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灵枢针灸袁医生的博客
›
郝万山话五行
返回列表
查看:
344
|
回复:
0
郝万山话五行
[复制链接]
袁医生
袁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4 18: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14-06-14
郝万山
人卫中医
请点击标题下方蓝字(人卫中医)快速关注
作者/郝万山编辑/孔烈李剑光
【小编按】荷西大战5:1,所以,我们来谈谈
五行
吧!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样东西么?
五行学说
是迷信吗?一年四季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和五行又有什么关系?原味话中医,自然好理解。
——————————————
去年寒假结束后,我在大
学校
园遇到一个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他说他们镇上的一个医生,对五行特有研究,他的诊室布置了五行。在靠东墙的条几上放着一个木化石,代表东方木,西墙挂着一个现代仿制的编钟,代表西方金,靠北墙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大花瓶,但是里面没有插花,放着多半瓶水,代表北方水。那里还没有暖气,有一个火炉子,放在靠南墙的地方,炉火正旺,代表南方火。他的诊桌在房间的中央,在桌子的下面,有一块没有铺地板砖的地方,用黄土夯瓷实了,据说那黄土还是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弄来的,代表中央土。这个医生是不是很懂五行?其实,他在诊室布置的只是一种装饰,放的是五材,五行虽然是用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来表达的,但并不是五种具体的东西、材料或元素。
五行非五材
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五种具体的材料、物质,在古代叫五材,而不叫五行。“五材”的概念,自古就有。《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哗哗的流水,燃烧的火焰,是百姓们做饭、吃饭必须用的。谁家不做饭?谁家不用火?谁家不用水啊?这种水和火,指的是具体的事物。“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金属和木材,那是百姓们盖房子,上地里干活,做家具,做工具,所用的具体的材料。“土者,万物之所资生”,广博的土壤,化育万物,是万物资生、生长的场所。“是为人用”,这些东西或说是材料,都是人类所能直接利用的,所以叫“五材”,指的是五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这个乡镇医生
诊所
里的装饰,用的是五材。
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观点,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今天不是讲五行学说形成的历史过程,而是谈谈对《
黄帝内经
》中的五行学说,到底应当怎样理解。
《
黄帝
内经
》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圣贤们,通过研究自然规律,研究生命规律,所得出的结论。
古人用词是非常严格的,五行用的是“行”字,而不是“材”字。五行的“行”字,《
说文解字
》说:“行,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往前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
运动
。直到今天,我们所说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文以载道,所谓“五行”,是指自然界气的五种运行方式,或说是五种运动趋向、运动状态。
董仲舒
在《春秋繁露》里说过:“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和阴阳一样,都是在揭示天地之气的变化运动规律。天地之气相合,地面上有了昼夜和四季,就有了阴和阳,就有了五行。为什么叫“行”?因为气的运行趋向不同,所以叫“行”。一千八百多年前,班固等人写的《白虎通·五行篇》也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五行为什么用“行”字呢,是为了代表天地之气,也就是大自然之气的运动、运行这样的含义。
在《黄帝内经》里,把五行还叫五气、五运、五常。请注意,《黄帝内经》从来没有用过“五材”这个词。
五行分别是指气的什么运动趋向呢?我们还是来看看《黄帝内经》是怎么说的,只有原典,才是可靠的依据。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
燥湿
风。”《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里的升降出入,就是气的运动趋向。升是上升运动,降是下降运动,出是展放运动,入是内收运动。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内部,气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其运动的方式,不外升降出入,运动停止了,事物就消亡了。
用A代表五行,用B代表生长化收藏,用C代表升降出入。“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意思是有A,才有B;“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意思是,有C,就有B。因此我们就可以认为A就是C,五行就是升降出入。也就是∵A=BC=B∴A=C。得出推论:五行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说:“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这里的升降代表升降出入,天地升降,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不失其宜,就是不能错时;五运就是五行,宣行就是交替运行,勿乖其政,就是不能错乱。“天地升降”和“五运宣行”对举,“不失其宜”和“勿乖其政”义同。把升降和五行对偶起来,这就十分清楚了,五行就是指大自然以及万事万物中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黑格尔曾经说过:“阻碍人们求知的,并不是那些未知的,而往往正是一些已知的,甚至是你坚定不移的。”人们坚信眼见为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才是客观存在的,才是唯物主义的,才是科学的。于是对《黄帝内经》的气的运动趋向就不理解了。
那么,五行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字来代表的,可是升降出入只有四种趋向,怎样相配?五行又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分类的?
五行归类的思路和方法
我先谈谈五行归类的思路和方法。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中医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吗?——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
我们在谈阴阳的时候,仰观天文是看太阳,俯察地理是看昼夜和四季。现在讨论五行,仰观天文是看星星,这里具体是指北斗七星,俯察地理还是看春夏秋冬四季,当然也看一天之中的昼夜晨昏。在《
灵枢
·九宫
八风
》里,记载了太一遊宫,太一是北斗的古代名称,以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方位和季节,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史记·历书》说:“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指的应当就是这篇文章。
我们看看这个五行归类表,进一步谈谈这个归类的含义。和教课书上的相比,多了斗柄指向和气机两项。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的时候,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随着地球自转一圈,我们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也转一圈,这叫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斗柄的指向,大体知道这是夜间几点钟,因此也可以把它叫做星钟。但是如果我们晚上固定一个时间,比如固定在晚上10点钟,用一台仪器测量北斗七星的指向,到第二天晚上10点钟再去测量,会发现斗柄的指向并不在原来的位置,而是依照逆时针方向向前移动了1°,这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本身还在绕着太阳公转的缘故。斗柄所指的方向每天逆时针向前移动一度,360天以后,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叫北斗七星的周年视运动。依照斗柄360天运动一周来计算24节气的历法,就叫斗历,也叫星历,星历的一年是360天,因为斗柄的周年视运动转一周是360度,需要360天的缘故。
五行归类中的东南西北四方,是指斗柄的周年视运动所指方向。
仰观天象,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的时候,俯察地理,地面上是春季;指向南方的时候,地面上是夏季;指向西方的时候,地面上是秋季;指向北方的时候,地面上是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
仰观天象,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春风和煦,于是在五气这一栏,也就是五种气候这一栏,就有了“风”字。这个时候,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山洞,伸伸腰肢,打个呵欠,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状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冬眠的巢穴,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
阳气
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都提示在春季应当是气的展放、疏泄(疏通和宣泄,也就是气向四周扩散、舒展)运动,主导或控制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于是在“五化”也就是动植物的五种变化这一栏中,就用了“生”字,生活的生。是指植物的生根发芽,向四周外展,不是上升的升。
因为树木的根须最喜欢向下伸展,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树木的枝叶最喜欢向上展放,以吸收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所以聪明的古人,就将气的这种展放、疏泄运动趋向,用“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抽象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趋向。
20世纪的80年代初,当时我住在一楼,在阳台的外面,有十几平方米的空地,在空地上,我种了一棵葡萄,一棵
香椿
树,还有一些不同品种的月季花。但每年都是一位园林老师傅帮我剪枝施肥,我基本没有操过心。有一年从夏天起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快要到来的时候,这位园林师傅就一直没有露过面。后来我才知道,是他的身体不好,回外地老家休养了半年。眼看着春天已经来临,葡萄藤条上的芽开始变大,可是杂乱的枝条还没有打理,于是我自己用剪刀来剪枝。没有想到刚剪断一根枝条,从剪断的断口上就流出了水,开始是一滴一滴往下滴,流了一会儿,水少了一些,就顺着枝条往下洇,一直洇湿了整个葡萄藤。那年是一个干旱的冬季,下雪很少,土壤很
干燥
,我十分奇怪,这么干燥的气候,葡萄藤里怎么会流出水呢?于是不敢再剪了。接着在地下挖沟施肥,碰断了葡萄的一条细根,从根的断端也流出了水,把一大片干干的土都洇湿了。恰巧这时候,那位近半年没有见到的园林老师傅,来到了我的园子外面,我还没有来得及向他打招呼和问候,他先开了口:哎吆哎!郝老师!您怎么能春天剪枝、施肥啊?!我说,怎么了?为什么不能春天剪枝施肥,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吗?他说,春天的时候,营养向根的末端输送,向枝条的末梢输送,你把枝条剪断了,根碰断了,断的地方就会流出大量的营养液,这都是葡萄的眼泪,葡萄的血呀,葡萄在哭,在流血啊!这样丢失了大量的养分,太可惜了。完了,今年的葡萄结不了多少了!
听师傅这样一说,我心中一动,为什么在春天植物的营养会向根的末端和枝条的末梢大量输送呢?那就应当是有一种看不见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支配着所有植物的生长活动。由此联想到动物在春季的活动情况,也都体现了一派伸展、展放之象。古代人可能就是观察到在春季动、植物的这种生长活动状况,就推知在春季是一种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
气的运动,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可以应验在动植物的生长活动现象上,这也许就是《素问》为什么有一篇文章叫“阴阳应象大论”了,也就是说
阴阳五行
,阴气阳气,气的升降出入,你是看不见的,但他们的活动状况,都可以在自然界各种事物所表现的现象上得到验证,得到应验。
我们
现代人
,离开大自然太远了,对古代人类观察到的东西,今天反而不能理解了。
那株葡萄那年只结了两串,而且还很稀疏,总共也就是1公斤上下,而平常的年份,能结六七公斤左右。
那什么时候剪枝和施肥合适呢?园林师傅说在深秋的时候,营养和水分向主干内收,向种子和果实内贮藏,枝条干枯了,根的末端干枯了,就可以剪枝和施肥了,剪断枝条、碰断根也就不能再流失营养液了。
为什么说肝胆和春气相应,和木气相应呢?我们过去都说,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所以肝气也要升(生)发,肝主升(生)。
这里说的sheng是哪个字呢?是升还是生?是生根、发芽,是气向四周疏泄展放。如果用上升的升,那就是火气的运动特征了,如果春季肝气也要上升,那就可能是肝气
郁结
以后化火,肝火上炎了,那就是病理的现象了。
古人认为,人是天地所化生的,我们前面谈到《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说,人是依照四季气的运动规律而生成的,于是就有了天有阴阳,人有
脏腑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
五脏
;天有
六气
,人有
六腑
;地有江河,人有
经络
等这样的比拟。
之所以肝胆和春气相应,和木气相应,是因为肝的主要
生理功能
是主管疏泄的,它和春季木气的展放、展发的运动趋向是一致的。
可是肝也主藏血,这其中可是有气的内收运动。我们说过,阴阳中又有阴阳,实际上我们还要充分注意到五行中又各有五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这就是说任何一天之中,都有类似于四季的变化,都有五行的交替有序运行。
就拿春季来说,自然界的气,是在升降出入的运动中,表现了以展放运动为主,而人体的每一个脏器,都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也同样是这样,
肝藏血
的功能,血归于肝,是气的内收运动,而血液从肝向全身输送,又是气的展放运动。所以从肝主疏泄和肝藏血的两个功能来看,肝在气的升降出入之中,总体上表现的是,以疏泄展放为主,这就和春气、木气的运动趋向相一致,所以说,肝和木气相应,肝和春气相应。
接着说,仰观天象,斗柄指南,俯察地理,地面为夏。夏季气候炎热,所以五行归类表在五气这一栏中,就用了一个“热”字,植物的地面部分繁茂的生长,在五化这一栏中,就用了“长”字。我后来问那个园林师傅,我说,夏天葡萄藤都快长疯了,根还长不长啊?他说,到了夏季,根就不怎么长了,根在春季就基本长好了。实际上,在春季,植物都是先长根,后发芽的,如果根没有长好,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和营养,上面的叶子就发不出来,就展不开。到了夏季,主要是地面的部分繁茂的生长,地下部分基本就不再生长了。我又联想到春末夏初,自然界那些动物,
交朋友
的、搞对象的,垒窝的,成家的,特别活跃,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所以当古人看到,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气候,这样的动植物的生长活动状况,就在思考,在这个季节,是什么样的气的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啊?应当是气的上升运动为主导呀,是气的上升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用什么样的字代表气的上升运动啊?古人用了个“火”字,为什么可以用“火”字代表气的上升运动?因为火性炎上。大家都做过饭,做饭的时候,都知道把锅放在火焰的上面,有人把锅放在火焰的旁边,靠热辐射来做饭的吗?恐怕没有。所以都知道利用火性炎上的特性。
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不小心,被妖魔抓住了,被捆在妖魔洞的柱子上,有一个小妖对老妖说,师傅,咱们把他们都蒸吃了吧,猪八戒皮糙肉厚,不容易熟,放到笼屉的最下层,让他离火近点儿,唐僧皮肉比较嫩,容易熟,把他放到笼屉的最上层,让他离火远点儿,这样一锅就全熟了。孙悟空一听,对猪八戒说,师弟,妖精是外行,它不知道火性炎上的道理,在密闭的笼屉中,上面的温度最高,师傅受不了。孙悟空是学过五行的,他最初的师傅是道家,道家讲五行,所以他懂得火性炎上的道理。
火气在人体化育了哪个脏器呢?在天为木,在人为肝;在天为火,在人为心。心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炬,火炬的不断的燃烧,给周围以光和热,火炬熄灭了,空间黑暗了、寒冷了;心不断地跳动,给人体全身输送血液和能量,心不跳了,整个人体就冰凉了,生命也就终结了。
仰观天象,斗柄指西,俯察地理,地面为秋。在秋季气候凉爽,空气干燥,于是在五气这一栏中用了“燥”字。树木的根须干枯了,树木的枝叶干枯了,营养向果实、种子和主干内贮藏。这时候动物的活动状况怎么样啊?秋后的兔子拼命地吃,把身体吃得肥肥的、壮壮的,积聚营养,准备过冬需要。秋季的狗熊食欲极好,体重猛增,是一年中最胖的时候,为什么啊?要积聚脂肪,储备营养,准备冬眠了。因此古人就认为,在秋季,是气的内收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于是在五化这一栏中用了“收”字,用什么字代表自然界这种气的内收运动啊?用金属的“金”字,因为金属密度大,质量重,象征着收敛、密集。我刚才说过,园林师傅告诉我,在深秋的时候,才是给葡萄剪枝、施肥的时候,把它的枝条和根须剪断、碰断了,再也不会流出营养液了,因为营养已经向枝干和果实中内收储藏了。肺把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肺还要呼气,但五行中又有五行,肺的生理功能也应当是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中,以内收运动为主。所以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气的内收运动,和金气的运动趋向一致,所以肺和金气相对应。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着北方的时候,俯察地理,地面为冬季。在这个季节,气候寒冷,万物深藏,埋在土里的种子,千万不要发芽,发芽就会被冻死。大树的小幼芽,藏在树木里,千万别露头,露头就会被冻死。冬眠的动物,藏到山洞或树洞里,都冬眠了。古代的人类也过着早睡晚出的,叫做猫冬的生活。所以就在五气一栏中用了“寒”字,在五化一栏中用了“藏”字。古人观察到,在这个季节,动植物活动的状况,认为这是气的潜藏和下降运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用什么样的字,代表气的潜降运动呢?用“水”字。我们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五材中,水是指哗哗的流水,在五行中,水代表气的潜藏下降运动。在人体,对应的是肾,肾是藏精气的,这就是藏;又是主管水液代谢的,代谢后的水液是要下降排出体外的,都和水气潜藏下降的运动趋向相一致。
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随着地面上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气的展放运动和上升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下降运动,周而复始的交替轮换,于是地面上的气候有了风、热、燥、寒的有序变化,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老、已的生命历程。《黄帝内经》最初讨论这个规律的时候,只有四行,因为只有四季啊。你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的就是四气,而不是五气,春气“发陈”,夏气“蕃秀”,秋气“容平”,冬气“闭藏”。可是当四行和阴
阳结
合起来的时候,人们注意到,气的展放运动和上升运动,是气的
阳性
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潜降运动,是气的阴性运动,气的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中间会有一段平稳的过渡。这就像我们往空中扔一个皮球,当这个皮球升到最高点要转为下降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停顿一样。这个过渡时段,是在夏季的最后18天,《黄帝内经》把它叫“长夏”。
在长夏,阴雨连绵,
暑热
未退,秋风未至,气候闷热潮湿。人们有什么感觉?就像北京人所说的桑拿天,不像春天那么舒展,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不像秋天那么清爽,不像冬天那么凛冽。这个时候植物在干什么?植物已经开花结果,果实正在逐渐成熟。动物在干什么?动物已经
怀孕
,
胎儿
正在逐渐长大。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处于化育下一代的过程。于是就在五气这一栏中用了“湿”字,在五化这一栏中用了“化”字。这个时候,气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相均衡,气的展放运动和内收运动相均衡。自然界的气处于相对稳定的、平稳的状态,古人就用“土”字来代表气的这种运动状态。所以在五材中,土是指化育万物的广博土壤,在五行中,土代表的是气的相对平稳的运动状态。于是,就有了五行。
再后来人们又发现,不只是夏末气的运动是相对平稳的,当气的运动由春季展放转为夏季上升的时候,由秋季内收转为冬季潜降的时候,由冬季潜降转为第二年春季展放的时候,气的运动都有一段相对平稳的过度,分别在春季、秋季和冬季的最后18天。于是古人又说了一句话,这就是“土旺四季”。
《黄帝内经》并没有直接说“土旺四季”这句话,这句话是人们根据《素问·
太阴
阳明论》所说的“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推导出来的。这里的“季”字,不是季节的“季”,而是伯仲叔季、孟仲季的“季”,伯仲叔季是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小;孟仲季是对一个季节早中晚的排序,比如孟春是早春,仲春是春季的中间阶段,季春是春季的最后阶段。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季春、季夏、季秋、季冬这四个“季”,都是土气占主导地位的时候。这样4个18天合起来是72天,其他四气各主时72天,合起来是5个72天,正好是360天,是斗历,也就是星历的一年。但在《黄帝内经》里只有长夏,没有长春、长秋、长冬这样的名称。因为长夏最能代表土气平稳的特征。
我们开始讲五行的时候,引用过《黄帝内经》中的话,“五气运行,各终期日”,“五运更治,上应天期”,意思是说,气的五种不同运动趋向,各自主管的时间,是有固定天数的。这个固定的天数,现在就有了答案,就是各自主管72天。
长夏在一年之中居于中间阶段,所以在方位上说它居于中央。不过这就不是斗柄指向的问题了,而是一年的中央阶段。一般只是说土居中央,并且以长夏为代表,排在木火和金水的中间,不强调方位。所以那个乡镇医生,就把一小堆黄土放在诊室的中央,来代表中央土。土气对应人体的
脾胃
,脾要升清,胃要
降浊
,升和降一定要平衡协调,胃不降就呕吐,脾不升就
拉肚子
。所以脾胃的气要在升降中保持稳定,这就和自然界土气的运动特征相一致。所以脾胃就和土气相对应。
运动
,
五行
,
黄帝内经
,
黄帝
,
内经
,
五行学说
相关帖子
•
【每日选读】五行
•
人体五行生克图
•
不理解五运,六气,五行的区别联系就无法理解《运气七篇》
•
转昆仑大士:六经爻位之说
•
《内经》与佛教也有关系吗?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阴阳五行是超迈古今的,关于宇宙自然的科学认知体系
•
阴阳五行是超迈古今的,关于宇宙自然的科学认知体系
•
十二经纳天干地支与十二正经井荣俞原经合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