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灵枢针灸袁医生的博客
›
仲景大小汤辨要
返回列表
查看:
107
|
回复:
0
仲景大小汤辨要
[复制链接]
袁医生
袁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5 04: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15-03-27张保伟
经方
家园
仲景大小汤辨要【转摘】
作者/张保伟 转摘/刘志龙
摘妻:
张仲景
在《
伤寒论
》与《
金匮要略
》中,以大小成对命名
方剂
者共有六对。其命名的基本条件①凡名同者,其问必有联系;②大汤其药力强,治疗的病情重;小汤其药力弱,治疗的病情轻。理解仲景大小汤的含义,对理解仲景汤方命名规律及临床辨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仲景;大
小柴胡汤
;大
小青龙汤
;大小陷胸汤;大小
承气汤
;大小
建中汤
;大小
半夏
汤
张仲景《
伤寒
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以大小成对命名方剂者,计有六对,即大小
柴胡
汤;大小青龙汤;大小陷胸汤;大
小承气
汤;大小建中汤;大小半夏汤。理解仲景大小汤的含义,对理解仲景汤方命名规律及临床辨证应用大小汤具有重要意义。此就六对大小汤的主要区别论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
1.大、小柴胡汤
二方同条出现于《伤寒论》第103条。原文为:“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
大柴胡汤
下之即愈。”本条的治疗为太阳病过经十余日,
病邪
化热入于
少阳经
,治疗当用和解之法,
医者
误治,多次泻下,所幸患者
正气
尚旺,未因误下造成变证,病邪未离
少阳
半表半里
,仍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服汤以后,若能顺利解除病邪,或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均属正气得药物之助,祛邪于外的表现。也有服用小柴胡汤后,出现“呕不止,心下急”者,这是由于反复误治,邪结已重,小柴胡汤已不能胜任,必须与
大柴胡
汤祛邪为主,方能药到病除。本条也说明大柴胡汤祛邪力量大于小柴胡汤,道出了二方的联系和区别。即二方皆为少阳本证而设,并以邪结的轻重和祛邪力量的大小分为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
一般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腑实的方剂。然从103条“呕不止,心下急”、136条“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以及165条“心中痞硬,呕吐而
下利
”的大柴胡汤主证,均不能看出阳明腑
实证
的标志,“呕不止”、“
心下痞
硬”反而是阳明禁下之证。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和205条“
阳明病
,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即为明证。柯韵伯日:“此热结在
气分
,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也。若热结在胃,则蒸蒸发热,不复知有寒矣。热结在里,故去参、甘之温补,加枳、芍以破结。按大柴胡汤是治疗半表半里气分之下药,并不言及
大便
硬与不大便;……且下利则地道已通,仲景不用
大黄
之意晓然。若以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不亦谬乎?大、小柴胡,俱是两结表里之剂,大柴胡主下,小柴胡主和。和无定体,故小柴胡除柴胡、
甘草
外,皆可进退;下有定局,故大柴胡无加减法也。”明确指出二方皆为少阳半表半里而设。
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并不是治疗少阳兼阳明腑实的方剂,而是治疗少阳本证重证的方剂。然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因此,《伤寒论》中大柴胡汤的
病机
是邪传少阳,邪实而正不甚虚,与小柴胡汤同为治疗少阳本证而设,但小柴胡汤祛邪兼以扶正,治疗范围较广,不管病在何经,只要见到少阳一证,即可用之;而大柴胡汤专为祛邪而设,治疗范围固定。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小柴胡汤之所以分大小,全在邪结之轻重和祛邪力量之大小,与是否兼阳明腑实毫无关系。
2.大、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见于《伤寒论》第38条、39条,是治疗“太阳
中风
,脉
浮紧
,发热,
恶寒
,身
疼痛
,不汗出而
烦躁
”的主方。其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则是治疗溢饮在表的变法。小青龙汤见于《伤寒论》第40条、4l条,是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方剂,其主证为“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和“干呕,发热而咳”。按通常之理解,大青龙汤是治疗表寒里热的方剂,小青龙汤是治疗表寒里饮的方剂,二者治证有同有异,同者可比,异者难较,怎分大小?不知大青龙之里热,其根源在于
寒邪
闭表,
寒闭
愈重,里热愈甚,表寒随汗而散,里热则无生成之源。小青龙之里饮,虽有素有里饮内停之因,也有寒邪闭表,
阳气
不宣,饮邪内生之理。不论饮邪因何而生,辛温发汗,饮邪必将随汗而散。因此,二者大小之分,分于表寒。寒邪闭表重者,用大青龙汤峻发其汗,
麻黄
用至6两;寒邪闭表轻者,用小青龙汤轻发其汗,麻黄仅用3两。龙者,阳物而治水,是为水神,大青龙汤发汗力峻,服后汗出较多,犹如龙升雨降,
郁热
顿除;小青龙汤发汗力缓,犹如天降甘露,其温渐降。又如真龙天子,风调雨顺,王莽,蛇也,是为小龙,天不为雨,而降之于甘露。西汉之传说,东汉末年之仲景当近而闻之。
大、小青龙汤同治一病,见于《金匮要略?痰饮
咳嗽
病脉
证并治第十二》,原文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注者皆以大青龙汤发汗兼清郁热,小青龙汤发汗兼温化里饮解之,非也。溢饮乃
水饮
流行于四肢肌肉,近于体表,此时若能随汗而出,则不能停留而成为溢饮之病,若不能随汗出表,则停而为溢饮之疾。正如张仲景所言:“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谓之溢饮。”其与里热、里饮有何关联?治疗之法,发其汗即可。其水饮重者,用大青龙汤峻发其汗;其水饮轻者,用小青龙汤缓发其汗。如此简单明了之机理,定要把里热、里饮杂揉其中,溢饮之含义何在哉?后世强差圣意,恐亦仲景组方之时始所未料。
或曰:若以表寒分大小,麻黄用量分峻缓,
麻黄汤
中麻黄用量也为3两,正与小青龙汤同,当作何解释?曰:麻黄汤为单纯寒邪闭表,病情简单,人力可为,药物可治;大、小青龙汤证有兼夹,病情复杂,人力不能为,故求助于神,此在东汉之时,乃情理之中。
3.大、小陷胸汤
二方皆为热实
结胸证
,病变部位都在胸脘,均为无形热邪与有形之邪互结而成,故均以陷胸命名其方。陷胸者,陷下结于胸脘之邪也。正如成无己所说:“
结胸
为高邪,陷下以平之,故治结胸曰陷胸汤”大结胸证病情重,以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为主证,因于水热互结,故以大黄、
芒硝
、
甘遂
泻热逐水,其力极峻,方名大陷胸汤;小结胸证病情轻,以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其脉
浮滑
为主证,因于痰热互结,故用
黄连
、半夏、瓜蒌实
清热
化痰开结,其力较缓,故命名为小陷胸汤。大陷胸汤证“心下痛,按之石硬”比之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说明邪结程度之轻重悬殊。况大结胸证尚有“从心下至
少腹
硬满而痛不可近”的情况,病变范围远比小结胸证之“正在心下”为广。因此,大、小陷胸汤之分,分于病变程度的轻重和病变范围的广狭,其所选药物逐邪之力亦无与伦比。
4.大、小
承气
汤
二方皆治疗阳明腑实证,病位皆在肠,所以以承气命名者,
六腑
以通为用,通下邪实
燥结
,使
胃肠
之气得以下行,
疾病
乃愈。正如柯韵伯所说:“夫诸病皆因于气,腐秽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此承气之所由。”方有执亦云:“承气者,承上以逮下,推陈以致新之谓也。”两方均用大黄攻积导滞,荡涤胃肠,推陈致新,泻热去实;
枳实
、
厚朴
行气通腑,承顺胃肠之气,故均以承气名汤。然二方所治之证,轻重悬殊,小承气汤原文仅言大便硬,谵语或微烦,
大承气汤
则必待燥屎形成而后用,其神志症状轻则心中懊依而烦,重则喘冒不得卧,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并有急下存阴之用法。由于病情的轻重悬殊,故
用药
剂量
与方法也异,小承气汤用厚朴2两、枳实3枚,三物同煎,大黄之泻下力弱;大承气汤用厚朴半斤、枳实5枚,后下大黄,泻下力峻,并配芒硝助大黄泻下之功,其攻积导滞和利气通腑之力均远胜于小承气汤。正如罗美引柯韵伯方解云:“方分大小,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泻下也,因名曰大;味寡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
胃气
也,因名曰小。且
煎法
更有妙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孰者气纯而和缓。”从药物比例、用量与药味多少和大黄同煎后下,论述了两方之区别,可谓得仲景心者也。因此,承气汤之分大小,实与攻邪之力呈正相关。
5.大、小建中汤
二方皆治疗
脾胃
虚寒腹中痛证,方名建中者,脾胃同居
中焦
,中焦脾胃虚而生寒,必以建中气为治。正如尤怡所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二者虽皆以建立中气为目的,都治疗中焦虚
寒证
,但病变范围,虚寒程度截然不同。小建中汤仅见腹中痛,大建中汤则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因此,小建中汤仅用
桂枝
、
生姜
通阳,
芍药
、
饴糖
缓中止痛,甘草、
大枣
健脾
益气,其
药性
均较缓和;而大建中汤则以
蜀椒
、
干姜
大辛大热之品温中止痛,
人参
、饴糖甘缓建中,其药物补力、热力都远胜于小建中汤。因此,大、小建中汤大小之别,在于其温补之力。
6.大、小半夏汤
两方皆以半夏名方,半夏为
主药
之旨明矣。半夏在《
神农本草经
》中列为下品,其气味辛平有毒,未言止呕之功能,然综观仲景治呕诸方,皆用半夏,是仲景对本
草药
性理论之发展。
陈修园
云:半夏“辛则能开诸结,平则能降诸逆也。……仲景
呕者
必加此味。今人以半夏功专
祛痰
,祛痰却非所长。故仲景诸方加减,具云呕者加半夏,
痰多
者加
茯苓
,未闻以痰多加半夏也。”可谓深研仲景药性者。大小半夏汤,均以治疗呕吐为主,小半夏汤用于治疗痰饮呕吐,饮之产生,源于
脾胃虚弱
,运化功能失职,水谷不化精微,停而为饮。因脾胃虚弱程度较轻,故不用补益之品,仅用半夏降逆,生姜散饮和胃,即能恢复脾胃功能。然仲景并非用本方专治痰饮呕吐,而是把本方作为各种呕吐的统治方,所以有“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之论。大半夏汤用于治疗胃反呕吐,胃反之因,注者多认为是中焦虚寒,实难合仲景原意。仲景只言胃反,并非明言寒热,何得虚寒之机?或曰:从方测证,半夏辛温、人参甘温,何言不是虚寒?曰:误矣!细读《
神农本草
经》,半夏辛平、人参甘温,仲景用此二药,半夏专主止呕,人参长于生津。观仲景方后加减,呕者必加半夏,渴者不离人参,仲景用药,悉遵《
本经
》,后世
本草
,仲景曾见乎?据此,则大半夏汤当为脾胃虚衰,
胃阴
枯竭所致,脾不运而胃不滋,故饮入之食物不能下行,入而复出,则为胃反。仲景用半夏降逆止呕,用人参、
白蜜
滋阴
润燥,共成滋阴通降之方。二者病情有异,似无必然联系,然仲景具用半夏开结,是其所同。胃反重而呕吐轻,故仲景治疗胃反用半夏2升,名之曰大半夏汤,治疗其他呕吐用半夏1升而名之小半夏汤,其止呕之力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仲景以大小成对命名方剂,有两个基本条件。其一,凡名同者,其之间必有密切联系,治疗之主证必然相同,若各治一证,甚至南辕北辙,何以分大小。不同的事物,是无法简单以大小作比较的。其二,就仲景六对以大小成对命名的方剂来看,大汤所治疗的病情重,其
汤药
力强,小汤所治疗的病情轻,其汤药力弱。治仲景之学者,当时刻以探求仲景本意为己任,不能望文生义,以当今本草理论妄释仲景组方之理,如是,则仲景之门,终生不能人矣。
参考文献:
罗美.古今
名医
方论[M].北京: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1994.85.
张保伟,金培祥.《伤寒论》中大柴胡汤到底有无大黄[J].国医论坛.2001,16(6):4—5.
王庆国.伤寒论(自学考试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O00.39.
李培生,
刘渡舟
.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4 .
陈亦人.伤寒论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800.
刘渡舟.伤寒论辞典[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26.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81.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3.
陈修园.
神农
本草经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45.
【本文由经方家园(微信号jfjyvip)编校发表,
图片
来源于网络,请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投稿邮箱:lichongyu103@163.com,跟帖交流请点击文章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经方家园论坛和网友们面对面交流跟帖切磋互动或者给本微信平台留言】
柴胡
,
小柴胡汤
,
半夏
,
大柴胡汤
,
小青龙汤
,
大柴胡
相关帖子
•
论寒湿困脾治法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七:治无病需补养例
•
治男性青年女性化一例
•
燥症能用半夏吗
•
经方治头晕高烧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奶癣一例(《金匮》苦参汤 )
•
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
•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