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34|回复: 0

国医大师程莘农---针灸临床的选穴处方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4 2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4-22程莘农世针针灸培训中心

针灸临床的选穴处方要点

程莘农,男,汉族,1921年8月出生于江苏淮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世针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名誉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和师带徒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幼承家学,后于1936年师从著名老中医热病专家陆慕韩学习内科和妇科,1948年获民国考试院中医师证书,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医本科进修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之一“经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在60多年从事中医内、妇、针灸医疗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临床、科研经验;对中医温热病舌诊有较深的研究,在针灸基础理论研究、针灸选穴、针刺手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数十年如一日,勤于临证,钻研古籍,博采众长,主张实践与理论并重,对《内经》、《难经》等古代中医典籍有所研究,写出“难经语释”、“难经概述”等文章。主编了《简明针灸学》、《中国针灸学》(中、英文本)、《针灸精义》(印度印行,英文版)、《针灸疗法》等十几种论著。在针灸临证时他重视辨证论治,贯彻理、法、方、穴、术的统一性,针刺手法高超独特,认为用药用穴都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穴位和中药的作用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的针灸治疗,虽不同药物治疗,但选穴处方和决定手法的操作,同样的不能离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一一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就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通过望诊(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舌苔等)、闻诊(听病者的声音、闻气味等)、问诊(询问病史和现状)、切诊(诊脉腹诊)等四诊,来辨别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属表、属里、属虚、属实。通过这样的分析,以确定病的部位、性质、辨明症候,然后立法选穴处方,当针、当灸、当补、当泻,进行治疗。
但是针灸治疗毕竟不是用药,而是用穴,十四经穴位有三百六十一个,再加一些经外奇穴,要在短时间内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困此,我们在临床上要将选穴处方做好,首先应了解输穴的特点。每一个输穴所在部位都可以治疗所在局部的表面、内脏疾患和附近疾患。除此以外,每一个输穴还有他的不同属性和特性,即是输穴属于哪一条经的在主治上都有他的共同点,属于哪经的穴都可治它本经的病。另外,每一个输穴在治疗上除共同点外还有它的特殊作用。下面再分别来回顾。
1、十四经输穴共同的主治特点
属于哪一经的输穴在主治方面都有它的共同点,属于哪一经的穴就治哪一经的病,特别是肘膝以下的输穴,现将各经主治特点简介如下:
1.1手三阴经
①手太阴肺经输穴主治喉、胸、肺部疾患。
②手厥阴心包经输穴主治胸、心、胃部疾患及神志病。
③手少阴心经输穴主治胸、心部疾病及神志病。
1.2手三阳经
①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主治头、项、眼、耳、鼻、喉病、神志病、发热病(治头以背面为主)
②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主治头、耳、目、喉、胸胁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侧面为主)
③手阳明大肠经输穴主治头、面、眼、耳、鼻、喉、齿部疾患及发热病(治头以正面为主)
1.3足三阳经
①足太阳膀胱经输穴主治眼、鼻、头、项、腰、背、后阴部疾患、神志病及热病(治头身以背面为主)
②足少阳胆经输穴主治目、耳、鼻、喉、胸胁部疾病及热病(治头身以侧面为主)
③足阳明胃经输穴主治头、面、鼻、口齿、喉部疾患、神志病、胃肠病、热病(治头身以正面为主
1.4足三阴
①太阴脾经输穴主治胃肠疾患及生育、小便疾患(以肠胃疾患为主)。
②足厥阴肝经输穴主治生育、小便及胸胁、目疾(以生育小便为主
③足少阴肾经输穴主治生育、小便病,又主肠部及咽喉的疾患。
1.5督、任二脉:除了某些穴如关元气海人中百会等穴,具有全身性作用以外,一般穴的主治皆以治疗局部病为主。
2、输穴的特性(包括经外奇穴)
一经的输穴在临床主治方面还有其他的特殊作用,如合谷为汗穴,内关为吐穴,丰隆为痰穴,气海、关元为补元气之穴,足三里为保健穴,人中能开窍,廉泉治不语等等。例如、经外奇穴,印堂惊风,太阳治头痛气喘喘症等。此外还有以下几类输穴的特性。
①络穴:人体的脏腑互为表里,络穴对表里经有联络作用,如因本经疾患而影响其相互表里的经脉脏腑时,取用络穴治疗最为恰当。
②五输穴:五输(井、荥、俞、经、合)穴,是以五行学说来表示,每条经脉中数个输穴的特性,以应用于临床,同时,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理在治疗中应用比较多。
③穴:原穴是脏腑真气,输注于经络的穴位。故“五脏六腑之病,皆取其原”。十二经的原穴在六腑(阳经)系单独存在,在五脏(阴经)则与五输穴中的“俞士”穴互用。在临床上对脏腑疾患用原穴有较好的效果。
④郄穴:郄穴指人体经脉中的间隙,为气血汇集之处,如病情较重而急的,针刺郄穴有疏通气血的显著效果。
⑤募穴:募穴是在本脏的经气聚集部位,凡属内脏疾患经久不愈的,募穴有显著的疗效。
⑥背俞穴:背俞穴是内脏之气所输注的孔穴,故亦为治疗脏腑疾患的重要穴位。俞穴与募穴有阴阳之别,募为阴、俞为阳,是适用于与内脏有关的各部疾患。
⑦八会穴:人体的气、血、脏、腑、筋、脉、骨、髓之气各有所会,凡属某一种组织或脏器的病变,均可采用其有关的会穴。(附表一)
八会穴表

⑧交会穴:十二经与奇经八脉的循行,常是相互交错,并不是孤立的,因此有许多输穴,是两经以上的经气交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其所交会经脉的疾病。(附表二)

3、选穴处方的具体运用
输穴的特点已在前面介绍,掌握这些特点,在临床上即可灵活运用。在选穴处方具体运用,综合起来,可分以下两大类型,即局部取穴与按经取穴。这两大类型几乎可以包括各种取穴方法,特别是按经取穴最为重要。
3.1局部取穴
这一类型取穴方法的特点:是以每个腧穴在什么地方就治什么地方的病症,换言之,即是哪个区域有病,就在哪个区域来取穴,这种取穴方法不仅治疗局部体表的疾病,并且能够治疗局部体内脏器疾患(胸、腹、背部)。这一方法的应用甚为广泛,并且易于掌握,也可以单独应用。但遇到较复杂的疾病,则不及按经取穴,二者可以配合应用,具体方法概括的可分以下三点:
①输穴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以局部直接患处为主(除重要器官及较大血管外),即是哪里疼痛,就在疼痛处针灸,这是符合古人“以痛为输”的原则,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只适用于痛证。
②近取穴:这一取穴的方法可分为局部较近区域或较远区域取穴,如眼痛取攒竹、睛明,鼻病取巨髎(口)、迎香,耳痛取听宫、听会……等,这些都是在患部的局部附近取穴。如鼻病取上星、通天,头痛取风池、风府,胃疾取章门、天枢……等,这些都是在患部的局部较远的区域取穴,但是头痛仍不离头部,腹部仍不离腹部(包括背部),还是不脱离局部范围。
③俞取穴法(腹背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以脏腑特定穴位为基础,虽然“募”、“俞”一在腹,一在背,但是这些穴位,亦不离乎脏器所在局部,如胃募中脘,胃的背俞穴胃俞,肺募中府,肺的背俞穴肺俞……等等。
在临床上治疗胃病取中脘或取胃俞,仍然是以脏器、局部为主,如果中脘、胃俞同时并用,即是“俞募取穴”,符合古人“从阳引阴,从阴引阳”的原则,后世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演变为“腹背取穴法”,即是不专以脏腑特定穴位为基础,如胃痛腹部取梁门、背部取胃仓等等,尤为灵活。
以上三种取穴方法虽各有不同,总之,皆属于局部取穴的范畴。
3.2按经取穴
这一类型的取穴方法,较为复杂,也是非常重要的取穴方法,要掌握这种方法必须充分了解脏腑生理、病理,经络循行路线,阴阳、五行、表里关系,输穴的特性等等,才能掌握,灵活运用,故较局部取穴为困难,临床上运用,治疗复杂的疾病效果较局部取穴为高。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
①本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本经输穴治疗的共同特点而应用的(特别是肘膝以下的穴位),如肺经疾病,则取肺经的太渊经渠列缺尺泽、孔最等;如胃经疾病则取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取本经中任何一穴、二穴都可,不受限制,收效亦宏,故应用广泛,多与局部取穴配合应用,为初学者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
②异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或按脏腑、阴阳、表里关系,或按脏腑、五行、属性关系而应用的,如肺经疾患可取阴阳表里关系的大肠经穴治疗,亦可取脏腑、五行属性的关系脾、胃(属土、土能生金)经穴,或肾和膀胱(属水,金能生水)经穴,临床运用便较灵活,但是仍根据输穴共同治疗特点的原则的。
③五输(五行穴)取穴法(母子补泻法):这一取穴方法是以每经特定五行穴位(井、荥、俞、经、合)为基础,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辨清症候属虚、属实,然后再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以取穴治疗。补泻方法,具体可分为本经补泻与异经补泻二种。
本经补泻法:如肺经疾病属虚的补本经俞土穴太渊(因肺属金、土能生金、土为肺之母),属实的泻本经合水穴尺泽穴(肺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肺之子),即是符合“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
异经补泻法:这一方法是结合脏腑五行关系而运用的。如肺(属金)经疾患属虚的可以补异经脾(属土,土能生金))经的俞土穴太白,属实的可泻肾(属水,金能生水)经的合水穴阴谷等。
以上的取穴都较精,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时非熟练不可。
④经取穴法:这一取穴法方法可分为两种:
第一,数经并用取穴法,临床上遇到一些疾病属于多经病变,不能完全根据本经及五行的关系治疗,可酌用此法,如昏厥病人(中风中暑等)刺十二井,中风瘫痪病人手足三阴三阳经穴都可酌量选用等。
第二,交会穴取穴法:有的病经诊断后确属多经病变,但尽量采取穴少而效宏,则以十四经脉交会的穴位为好。如诊得肺、脾、肾、任脉四经病变,则取一个中极穴即可(参阅附表三)。
⑤郄穴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主要是根据输穴的特性,适宜于急性病症,如胃病急性发作,可取胃经郄穴梁丘;疔疮可取心包经郄穴郄门等是。
⑥原络配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根据脏腑表里关系及输穴特性而应用的,主要是以取发病本经的原穴为主,再取相表之经的络穴为客,例如肺经与大肠经合病,以肺经为主,则先取本经的原穴太渊,再取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穴;以大肠经为主则先取大肠经原穴合谷,再取肺经络穴列缺治疗之……。这种方法适应相表里两经合病,同时有两经病症状表现者。
⑦八会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根据脏腑生理为主,结合了输穴的特性,如一切气病(如气喘、气短等)皆可取气会膻中穴。如一切血症(如吐血便血血崩等)皆可取血会脑俞穴等是。
⑧八脉交会取穴法:这一取穴的方法,是属于奇经八脉的八个交会穴位。分四组应用,例如心、胸、胃部疾患,则取公孙、内关。肺系、咽喉、胸膈部疾患,则取列缺、照海,配合应用,取穴虽简,收效亦宏,确是古人临床经验的总结(参阅附表四)。
⑨左右取穴法(交叉取穴法这一取穴方法是“左取右,右取左”,即取病处对侧经穴的方法,例如左侧牙痛用右合谷,右侧牙痛用左合谷,……等类方法,是根据经脉交叉而应用的。
⑩按时取穴法:这包括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子午流注的取穴方法,是以五输结合干支配穴的。灵龟八法的取穴方法,是以八脉交会穴结合干支配穴的,这种方法以脏腑气血流注为主(另有专书、专题介绍,可参看《经络学说简编》
上列取穴方法种类虽多,但皆属于按经取穴范畴。
(附表二)输穴分类表

附注:①郄穴尚有阳蹒脉一跗阳;阴蹺脉一交信;阳维脉一阳交;阴维脉一筑宾四穴。②络穴尚有脾之大络大包穴。
(附表三)交会穴表


(附表四)八脉交会穴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