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饥饿胃痛之我见
返回列表
查看:
495
|
回复:
0
饥饿胃痛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9/2 1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书
友会第71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
王怀义
编辑/张亚娟
⊙
校对/桃胡琪
I
导读:
饥饿胃痛,随其虚而治之,亦通也。其
用药
之道,在于阴阳和得,刚柔相济。作者在临床中,根据饿痛的不同证型,法用建中缓急、养阴抑肝、益胃清中等益虚止痛之法,方用建中止痛汤、一贯芍甘汤、加减竹叶
石膏
汤等,确有桴鼓之效。
饥饿胃痛之我见
饿时胃痛,得食痛止或痛缓,有规律性,谓之饥饿胃痛。古无此名。《
内经
》虽有“饱食则安,饥则痛”之说,迄今两千年来,此说尚未被人重视,也未见有专论。余临证三十年来,经治
脾胃
病稍多,对饿痛一症,从
虚论治
,每有所得,管窥之见,述之于下。
饥饿胃痛,非为暴病,而饥伤、劳伤、饮食不节为本病始因,随着病情的发展,久病化虚,倒果为因。一般皆知“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治痛以通为主,使“病随利减”,但治痛盖以通利不能无弊。《医学正传》作者高士宗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虚者助之便通,寒者温之便通,无非通之之法,若必以泄为通,意也”。其说诚然,故饥饿胃痛,随其虚而治之,亦通也。笔者在临床中,根据饿痛的不同证型,分别采取以下益虚止痛之法:
一、建中缓急法:用于中阳不足,络虚作痛之证。
主证:空腹胃痛,痛有定时,或痛而隐隐,或大痛引急,或痛引
腰背
,喜温
喜按
,神疲乏力,苔白质淡,脉象弦虚,但得食痛止、或痛缓者。自拟建中止痛汤治之:
黄芪
30克,
桂枝
10克,
白芍
30克,
细辛
4克,
川楝子
16克,
艾叶
14克,熟坶10克,
甘草
10克(成人量),一日一剂,
水煎服
。
方中黄芪、桂枝、艾叶、细辛温建中阳,
熟地
代
怡糖
(或
阿胶
10克代),与
阳药
相伍,寓有阴中引阳之意,又得
芍药
、甘草、川楝子缓急而止痛。寒甚者可加
附子
、
干姜
;吞酸、干
呕者
,可加
丁香
、吴萸。对胃或
十二指肠
溃疡病
饥饿痛者,最为相宜。
二、养阴抑肝法:适用于肝木失养,肝气犯胃之证。
由于肝“体阴而用阳”,阴虚则肝旺,肝旺则肝气急,急则侮胃而痛。主证:脘痛引胁,饥饿或
郁怒
时加重,
心烦
易怒
,五心烦热,饥嘈泛酸,
口干
口苦,舌红
苔黄
,脉象弦数。方用一贯芍甘汤,
沙参
20克,
麦冬
16克,
生地
12克,
当归
10克,
枸杞
15克,白芍20克,
青皮
8克,川楝子16克,甘草10克(自拟方),一日一剂,水煎服。
本方为
一贯煎
与
芍药甘草汤
合方加味而成。方中一贯煎益
肝血
而
养肝
阴,芍药、甘草平甘抑木,以缓肝急,川楝子、青皮理气
疏肝
而无
辛燥
之弊。若肝胃不和,干呕、
便秘
者可加丁香、
槟榔
和中导滞,阴柔药得之,无腻膈
碍胃
之弊;知饥少食者,可加神曲、
麦芽
,若加吴萸、
石决明
有制酸而抑肝之作用。凡胃痛、
脾虚
腹胀
,久用辛燥温热,愈用愈甚者,乃阴精耗伤之故,改用本方,确有桴鼓之效。
三、益胃清中法:适用于
胃阴
不足,燥伤胃热之证。
主证
口渴
,心烦,口干
鼻燥
,胃中灼痛,进食
稀粥
则安,或缓,舌红苔黄而燥,
脉数
者,用加减竹叶石膏汤:竹叶10克,石膏15克,
半夏
10克,沙参20克,麦冬12克,白芍16克,川楝子15克,甘草8克,—日一剂,水煎服。
本方为仲景竹叶石膏汤去粳米加味而成。竹叶、石膏
清热
除烦,改
人参
而易沙参者,合麦冬
补阴
生津,半夏和中降逆,蠲饮除痰,伍石膏、麦冬而不燥,且制其寒滞,无伤胃之虞,又大添胃中之津液,加芍药、甘草、川楝子缓肝止痛,中满者加
厚朴
、神曲;阴虚而饿痛甚者,加生地12克,丁香6克尤佳,使液充燥去,通降自调。
按:竹叶石膏汤,为仲景治“
伤寒
解后,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者”,用于余热未尽,胃热津伤者,对于内伤肺胃阴虚奋热,
胃气
不和者,用之亦益。有人以胃痛用石膏,却畏如蛇蝎,因其咸凉可以败胃。殊不知石膏能清胃热,助生津液。汪昂谓石膏有“缓脾益气”之功,虽一家之言,其与半夏或厚朴、
苍术
相伍,足能扬其利而抑其害。而每用此方治
胃炎
、十二指
肠溃疡
等病,有胃中灼热饿痛者,每获良功。
四、
益气养血
法:用于脾虚胃不和,
气血
两虚之证。
主证:脘
腹胀痛
,干呕
吐酸
,身困乏力,面唇少华,食前饮后均痛,但得食痛缓,
舌淡
苔白,脉缓而虚,方用加味八一珍汤:
党参
15克,
白术
10克,
茯苓
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生地12克,丁香8克,草蔻8克,川楝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方中,
四君子汤
和胃
补脾益
气,
四物汤
养血而和阴,佐草蔻、川楝子理气止痛。脾
健胃
和,气血化生,气充血足,虚痛自止。若胀满食少,干呕涎盛者,可加吴萸、
乌贼骨
抑肝制酸;寒甚者,可加附子、干姜、
川椒
、细辛散寒止痛;阴血不足,而空腹痛甚者,加阿胶、熟地、
龟板
,少佐丁香、苍术、
砂仁
、
木香
、檀香。
五、益虚化瘀法:用于胃中
血虚
血瘀
之证。
久病必虚
,久痛血瘀,虚则不行,瘀则不通,故而作痛,当予益虚化瘀法。主证:久病胃痛,痛有定处,刺痛,拒按,食前饭后皆痈,但食前痛作,饭后稍缓。或
吐血
便黑,甚则舌质带紫,脉象弦涩,方以自拟化瘀定痛汤:
丹参
10克,檀香10克,砂仁8克,灵脂10克,
大黄
炭6克,姜炭6克,
赤芍
10克,川楝子15克,当归10克,丁香6克,生地12克,甘草8克(此为成人量),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丹参、灵脂、赤芍、大黄炭活血行瘀,檀香、川楝子行气止痛,当归、生地
补血
,血充则瘀去,丁香、砂仁和胃,大黄炭与姜炭相伍,温通也。取炭者,虽守而不走,因病在胃,亦有缓其下行之意。生地、丁香合用,补中有和,和中苻补,瘀痛饥馏,用之更宜。
溃疡
病瘀痛不已,更有良验。
按:一般瘀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较甚,当“血实宜决之”
祛瘀
而止痛,而虚瘀作痛,得少食稍缓者,治当益虚祛瘀。因血瘀可以致虚,血虚不充,亦可致瘀。
上列五则为益虚止痛之法,虚有阴
阳气
血之不同,用益虚止痛之法,当知有三宜三禁之律。
一为上无明显纳呆、呕吐、
舌苔
黄
厚腻
者为宜;若胃气上逆,湿热阻滞者为禁。二为中无明显
腹满
胀大,痰饮积聚者为宜;若湿邪堵塞于中,补之反壅者为禁。三为下无明显便闭、大下或大出血者为宜;反之下关上格,有明显传导失司、脱血、脱气者为禁。
除此,抓饿痛一症,责之何虚,虚而治之。其用药之道,在于阴阳和得,刚柔相济。对于
杂病
、内伤胃痛者,又要
燥湿
相兼,补中有和,和中有降。胃痛常用生地(或熟地)与丁香相伍,亦燥湿相兼之意,阴阳相制而相生也。
阴虚者
用丁香燥而不助热,又益其化生之机,
阳虚
中气不足,生地或熟地加于阳药之中,取其阴中引阳,伍用得当,阴生阳自长,于胃无伤,且有助益。用
吴茱萸
制酸时与石决明相伍,和胃
平肝
,降逆制酸。热者,又可配石膏或
滑石
,寒者可配用艾叶、
益智仁
、
乌贼
骨。至于白芍、川楝子、甘草也常用之,其缓肝止痛之功较强,川楝子止痛之效优于元胡。
乳香
、
没药
虽能活血止痛,因其能致吐,胃痛促其上逆者,在所当忌,故不宜用。所以川楝子用于胃痛,不管寒热,虚实皆无其弊。【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山西中医》1986年06期。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
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川楝子
,
石膏
,
丁香
,
甘草
,
竹叶石膏汤
,
生地
相关帖子
•
向西医医疗营养学发起的挑战
•
关于疏肝的问题
•
从脉用药之十六:左右脉弦硬劲急虚脱例
•
从脉用药之十七:重加茅根托邪外出两例
•
从脉用药之二十二:治胸闷右肩疼头顶疼咽疼例
•
从脉用药之二十六:治妇科热邪内伏之两例
•
转帖 泻黄散治疗剥脱性唇炎
•
中成药治梦见死人妖怪一例(答案已公布)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