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20|回复: 0

[转载]章次公先生临证医案720余则(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8 0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章次公先生临证医案720余则(八)作者:独钓湘江雪
  31.叶男。胃痛时发时止,今因受寒而发,神经痛也。
高良姜6克,延胡索9克,杏仁12克,当归9克,九香虫6 克,制香附9克,旋覆花9克(包),甘松6克,川芎6克,佛手9克。另服五磨饮子。
二诊:前方不能治其胃脘之痛,饥则其痛益甚,改作中虚论 治。
黄芪9克,全当归12克,杭白芍18克,生姜3片,饴糖30 克,川桂枝9克,甘草6克,大枣9枚,谷麦芽各12克。
32.邱男。胃脘痛,饱食后反稍瘥,其痛多在午后,应是虚痛。
延胡索12克,金铃子12克,川桂枝7克,白芍5克,饴糖31克,生姜3片,甘草5克,大枣9枚

  [按]先生对胃脘痛属虚者,常用建中汤,其应用指征是:便难而痛较剧者,用当归建中汤;气虚者,用黄芪建中汤;较轻者,用小建中汤。一般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虚寒型者,用建中汤最为适应。若建中汤加蒲公英30克,其效果更佳。所谓溃疡病虚寒型者,其特征有三:①饥饿疼痛,得食则减;②得温则舒;③得按则舒。凡泛酸而嘈杂者忌用。
33.沈男。胃脘痛2年余,其痛隐隐然,作于食后2时许,得食则减。口干、舌红、便难,仿魏玉璜一贯煎法。
麦冬9克,北沙参9克,玉竹9克,当归9克,甘杞子9克,生地12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6克,杏仁24克,白芍12克。
[按]患者原经他医诊治,进服温燥理气之药,虽缓解一时,终未根治,因至先生处就诊。先生予上方,并嘱饮食多餐少量。服20剂后,其痛由逐渐减轻而至消失。因其有效,原方曾连服四十余剂。舌红、便难亦愈。
34.翁女。食入则痛,两月于兹。食品稍硬,痛更甚。病由
抑郁而来,神经痛有之,胃溃疡亦有之。先予镇痛而不刺激者。
杏仁泥30克,旋覆花12克(包),云苓12克,延胡索12克,桃仁泥15克,谷麦芽各9克,佛手6克,伏龙肝30克。
35.姚女。钙铋镁不能治其脘痛,此非药不中的,转可以测验胃粘膜无溃疡之可言,佳象也。考其经过,因痛而吐,吐后其痛稍减,胃粘膜有慢性炎症,自属可能。
延胡索15克,金铃子9克,土炒党参12克,白蜜24克(冲)杏仁24克,橘皮6克,川椒目5克,白苏子12克(包),半夏15克,炙甘草3克。
[按]此系金铃子散、大建中汤、二陈汤的合剂。
36.陈女。以胃脘痛为主症,形容逐渐消瘦,颇疑其为癌;所幸饱食后痛能略减,以往曾吞酸,则溃疡性之痛为多。自诉操作则痛剧,休息则轻,然此诊其为神经痛亦可。今以镇痛剂观其后。
延胡索15克,旋覆花12克(包),香甘松6克,赤石脂6克(分2次和入),杏仁泥24克,九香虫6克,六轴子1.8克,陈香橼9克。
[按]本案胃痛,先生认为饱食后痛能略减,且以往曾见吞酸,属溃疡性痛较为可能;但因操劳则痛剧,休息则减轻,则为神经痛也有可能性。因此,所用方剂,既有镇痛理气的药物;也用收敛的赤石脂。
六轴子用量不宜大,否则,可引起中毒。此药对呼吸、循环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若中毒后,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严重时可因呼吸停止而死亡。本品作煎剂,一般每日量为1.5~2克。
37.陈女。胃脘痛其原因最多,主要当分主动、被动,主动多属胃之本身疾患,胃溃疡、胃炎胃痉挛之类,被动多由某种原因使之作痛,如胃酸过多、冷食及刺激等。病者乃主动之痛而属于神经性者。
附片5克,延胡索9克,制香附9克,当归9克,旋覆花9克(包),刺猬皮5克,娑罗子9克,小茴香6克,佛手片6克。
二诊:胃痛将作,背部先有不快感,《金匮》所谓“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之症也。非神经痛即胃痉挛也。
杏仁泥24克,炮附片9克,旋覆花9克(包),赤石脂9克,延胡索15克,香甘松6克,佛手9克,当归12克。
[按]此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乃寒气凝结较甚之故。此方从《金匮》乌头赤石脂丸化裁,意在逐寒止痛。
38.王男。急性胃炎亦有高热,舌苔厚腻。曾以治温之法治之无效,热退而痛大作,坐卧不安,苦难尽述。昨以定痛丸救其急,应用石膏之钙披护胃膜之炎,兼能镇静,杏仁之氢氰酸以镇痛,
杏仁之油以弛缓痉挛,川连为消炎药,其他皆清凉药,服后痛大停。
杏仁24克,知母9克,淡竹茹5克,天花粉12克,玉竹9克,银花12克,生石膏12克(研极细分吞)。
[按]此案初起高热,舌苔厚腻,乃阳明热盛之征。胃痛而高热,
是有取乎石膏、杏仁之类以镇静、镇痛。
39.乐男。少腹痛,其痛时轻时剧,病历半年,暑令有数月不发者。比来气候日寒,其发甚频;其并发症口唾酸涎,进食即酸减,腹痛亦能缓解。
旋覆花9克(包),延胡索12克,炮附片5克,全当归9 克,杏仁泥15克,赤石脂6克(分2次和人药中),姜半夏12克,云苓12克,生熟米仁各15克,淮山药9克,淡吴萸5克。
二诊:酸能减,少腹痛亦因之缓解,可见痛是酸之刺激,则根治在制酸。
瓦楞子30克,赤石脂9克(分2次冲),旋覆花9克 (包),全当归9克,杏仁泥18克,云苓12克,姜半夏9克,肉桂末2.4克,生熟米仁各15克,沉香曲9克。
[按]腹痛经久不愈,一般都属寒属虚。气候日寒,其发甚频,更是明征。案中述及“病是酸之刺激,则根治在制酸”,故方药以制酸为主;并又以桂、萸等辛热之品,通阳止痛。
40.胡男。饮食皆不能大口下咽,大口则梗梗然胸次作痛,痛则 泛吐粘痰,必咯吐出而后快,病之因不在食道,而在胃。
煅瓦楞15克,晚蚕沙12克,荜茇9克,生鸡金12克,刺 猬皮9克,谷麦芽各12克,潞党参、怀山药、台乌药各9克,良附丸15克。共研细末,每吞1.5克,日服3次。
[按]本案先生断其病所在胃,除案语所述外,当具脘痛喜温、畏寒、苔白、脉迟等中阳式微见症。诚如《奇效良方》所述:“宿滞痼癖,积聚停痰,动扰脾胃胃弱不能消磨谷食,遂成此证。”梗痛碍咽,非通补不除;泛吐粘痰,惟温药能化。治用党参、山药、谷麦芽补中而苏胃气、良附、荜茇、乌药温通以祛沉寒,蚕沙、鸡金化浊助运、瓦楞、猬皮养胃止痛,取寻常降逆化痰之品,一味以温中养胃为法,非有卓识,不能如此。
41.刘女。心下痞,进食梗梗然不舒,得之胸襟拂逆。
薤白头12克,木瓜9克,大川芎6克,谷麦芽各9克,制香附9克,广橘皮6克,生枳壳9克,神曲9克,佛手9克

  [按]此因肝郁不舒,气机上逆,使胃失和降,而致心下痞,进食梗梗然不舒。方药以调达肝气、和降胃气为大旨。香附、川芎并用为越鞠丸配伍方法,有解郁舒肝之效;木瓜之酸,能柔肝;薤白辛滑能通胃阳;枳、橘、曲、谷麦芽、佛手以降气和胃。胃以通为补,故不杂守中之品于方内。
42.尹女。胸次窒闷,迄今2个月之久,胸襟怡悦,则所苦瘥 减,可见是肝失条达。
柴胡9克,香甘松5克,旋覆花9克(包),白苏子9克 (包),杭白芍9克,佩兰梗9克,广玉金5克,小青皮5克,生枳实9克,制黑丑6克,左金丸2.4克(吞),佛手 9克。
二诊:先是胸襟拂逆,继之胃与肠之功能亦障碍,食物不消而泄。其胸次之窒闷,则终日如此。
川朴3克,制香附9克,生苍术9克,薤白头18克,广 郁金5克,台乌药6克,大川芎9克,神曲15克,石菖蒲9克,上肉桂2克。共研细末,每次吞服1.5克。
三诊:经投散剂,症状大见改善。仍用前方。
[按]初诊用疏泄、降逆之剂。二诊时,知无动静,乃改予越鞠丸加减。方中加入薤白、乌药、菖蒲、肉桂等辛香之品,以增强胃肠功能。果然,二诊以后,病势大有改善。足见因拂逆而致胃肠功能障碍,若为时较久,则非一般疏泄、降逆之剂所能奏效。证之临床,往往如此。
43.朱男。迭用消导,依旧胸中痞窒。夫痞本有虚实之分,故仲 景心下痞有用参之例。今仿四磨饮。
潞党参9克,尖槟榔6克,佩兰梗、谷芽、麦芽、台乌药、沉香曲(后下)、佛手、麸炒枳实各9克。另:服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胃苓丸。
二诊:此症初起,却是肠胃有所阻滞。迭用消导攻下,心下所以仍痞,少腹所以隐痛,痞是功能障碍,痛是气体之刺激。当宗醒胃运脾之法,不能再事摧残,致有虚虚之戒。
土炒潞党参9克,生白术9克,台乌药6克,炮附块5克。
另:沉香2.4克、鸡内金6克、晚蚕沙9克、蓬莪术6克,共研末,每服1.5~3.0克。
三诊:病十去其八,依旧不能畅进饮食,虽少量,亦哕、噫腐气。
潞党参9克,云苓、薤白头各12克,荜茇9克,粉甘草3克,佛手、生白术、半夏各9克,川椒目5克,谷芽、麦芽、麸炒枳实各9克。另:淮山药9克、厚朴3克、生鸡内金9克、莱菔子9克,共研细末,每次吞服3克。
四诊:服益气健脾温通之剂,哕、噫腐气少作。今予异功散加味,缓缓图之。
潞党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12克,陈皮9克,谷麦芽各12克,炙甘草6克,淮山药15克,莱菔子18克,生鸡金18克。共为细末,每次3克,食后服。
[按]本案心下痞,经他医予消导之剂,依然如故。先生作虚证论治,用益气健脾温通之法。至三诊而病十去其八,最后用异功散加味,经投药两月许而愈。
44.赵女。其主症一为呼吸不均匀;一为两肋有发作性之胀满,胀满而不匀益甚。此二者,胸襟拂逆,操作过度,其主因也。
仙鹤草12克,旋覆花9克(包),全当归9克,五味子5 克,香甘松5克,延胡索9克,炮附块6克,补骨脂9克,金毛脊9克,清炙草3克。
二诊:其主症在两肋撑胀,其胀经历数日之久,服强壮剂、
镇静剂,胀向下移,原来是官能性之变化。
金铃子12克,当归9克,甘草5克,生姜3片,延胡索12克,白芍9克,饴糖4只,大枣9枚,良附丸9克(分2次吞服)。
三诊:下脘按之板硬,其胀与肋间胀满相互发作,不能疑为胃之实质上变化。胀,古人多用芳香行气之属,扩张可治,功能衰减亦可治。
炮附块6克,薤白头12克,橘青皮各6克,莱菔子9克,佛手9克,荜茇9克,川椒3克,神曲9克,延胡索9克。
四诊:凡一切组织上变化皆难治。以体用言,组织体也,功能用也。体既败坏,用于何有?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者矣。
今下脘板硬,有所推动,则前方可重其制。便难者,佐下之。
川椒目3克,佩兰梗9克,莱菔子9克,沉香曲9克,薤白头12克,官桂皮5克,半硫丸6克(分2次吞),谷麦芽各9克。另:服灵丑散。
五诊:主症心下痞硬,终日不思饮食,较前改善。近则骨节亦酸。此二者,皆宜辛温挥发之属。
生苍术9克,香白芷9克,川桂枝5克,晚蚕沙9克(包),炮姜炭5克,羌独活各6克,川椒目5克,荜茇9克,谷麦芽各9克,加平散9克(分2次吞)。
六诊:两肋痛之有发作者,多属神经性。藜藿之人,多因劳 倦。心下痞硬亦见平定,惟骨节尚酸楚。
全当归9克,汉防己12克,延胡索9克,杏仁泥15克,旋 覆花9克(包),炮附块6克,羌独活各6克,大川芎6克,香甘松5克。
[按]本案主症概括有三:①肋间胀痛;②心下痞硬;③骨节酸楚。先生在初、二诊时,认为前两者为“胸襟拂逆,操作过度”所致的官能性病变;其后骨节酸楚,则认为劳苦大众,多属风寒湿所致,
故在五诊方中,加用桂枝、羌独活等药。六诊时,患者两肋痛已呈发作性,心下痞硬也见平定,证明了先生初诊诊断的正确性。因骨节酸楚尚未除,故六诊处方仍用羌独活,加附块、防己以祛风、散寒、利湿;加当归、川芎以养血、活血;杏仁、旋覆、延胡、甘松,作为肋间胀痛等症治疗的扫尾。本案证情复杂,处方周到而简要,可为后学的示范。五诊所用加平散,为平胃散砂仁、鸡内金,具有燥湿健脾、利气宽胸、消食和中之功。
45.秋女。心下痞,大便亦难,辛以开之,苦以降之。
生锦纹6克,生半夏5克,蓬莪术9克,白芥子9克,莱菔子9克,生枳实9克,薤白头9克,苦楝子9克,杏仁泥12克,佛手片9克。
46.艾男。以胸中闷为主症,大便不利,辛开苦降之属。
薤白头9克,苦杏仁12克,生锦纹2.4克(研末吞),陈皮6克,川椒目3克,川楝子9克,生枳实9克,佛手片9克。另:五磨饮12克,分2次吞。
47.赵男。进芳香挥发之属,心下痞满者,自觉有攻筑之状,大
便秘。此方五泻心汤之一也。
炮附块6克,姜川连1.2克,乌药、生枳实、蓬莪术、熟锦纹(酒炒)各9克,炒黄芩5克,槟榔、莱菔子(包)、谷芽、麦芽各9克。
48.朱男。健胃增加肠蠕动,苦降辛开之法,最当。
生锦纹5克,苦杏仁15克,薤白头12克,苦楝子9克,枳实9克,苍术片9克,川椒目3克,莱菔子9克,灵丑散9克(分3次吞)。
49.钱男。病后心下痞,默默不欲食,以辛开苦降。
川雅连1.5克,生锦纹2.4克(判末),苦杏仁12克,龙胆草3克,莱菔英9克,姜半夏9克,薤白头12克,佩兰梗6克,佛手片9克。
50.张男。病后进食不慎,中脘为之窒闷,予加味之陷胸。此方为后世辛开苦降所祖,乃健胃剂也。
姜川连1.5克,姜半夏12克,全瓜蒌12克,薤白头9克,生枳实9克,荜茇9克,厚朴1.5克(研末吞),佛手9克。
[按]辛开苦降法,起源于张仲景的小陷胸汤、泻心汤。其主要作用是健胃。凡消化功能减退所引起的上腹胀满或伴有便秘者,用之均有良效。
51.张女。早食,暮亦不能消,得噫与呕,即见舒畅。古人所称之胃寒,此症最吻合。
炮附块6克,荜茇9克,淡干姜3克,橘皮6克,赤石脂15克(包),淡吴萸5克,姜半夏9克,肉桂末1.8克,云茯苓9克,姜汁几滴。
52.吴女。吐酸而兼有白沫者,多属消化不良之胃酸缺乏;如果气候转变,经期以内,其发益频,亦是神经之过敏。此二者可作古人之胃寒论治。
淡吴萸5克,炮附块6克,旋覆花12克(包)干姜2.4克,荜茇9克,姜半夏18克,云苓15克,延胡索9克。
53.朱男。受寒则泛酸,但进酸物质,并不增加其酸,胃部亦不嘈杂,然则其酸是消化不良而来。
炮附块6克,荜茇9克,川椒目3克,橘青皮各9克,肉桂末1.8克,吴萸5克,姜半夏9克,云苓12克,薤白头12克。
54.顾男。食已即吐,痛者,胃有火也;不痛而有痰者,胃无火也。火是炎,无火是消化不良。
吴萸5克,生姜4片,旋覆花9克(包),姜半夏12克,橘皮6克,党参9克,大枣9枚,苏子9克,云苓12克。
55.王男。主症在胃,进食无论量之多寡皆胀,自觉脘与腹汩汩有声,其外观并不胀满。此非水而是气。征之时吞酸而不吐不痛,关键在消化不良。
炮附块9克,姜半夏12克,蓬莪术9克,海南片9克,生莱菔子9克(研),淡吴萸6克,川椒目5克,沉香曲9克,台乌药9克,上肉桂末1.2克(分2次吞下)。
二诊:药两服,进食胸次梗介不得下者,大见轻快,再拟芳香辛辣健胃剂复方。
蓬莪术9克,佩兰梗9克,淡吴萸5克,姜半夏9克,莱菔子9克(研),春砂仁3克(研冲),川椒目5克,薤白头12克,橘皮6克,生姜3片。
[按]以上五案均属胃寒,消化功能低下,其中三案有吞酸史。先生认为吞酸而不见嘈杂,胃脘疼痛者,为胃无火象,治用辛辣健胃方剂确有良效。这种方剂可以促进胃与十二指肠分泌消化液,也就是前人所谓“温胃”、“醒胃”的方法。但若为时已久,则应该用益气健脾和胃法。如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较为适宜。
56.俞男。上则胸闷呕酸,下则肠鸣便秘。得之肉食后受寒。
花槟榔9克,山楂肉15克,黑丑6克,淡吴萸5克,平胃散9克(入煎),莱菔子12克,薤白头9克,木香2.4克,炮姜炭5克。如不效,加服沉香化滞丸9克。
二诊:便不畅,故呕酸。温下之。
炮附块6克,炮姜炭5克,番泻叶9克,熟锦纹9克,黑丑 6克,郁李仁12克,莱菔子12克,山楂肉15克。
[按]肉食后受寒而吞酸、便秘,先生常用温下。消导的方法。因受寒而用温,伤食而消导,便秘而用下剂,施治可谓周到。这是治疗吞酸的另一种方法。
57.宋男。进甜与咸,则泛酸甚多而嘈杂,假使胃酸不足,必胀满而不嘈杂,此乃过剩也。钙虽有中和胃酸之作用,但有便秘之弊,必须复入泻剂
炮附块9克,淡吴萸5克,当归12克,半硫丸6克,熟锦纹9克,郁李仁12克,海南片9克,杏仁泥24克。
[按]案中所说的钙,是指钙铋镁之类,因患者正在服用,故先生有“便秘之弊”的提示。并用半硫丸、郁李仁、熟锦纹、杏仁泥等润肠导下药。
58.王男。饱食后,其酸能止,此胃酸过剩。过剩之原因甚繁。
此方用温胃而不刺激者。
炮附块5克,荜茇9克,淮山药9克,陈皮6克,云苓12 克,生艾叶6克,旋覆花12克(包),沉香曲9克,潞党参9克,柿蒂5只,五磨饮9克(分3次吞)。
59.汪男。胃酸过多,其原因甚繁,病者并不呕吐作痛,尚未至溃疡程度;饥饱不时,寒暖无定而得之,恐是神经性。
杏仁18克,吴萸5克,云苓12克,当归9克,姜半夏9克,淮山药12克,煅瓦楞12克,赤石脂9克(吞服)。
60.朱男。感寒则胃中泛酸。此种酸多属一时性之胃酸增加,温之。
姜半夏9克,旋覆花12克(包),云苓9克,橘皮6克,公丁香3克,薤白头12克,吴萸5克,苏子12克(包),荜茇9克。61.徐男。古籍中吞酸多用温药,大便难者,复入下剂。但此指不痛者而言。痛者当注意其是否有炎症,炎症则不能温。病者服刺激性食物,则酸作而不痛,以口腻为苦。
荜澄茄9克,炮姜炭3克,佩兰梗9克,云苓9克,谷麦芽 各9克,煨草果3克,生茅术9克,陈皮6克,沉香曲9 克。
62.周男。天寒则泛吐酸水,而脘中隐痛,进食后,其酸益甚。
胃寒也。
炮附块6克,炮姜炭3克,川椒目3克,薤白头9克,姜半夏15克,荜澄茄9克,淡吴萸3克,北细辛3克,赤石脂6克(分2次冲),橘皮6克。
63.郑男。胃酸过剩,有属于神经性者,多因抑郁而来,古人称 为肝气犯胃。盖木曲直作酸,治酸当平肝,平肝则吐止。
旋覆花12克(包),杏仁泥12克,吴萸3克,云苓9克, 代赭石15克,橘皮6克,制香附9克,姜川连1.8克,生半夏5克。
64.陈女。多酸与胃中灼热,有连锁关系。欲除灼热,先当制 酸。
煅瓦楞30克,米仁12克,竹茹9克,夏枯草12克,煅牡蛎30克,小蓟9克,杏仁18克,云苓12克。
[按]先生对吞酸一证,属于胃寒者,都用温剂,如吴萸、附子、荜茇等药。但这些温药治吞酸证,只用于吞酸而胃不痛者。有时也可加制酸剂,如瓦楞子、鸡蛋壳、螺丝壳、牡蛎等药。由于这类药易引起便秘,所以同时应加缓下润肠剂。若吞酸伴有胃脘痛,则温性药多不宜用。上列数案读后,可知先生对吞酸证用药的梗概。
65.王女。知饥而不能食,食人则胀。以往曾经吞酸。此与胃酸 过多可以鉴别。苔腻,胃不健也。
淡吴萸2.4克,荜茇9克,制川椒2.4克,炮姜5克,薤白头、生鸡金、谷芽、麦芽各9克,陈广皮、佛手片各6克。
[按]古人以能食不运为脾病,知饥不欲食为胃病。此证苔腻乃胃阳不足,湿浊不化之象;因胃阳不足,故不能熟腐水谷,此食入则胀之由来。方中以大队辛辣之品以温胃阳,辅以鸡内金、谷麦芽等以助消化。药偏刚燥,胃阴虚者宜慎。
66.徐男。胃酸过多之原因甚繁,因拂逆而起者属神经性,古人所谓肝气犯胃;受寒而起者属消化不良,古人称谓胃寒。胃溃疡亦有胃酸过多,其溃疡即因胃酸过多而起者。他则胃分泌不正 常,则因胃之实质变化。凡胃酸过多,对症疗法多用钙剂中和之。原因疗法:消化不良者如吴茱萸汤;肝气拂逆者如逍遥散、 一贯煎;胃溃疡者当保护胃粘膜,如吸着剂旋覆代赭汤、独圣散之滑石。亦有胃酸不足亦能吞酸者,以上诸法皆无效,受寒则泛 泛有酸意而大便溏、腹痛,不受寒则否,所谓一时性之胃酸过多。
炮附片5克,淡吴萸3克,沉香曲9克,延胡索9克,公丁 香3克,肉桂末1.8克(分2次吞),炮姜炭3克,益智仁9克,荜茇9克,生艾叶5克。
[按]案中论及治胃酸过多诸法,甚为周详。方药为辛香刚燥之 品,殆为受寒而引起胃酸过多者而设。67.周男。仲景治反胃呕吐之方,有小半夏加茯苓汤,有吴茱萸汤,有甘草粉蜜汤,有橘皮竹茹汤。今食后1小时乃吐,有饮食,有酸水,并不痛,此消化不良之吐。

  吴茱萸6克,旋覆花12克(包),川椒目5克,橘皮6克,苏子12克(包),白茯苓12克,姜汁数滴,姜竹茹5克。另:生半夏9克,公丁香3克,赤石脂9克,煅瓦楞子9克,共研细末,食前吞少许。
[按]食后1小时乃吐,有饮食,有酸水,为胃阳不足,不能腐熟,水谷,故以温胃降逆为主。生半夏镇逆止呕之功较制者为著,但其有毒,且食后喉舌可有发痒、发麻感,不宜多服。另方将其纳入散剂, 只吞少许、即是此意。68.许男。昨日呕吐如豆沙状,平素既无胃病宿疾。便是饮食之残余。今吐止而胸中闷,仲景称为心下痞。
党参9克,生枳实9克,淮山药9克,川连1.5克,全瓜蒌 12克,云苓12克,陈皮6克,谷芽9克,姜竹茹5克。
[按]呕吐后胸中闷,一是因胃气已伤,二是因胃失和降。方中用 党参、山药益胃气之虚;枳实、川连、瓜萎降胃气之逆,乃消补兼行 之意。69.蒋女。丧明①之痛,肝气犯胃,不能饮食,入则吐。
淡吴萸2.4克,春砂壳5克,旋覆花9克(包),佩兰梗9 克,白蔻仁3克(后下),苏子9克(包),云苓12克,杏仁泥9克,佛手片6克,伏龙肝30克(煎汤代水)。
二诊:呕吐甚则呕血,兼有白痰酸液。
① 丧明:伤子
云茯苓12克,淮山药9克,阿胶珠12克,柏子仁12克, 知母9克,桑白皮9克,生艾叶5克,肉桂末0.9克(分2次吞),生侧柏叶18克,煅瓦楞子30克(先煎)。

  [按]此案一诊用降逆制肝、和胃止呕之品,方从旋覆代赭汤化出。二诊因呕吐过甚而呕血,转以养胃止血为主。在凉润药中用少量桂,一是取其辛温反佐,以行诸药之腻,一是取其通经和血以散瘀阻。70.谢男。进食无论流固,移时胃之右侧既胀且痛,且多作于午后,此胃功能弱也。
薤白头12克,生枳实、皂荚子、莱菔子、乌药各9克,海南片6克,晚蚕沙(包)、谷芽、麦芽各9克。71.屠男。以心下痞硬为主症,饱更甚,而饥亦不稍减;干呕哕,腹中雷鸣,大便难。胃肠功能不健,而异常发酵者。
薤白头12克,生枳实9克,神曲9克,制黑丑6克,海南片9克,葶苈子9克,乌药6克,谷麦芽各12克,加平散9 克(分2次吞)。72.魏男。进流质后,胃部之膨满者瘥减,胃之外形有弛缓状。此非短时期所能根治。
薤白头15克,厚朴5克,生枳实9克,姜半夏15克,潞党参9克,淮山药9克,槟榔12克,上肉桂5克,来复丹12克。共研细末服,每次6克,1日2次。73.陈女。胸中嘈而不能食,古籍大致以为肝胃病。吾人当测其在肝、在胃:在肝属神经之感觉,在胃多属胃酸过多。进甜食,其嘈益甚,病在胃。
熟地12克,知母12克,云苓9克,杏仁泥18克,怀山药 12克,柏子仁12克,葛根9克,米仁12克,晚蚕沙9克 (包),郁李仁12克。74.何女。腹胀满,用酵素类、挥发油类而愈。愈后心嘈善饥, 其舌并不光红。此与中消可以鉴别。
生黄芪9克,桂枝9克,潞党参9克,甘草6克,杭白芍18 克,当归9克,生姜2片,大枣6枚。
75.王男。验小便无蛋白质,则非
肾脏病。验大便发现淀粉颗粒多,然则腹胀纯是异常发酵。
神曲12克,晚蚕沙9克(包),谷麦芽各9克,枳实6克,山楂肉9克,两头尖9克,莱菔子9克,五灵脂9克(包),佛手9克。
常服鸡屎醴。
76.祁男。进流质亦胀,消化不良,脾之吸收亦障碍也。腹部膨满,责之大便不利。
潞党参12克,枳实9克,薤白头9克,姜半夏9克,姜川 连1.5克,厚朴6克,生锦纹5克,白芍9克,杏仁泥9克,当归9克,甘草3克。
77.王男。饮与食,中脘皆胀,迟食则饥不可忍,而胀如故,按 其胃部膨满,幸为时仅一来复,官能病也。
台乌药9克,薤白头12克,沉香曲9克,炒苡仁12克,杏 仁泥12克,生枳实9克,海南片6克,莱菔子9克,谷麦芽各9克。
78.袁男。以脘闷胀为主症,加味五磨饮主之。
台乌药9克,沉香曲9克,广木香3克,海南片9克,生枳 实9克,佛手9克,佩兰梗9克,谷麦芽各9克。
79.王女。拂逆则肝失调达,气机滞结中脘不散,胸闷,善太 息,越鞠丸实为的当。 .
大川芎9克,生苍术9克,制香附9克,生枳实9克,神曲 9克,山栀5克,谷麦芽各9克,台乌药6克。
80.张女。下脘作胀,得后与气,则快然自衰,盖肠胃功能病也。
薤白头12克,莱菔子9克,生锦纹2.4克(判末吞服),佛 手9克,全瓜蒌12克 川椒目5克,石菖蒲6克,香橼皮9 克。81.王男。寒热退后心下痞,得噫气则稍舒,此胃功能障碍也。
薤白头12克,小青皮6克,川楝子9克,生苡仁12克。82.王女。以胃脘胀为主症,其胀多作于午后,胀剧则痛,其痛得蜷曲或重按则稍缓。此消化不良之神经痛。古方五磨饮、越鞠丸、四七汤,皆其选也。
生苍术3克,制香附9克,九香虫5克,延胡索12克,莱 菔子9克,大川芎6克,神曲9克,生枳实12克,晚蚕沙12克,皂荚子6克(同捣)。另服五磨饮。83.杨男。食入心下痞,以五磨饮去其大半。时作呛,而痞益足以增其呛,颇类《内经》之胃咳。
白苏子12克,陈皮6克,甘草3克,川朴根1.2克(研吞),葶苈子9克,杏仁泥15克,半夏9克,云苓12克,莱菔子9克。
[按]以上14则医案,多半均为胃功能衰减,或障碍失调者,而大便多艰而不爽。所用药物,大都均为燥湿健脾、醒胃调中、行气消胀之品;但选用皂荚子、葶苈子、薤白头等,则超乎常规用药之惯例,而为章师独特之经验。皂荚子辛温,除有和血润肠之功外,并善治膈痰吞酸。葶苈子《本经》谓其“主瘕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攻坚逐 邪,通利水道”,故不仅长于泻肺利水,且有消食散满,导滞宽中之功。薤白头辛苦温,乃治胸痹心痛彻背之名晶,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尤能下气散血,健胃开膈,对脘胀具有著效,故凡有胃胀者皆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