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王庸医先生的博客
›
妨碍学好针灸的几个常识性错误
返回列表
查看:
368
|
回复:
0
妨碍学好针灸的几个常识性错误
[复制链接]
王庸医
王庸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10/11 22: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在很多人
学习
针灸,可是很难深入,其原因当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刚开始接触针灸时,便被课本或者老师灌输了一些常识性的
知识
,而这些知识是构成很多人
理论体系
的基础,但是如果基本的概念都是错的,就如同盖楼地基打歪了,那楼是高不起来。我知道如果对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基础知识进行改动,必然会感觉不舒服,可是我真的想让针灸兴盛,想让迷途中的针灸大夫清醒,真心劝告放下所学的知识,好好看看古人的记载。
一、关于得气的错误认识
现在将酸麻胀视为得气已经成为很多
针灸师
挥之不去的基本概念,而实际上将酸麻胀视为得气最早始于清代的一本不出名的针灸著作,具体书名记不清了。在宋代与明代的针灸书中一直以针下如鱼吞勾为得气。在《
内经
》里将气至定义为患者脉象的改变。因此我个人观点针灸不必在乎患者的感觉,只要专注于自己针下的变化和患者脉象的变化便可。我在临床中亦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患者是否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只要
医者
手下有如鱼吞勾的得
气感
便必然有疗效,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医者手下有了如鱼吞勾的气感同时患者也有了酸麻胀的感觉。
二、关于留针时间的错误认识
现在针灸都需要留针半小时,甚至有留针时间更长的,不防看看古代的针灸著作,《针灸甲乙经》对每个
穴位
留针时间的记载均是留几呼(一般为1--10个呼吸不等),再看后世的针灸书,对穴位留针均记载为留几呼,几呼便是几个呼吸,十个呼吸最多也就大半分钟,因此针灸在古代是不留针。虽然在《
灵枢
。九针十二原》补泻手法中对
补法
虽要求“静以久留”但同时也要求“持针勿置”(置即放置),即要求医者在针灸过程中要求手不能放下针,半个小时不放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古代针灸中久留最多也就一分钟。
三、关于
针刺
深度的错误认识
现在
针灸穴位
普遍偏深,一般穴位针灸大夫都针一寸深以上,放下成见看古代针灸著作,《针灸甲乙经》对穴位深度要求都是针几分,没有针很深的,再看后世的针灸书,对穴位的要求也是针几分,很少有用寸来记载的。而且在《内经》中反复强调针太深则邪气反入,如果仔细注意医者在施术过程中针下的的感觉,很容易在针入几分深的地方感觉到如鱼吞勾的得气感觉,这个得气的感觉便是“机”之所在,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要求“知机之道,不可挂以发”(最后一字“发”在古字中为“头发”的“发”,不是“发财”的“发”,两字在古字中写法不同,简化字则相同),如果找的了这个“机”绝对不能再往里深,到了这个机之后连挂一根头发的力都不可再加。我曾试过在得到机的时候继续往下一用力,病人病情马上由好转改为加重,而且此机不可失,失则难再来。“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当然大部分针灸师找不到这个机,也就很难有较高的疗效,同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
以上为我临时想到的几个现在针灸师与古代针灸的几个大的不同,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小的问题无暇细写。如关于躯干穴位的归经问题,在《内经》中躯干的穴位并未归入经穴之中,为后世方便记忆或出于其他目的将
经络
所行的穴位归为该经中。在《内经》里只有肘
膝关节
以下的五
输穴
及络穴等特定穴归入经络之中,也就是只有这些穴位有调整该所过经络
脏腑
的作用。本人所写文章均为即兴所写,未做详细的文献举证,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文献。
针灸
,
穴位
,
针灸师
,
内经
,
医者
,
知识
相关帖子
•
取象比类之发现1
•
巴蜀名医余仲权:妙用手太阴肺经11穴
•
治疗肥胖症,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
•
运气与疾病
•
脾胃病针灸取穴一览表,难得的好文,怎能不知道呢!
•
六气的起点
•
王幸福老中医的疑难特病专方15个(珍藏版)
•
腿脸发凉如何治?
•
转昆仑大士:六经爻位之说
•
《内经》与佛教也有关系吗?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