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89|回复: 0

医者高下之别---不可小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2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和日月兄素来相善。
  那日通过论坛上和日月的交流及我的发言,都提到了这样一种观点:1各家学说、各个流派理论论述,都应该是以临床的实效为支持。2辨证论治思路及源流问题。
  这两天我老问自己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为什么呢?一是日月兄发来短信说:你明白了很多事理。我没完全听懂。二因为你我都对经方感兴趣,交流中我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象,就好像他是惟经方独尊,他不是经方派治病效果就差,这个的确很荒谬。或许有一点误导了。
  我很想私下说说,在讨论过程当中,我们的主要分歧点在哪里?经过探讨之后,我们相通的地方又在哪里?请教一下?
  在中医诊疗过程当中,我猜想那么多的老师都有不同的观点,完全不同的观点,但都有临床效果,是不是理论和效果之间有必然联系呢?但又如何解释呢?您给我的回答:各家学说、各个流派理论都是以临床实效为支持的!这个说得很对。
  其实我应该介绍一下,再解释一下,在中医的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很长久地思考。
  我是基层医生,再加上西医临床比较早, 我当时20岁。每天都看病,在这种情况下,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有。再回来,我行中医之初是从爱好者转化来的,受年龄、经验、地域,或者受某一种缺陷的影响,当初到我这来的病人比较少,任何事情都出现了。无形中筛选了我对中医也好,方剂也好要速效的苛求,所以就造成一种偏执。后来接触了很多中医,再加上我爱看书,使我能够冷静下来对待这一些问题了。这样的情况下让我能够很早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比方说——“法无定法,方无定方”,“书上没有的也会出现”,“别相信任何一本书里的说法,也别相信任何一个方子包治百病这种说法”。古人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方法论的核心等等。
  因为当时我是从这过来的,所以我就知道。所以我认准了辨证论治是唯一的出路。我那个时候也有其它想法?但对于基本的中医经典我是从《伤寒论》开始的,为什么?还有比这更正宗的可惜现在亡失,原貌已无法恢复。《伤寒论》是临床基础,是临床实践技能、用药的基础,一定要正确地学好。我觉得如果一开始就不正宗,那就有问题了!所以我看待以前的、现在的中医水平高低这一点,是放到正宗不正宗上认识他们的处方及疗效,看待纯正不纯正的问题。我一直就在这个路上走,在这方面我没有走弯路。
  的确我很好奇我的回答:完全用一套来代替,不但达不到发扬经方之宏愿,反会固步自封造成损害。并有高下之别!当时嘛,我就很感叹,有的中医在之前的学习、行医过程形成了他们的固有思想,他们这些人往往都是老中医却是偏执的。很多人都偏执,很多中医都偏执,这和他们的经历有关系吗!但是大家都偏的时候,他们还是正确的?
  在我这里没有经方、时医之辩。我认识中医其实是一个圆圈,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传统的中心,传统的中医,所有的理法方药,从理论到实践尽量地别偏离中心。一开始我就给交代了,反之喝再多药,头发再白亦是枉然。
  然而后世发展的更应重视,我崇拜已故胡老先生对伤寒金匮尤深之造诣,师古不泥多有独到新解,惟取方与证合,其效如桴鼓之应名噪遐迩。我欣赏:南京黄煌老师对仲景经典的独辟蹊径,药证方证精义多有阐发,传业授徒誉满华夏。陕西渭南孙曼之经方、时方合宜而施,主张轻灵巧取,常于平淡中见神奇,而起人沉疴。湖北十堰余浩熔医道于一炉,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解气机升降、取虚实补泻迎随之妙,匠心独蕴。我更愿到他们处从其游,做梦都想!他们已是我生活中的一份子,拥有着和我割舍不开的关系。先生们每天都要看近上百号病人,人家很简单的一个方子就能治好病,都能创造奇迹,说哪个方子真好使!虽然它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先生们辨证论治,临床用方精而不杂,处处体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髓,处方治疗策略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证型、病理生理状态确定的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对《伤寒论》的观察体会是很深刻、很成熟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流”的问题别轻视那些单方、验方
  我认为中医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到辨证论治中间,就看离辨证论治那个圆心多远,无论何方何药都有奇功。我的认识是——各个流派无非就是离中心的远近问题,偏离的方向问题,大家的愿望都是在中间、在临床的实效。是好的,但偏离了方向难免会有高下仲伯之分。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一定要正宗,就和做菜一样和百年品牌一样,一定要地道。
  其实我认为我自己在中间,至于是不是在中间,那要病人来评判,但我还是努力这样做。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学习上、风格上很注意,提醒自己别偏执,更不能狂热,一定要冷静地对待。虽然不管什么方法都是用医者的感知、用药物的能量去调节那个圆心。——核心是中庸之道。
  
  
  我还谈这个事,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都包容,很尊重各个流派,前面有高师,身边有高人。他们的悟性高出太多太多,但是都俱有一个源流问题,所以我尽量追随他们溯源流而上,找到它的源,这是我始终坚持的。我重视源,也重视流,只要没有违背那个正宗,源和流不偏离任何一种方向。我都会认真地呵护对待,会很尊重他们的学术成果,所以我学习正宗各家是很多的。
  又一令我喜愧交作之事,兹表谢忱之意。
  月前日月兄力邀我今8月同赴南京经方学习班深造互学,拜会黄师。近在咫尺,随时可获亲近黄师及结识诸高明的机会,竟使我不恭辞之。感恩黄师不拘一格人人可入的广阔胸襟,为中医事业教书育人,毫不保留地悉心传授,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令人折服。个中缘由:我想到自己初涉医门,才干中医几年根底不稳,毕竟学识非常浅显。这样一来没有资格登一次大雅之堂,贸然走上前去问好、请教,而冒犯唐突了先生。有失礼仪规范啊,虽然日月兄之热忱让我铭感五内,但不能不顾及于此。
  人生是有缘分的,与前辈同在一蓝天下为未竟之事业,虽不敢直面大师,但已是一种幸福。高山仰止,相见、怀念,悠悠神往也是一种境界吧。我深深感到对师者最好的敬重当是读他们的著作,喜看新著发幽光,以躬行经方中医为荣!
  
  附,探讨过程摘录如下:
  日月:验案一则(产后缺乳案)女,31岁,2013年6月21日诊
产后34天,乳汁量少,不能满足哺乳。
产妇为二胎足月顺产,自生产以来,乳汁稀少不能满足哺乳。乳房松软,无“涨奶”感,经催乳师催乳、服用“下奶药”等,基本没有效果。捡视所服方药,多为八珍益母汤、下乳涌泉散、通乳丹等加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通草之类。
患者163cm/61kg,脸圆肤白,眼裂中等,双眼皮,口唇偏红,两胁肋部及胃脘部轻压即感胀闷不适。因乳汁不足而心中焦烦,以致和家人关系紧张,睡眠差,辗转不能入睡。大便稍干,小便畅快,口中和,饮食可,食后无不适。舌质红,尖部尤显,苔薄白,脉细偏数。
既往史:7年前第一胎,产后缺乳并产后抑郁症
处方:解郁除烦汤
半夏15厚朴15苏梗15茯苓15
枳壳15柴胡15白芍15甘草6
栀子12黄芩12连翘15
自加生姜大枣予三剂
服药一剂后,患者打来电话,说乳胀明显,乳汁明显增多,三剂服完,已能满足哺乳,且情绪稳定、睡眠改善。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本案是在“方—病—人”理论指导下取得显效的案例之一。

我回帖:本案在“方—病—人”理论指导下取得显效,使其事实胜雄辩,实为执简驾繁之明证。更为遵黄煌师训意者!诚兄之幸耶。
若不拘泥于此“方—病—人”一途,就治则及疗效而言:是否可作它途以解,究上案其病机喜怒不节、忧思兼并致脏气不平,遂痰气交阻、肝气郁结脾胃失运,则津血生化乏源致犯诸症迭生。然辨治眼目亦不出疏肝和胃解郁除烦、理脾顺气降逆之法。此气行痰化,气机升降治节有常之功,而有赖疏一诸法皆备之方,故诸症豁然也!殊途同归我之管见:其愈疾目的总不离“宣通疏散阳气微结,左右气机升降失司”之机。此我陋知浅学一端之见,虽不拘小节发冷热言语,盖悉本《四圣心源》法也。但我愿以忠诚之疑问,免大家口舌文字之争论。谨祈与日月兄作商讨耳,一逮我之不敏。是为盼!

  日月:该患者7年前足月顺产一男婴,产后十天左右,为孩子的一点琐事,与公爹争执了几句,本来不是十分充足的奶水竟戛然而止,连续两天点滴全无,举家恐慌、后悔!来我处“急诊”,仅给予针灸,当天孩子就能吃的小肚滚圆。
本次来诊,已在他医处服药多日,但基本没有效果,相信各张处方,都有其相应的理论支持。各家学说、各个流派之间,本无一定之规,但各自又有一定之规,在各自的长短之间,形成了中医的绚丽多彩。所以,临床上殊途同归现象也不足为奇。但临床的【安全而高效】,应该是各医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所有的理论论述,都应该是以临床的实效为支持的。
医海拾贝,乐此不疲。

  我回帖:不可否认凡医者处方,都有其相应的理论支持治疗。也均以愈疾为目的!
但:1患者已在他医处服药多日,没有效果。(视通络、下乳、活血祛於辈)2一经处方用药解郁除烦汤后,多转危为安。安全而高效!
我认为:因病因症而辨证施治,而并非狗尾续貂则疗效显著。鉴于此案前后的理、法、方、药,相信同道自有高下之分!
既精于经方,解郁除烦汤中半夏厚朴汤、四逆散、栀子厚朴汤、退热汤数方兼备。
我想:临证时只要解决案中郁、痰、烦、热类诸病因病症之核心,以对症为要,药随症出,法与方熔于一炉皆可俱桴鼓之效。具体方药自在其个人造化中!(庸医辈除外)
试问:以有效为要,其“方—病—人”仅中医之一途!若辨证得法,又善于心裁。缩短疗程,减轻痛苦自在意料之中。完全用“方—病—人”一套来代替,不但达不到发扬经方之宏愿,反而会固步自封造成莫大损害。望贤达自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