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王庸医先生的博客
›
从个人学《伤寒论》经验谈经典学习之法 ...
返回列表
查看:
259
|
回复:
0
从个人学《伤寒论》经验谈经典学习之法
[复制链接]
王庸医
王庸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11 22: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还是不停的有师弟问我学
经典
之法,我觉得已经说的很详细了,就是忘记你脑子中的一切看经典,他们还是不相信,那就谈谈我是怎么体会到这个方法的吧!
从我认识到
学习
经典的重要性开始,一直到我真正乐在读经典之中,走了很多弯路,我不希望后学步我后尘,因此将我的经历简单说说。最开始领会到经典的重要性要很感恩《思考中医》这本书,使我对经典有了从新的认识,同时增长了我的傲慢心,使我感觉很看不起后来的金元医家,于是当时便立志要学好《
伤寒论
》。可是说是容易,如何能学好呢?以我当时的水平一看《
伤寒
论》就
头疼
,不知其所云。出于本能就要寻找帮助,这时有很多老师及师兄介绍了一些《伤寒论》的注家,包括成无己、柯韵伯以及现代的
刘渡舟
、陈亦人等等,当时有种感觉就是看完一个医家的注解之后感觉自己懂了一些《伤寒论》了,然后看完第二个医家的注解之后对两个医家不同的注解产生了疑问,然后又看第三个的注解之后就更乱了,最后脑子里的
知识
似乎要爆炸似地,感觉每一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和另一家比较就不知道究竟谁的才是真正的真理。怀着对真理的执着,不停的读注解,当然此时我也经常自己读经典、背诵经典,试着自己对条文进行注解,最后不停的在自己的脑子中注解经典,最后理论越来越大,越来越玄,玄到每一个条文都感觉有无限的深意,自认为自己水平很高,现在看当时的我简直就是一个“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感觉自己临床水平很高其实全是些没用的理论,玄奥的理论是没办法在与病人短短相处的几分钟的瞬间指导处方的。这中间有个小插曲,那就是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
火神
派”,可以说只要是2007年以前出的书与火神派有关的我全部都拜读过,有很多书是我费很大力气搞到的,而且
郑钦安
的书拜读了好多遍,后来在自己的临床实践观察和反复的反思中明白大
剂量
附子
并非善法。
在这样稀里糊涂、似懂非懂的日子了,最大的痛苦就是自己的记忆力开始不足以记住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始出现了很多知识的遗忘,而且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当时的我一天到晚的思考,且总是责怪自己不够努力。这时的我陷入了一个更大的痛苦,那就是考研究生,以我的英语水平根本不可能考上去的(当时我英语三级还在补考),逼不得已只好放弃了半年学习经典的时间专心学习考验资料,尤其是英语和政治,直到现在我也想不通为什么中医的研究生要考英语,而且考研所要考试的
中医知识
与临床根本就是脱节。半年的时间很难熬,很想静下心来看经典,为了防止我哪天心情好再读经典,我将经典锁起来,努力了半年之后很万幸考入了我校《伤寒论》专业的研究生。终于可以从新看经典了,没想到歇了半年之后再看经典感觉有些陌生,以前的知识感觉回忆起来有些费力,这时的我不知怎么回事,忽然想通了很多事情(现在明白人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是不会开慧的,只有放松之后智慧才会显现,人在紧张的状态所学的是知识而非智慧)。注解《伤寒论》的医家非常的多,而且光是“
六经
”的实质已经有一百多种解法了,而
张仲景
的本意只有一个可能。也就是说我们从后世的注解中学习经典的风险是很大的,即这一百多种注解之中最多只有一个人的注解是张仲景的本意,而且如果运气不好这一百多种注解全都错了,那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的概率甚至是百里都挑不到一的概率里学习,很有可能努力了一生结果方向错了,最后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走到终点的。因此我选择了以下的
学习方法
:
首先是借着本来就快全部忘掉的后世注解,将其全部忘掉,同时认识了很多在文献和
传统文化
方面有很深造诣的老师,向他们请教《
内经
》及《伤寒论》的版本及真伪,因为如果版本是假的,我们学的是个伪本那就惨了。然后每晚都抽出一些时间读《内经》及各个版本的《伤寒论》(主要是比较肯定是真本有脉经本、唐本、高继冲本和宋本),反复读,越读越有感觉,明白当时对张仲景的评价“用思精而韵不高”。经典是用来记叙天地之道的,天地之道至简,现在学中医的总认为理论越玄奥越好,其实越是简单的越接近天地之道,越实用,“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天地之道也。一定注意,要将我们融入经典而不是将经典融入我们,这在我的第一次讲座已详谈。
经典
,
伤寒论
,
伤寒
,
学习
,
知识
,
张仲景
相关帖子
•
《伤寒论》取材于《汤液经》
•
开启灵枢之门-宋恩旗老师讲灵枢
•
对见病知源及平脉辨证也一下自己的想法(个人尚未入门,意见仅供参考)
•
凭证无脉易误医案-陆氏三世医案(不定期更新)
•
与先师闲谈
•
学中医的两种读书途径
•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临床发挥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