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730|回复: 0

董氏奇穴手穴31--60.【董氏掌诊】 独钓湘江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7 05: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指三重一穴、三重二穴》

解剖位置:尺神經、肝副神經、腎副神經。
  主治:臉面神經麻痺、乳癱、乳瘤、乳頭腫大、肌肉萎縮、驅風。
  特效主治:乳癌、乳瘤 。
  特效配穴:指三重穴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指三重一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斜刺一~二分。
  指三重二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斜刺一~二分。
  指三重三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上二分半處。斜刺一~二分。
  32、《少白穴》

  少白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關節橫紋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斜刺二~三分
  解剖位置:掌指固有神經皮下枝,腎之神經。
  主治: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
  33、《珠圓一穴、珠圓二穴 》

  珠圓一穴、珠圓二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皮下枝,肺及腎之神經、眼神經。
  主治: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
  珠圓一穴取穴:手背拇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橫紋兩側。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內側五分。刺針法直刺二~五分。
  珠圓二穴取穴:手背拇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橫紋兩側。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外側五分。刺針法直刺二~五分。
  34、《定喘一穴、定喘二穴》定喘一穴、定喘二穴
  解剖位置:掌側指固有神經皮下淺枝、脾之神經、肺分支神經。
  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
  特效主治:喘息 、
  特效配穴: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定喘一穴 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下二分半的是穴。
  刺針法 直刺一~二分。
  定喘二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是穴。直刺一~二分
  定喘三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的上二分半是穴。直刺一~二分。
  35、《三眼穴之一、二、三穴》

  三眼穴之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里,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三眼穴之一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外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直刺半分~一分。
  三眼穴之二穴取穴: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外側三分處是穴、直刺半分~一分。
  三眼穴之三穴取穴:當掌面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外側三分的上二分半處是穴、直刺半分~一分。
  36、《指三黃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肝支神經。
  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婦女經痛、子宮炎、卵巢炎、两胁痛、下腹痛肝機能不足引起之疲勞、眼昏、消化不良、脊椎骨膜炎骨刺
  指三黃穴之上黃穴取穴:掌面朝上,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的上三分、直刺一分~二分。
  指三黃穴之中黃穴取穴:掌面朝上,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指三黃穴之下黃穴取穴、掌面朝上,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偏內側三分的下三分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37、《火膝穴》

  火膝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二、三橫紋內側端處。直刺一分。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腎之神經。
  主治:膝蓋內側痛、膝扭傷、眼球痛。
  38、《指胃一、二、三穴》

  指胃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肺分支神經、六俯神經。
  主治:胃炎、胃潰瘍、肺熱咳嗽、肺虛畏令、皮膚病。
  指胃一穴取穴:手背朝上,食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偏內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指胃二穴取穴:手背朝上,食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偏內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指胃三穴取穴:手背於食指第二節內側三分線上。直刺一分~二分。
  39、《正土穴 》
  正土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脾之神經。
  主治:腹痛、直腸癌、十二指腸炎、胃炎、嘔吐、胰臟炎、皮膚過敏、氣喘、偏頭痛。
  特效主治:腸癌
  特效配穴:其門、其角、其正三穴為治療腸癌之(特效)穴。加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效果更為顯著
  正土一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內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正土二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內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正土三穴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內側三分的上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40、《正水一、二、三穴、》
  正水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尺骨神經掌枝,腎之神經。
  主治:腰酸痛背痛、腿骨酸痛、腿外側扭傷、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正水穴配中白穴使用效果顯著。)
  正水一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的內側三分處是穴。斜刺二分。
  正水二穴 取穴:手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正水三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的外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41、《水腰一、二、三穴 》

  水腰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尺骨神經掌枝,腎之神經。
  主治:頭昏、偏頭痛、腰痛(特效)、坐骨神經痛、角膜炎、結膜炎、眼壓過高脹痛。
  特效主治:水腰穴治腰痛(特效)
  水腰一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的內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水腰二穴 取穴: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水腰三穴取穴: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的外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42、《二角明一、二穴 》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碑、腎神經。
  主治:眉稜骨酸痛,眼壓太高之脹痛、腰痛、鼻骨酸痛、閃腰岔氣。
  治療方法:放血
  二角明一穴取穴:手背,中指第一節中央線,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處一穴。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
  二角明二穴取穴:手背,當中指第一節中央線六分六處一穴。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
  43、《膝靈穴》
  膝靈穴示意图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枝,心及肺之神經。
  主治:膝蓋痛、關節炎、心臟性之風濕病、腳趾神經痛。
  特效主治:膝蓋風濕關節炎
  特效配穴:膝靈穴在臨床上效果優於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療膝蓋風濕關節炎(特效)。
  膝靈一穴取穴:在手背中指指甲內側下二分處是穴。 直刺半分。
  膝靈二穴 取穴:在手背中指指甲外側下二分處是穴。 直刺半分。
  
  44、《三仙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肺分支神經。
  主治:皮膚因挫傷而腫痛、過敏性皮膚炎、疥瘡、濕疹。
  三仙一穴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下二分半。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三仙二穴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中正央處。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三仙三穴取穴: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上二分半。由下往上斜刺一分。
  45、《膽一、二穴 》

  膽一、二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枝、膽神經、心副神經。
  主治:驚悸、小兒夜哭(膽虛故也)腹脹、腿酸脹、小腿神經痛、頭痛、頭昏、黃膽病。
  特效主治:治療腿脹
  特效配穴:膽一穴治療腿脹痛,針下(立癒)
  膽一穴取穴:手背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五分處。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膽二穴取穴:手背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五分處。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46、《心膝一、二穴 》

  心膝一、二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淺枝,心臟分支神經。
  主治:膝蓋痛、肩脾痛、頸項痛、小腿脹痛及酸痛。心膝一穴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心膝一穴取穴:手背中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內側五分處。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心膝二穴取穴:手背中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外側五分處。由外向內斜刺二~三分。
  47、《水源一、二、三穴 》

  水源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尺骨神經皮下淺枝,腎之神經。
  主治:頸椎骨骨刺、手麻、腹痛。(水源穴配中自穴治頸部骨刺)。
  特效主治:手麻
  特效配穴:水源穴配肺靈穴治手麻(卓效)
  取穴:在手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的下二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水源二穴取穴:在手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水源三穴取穴:在手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三分的上二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48、《土航一、二穴 》

  土航一、二穴
  解剖位置:脾之神經,掌指側固有神經。
  主治:頭昏、嘔吐、胃脹、氣喘。腳麻、小腿外側痛、腹痛、
  特效主治:腹痛
  特效配穴:土航一、二穴配門金穴治腹痛(卓效)。
  土航一穴取穴:手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土航二穴取穴:手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49、《雙喘一、二穴》
  

  雙喘一、二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肺之神經。
  主治: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發高燒。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雙喘一穴取穴:掌面食指第一、二節指橫紋內側盡頭處是穴。直刺一分~二分。
  雙喘二穴取穴:當食指第一、二節指橫紋外側盡頭處是穴。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放血法
  50、《火龍一、二、三穴 》
  

  火龍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心之神經。
  主治:心窩痛、心悶、胸痛、背痛、心臟擴大。
  特效主治:心絞痛、心臟麻痺
  特效配穴:火龍穴任取一~二穴配心靈日穴、肺靈穴治心絞痛、心臟麻痺有奇效、
  火龍一穴取穴: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下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三分。
  火龍二穴取穴: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處是穴。直刺一分~三分
  火龍三穴取穴:掌面,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的上二分半處是穴。直刺一分~三分。
  51、《七華1--7穴》
  七華1--7穴示意图
  

  
  解剖位置:掌指側固有神經、尺骨神經掌枝、五臟神經。
  主治:頭痛、頭昏、三叉神經痛、腦鳴、腦脹痛、五臟不安。腦瘤(特效)腦炎。
  特效主治:腦瘤 、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
  特效配穴:七華穴治腦瘤(特效)七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七華穴配少白穴名為八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
  七華一穴取穴:手背食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直刺一分~三分
  七華二穴 取穴:手背食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直刺一分~三分
  七華三穴 取穴:手背中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直刺一分~三分
  七華四穴 取穴:手背中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直刺一分~三分
  七華五穴 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一、二節橫紋內側。直刺一分~三分
  七華六穴 取穴:手背無名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直刺一分~三分
  七華七穴 取穴:手背小指第一、二節橫紋外側。直刺一分~三分
  52、《下白穴》
  下白穴示意图
  

下白穴取穴:握拳取穴,當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縫一寸五分。即中白穴上一寸。少陽經液門穴下五分。直刺三~八分。
  解剖位置:手背靜脈網、尺骨神經動脈與手背分枝,肝腎交叉神經。
主治: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岔氣(特效)。兼治肝脹痛、牙齒酸。(下白穴配中白穴同時用針效果更強。)
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骨刺、岔氣
特效配穴:下白穴治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岔氣(特效)

  53、《內白穴》
  內白穴示意图
  

  內白穴取穴:握拳取穴,當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五分處是穴。
劑量:直刺三~八分。

  解剖位置:背側指靜脈,尺僥骨神經背側指枝,背側中手動脈,脾之神經。
主治:麻疹、白瘦風、紫疲症、慢性胰臟炎、脾腫大、痞塊、牙齒酸、齒齦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過敏性皮膚病。

  54、《外白穴》
  外白穴示意图
  

  
  外白穴取穴:握拳取穴,當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五分處是穴。即內白穴上一寸。直刺三~八分。 
  解剖位置:背側指靜脈、尺撓骨神經背側淺枝、背側中手動脈、脾之神經。
  主治:麻疹、白瘦風、紫疲症、慢性胰臟炎、脾腫大、痞塊、牙齒酸、齒齦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過敏性皮膚病。並治三叉神經痛、口齒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特效主治:神經痛。
  特效配穴:治療神經痛配中白穴(奇效)。
  55、《手解二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
  手解一穴示意图
  

  
  手解二穴示意图
  

手解二穴取穴:手解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使用。用三稜針扎出血即解。 手掌朝上,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寸的上五分為手解二穴。
  解剖位置:五腺敏感神經,正中神經。
  主治:解暈針,或下針以後引起之麻木、針口痛、氣血錯亂之刺痛、坐骨神經痛、(下針立解)腰痛、三叉神經痛、全身痛、開刀後傷口疼痛、又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疼痛難忍、拔牙時麻醉止痛、子宮手術之麻醉止痛(當麻醉使用,需配心靈穴)。二穴兼能治膽疾、膽石症、膽囊炎、神經麻痺。直刺三~八分,針下立解,或以三稜針出血即解。(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鼻癌時必須加針本穴。)(手解穴為董氏三十二解穴之首,效果神速)。
  治療方法:放血法
  56、《上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上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示意图
  

  上高穴取穴: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二穴(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寸的上五分)上五分為上高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尺骨神經分枝、腎腦神經。
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特效主治:增高
特效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同時具有促進腦神經皮質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以增高,下針二十次約可增高五~十公分,超過二十歲以後,效果較小。

  57、《下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下高穴示意图
  

  
  下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取穴: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二穴(於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一寸的上五分)上一寸半為下高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淺枝、尺骨神經分枝、腎腦神經。
  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特效主治:腹膜炎

  特效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為治療腹膜炎之(特效穴)。
  58、《三毛一、二、三穴 》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肺支神經、胃腸神經。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腺癌、肺結核、肺癌、鼻癌、支氣管炎、氣喘、扁桃腺炎肺病
治療方法:刺針法,斜刺三分。

  三毛一穴示意图
  

  
  三毛一穴取穴:可雙手取穴,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 手掌朝上,當食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
  三毛二穴示意图
  

  
  三毛二穴取穴:可雙手取穴,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手掌朝上,當食指掌骨骨上正中央處是穴
  三毛三穴示意图
  

  
  三毛三穴取穴:可雙手取穴,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手掌朝上,當食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
  59、《膝靈穴》
  膝靈穴示意图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皮下枝,心及肺之神經。
  主治:膝蓋痛、關節炎、心臟性之風濕病、腳趾神經痛。
  特效主治:膝蓋風濕關節炎
  特效配穴:膝靈穴在臨床上效果優於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療膝蓋風濕關節炎(特效)。
  膝靈一穴取穴:在手背中指指甲內側下二分處是穴。直刺半分。
  膝靈二穴 取穴:在手背中指指甲外側下二分處是穴。直刺半分。
  60、《三火一、二、三穴》
  解剖位置:正中神經、心支神經。
主治:心律不整、心臟性風濕病、狹心症、心臟擴大、胸痛、背痛、耳鳴、偏頭痛、前額頭痛、頭暈。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针刺方法,直刺二分~五分,或斜刺三分

  
  三火一穴示意图
  

  
  三火一穴取穴:掌面朝上,當中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下五分處是穴 
  
  三火二穴示意图
  

  
  三火二穴取穴:掌面朝上,當中指掌骨骨上正中央處是穴 
  三火三穴示意图
  

  
  三火三穴取穴:掌面朝上,當中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五分處是穴 
  



董氏掌诊
董氏掌诊之见于文字公开,首刊于 1978年之《中医研究》第一期,系余根据董老师所授内容,经过验证修正后之实用资料,我近年来在几所大学博士班教课,也应学生要求,教授一些掌诊。
董氏掌诊与经络关系密切,了解手足同名经相通,及脏腑别通,就不难学习及理解董氏掌诊。 可以参看 1999年第一届董氏奇穴大会蔡明宗医师发表的
《董氏掌诊探讨》 (请点击),其中对经络与掌诊关系论述甚详 ) 。 董氏掌诊与其他掌诊之不同大致如下 :
1 、 定位不同:一般之定位有根据八卦者,有根据纹路者,有另定区域者,董氏掌诊之脏腑定位基本上与目前一般流行之掌诊不同,董氏除脏腑八卦定位外,更重视三焦定位,有综三焦及横三焦。董氏掌诊尤其重视经络订位,了解手足同名经相通,及脏腑别通,就不难理解董氏掌诊。
2 、诊法不同 : 一般掌诊较注重纹路,包括大纹如天纹(感情线) 、人纹(智慧线) … .小纹如直纹、横纹、岛纹、障碍纹 …等。董师虽也兼看色泽变化及斑点,但最注重者为各区域之青筋与暗影,其次掌色及各区之温度厚薄凹凸亦极重视。例如艮位,金星丘所围之范围及其饱满低陷,可看体质魄力及肾气之强弱,后溪掌缘肌肉弹性不足或凹陷,亦断为肾气不足,小指太短亦为肾气不足… 等。
3 、作用不同 :董师常以青筋暗影决定下针,例如在鱼际掌缘看青筋浮出,视其在上中下之位置,断为系肩痛或颈背之疼痛,而在该处下针治疗,由是而发现重子重仙穴。又如青筋甚多浮出于中下焦部位,掌温较低,可断为脾肾阳虚,即可针灵骨肾关。掌温高青筋多,断为肝肾阴虚火旺,则针肾关人黄火硬等穴。怎样掌握及学好董师之刺血
董师之治疗最大特色是刺血针法,学生皆知。未学刺血不会刺血,不能算是董门弟子。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只要看刺血手法,就知是否董门学生,是否得到真传。
一是手法之掌握 :要点在于针具及刺血部位之掌握,针柄粗较易持针,较易使力,董师称放血为点刺,所谓点刺,即用三棱对准血管快速直刺,只要轻轻在血管上点压一下,就能出血。点刺最适于青筋外浮,触之亦觉突出于外者。刺小腿部位董师一般以卧位为主,有些腿部血管站立时浮现,躺着即不现,或较隐入,表示血管较深,站立刺血就较躺着刺血为佳,否则躺着刺血就要稍深一些。不然不出血反而較痛。不然不出血反而较痛。
刺血部位应先充血再刺血,这样不必挤血,刺之自然出血则血量亦较大。怎样先充血? 例如刺针井穴,可夹紧手指让指尖部分充血,如此既易出血亦不痛,在背部刺血易宜先按压 (背部看不见血管,用此法,有些出针即见血,但有些则需略加挤捏或拔罐辅助出血 ),太阳刺血可抓紧衣领,使头面部充血,三棱针稍稍刺入即血如泉涌;肘弯腿弯 ( 委中尺泽、曲泽穴 )虽较易出血,若能于血管上稍施按压,然后施针,疼痛较少,又易出血。
二是穴位之掌握 :刺血取穴要能放能收,所谓「放」系指扩大,在小腿刺血既然刺血则常连四花中、下、外穴一起刺血,可以达到整体彻底治疗的目的;能「收」是指在许多穴位中找出最重要之一点,董氏背部刺血一般亦为多穴一组,有些人嫌穴位太多,应用时如能找出最重要的穴点,一则达到精简的作用,一则掌控治疗之真正主要穴位,治疗可以更有信心更准确。例如背部三金穴治疗膝痛,三金穴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考察老师治疗膝痛最常用之穴位,为位于中指之心膝穴或胆穴,主要与心包经有关,此三穴亦以位于厥阴俞旁之膏肓穴为主,其他上下之魄户、神堂穴则同倒马针之加强作用相同。我个人从此悟出厥阴经内关治疗膝痛特效(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心包络与胃通,胃经通过膝眼,且内关位在两筋间,亦为有效之因 ) 。
又如下腰之双河穴治疗手臂痛肩背痛。其位置为自第十四椎旁开三寸起,每下一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两侧合计十二穴,其位置分布与膀胱经之符合,也可找出最重要的穴位及次要的穴位。
放血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天气的好坏:天气的好坏也是很重要的,天气好则病人流的血比较多,效果就好;如果是雨天阴天血管收缩,效果就比较差,因为出血量可能会少一点。夏天之晴天,阳气外浮血管上显,是刺血治疗杂症难症久症最好的时节,尤其是委中、尺泽等处都较冬天容易出血,背部出血亦较快。除了急性病以外,对于慢性病痛的患者最好选择天气好的时候来放血比较好。
2.病患的饮食状况:太饱时或太饿时都不适合放血,因为太饿时可能血液浓度增加会影响泻血的量。不要在距离吃饭已经很久才放血。而且肚子太饿也容易晕针
3.刺血之针具及针刺技术:现代用的三棱针几乎都是使用『一次性』的三棱针,一次性使用的三棱针有一些缺点就是针尖不够尖锐,针的三刃也很粗糙。因为它是镀过的关系,必须稍微磨过,也就是开锋,才较锐利。如果三棱针的针尖很尖锐,旁边三刃也很锋利,那么,只要轻轻的在皮肤上点刺一下就会出血。在刺血前要检查一下针尖及三刃。
刺血时只要对准青筋刺上去就会出血,出了血反而不会觉得痛。如果不出血就会感到疼痛,这时就在近旁的青筋再刺一次,血就应该会流出来了。这种情况就像以前打牛奶罐头的原理一样,在牛奶罐的一边打一个洞,牛奶没出来再在另一边打一个洞,就能倒出牛奶。刺血也是这样跟空气的原理很相近。
4. 穴位宜先充血:参见前题手法之掌握。
5.掌握时间更好:刺血如果能掌握时间,出血量会比较多,效果会更好。譬如说太阳穴刺血在天气好的午前十一时来放血效果最好,尤其是接近中午的时候,阳气在上青筋比较容易显现,较易出血。其他如腰痛、脊椎长骨刺的人要刺血,则是在下午最好。十二经在未时流注到手太阳小肠经,申时流注到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基本上是走人身后面的,所以对坐骨神经痛痔疮的患者在此时放血可以说是最为有效。至于刺少商等井穴,则跟时间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些地方没有青筋的关系,而且急救也常用这些穴,所以随时能放血。
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在健侧或患侧口腔刺血皆可。肝经绕口内一周,不论在健侧或患侧刺血,距离都很近,作用很快,但以患侧为佳。就是在病变一侧的口腔里面刺血。一般来讲口腔没有青筋也是可以照样点刺出血,在口腔内刺血不需要找青筋,把嘴巴张开在口腔两侧粘膜放血,放血位置相当于上下嘴唇闭合的地方,约在口唇内侧的中央,点刺或鈯刺刺血,大概流个七、八滴的程度就可以了,刺完后用盐水漱口,消毒并加强肌肉拉力,疗效更佳,是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
心开窍于耳之说,见于《素问. 金匮真言论》 :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王冰注释 :「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张景岳说 : 「舌本属心,耳则兼乎心肾,」彼等皆认同心与耳窍之关系。
阴经大部分不上头,五脏开窍于面,实际系借表里经之阳经而达到窍开于面之关系,肾开窍于耳,系因膀胱经开窍于耳,心经亦因小肠经却入耳中,而与耳有关。
有不少耳病与心有关,例如常可从耳部冠心沟看出冠心病,常见的耳鸣耳聋、很多时候也与心有关,如失眠、高血压贫血多伴有耳鸣症状,有时从心入治,效果反而比较好。
伤寒论》有云「为持脉时,病人插手自冒心,师因试令咳者,此必两耳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此可以桂枝甘草汤心阳有效。余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耳病,一则因胆经环耳入耳,一则系基于「心与胆通」而治之。余常以风市穴治疗心阳虚之耳聋、耳鸣及失眠均甚效,即系基于「心与胆通」之理论而有效。
又常以耳尖刺血治疗多汗症甚效,盖心主汗也;点刺治疗失眠甚效,盖心主神也;点刺治疗皮肤病亦甚效,虽说太阳经至耳,太阳主表;或说少阳胆经环耳,少阳主风;但何尝不是「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之作用呢?
董师的治疗最大特色就是刺血针法,二十多年前我曾赴安徽观摩大陆刺血第一高手王秀珍之刺血临床一周,综合海峡两岸刺血第一高手之手法各有千秋:
1.董师最擅于在小腿及背后刺血,王秀珍则最擅于太阳穴刺血。虽然两位医师在全身皆能选穴刺血。
2.董老师所用之三棱针针头较粗,以点刺为主,反较不痛,出血量亦较多。王秀珍用苏州华陀制针厂作的针( 我曾去过该厂参观 ) ,针身较细,针头不够粗,必须用钻刺进入较深方能出血。
3. 两者在全身都有穴位能刺血,王医师较顷向于一般传统之刺血,董师则较注重古法泻络远针,例如治膝痛在背部刺血,手肘痛在下腰或腿上刺血。
4.董师虽善于刺血,但大部分病人系先刺毫针为主,病重或毫针效果略差才使用刺血,王医师则全部用刺血治疗。至于疗效则都非常好,非毫针所可比拟。
《山海经.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其山多玉,其下多箴石,」又曰:「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这里的东山即指现在的山东。《素问?异法方宜论》说:「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贬石者亦从东方来,」刺血应系源于山东,已经几千年了,前些年在山东微山县出土的石碑图象经考古为《扁鹊针灸行医图》,也证明针灸在山东的悠久。放血是董师的精髓,老师治重病久病,都以刺血为主,家父精于伤科,亦通刺血。当年我回山东老家也看过老辈人帮人放血治病。大陆刺血第一高手王秀珍医师亦为山东人,六零年代随先生迁往安徽。可以说不论台湾大陆之当代刺血泰斗皆为山东人士。董老师既然常用刺血,善于刺血,这就应证了董师之针灸确实渊源于山东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