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灵枢针灸袁医生的博客
›
六、手太阳小肠经 多血少气
返回列表
查看:
296
|
回复:
0
六、手太阳小肠经 多血少气
[复制链接]
袁医生
袁医生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7 0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六、
手太阳小肠经
多血少气
手太阳
小肠
经多
血少
气,
气血
物质的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的散热冷缩变化。
1 少泽
井穴
,属金。
【别名】 小吉,少吉。
【穴义】 小肠经体
内经
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2)小吉、少吉。小、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
五行
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生发
金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2 前谷
荥穴
,属水
【穴义】 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降浊
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
后溪
督脉
手太阳之会,
俞穴
,属木。
【穴义】 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
腰背
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
风木
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 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 强化督脉
阳气
。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4 腕骨 手太
阳经
原穴。
【穴义】 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名解】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
后溪穴
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
穴位
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 生发小肠经气。
【治法】 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5 阳谷 经穴,属火。
【穴义】 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
【名解】1)阳谷。阳,阳气也。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阳谷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2)小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 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6 养老 手太阳郄穴。
【穴义】 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
【名解】1)养老。养,生养、养护也。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养老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养老。
2)手太阳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 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
【功能作用】 充
养阳
气。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7 支正 手太阳络穴。
【穴义】 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
本经
运行。
【名解】1)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
2)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功能作用】 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8 小海 合穴,属土。
【穴义】 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1)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小、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小海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为小海。
2)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 生发小肠之气。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9 肩贞
【穴义】 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名解】 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肩贞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卜一般,故名肩贞。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 分散于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 散化小肠之热。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0 臑俞 手太阳
阳维
跷脉之会。
【穴义】 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1)臑俞。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
阳维脉
、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并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 冷降小肠经天部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1 天宗
【穴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天宗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2 秉风 手阳明太阳足
少阳
之会。
【穴义】 小肠经经气在此形成水湿风气。
【名解】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
运动
着的风气。秉风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风。
2)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
阳明经
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
足少阳胆经
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 散热下行于
曲垣
穴。
【功能作用】 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
阴浊
。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3 曲垣
【穴义】 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
【名解】 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 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 沉降小肠经之浊。
【治法】 寒则灸之补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4 肩外俞
【穴义】 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 肩,穴所在部位为
肩胛
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输也。肩外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胛上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外俞。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 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5 肩中俞
【穴义】 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 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输也。肩中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中俞。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 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6 天窗
【别名】 窗笼,窗聋,窗簧,天笼。
【穴义】 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名解】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笼、簧为开阖的机关,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开闭的特征。
2)窗聋。窗,窗户,开阖的机关也。聋,耳之闭塞不通也。窗聋名意指本穴无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本穴为颈项内热的外散之处,之所以颈项的内热会由本穴外散,它非为有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而是本穴位处颈项局部重力场的高地势,与内部的高温气血位置最为接近,因此颈项内部的高温热气会由本穴外渗而出,故名窗聋。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循小肠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疏散内热。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7 天容
【穴义】 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 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 传递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8 颧髎 手少阳太阳之会。
【别名】 兑骨,兑端,椎髎,权髎。
【穴义】 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
【名解】1)颧髎。颧,
颧骨
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颧髎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颧髎。
2)兑骨、兑端。兑,
八卦
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3)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
4)椎髎、权髎。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5)手少阳太阳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
少阳经
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性凉。
【运行规律】 横向下行听宫穴。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浊气。
【治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19 听宫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 多所闻,多闻。
【穴义】 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听宫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听宫。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来源http://z.book118.com/008yiyao/030/��Ѩ̽Դ.htm
气血
,
小肠
,
阳气
,
督脉
,
少阳
相关帖子
•
《伤寒论》钩沉:少阳病篇为何简略
•
阴阳九针:飞龙在天第二针
•
怎样辨证论治?(续)
•
2017年北京预测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七:治无病需补养例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九 极 中 医 文 摘】阴阳气动模型
•
辨痉阴阳易差脉证并治(见贤思齐,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
中医的治病、调理、气血都是在干啥?不可不知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