从六经条文来看:少阳病和
太阴病
的条文最少,少阳篇仅只有10条,太阴篇只有11条。从致病模式看少阳病和太阴病为三气和四气,其主客气都是一致,较为单纯。因此条文较少。
从标本中气理论来看,少阳太阴从其本,故为热为寒,较为单纯。而太阳少阴或从标或从本,较为复杂,故治法方药较多,尤其是太阳病。而阳明厥阴从其中,阳明为燥金,多表现为阳明从火化,故有三
承气
汤等。厥阴篇主要是寒化,如
下痢
5
死症
等。
伤寒六经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初之气,客主加临。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水生木,客生主为顺,为相得。寒水制约风木,有风的特点和寒的特点。故有可见头项强痛而恶寒,为风寒犯表,故治以辛温解表。以
麻黄汤
、
桂枝
汤为主。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
风府
,故头项痛,腰脊强。”也说明“五邪伤人,各有法度”,
寒邪
伤人,易犯表,容易侵犯太阳
膀胱经
。
2、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
是也:
二之气,少阴君火克阳明燥金,
火克金
,主克客,为逆。以心火克燥金为主。故见阳明燥实之症。治以通腑泄热,以三承气汤为主。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3、少阳之为病,口苦,
咽干
,
目眩
:
三之气,客主都是相火,以火为主,故表现为火性炎上之口苦,咽干、目眩。《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
胁痛
而
耳聋
。”治以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4、太阴之为病,
腹满
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四之气,客主都是湿土,故以湿盛为主。脾主大腹,湿盛故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症。《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四逆
辈。”以四逆汤为代表方。
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五之气,少阴君火克阳明燥金,火克金,客克主,为顺,以火为主。阳损及阴,阴阳两伤,可见脉微细,但欲寐。故有少阴寒化之四逆汤和少阴热化之
黄连
阿胶
汤。事实上,本条是言其经证的特点。少阴为心、肾。临床上,心、肾
阳虚者
即可见脉微细,但欲寐。故主方应该是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为终之气,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厥阴风木。水生木,主生客,为逆。为凶。故厥阴病较凶险。
死证
较多。有厥阴8死症。以寒热错杂为主。厥阴篇中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
囊缩
。” 厥阴病表现为阴阳乖逆,寒热错杂为主。故以寒热错杂的
乌梅丸
为代表方。
通过以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伤寒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六气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来源于《
黄帝内经
》的六气,其实质是以六气为本,六经为标。六经辨证体系实质上是客气加临主气所表现的
临床症状
的总结。所以,伤寒论不仅仅是外感疾病的专著,其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也是内伤
杂病
的治疗准绳。正如元代李东垣:“仲景药为万世法,于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之
医者
,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
黄元御
也说:“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
因此,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来分析伤寒论,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的思想,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伤寒论条文的理解。【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很有收获,可以试试长按下面的二维码,赞赏本文作者陈斌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陈斌老师在中医书友会已发表的其他文章:
①从方术的角度解读
经方
剂量
之秘
②中医段位谈:衡量中医水平的三阶九级
③高手切磋:与了一子谈“中医可否速成?如何能学成中医?”
④走进仲景的世界:《伤寒论》到底应该怎么学?
I
内容来源:本文为作者投稿
I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内容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版权事宜。
I
投稿: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伤寒
,
厥阴
,
六气
,
少阴
,
伤寒论
,
太阴
相关帖子
•
再论学习伤寒论
•
《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
•
对见病知源及平脉辨证也一下自己的想法(个人尚未入门,意见仅供参考)
•
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转)
•
你能都读懂吗-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见病知源之: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辨痉阴阳易差脉证并治(见贤思齐,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临床发挥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