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98|回复: 0

[转载]《口渴与口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8 0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口渴与口苦》作者:杏林箫客
  
一、口渴
  口渴,苔润或厚腻,此湿浊中阻,津不能至,当化湿,藿香化湿散予之。
口渴,舌淡足冷、便溏,此阳虚失于温煦,水凝不能生津,真武汤予之。
口渴,倦怠乏力,短气懒言,此脾气虚而运化无力,津液下陷,难以上升,补中益气汤予之。
口渴,喜冷饮,且多饮,舌红少苔,此阴虚,津液不足,当养阴。
口渴,欲漱不欲咽,舌下脉络紫黥粗涨,此瘀血内阻,津不能至,当化瘀,血府逐瘀汤予之。
  口渴,是辨证时衡量阴虚症状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对此类症状,必须深研,方能在临证之际减少失误。余初行医时,遇一老妇,患口渴,处以滋阴之药后,口渴更甚,患者称:“渴得冒烟”!见口渴,即滋阴,此皆不明医理,失于辨证之故也!
  口渴之证,有多种类型。阴虚口渴是其常,其他类型的口渴是其变。知常达变。在生活中,人们口渴时都需要饮水,但却不会饮用污水;海上航行的人,淡水用尽时,再喝也不敢饮海水。原来,真正能滋润人体的是津液,而非湿浊。津液与湿浊虽为同类,却一正一邪。津液为人体所喜,湿浊为人体所恶。湿浊占据口腔,津液无法到达,所以,有些患者,明明口水多,却还感到口渴,情同此理。
  水可润物,冰凝之后,反呈燥象。开春后,阳气回升,冰雪消融,复可滋润万物。人体亦然,阳虚阴凝,水不生津,亦能口渴。
津血同源,血液中本含大量水份,瘀血内阻,津亦停滞,当至不至,亦能口渴。
  
----------------------------------------------------------------------------------------------------

二、口苦
  口苦,胁痛,此肝失条达,胆气不舒,柴胡汤类方予之。
口苦,舌红脉数心烦易怒,此火气上逆,当清之。
口苦,舌红少苔,渴喜冷饮,此阴虚,虚火上炎,当滋阴降火。
口苦,口腔粘腻,苔黄腻,此湿热内蕴,治当清热化湿。
口苦,口水多,舌淡苔白,此寒湿内滞,浊阴上逆,当芳香化湿或温阳化湿。
  口苦之因,一为浊气、二为胆气。体内浊气不化,上薰于口腔,必生异味,或酸、或甜、或苦、或咸;浊气者、以寒湿、湿热、痰涎、食积为主。另:胆盛精汁而味苦,胆热上溢故口苦。苦为火味,其他脏器有火多不见苦味,惟肝胆病则口苦,口苦对肝胆病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口苦医案
  
1、肝胆气郁而见口苦
  陈宝明医案:王某,女,49岁,1988年10月18日诊。两胁疼痛半年余,尤以右胁疼痛明显,且伴纳呆不欲食,口苦咽干,周身乏力,心烦急躁,每在生气之后,诸症加重。一个月前化验肝功能未见异常,B超诊断为“胆囊炎”。服利胆片等药,其效不显。余望其舌尖红赤,苔薄白,脉弦略数,按其胸胁部疼痛,辨为肝胆气郁之证,治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半夏12克,生姜10克,生白芍20克!香附10克。嘱其去滓重煎内服。
二诊:服上药6剂,两胁疼痛明显减少,精神亦较好,且食纳亦增,但仍心烦眠差,于上方去香附,加栀子10克、丹皮10克。
三诊:服药3剂,胁痛消,心烦除,且能入睡。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又仿上方略行增减,连服10余剂,其病告愈。其后复查B超,胆囊炎症已消失。
  
  2、肝胆湿热而见口苦
  陈宝明医案:海×,男,17岁。患急性黄疸肝炎二月余。近日化验肝功:GPF260单位;TTTl2单位;TFT卅;L147单位;}tBsAg(一),住某医院用西药保肝利胆治疗不显,故邀余为之诊治。右胁胀痛,颜面及全身黄如桔色,每于下午发烧,体温38.3‘C左右,纳呆不食,恶心欲呕,口干口苦,小便赤如茶色,大便日一行,胃脘及两胁有压痛,但按之不硬;舌红苔黄厚,脉弦滑而数。辨为肝胆温热之证,治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生姜10克,党参6克,炙草6克,茵陈5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滑石20克(包煎),3剂水煎后去滓重煎内服。
  二诊:服上药后,小便增多,身黄明显消退,纳增呕止,且下午已不发烧,,舌红但厚苔已退,脉弦滑。右胁部仍感疼痛。上方加生白芍12克、丹参20克。上药连服20余剂,肝区疼痛止,全身黄色已退,舌已不红,苔薄白,脉略滑,复查肝功.GP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