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王庸医先生的博客
›
由个人几例临床案例看脉诊的重要性
返回列表
查看:
515
|
回复:
0
由个人几例临床案例看脉诊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王庸医
王庸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11 22: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前几日余云中医之精华为
脉诊
,几乎没有人能赞同,亦少有人能体悟。现随便举最近治病之几个案例来说明。余从最近一周的治病案例中挑几个多处治疗无效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能体会出脉诊的重要。
案例一:张某某,
腹泻
多年,乏力,
头晕
,余无不适,多处寻医,多是些
健脾
止泻
益气之药,
服药
无效。余脉之:
太阴
脉,关尺弦而有力,
右寸脉
散大,
舌诊
未看(余临床除了
外感病
,内伤多不重舌)。余处
小剂量
的
大柴胡汤
去
大枣
(大概其的量为:
柴胡
9克,
白芍
5克,
枳实
5克,生
大黄
2克,
黄芩
4克,清
半夏
5克,加
生姜
一片)服用两剂后泻止,身亦有力,余嘱停药忌酒。当然如果是临床家,选时方的
芍药
汤亦可一剂知二剂已。
案例二:黄某某,
打嗝
,在我省一大型医院住院,医院诊断为
糖尿病
引起,
血糖
很高,具体数值不详,邀余去会诊。余见其打嗝有力,甚至打嗝时床亦摇晃,时常嗝出胃内物及一些粘痰,针灸及中药都用,打嗝反倒越来越重。余诊其脉,脉在太阴,滑而无力,中空,微偏数。本打算用小
建中汤
,怎奈其人正在住院,且
血糖高
,为防引起争端,余处小
剂量
参麦饮原方(
西洋参
5克,
麦冬
15克,北
五味子
6克)服药后下午打电话曰仍然打嗝,力量没那么大了,继服,第二日晨起即不打嗝,余嘱继续服用三剂以防复发。至今一周已出院,未复发。
很多人一直劝我将临床特效案例发于网上与同道共享,余总是反对,因为任何案例都不可重复,如果再来腹泻,那么不明其人腹泻之机理,再用
大柴胡
恐怕是很难取效,更有可能加重。而余发此两例之意为提醒脉诊之重要性,其实不妨随便找一个古代临床大家的日常诊集(建议先看看几个简单易懂的大家的,如
丁甘仁
、
张锡纯
、李忠梓等等,这些大家的特点是并非靠写书出的名,而是靠临床疗效出的名),看看他们是怎么看病的,重点看看他们对脉象的描叙和方药的总体治疗思路,余每看皆对前辈
医术
敬佩不已,感觉自己差很多。再看汉代记载的《仓公诊集》,处处皆是围绕脉象展开的论治。脉者,反映全身
气血
升降出入
脏腑
虚实。证者,证明脉诊之正确,古圣先贤无不如此。当然对于日常
常见病
只要说出证状处方亦可有较高的有效率,如某人上火了,吃点菊花之类便好,忽然几天
失眠
,用点
酸枣仁
亦有安神之效。但是稍微复杂点的病如无详细的脉诊,对其状态精确的把握,很难用常规药物取效(因为别的大夫都用过了)。能够把握人体的状态,无论时方
经方
皆是好方,否则,即使是龙王神方,亦无用武之地。
脉诊
,
打嗝
,
柴胡
,
大柴胡
,
腹泻
,
小剂量
相关帖子
•
年迈母亲心衰下肢肿,服用五苓散腹泻。
•
从脉用药之十六:左右脉弦硬劲急虚脱例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一:治外感感冒拖延四天例
•
对见病知源及平脉辨证也一下自己的想法(个人尚未入门,意见仅供参考)
•
治男性青年女性化一例
•
经方治头晕高烧一例(答案已公布)
•
经方治腰酸困手脚凉一例(答案已公布)
•
个人经历看见病知源的重要性
•
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