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99|回复: 0

外感发热第十方:小柴胡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1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12克 黄芩9克 党参9克 半夏9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大枣4枚
  
  原文: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伤寒论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97)《伤寒论》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98)《伤寒论》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伤寒论》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伤寒论》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01)《伤寒论》

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伤寒论》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229)《伤寒论》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而汗出解也。(230)《伤寒论》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伤寒论》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伤寒论》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8)《伤寒论》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3)《伤寒论》


  主治:感冒后,患者出现寒热往来,呕吐,胸胁满,不欲食,等症。
  
  个人总结:
  首先,得理解什么叫“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先是恶寒(也就是怕冷),一会儿,又不怕冷了,改发热了,最后,出汗,发热缓解。第二天,或第三天,再重复这一过程。疟疾就有这种表现。现在北方得疟疾的少了,这种情况很少见。临床我仅仅见过两例这样发热的病人。当时患者家属都以为是疟疾,但是最后确诊都不是。其中一例使用小柴胡汤有效,另一例用“伏暑”中的方子治疗有效。临床不一定非见到寒热往来才使用小柴胡汤,但是,一些比较有规律反复发作的病情,兼见胸满、恶心的,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的这类方剂
  
  医案
  俞长荣医案:某女,外感恰值月经来潮,寒热交作,心烦胸满,瞑目谵语,小腹疼痛。迁延六七日,曾服中药数剂无效。认为热入血室证,给予小柴胡汤。只服一剂,诸证均除。
  
  李克绍医案:张某某,男,50岁。1973年初夏,发低烧。西医找不到病因,治疗两月无果。邀我会诊。患者饮食二便均正常,仅脉象稍显弦细,微觉头痛。《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用24克,共服2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身舒适。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