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07|回复: 0

颈性眩晕医案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02: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治疗颈性眩晕医案
  患者患颈性眩晕,出现一过性运动性强烈眩晕,伴颈项后侧酸胀不适,活动稍欠灵。此为颈部筋骨错缝致气血瘀滞。治以活血定眩。温针百会、颈百劳温经活血、促进头项气血流通;刺风池、天柱疏风活血、柔筋止痛。加以舒筋按摩可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牵旋端提法可使筋骨整复,达到治愈。
  孙某某,男,37岁,工程技术人员。2011年3月30日初诊。
  患者因“一过性运动性眩晕8天”就诊。平素长期久坐伏案工作,疏于锻炼。8天前因久坐伏案出现颈项不适,运动欠灵,一过性运动性强烈眩晕,经西医诊治无效。症见体位改变瞬间(如坐位到卧位或卧位到坐立位)出现强烈眩晕,如天旋地转感,持续5~10秒后逐渐缓解,伴颈项后侧酸胀不适,活动稍欠灵;无耳鸣、视力障碍、呕吐、心悸现象,饮食好,眠中易醒,二便调。查体精神较好,面色如常,舌淡红,边少许瘀点,苔薄白,脉弦。颈项肌肉轻度紧张,C3~C4棘突旁开1.0厘米深压痛(),并可诱发明确眩晕感,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CR示颈椎轻度退行性改变,C3、C4棘突向右侧轻度偏歪。考虑因平素久坐伏案而疏于锻炼,致颈项肩背筋肉劳损,气血不调则易疼痛。此番因于久坐,颈项长时间固定不动,筋肉紧张,椎骨偏歪(影像学可知),在较大弧度活动时影响颈部血运,造成一过性脑部缺血则见眩晕。诊断:颈性眩晕。此乃筋骨错缝、气血不调所致,当正骨柔筋、活血定眩。予刺百会、颈百劳,平补平泻,得气后温针灸各1壮;刺风池、天柱,泻法,电针密波刺激10分钟。轻手法舒筋按摩放松颈项、肩背肌肉后,予坐位牵旋端提法纠正C3、C4棘突之偏歪。嘱:睡觉时调整合适的枕头高度,避免过高过低,适当避免久坐伏案,适当加强颈项、上肢功能锻炼。
  二诊(3月31日):诉颈项酸强程度较往日明显缓解,运动性一过性眩晕症状较往日明显改善,仅在起卧瞬间轻度眩晕2~3秒后消失。查体见颈项部肌肉放松,脊椎棘突无明显侧弯压痛,体位眩晕试验(-)。因其颈椎棘突偏歪得到纠正,遂停坐位牵旋端提法,余治疗同前。经5次治疗后颈项不适及眩晕现象完全消除。随访3月并无复发。
  按:颈性眩晕是筋伤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发生于椎动脉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寰枢关节半脱位等各种颈椎疾患之中,以颈项运动性、体位性、发作性眩晕为特点,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当停止活动或方向活动颈项时眩晕现象可很快消失。虽然该症状对人体不会造成明确伤害,但因猝倒导致其他损害时,其危险性会明显增加。
  中医对眩晕解释“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认为其发生主责于肝,旁涉肾、心、脾等脏,病性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实则肝阳、痰浊、瘀血上扰清空,虚则阴精、气血亏耗,精明失养。而虚实之间往往互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很多,《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本病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张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医学正传》曰:“外有因坠损而眩运者,心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经,以散其淤结”,提出“血瘀致眩”之论,治当活血定眩。是例即为颈部筋骨错缝以致气血瘀滞所致,只需使筋骨平复、气血和调则眩晕可定。温针灸百会、颈百劳可温经活血、促进头项气血之流通;刺风池、天柱可疏风活血、柔筋止痛。加以舒筋按摩可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针对C3、C4棘突偏歪,通过牵旋端提法可使筋骨整复,达到“骨正则筋柔”之效。
  二诊时当其筋骨复位,便不可多用旋转类手法,以免伤及正常组织,仅需继续针刺、舒筋按摩调理即可。该例提示我们颈椎棘突偏歪(筋骨错缝)所导致的颈性眩晕,可采用整脊法治之,但应随其症状消除而停止整脊治疗。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