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略谈个案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9 2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日益感到中医临床总结方法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中医理论能否在实践中得到继承,并积极地反作用于实践,而且也关系到中医水平的再提高。
  目前,中医临床总结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有关资料来看,却有忽视个案总结的倾向。我们认为,个案总结是各种总结方法的基础,是最能体现中医学术特点的总结方法,应当提倡。
  一.个案总结的学术价值
  个案总结,就是运用祖国医学理论,对临床个案病例,进行研究性的总结。它既能充分反映疾病的共性,寓共性于个性之中,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最好形式。
  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把来源于实践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这是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个案总结是把来源于实践的感性材料,经过医者加工制作从而升华到理论,是认识疾病过程中的必要阶段。东汉张仲景,在“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临床实践中,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书的理论指导下,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法则。《伤寒论397法,每一条都是从大量个案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疮家”、“汗家”、“衄血、“亡血家”,皆不可发汗等等,这些规律若没有仲景对个案的体验是无法总结出来的。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精研叶天士临证个案总结中得到启发,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写成《温病条辨》,他说:“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瑭古历诸贤精义,考之《内经》,参以心得,为是论之作。”试想,吴氏若没有叶氏的临证个案和自己的临床实践,要在温病理论上有较大的建树也是不可能的。
  中医是一门传统的临床实践医学,它来源于临床实践,升华到理论,又指导着中医临证实践。且经过大量个案的总结,又升华到理论,而理论反作用于实践又是通过个案具体落实,因此,个案总结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升华过程。古代医案大多是以个案总结形式出现,最早见于《周礼》,当时的医生每日看病都是有记录,姓名住所患何病,疗效如何……;《史记》太仓公看病也有姓名里居,病症以何方法治疗、结果如何等等。不过,医案以个案形式总结进到较高一层的阶段,主要是在明清以后,明·吴鹤皋《脉语》卷下拟出了医案格式,韩亦柔《医通》亦立有医案格式:“式云某处有某人某年月日填医案一宗……”。而清·吴昆的《脉案格式》,喻嘉言的《议病式》则要求又更高,这些医案格式都很详细,使个案总结,初具楷模。
  古代医案虽然写法不一,详略有异,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具体而言:1.能充分反映医者的学术见解和精湛独到的医疗经验,有利于交流经验,指导临床;2.能帮助后学从疑似难辨、复杂多变的证候中,找出疾病症结之所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3.能密切理论与临床关系,既为理论研究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也为临床总结提供可靠的科学论据。如《临证指南医案》、《治验回忆录》、《冉雪峰医案》等,都是较好的个案总结。事实证明,不同时代的个案总结,确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中医学术水平,故前人有云:“读书不如读案”,章太炎也说:“中医成绩,医案最著”。
  二.个案总结的现实意义
  中医的学术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个案总结正是体现这些学术特点的较好方面。从整体观念出发、宏观地观察、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地运动规律,并通过外在的表象去探讨机体动态变化的实质,从而把握疾病的共性;但时有春夏秋冬;邪有风寒暑湿燥火;地分东南西北;人有老幼壮羸,禀赋有阴阳,情志有喜乐;病程有长短,病情有顺逆,病势有进退。不同的发病条件,疾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共性和个性是疾病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共性不是“实例的总和,疾病的个性也不是普通规律,而个案总结的优点就在于:既掌握疾病的个性,又把握疾病的共性,既能体现整体观念,又能反映辨证论治的特点。所以,个案总结最宜于中医临床研究。
  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为实践服务,并接受其检验。个案总结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古往今来的医家都很重视。无论是医论、医话、专题研究、或者分证总结,或一病一证,从几十例至上百例的统计研究,都不能脱离个案而存在,因此,搞好个案总结,是临床研究的基础。
  老中医的宝贵经验,来之不易,他们高深的学术造诣,就体现在临床的个案治验之中。因此,抢救名老中医的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首先抓好个案总结,或以个案总结为基础,写出医话、医论等多种形式的经验集,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但是,有人认为:中医经验不能重复,从而否定个案总结的临床价值。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四诊、八纲、气血津液、藏象、经络六经卫气营血、病因、病机、治疗法则、药性、归经、方剂等,都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以致无穷的过程,接受了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重复和检验,至今仍是中医临床所必须遵循的理论,《伤寒论》这部巨著,就是从实践中上升到理论性的经典著作,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所谓“重复”不是“原方原药”、“一病一方的重复,而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的重复。不同的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如急性热病传变迅速,“到一经即转一象,因此,论治也要有相应措施。若刻舟求剑,采用“一病一方的对症重复,那就会丢失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也无法提高疗效。
  三.个案总结的再提高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时代的发现,自然科学的本身也常常带来新的飞跃。古代医案,虽大多以个案总结的形式存在,但已不符合今天的要求。应当指出:现代个案总结,不是古人经验的简单重复,而是再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运用个案的形式,进行临床研究性的总结。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以便促进中医学术水平的大提高。
  怎样做好个案总结呢?我们认为主要应抓以下几个环节:
  .写好病历,为个案总结打好基础:病历是临床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她既是反映某个疾病的一般规律,也反映该病在个案中的特殊表现。一份完整的病历,是一份好的科研资料,可以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需要重新研究,或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因此,写好完整的病历,是个案总结的基础。中医病历的书写首先要详细记载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材料,并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作重点突出的、简明扼要的辨证分析和客观的诊断,为立法处方提供依据。复诊时必须对其转归、发展、疗效作出正确的判断。书写时,既要体现中医的诊疗特点,也务必保持理、法、方、药的一致性。目前,病历的书写,繁简不一,不利于临床总结,要使其条理化、系统化,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病历格式,要避免遗漏,或文字上的冗长,做到绝对真实可靠。
  .加强“证”的研究,提高个案总结质量:“证”是证据,是辨证论治的主要根据。它概括发病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从而确立疾病的部位、性质,揭示发病机制,发展趋势,并提出治疗方法等。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辨证是前提,从主要证候中推求主要病机之所在,论治是辨证的目的,是解决病机的主要点。因此,在整体宏观水平上,阐明“证”的实质和客观指征,既能发扬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个案总结的质量。张仲景强调“病脉证治”即是以证候为基础,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等,只是强调“证”,才能在个案总结中,分析综合个性,进而认识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
  .探讨病与证的内在联系,促使个案总结再提高:辨证,固然可以解释疾病过程中出现某些证候的病理,但不能认识某一病的全部病理,若全部病理不明,立法就没有原则性,因此,还必须结合中医的辨病。中医所讲的“病”,决不是一个孤立的证候,也不是一个证候群,而是有病因,有发病机理,有发展过程,有规律可循,有预后可测的疾病,它的治法也有一定的原则,徐灵胎说:“症之总称为病,一病必有专症,比如疟疾是病,而寒热往来、呕吐、口苦等是症,合之称为疟疾。”但又有瘅疟、牡疟等不同。辨病,能把握病的全部病理发展过程,也可以指导预防性的治疗,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温病易伤人之津液,“或其人肾水素亏,病虽未及下焦……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辨证,才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当然,只辨病不辨证,辨病就无从入手,因此,探讨病与证的的内在联系,才能揭示疾病的规律,只有把大量个案进行综合分析,加起来统计研究,才能把握疾病,做到胸有成竹。
  .精研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个案总结的全过程:任何科学要成为科学都需要系统化,或者说科学就是理论的体系。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它在阐明人体生理病理运动规律时,认识到许多相互联系、从属、转化的属性关系组成的整体,因此,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是个案总结的支柱,而个案总结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个案总结的全过程,都必须以基础理论为指导,并使其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
  科学是务实的,进行个案总结,必须实事求是。记录疗效要完整详细,分析病理要有的放矢,判定疗效要客观可靠,成功的经验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要吸取,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整理充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个案总结,真正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