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灵枢针灸袁医生的博客
›
风淫皮肤
返回列表
查看:
324
|
回复:
0
风淫皮肤
[复制链接]
袁医生
袁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5 18: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风淫
皮肤病
证治
2015-02-10徐宜厚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
一、风的含义与演变
风的含义,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综合有关记载,风的含义与演变主要集在六个方面:一是形声字,虫为形符,凡为声符;二是风乃天地之使;三是阴阳怒而为风;四是八方之风,标志四季的律书;五是虫八天孵化而出;六是风淫末疾等。此外,风还可以作为地名、国名、官名、鸟名、诗赋名等。
在中医学领域中,将四时不正之气致病者,为淫或邪,
内经
有
八风
之说,东风名和风,伤在肝,外病在筋;东南风名熏风,伤在胃,外病在肌,南风名热风,伤在心,外病在脉;西南风名温风,伤在脾,外病在腹;西风名商风,伤在肺,外病在脾;西北风名凉风,伤在
膀胱
,外病在
营卫
;北风名寒风,伤在肾,外病在骨;东北风名阴风,伤在
大肠
;外病在胸胁。由此说明,方隅时令与
脏腑
合而相感的理念,同时进一步强调脏腑内虚,八风得而中之,也就是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非空言也。
结合临床实践,风淫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六淫之一;二是病症之名。
从病因而论,强调风淫易与它淫结合的一种特殊型、亲和性。如风淫与寒淫合则为风寒;风淫与热淫合则为风热;风淫与湿淫则为风湿;风淫与火淫则合为风火;风淫与温淫合则为风温;风淫与暑淫合则为暑风。此外,还会出现高热生风、
血热
生风、痰浊生风、液燥生风、
血虚
生风、久病生风以及破伤之风等等。由此窥测古人以风作为病名的理由,可能有四:
(一)风数行而善变,善变而以风名之为风
隐疹
,风毒肿等。
(二)风性向上,头面目病多以风名之,白屑风、面游风、肺风
粉刺
等。
(三)风性散郁于肌表,以风名之,麻风、
紫癜
风、风疹等。
(四)四时不正之气而致病者,多以风名之,风
瘙痒
等。
二、风淫病症举要
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首次按心、肝、脾、肺、肾、胃列举了36种风症。
心经 大麻风、
蛇皮
风、脱根风、
鱼鳞
风、邪昧风、血风等。
肝经
鹅掌风、鼓槌风、
血痹
风、糍糕风、
痛风
、癫风等。
脾经
半肢风、软瘫风、紫云风、
干癣
风、刺风、痒风等。
肺经
白癜风
、蛓(音刺)毛风、历节风、壁泥风、疹风、痖风等。
肾经
冷风、漏蹄风、
蛤蟆
风、
核桃
风、热风、水风等。
胃经
雁来风、疙瘩风、鸡爪风、蝼蝈风、郸(音旦) (音衣)风、虫风等。
清代沈金鳌也有类似提法,从
皮肤科
的角度有头风多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厉风颈项斑剥,楂风面生米点,肝风两睑湿烂,肾风
阴间
湿痒
,虚风风寒湿痒,血风
阴囊
湿痒,
脾风
赤白瘢癣,肌风遍体瘙痒,体风身生肿毒,大风成片烂疮等。
上述诸多风症,有的较为熟悉,有的比较陌生,尚待进一步研究。
现结合皮肤科的临床现实,较为常见的风淫皮肤病主要如下:
(一)头面区域
白屑风、头风白屑、眉风癣、面游风、油风、肺风粉刺(肺风指鼻红,属肺热、粉刺指粉疵属脾经)赤白游风、驴嘴风(
血管
性
水肿
)、游风、唇风、风癣(单纯
糠疹
)、虫舌风(舌下
脉管炎
)
(二)四肢区域
鹅掌风、掌心风、腿游风、四弯风、风疽(小腿
静脉曲张
性
湿疹
)、漏蹄风(足穿通性
溃疡
)鹅爪风、冻风、裙边风、痛风等。
(三)躯干、前后阴区域
血风疮、钮扣风、风隐疹、乳头风、土风疮、肾囊风、风疳等。
(四)发无定处
赵炳南教授对风淫皮肤病的治疗,既有常规
用药
,又有另辟蹊径,特别适合后者,给我们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归纳有三:一是辨病位,病位在肤表,急性期居多,方选荆防方;病位在
腠理
,慢性期为主,方选
麻黄
方;二是辨皮损,皮损肥厚状如
苔癣
,方选全虫方;皮损暗红粗糙,抓痕明显,方选搜风
除湿
汤;三是辨体质,
过敏
性体质者方选多皮饮。
与此同时,我在阅读医籍中发现,风淫皮肤病的用药,有六大特征:
(一)风药味多辛,性宣散走窜,诸如散邪、搜风、通窍。
(二)风药多升,具有升阳散火,引经上行的功效。
(三)风药多燥,既能
燥湿
,但多用又能
伤津
耗液。
(四)风
药性
味分辛凉、辛温两大类。
(五)风药各有不同的归经,如
羌活
入太
阳经
、
白芷
如
阳明经
、
柴胡
入
少阳经
、
细辛
入少
阴经
等。
(六)植物性风药,与动物性风药所走途径不同,
防风
、荆芥、羌活、柴胡均走表,向上;
蜈蚣
、全虫、
僵蚕
、
地龙
均走
经络
,向里。
此外,在植物性风药,难以达到预期疗效时,必要加用矿物性药物,从而达到息风的目的。如生
石决明
、
代赭石
、磁石等。
综合上述,我将风淫皮肤病的治法归纳八个方面
(一)除湿
祛风
法:
代表病种:急慢性湿疹、
扁平苔藓
、瘙痒病。
主要
方剂
:消风散、羌活胜湿汤、藿朴夏苓汤等。
常用药物等:荆芥、防风、
秦艽
、羌胡、白鲜皮、
茯苓
皮、
藿香
、苡仁、六一散、
车前子
草、牛蒡子、苍
白术
等。
(二)
清热
除风法
代表病种:急性
荨麻疹
、玫瑰糠疹、点滴状
银屑病
。
主要方剂:双解
通圣散
、荆芥
连翘
汤、
桑菊饮
、防风
解毒
汤等。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银花、
生地
、
丹皮
、
蝉衣
、牛蒡子、
大青叶
、
桑叶
、
白茅根
、竹叶、
浮萍
、
地骨皮
。
(三)凉血祛风法
代表病种:急性
皮炎
、
中毒
性红斑、多行红斑等。
主要方剂:凉膈散、凉血消风散、
百合
地黄
汤等。
常用药物:生地、丹皮、
紫草
、银花、白
蒺藜
、大青叶、
水牛角
、焦山栀
(四)养血祛风法
代表病种:慢性盘状
红斑狼疮
、离心性环状红斑、毛发病。
主要方剂:
炙甘草汤
、七宝
美髯丹
等。
常用药物:
当归
、
白芍
、荆芥、防风、制
首乌
、
苍耳子
、
川芎
、
藁本
、
熟地
、
桑葚
子、
菟丝子
等。
(五)化瘀祛风法
代表病种:
结节性
红斑、慢性丹毒、
结节
性
痒疹
等
主要方剂:
桃红四物汤
、乌蛇搜风汤、复元活血汤等。
常用药物:当归、
丹参
、
赤芍
、
乌梢蛇
、
三七
、地龙、丹皮、
苦参
、蝉衣等。
(六)散寒祛风法
代表病种:
银屑
病、
冻疮
、冬季
皮肤瘙痒
病。
主要方剂:
当归四逆汤
、四物
麻黄汤
。
常用药物:制附块、上
肉桂
、
仙灵脾
、麻黄、
桂枝
、当归、
蛇床子
、
生姜
皮、防风。
(七)固卫御风法
代表病种:慢性荨麻疹、
皲裂
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
主要方剂:
补中益气汤
、
玉屏风散
。
常用药物:生熟地、当归、天
麦冬
、
黄芪
、炒白术、
山药
、
蛤蚧
、白蒺藜等。
(八)润燥祛风法
代表病种:老年性皮肤
瘙痒症
、手足皲裂。
主要方剂:养血润肤汤、祛风
地黄丸
等。
常用药物:天麦冬、
鸡血藤
、制首乌、
女贞子
、
旱莲草
、山药、
石斛
、枣皮、
山茱萸
、白鲜皮、
钩藤
等。
三、讨论与体会
(一)风淫袭肤 治分层次
风淫所致皮肤病的治则常见有消风、祛风、搜风、驱风、疏风、熄风六个方面。根据字的原始含义,六者既有轻重的不同,又有功能的各异,我认为按皮肤病的病位与新旧排序如下:皮肤病在肌表、经络宜消风、祛风、疏风;皮肤病在脏腑,宜搜风、祛风、熄风。
(二)攻邪之时 需审不足
《医原记略》说:“风为阳邪,善变而数动,此是不定中之定论……不足者必兼补托,切不可一见客邪,率用发散……业
医者
,亟宜猛醒,必查风之来源也”。我对不足者,分四类,气不足者加黄芪、
党参
、白术;血不足者加制首乌、
阿胶
、桑葚子;阴不足者加干地黄、黄精、石斛;阳不足者加
附子
、肉桂、
巴戟天
、蛤蚧。在上述四者不足之中,常加入百合、
枣仁
、淮小麦、天麦冬以及金石重镇之品,对于治疗新旧瘙痒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动物药物 知晓利弊
动物药包括羽虫(禽)、毛虫(兽)、甲虫(龟)、鳞虫(鱼)、 虫(人),由此可见,动物药与虫类药是同义词。
动物药是血肉之品,有情之物,性喜攻遂走窜,
通经
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到。与人类体质比较接近,容易被吸收和利用,其疗效良好可靠,是草木矿石之类功能所不能比拟。不过,对虫类药物的应用尚需注意三点:一是毒性较大的虫药要严格
炮制
后再用,
剂量
宜轻不宜重;二是为了避免虫类药特有的腥臭气味,用时最好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送服,尽量不要直接投入汤剂中,三是外用时直接涂搽患处,应避免破损的皮肤黏膜区域,若发现红肿、水泡或灼热
疼痛
时应立即停用,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皮肤病
,
用药
,
祛风
,
方剂
,
防风
,
瘙痒
相关帖子
•
【2015年11月法布施】济缘冬季养生小方(小防风汤)
•
基本处方一览表,难得的好文!
•
还在为腰痛苦恼?你可能是没看见这几张妙方!
•
从脉用药之十六:左右脉弦硬劲急虚脱例
•
再论学习伤寒论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三:治痈疮例
•
从脉用药之二十五:峻补治麻黄汤证
•
治女外阴瘙痒的好方(答案已公布)
•
经方的精髓是见病知源,非见症用药
•
转帖 泻黄散治疗剥脱性唇炎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