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44|回复: 0

针药结合是治疗疾病的最佳组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2 04: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灸与中药在理论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建立在经络基础上的自然医学。只不过,中药用的是自然界的药物来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而针灸靠的是针灸针通过经络的刺激来影响体内的气血阴阳。二者如果能互相结合起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将会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针药结合领域进行探索,成千上百的病例都说明了,二者结合将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其效果不仅不输于西医,且超出许多。

面举个重症三叉神经痛的例子来看看针灸与中药相结合的临床效果。

黄某,男,47岁,广西民族学院教师。2002年开始出现右面侧刺痛,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三年来,经过针刺治疗后,略有好转,停针又复发。今年4月26日疼痛发作,一直到11月23日来诊,持续疼痛,痛苦难忍。影响睡眠,不能笑,张嘴即诱发疼痛,吃东西非常困难。常服卡马西平,副作用严重,已不胜其苦。通过熟人介绍来我门诊。现病人右侧面部微白,呈紧张面容,不敢笑。整个右面部疼痛,呈刺痛,时有电激样刺激,痛不可忍。每吃食或者饮水时加重,局部不敢稍碰。无畏寒,大便不干,一天一至两次。舌淡胖紫,有齿印,脉沉软无力,右尺没明显。

分析:久病三年,邪在太阴少阴,上扰于三阳,发为疼痛。其本在三阴,其际在三阳。急则治标,当以止痛为急,次则温运少阴,以祛邪外出。以四逆汤芍药甘草汤加味。制附片45克,先煎半小时。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白芥子15克,干姜3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柴胡45克,麻黄10克。上方先煎附子石膏半小时后,合诸药,再煎1。5小时。三剂。

配合针刺,以扶正祛邪为法。以董氏奇穴为法。对侧下三皇、三重、灵骨大白。同侧中平、太冲、行间。针入即嘱频作吞咽、咬牙动作,以顺通局部经络。针后即感觉轻松异常。

分析:病人舌脉呈现一派阳虚证象。四逆以温运少阴,芍药甘草汤重用白芍以缓急止痛。更加白芥子以祛皮里膜外之痰浊;生石膏以清解阳明邪热,因病位在阳明;柴胡以透解少阳郁邪;麻黄解太阳,与上方合成麻黄附子甘草汤,温少阴以解太阳之邪。

董氏奇穴以奇制胜,对于治疗急性疼痛往往针入痛止,效果不输于十二经穴。因此在临床上我经常应用于一些急性病症中。对于痛症应用最多,效果也较明显。

11月24日,二诊。昨天针后非常舒服,回家服药后疼痛有所缓解。服药后手心、脚心汗出较多。舌仍淡胖,双脉沉细,寸关俱沉。已经停卡马西平。继针,以上穴。

分析:药已中病,汗从手心脚儿透出,是阳气渐旺,有祛邪外出之象。此时万万不可见汗而减附子,恐正气不能继续增旺,则邪气不易祛出。此时即仲景所谓之“知”,往往可增强附子用量。

对于汗出,可以这样理解。其一,《伤寒论》之桂枝条下有:“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之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在治疗太阳病中,仲景把汗出作为阳气通畅的一个标志。

其二,《金匮》有:“赤圆方:方中有乌头(炮)二两细辛一两,……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其中提到以知为度。什么是知呢?我认为,知就是病人服药后的感觉。可以是舌尖微麻,或是汗出,或是痛减,或是感觉通体舒服……所有这些,都是“知”。这个知就是度。掌握好这个度,治病时就会对于用药有非常明确的感觉。也就不用提心吊胆了。特别是有时用药较重,最有这个体会。

11月25日,三诊。原来局部伴有刺痛,现已经明显减轻。舌脉未见明显变化,继针。

11月26日,四诊。疼痛已经大减,可以顺利饮食。疼痛范围明显缩小,现局限在耳前至地仓穴一线。舌胖已经减,仅略见齿印。脉略沉细。继服上方五剂。

后两诊,因舌淡胖已大减。此中焦虚寒之征已退,减干姜为15克。余药继服4剂。病人已经可以微笑,不觉疼痛。精神大振。

12月5日,五诊:精神非常好。可以笑。自述近三天没有疼痛。且电激样痛已经消失。可以顺利地吃食物,喝水。面部肌肉已不紧张,谈笑自如。脉仍沉软。续针如上法。

分析:邪气已经得祛出大半,正气正渐旺之中。此时当固肾气,以求其本。上方加肾四味各30克。嘱再服数剂以巩固根本。如不再疼痛,可不必来诊。

病在少阴,呈现虚寒征象,此时但固其根本,则肾气充足,自然邪气得出。治病到七八分即可,不必尽其十分,以恐药重伤正。

分析:

1。前医针刺此病,多取局部穴。这是错误的。大凡三叉神经痛,切切不可只针局部,因为这会刺激局部神经,导致疼痛加剧。医者不可不识。且其邪气正盛大于局部,需从远端取穴以攻之。局部进针,扰动邪气,则邪易乱窜,痛苦增加。

2。治各种慢性疼痛,不可只求其标,当标本兼顾。久痛多可入络,邪气易于下陷三阴,致病情顽固。细思三阴诸征象,可以找到邪之所在。

3。祛邪要给邪以出路。何为邪之出路?邪之入路即其出路。因此,切切不可关门留邪,收涩止痛之品一定要少用或不用。开通邪出三阳之路往往可以收到药入痛退的效果。

4。三叉神经痛病位在面侧面,其所处多在三阳经,即太阳、阳明、少阳。除非能明确界定其所属经络,否则,不妨三阳皆治。我常用三药:麻黄开太阳、生石膏清阳明、柴胡理少阳。配入治本之方,多收捷效。

5。见大病不要当大病来治。什么意思呢?就是尽量忘记西医的诊断,忘记西医的病名。这样才能真正从六经入手,寻求治病之大法。否则,拘泥于西医诊断,则不能正确理解邪之所在,何能愈病?

6。六经辨证是治病大法,我认为其法要高于脏腑辨证。这是个人理解,与国家统编的大学课本不同。

古人有这样的话:“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这说明了古代名医都懂针灸,且多应用于治疗急症,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疗效。可惜当代的中医,中药和针灸知识同样丰富的,实在太少!当今中医的疗效不理想,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其关键还是大学教育出了问题,学中医的,不懂针灸;学针灸的,不懂中药。如此的中医师期望他们达到最高境界,诚为难也。

针灸学问浩瀚如海,虽一生钻研,亦难尽得其奥妙。但作为临床医生,我认为:临床出真知。所以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特别是对于初学者,一定不要轻易否定针灸、排斥针灸,先试试再说。以于急症重症患者,针灸医生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受常规医学思想影响,否则就必难有大效。“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不要不相信针灸,不要只知道挂水消炎,医生当如此,病家也当如此想。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